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一座橋,一個城,一段歷史

2020-12-06 科學網

 

■本報記者 馬佳 胡珉琦

 

橋是一種用來跨越障礙的大型構造物,通常是為了方便交通,讓行人、車輛等越過障礙物。橋的這種連接交通的作用也常常被比作聯繫情感的象徵,並因此產生了眾多的文學作品。

 

同時,橋在構造形式上也和文明的發展同步進行著,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文明的發展程度。因此,在文明進程當中,橋的形態不斷地發展,也不斷地被淘汰。

 

石橋,由於它材質耐久、構造獨特,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但沒有被淘汰,反而承載著一種文化保存至今。

 

「最早,人們在河中放置大石頭,涉水過河,並逐步地在石頭上加上木板或石樑而漸漸發展成石橋。」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丁漢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這種丁步橋作為石橋的起源是比較可信的。」

 

從木到石 從浮到穩

 

關於石橋的起源,除了丁步橋外,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雷電將大樹劈倒,正好搭在了河兩岸。人們看到豬從樹幹上來回於河的兩岸,漸漸開始利用樹幹過河,而成為橋的原型。

 

但丁漢山說,目前來看,丁步橋作為石橋的起源更加可信一些。當丁步橋發展到在石頭上架起木板或木樑以後,就發展出了木橋。但是木橋有個缺點,就是容易腐爛,防火性差,不易耐久。因此後來就發展到了石樑,成為石樑橋。

 

古代橋梁的發展基本是先有浮橋,後有木橋,再後來發展到石橋。這條發展路線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丁漢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從我國的考古記錄來看,石橋的出現距今將近2000多年。

 

石橋的發展,可能是從木樑發展到石樑,又出現石拱橋。不過丁漢山指出,在出土的一些漢代磚畫的描述中,平橋(即梁橋)和拱橋都有很多,因此很難界定兩者出現時間的早晚,考證也比較困難。

 

據資料記載,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中國的古石拱橋最早出現在漢代(公元前二世紀),敞肩圓弧拱橋創建於隋代(581~618年)。各種古橋形式在以後的時代相繼交叉延續。到明、清出現了懸鏈線拱等超時代的橋梁先進科技。古代石拱橋進入了一個工廠化生產的大發展時代。

 

丁漢山介紹,在西方國家,現存最古老的拱橋,大約1~2米寬,距今有3000年的歷史。而我們國家現存的石拱橋中,距今1400多年的趙州橋算是最古老、體量最大的石橋。而很多其他的石橋,由於地處繁華地區或交通要道,在幾千年的發展中,隨著道路拓寬等,都漸漸消失了。

 

建於隋代的趙州橋是我國現存石橋中比較經典的案例。它有獨創的敞肩結構,也就是在大拱肩部兩邊各增加了兩個小拱,在洪水來臨時,有效地進行分流,增加了石橋的使用壽命。

 

承受壓力的經典

 

丁漢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古代橋梁基本分為四大體系:平橋(梁橋)、拱橋、浮橋及懸索橋。

 

現在,包括西方國家,都普遍認為,西方現有的斜拉橋、懸索橋都是起源於我國的索橋。比如我國的瀘定橋,這是一座鐵索橋,因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徵途中「飛奪瀘定橋」成為重要的歷史紀念地。

 

但丁漢山介紹,懸索橋最早並不是鐵索,而是竹索或藤索,少量的還有採用其他植物作為索的。目前在我國西南地區,現存還有很多懸索橋。不過除了鐵索橋以外,其他竹索或藤索橋的年代都不是很早。因為這兩種索橋本身的使用壽命就只有一二百年。

 

此外,浮橋是在出現固定橋梁之前,比較好的一種橋型。因為在古代,過大江大河,由於生產力的限制在河中修橋不太現實,於是就用鏈將船相扣,形成浮橋。據史書記載,我國最早的,保存較好的浮橋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

 

但是由於木質的橋樁和木樑都有壽命問題,因此,漸漸變成石樁,石樑。因此,在古代的橋梁發展中,石橋因為經久耐用,也被保存至今。

 

就石橋本身的分類而言,分為平橋和拱橋。兩者在技術上相比較,石拱橋的耐久性更高。丁漢山介紹說,拱橋由於其特殊的形制,拱形部分的石材