設置高速ADC的共模輸入電壓範圍(中文)

2020-12-06 電子發燒友

設置高速ADC的共模輸入電壓範圍(中文)

佚名 發表於 2010-03-30 17:59:39

設置高速ADC的共模輸入電壓範圍(中文)

對於包含基帶採樣、高速ADC的通信接收機,輸入共模電壓範圍(VCM)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於單電源供電、直流耦合的低壓系統,這個問題尤其關鍵。

對於單電源供電電路,送入驅動放大器和ADC的輸入信號應該偏置在VCM範圍內,從而消除放大器和ADC的性能障礙,因為放大器和ADC不需要在0V保持低失真和高線性度。

在典型的直接變頻射頻接收機中,高速ADC通常採用差分、直流耦合輸入。設計中採用零中頻(ZIF)架構,具有RF正交解調器和兩路基帶ADC。ZIF電路因為省去了多次IF下變頻和SAW濾波器,被設計人員普遍採用。ZIF架構大多採用直流耦合,因為它們接收的同相(I)、正交(Q)信號的帶寬接近直流,另外,直流耦合還可以省去RF下變頻器與高速ADC之間的大尺寸耦合電容,也消除了耦合電容放電引起的上電延遲。

從以下因素可以進一步理解VCM對於ADC的重要性:

電源電壓(VDD)變化時,RF正交解調器輸出信號變化範圍較大,直接影響ADC的共模輸入電壓。

超出ADC VCM範圍的共模輸入電壓會產生諧波失真,從而減小動態範圍。正確的VCM直流偏置有助於優化放大器和ADC的線性度,降低失真,改善誤碼率(BER)。

圖1中,UI可以簡化RF前端與驅動放大器、ADC之間的直流耦合、差分模擬接口。電路包括:兩路8位、40Msps ADC (U1)和兩片四通道、單電源供電的寬帶放大器(U2-U3),能夠適應RF正交解調器(差分、直流耦合信號源)與高速ADC之間較寬的共模電壓範圍要求。ADC提供足夠的信號/噪聲+失真比(SINAD)和無雜散動態範圍(SFDR),用於解調3.84MHz寬帶的QPSK通信鏈路。U2、U3應滿足SFDR和輸入共模電壓範圍的要求,3V單電源供電時,U1消耗90mW的功率。



圖1. 高速ADC (U1)利用其COM輸出精確設置共模電壓

簡化後的VCM轉換電路是U1的直流共模輸出(COM,引腳1)、REFIN (引腳46)和REFOUT (引腳45)。COM提供與U1輸入共模電壓範圍一致的直流輸出(VDD/2),並且與VDD的變化無關。REFIN和REFOUT通過電阻分壓器R23-R24設置ADC的滿量程範圍,從而優化了輸入放大器的SFDR和ADC的動態範圍。

U2和U3配置成直流耦合差分輸入和輸出,增益為15dB,為ADC提供滿量程(FS)為1VP-P的輸入。為了保持接收機的動態範圍,選擇U2/U3放大器時,要求它們的SFDR比ADC的48.7dB SINAD改善10dB。U1的FS電壓由R23、R24設置:

FS = R24/(R23+R24) x REFOUT. (REFOUT = 2.048V)

COM電壓(U1的引腳1)等於VDD/2或1.5V (VDD = 3V時)。該電壓也等於U1的輸入VCM範圍。這樣,當VDD隨溫度、電源電壓的變化時,COM和VCM相互跟蹤,確保獲得正確的直流電壓。COM引腳可以源出5mA電流,必要時可以設置系統的其它直流電壓。因為ADC關斷時,COM內部緩衝器被關閉,採用這種電平設置可以節省更多功率,優於雙電阻分壓器提供的連續供電方案。

圖1所示典型應用電路為WCDMA接收機,每路ADC的輸入信號速率為3.84Mcps的一半。當信號由U1以四倍速率(Fclk = 15.36MHz)進行過採樣時具有兩個優勢:首先,過採樣將鏡頻置於13.44MHz與17.28MHz (FI = Fs ± Fa)之間,簡化了抗混疊濾波器的設計;其次,過採樣提供6dB的處理增益:SNR = 10log(Fs/2BW)。

U1的數字輸出電路由OVDD = +1.8V供電,有助於節省功耗。+1.8V的總線降低了數位訊號擺幅,根據關係式:P = CV2F (對於每個8位總線)可以看出,能夠大大降低電源損耗。U1的數字輸出復用,允許單8位總線與雙通道8位ADC接口。復用器有助於減少數字I/O引腳數,節省電路板空間,降低ASIC成本,提高系統可靠性。

其它選擇:MAX1185為雙通道10位ADC,引腳兼容於MAX1196。兩款晶片均採用7mm x 7mm、48引腳TQFP封裝,帶有裸焊盤。MAX1192為超低功耗、小尺寸、雙通道8位ADC,3V供電時僅消耗低於25mW的功率,採用5mm x 5mm、28引腳QFN封裝。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高速ADC設置共模輸入範圍
    輸入共模電壓範圍(Vcm)對於包含了基帶採樣和高速ADC的通信接收機設計非常重要,尤其是採用直流耦合輸入、單電源供電的低壓電路。
  • 詳解如何設置高速ADC的共模輸入範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4720.htm  輸入共模電壓範圍(Vcm)對於包含了基帶採樣和高速ADC的通信接收機設計非常重要,尤其是採用直流耦合輸入、單電源供電的低壓電路。
  • 差分信號共模電壓ADC輸入電路設計
    隨著ADC的供電電壓的不斷降低,輸入信號擺幅的不斷降低,輸入信號的共模電壓的精確控制顯得越來越重要。這樣,確保輸入信號直流電平控制在ADC所需的電平範圍內就顯的非常重要。  新型的全差分放大器(FDA)可以控制輸出差分信號的共模電壓,而這個輸出共模電壓完全與輸入電壓無關。請記住,這是通過在ADC Vcm管腳上輸出特定電壓實現的,與輸入端信號鏈上的共模電壓完全無關。而從FDA輸出到ADC輸入端之間不可避免會有電壓降,這是由於線路上的等效阻抗造成的。
  • 差分信號共模電壓ADC輸入電路設計及分析
    隨著ADC的供電電壓的不斷降低,輸入信號擺幅的不斷降低,輸入信號的共模電壓的精確控制顯得越來越重要。交流耦合輸入相對比較簡單,而直流耦合輸入就比較複雜。
  • 探討高速CFA和FDA的輸入和輸出電壓範圍問題
    在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高速電壓反饋運算放大器(VFA)的I/O範圍選擇。這裡我們將針對其餘兩種最常用的高速放大器探討相同的問題。首先是「電流反饋放大器」(CFA),然後是「全差分放大器」(FDA)。CFA的I/O問題比較簡單,而FDA卻有許多新的I/O範圍問題和新功能。
  • 運算放大器輸入與輸出電壓範圍
    輸入與輸出電壓範圍 關於實際運算放大器的容許輸入和輸出電壓範圍,有一些實際的基本問題需要考慮。 由於電壓降低,必須了解輸入和輸出電壓範圍的限制——尤其是在運算放大器選擇過程中。 輸出共模電壓範圍 下圖1大致顯示了運算放大器輸入和輸出動態範圍的限制,與兩個供電軌有關。任何運算放大器都由兩個電源電位供電,用正供電軌+VS和負供電軌–VS表示。運算放大器的輸入和輸出共模範圍根據與兩個供電軌電壓限值的接近程度來定義。
  • ADC輸入阻抗的問題
    他要求很低的輸入阻抗用於對內部採樣電容快速充電。這時最好有低阻源,否則會引起誤差。實在不行,可以外部並聯一很大的電容,每次被取樣後,大電容的電壓下降不多。因此並聯外部大電容後,開關電容輸入可以等效為一個純阻性阻抗,可以被校正。  3:FLASH.html">FLASH型(直接比較型)。大多高速ADC都是直接比較型,也稱閃速型(FLASH),一般都是低阻抗的。
  • 一種差分直流耦合ADC輸入電路設計
    隨著ADC的供電電壓不斷降低,且輸入信號擺幅不斷降低,對輸入信號共模電壓的精確控制顯得越來越重要。交流耦合輸入相對比較簡單,而直流耦合輸入就比較複雜。典型的例子是正交下變頻(混頻器)輸出到ADC輸入的電路設計。混頻器輸出的是差分信號,其共模電壓誤差往往比較大,在送到ADC輸入端之前需要進行濾波並且要把直流電平轉換到ADC輸入所需的電平上。這樣的設計就比較有挑戰性。
  • 儀表放大器共模範圍:鑽石圖
    設計人員只需考慮兩個限制:輸入共模電壓範圍和輸出電壓擺幅。然而,確定儀表放大器的裕量限值則較為複雜。最常見的儀表放大器架構是集合兩到三個運算放大器,每個運算放大器都有自己的輸入和輸出範圍。這些限制結合之後,導致儀表放大器的工作範圍取決於共模電壓、增益和REF引腳電壓。儀表放大器數據手冊提供的裕量圖會顯示飽和邊界,但這些圖僅代表從最常見配置獲得的數據,且仍會引起一些混淆。
  • 對共模扼流圈的高速CCD驅動電路特點深入分析
    電荷耦合器件(CCD)在光電成像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它具有高速、低噪聲、寬動態範圍以及線性響應等優點,然而要使CCD 正常工作,需要成像電路的支持。
  • 一種用於超高速ADC的輸入信號緩衝器設計
    對於低速ADC而言,可以不用緩衝器,或者閉環運放的方式,而超高速ADC而言,如果不採用緩衝器,通常封裝的寄生電感會使得輸入信號質量變差。高速高帶寬應用的閉環運放穩定性是很難保證的。緩衝器將提供強大的輸入信號驅動,避免多通道ADC交織時,相互之間的影響。同時驅動大的電容負載,並提供高質量的輸入信號。因此對於超高速ADC而言,輸入信號緩衝器是至關重要的模塊之一。
  • 視頻同軸電纜共模電壓補償網絡
    正確設計的差分放大器可以消除峰峰值高達3.5V的共模電壓。在電纜的接收端不可知的情況下,可用電路來在同軸電纜發射端抑制共模電壓。發射機的設計可以消除峰峰值高達2.4V的共模電壓。在發射端,我們需要檢測地的差異並且將其與輸入視頻信號相加來補償發射信號,以實現共模電壓的降低。其結果是消除了電纜接收端的視頻信號共模電壓,僅僅只有視頻本身進入接收機放大器。
  • 精密放大器:零漂移特性和更寬電源電壓及輸入電壓範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5259.htm對於精密放大器,多年來穩定前行並在2012年迅猛發展的兩大關鍵趨勢是:零漂移特性和更寬的電源電壓及輸入電壓範圍,本文將重點解析這兩個重要技術特性及其相關的產品和應用。
  • 電流驅動電流檢測電路詳解,如何使用分流電壓作為輸入電壓,
    在電壓-電流轉換中添加一個負載電阻,記住您現在有一個高阻抗輸出,如果您想要最簡單的方案,這樣可能就行了。 根據圖2的實施高邊電流檢測的基本完整電路,需要考慮的細節有: 運放必須是軌對軌輸入,或有一個包括正供電軌的共模電壓範圍。零漂移運算放大器可實現最小偏移量。但請記住,即使使用零漂移軌對軌運放,在較高的共模範圍內運行通常不利於實現最低偏移。
  • 驅動單極性精密ADC放大器電路設計詳解
    提供衰減/增益和電平轉換的單端轉差分(+/-5/10 V輸入)。這是一款常用配置,可用來擴展輸入範圍,尤其是+/-10V工業IO。
  • 使用運算放大器的輸入和輸出電壓考慮因素
    運放採用雙電源供電,輸出緊跟輸入的變化。在輸入端加入一個幅值為±1.5V的三角波,發現輸出有削波現象,問題原因是什麼? 為弄清此問題,需要了解共模輸入電壓(輸入電壓擺幅)和輸出電壓擺幅 。 1.共模輸入電壓 定義了正常輸入時,所需的共模電壓範圍,共模輸入電壓通常與運放的供電電源有關。
  • 運算放大器電壓範圍――輸入和輸出之解疑釋惑
    只要電源輸入和輸出電壓在其工作範圍以內,就不會出問題。下面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三個重要電壓範圍:1、總電源電壓範圍。它是兩個電源端之間的總電壓。例如,30V 的總電壓範圍為±15V。再如,某個運算放大器的工作電壓範圍可能為 6V 到 36V。在低壓極端條件下,它可能為 ±3V 或者 +6V 。
  • 用於雙極性輸入的125 MSPS單電源直流耦合型模擬前
    在寬帶應用中,目標頻率範圍通常包括直流。若要使差分輸入ADC的動態範圍最大,可適當增大典型輸入信號,這便要求差分驅動器在較低的增益設置下工作。滿足這些條件後,差分驅動器的輸入共模電壓還必須保持在額定範圍內。
  • 共模信號有多重要?如何正確對放大器前端進行電平轉換?
    本文以實際系統解決方案為例,概述了共模信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確對放大器前端進行電平轉換。共模:概述  由於對共模參數及其與設備之間的關聯缺乏了解,客戶仍然會提出許多技術支持問題。ADC 數據表指定了模擬輸入的共模電壓要求。關於這方面沒有太多詳細信息,但為了以滿量程實現額定 ADC 性能,必須保持適當的前端偏置。
  • 存在共模電壓時如何正確測量信號波形?
    測量對地存在共模電壓的信號波形圖2 開關電源整流濾波原理簡圖如圖2是開關電源輸入端典型的整流濾波電路,在L對N為正的半周,D1和D4導通,初級地電位接近於N線對大地電壓,而在L對N為負的半周,D3和D2導通,通過D2相當於將初級地連接到L線上。所以若將示波器探頭地夾連接到初級地,在L對N為負的半周使L線對大地短路,電網有足夠大的容量,會造成線路、設備燒毀等嚴重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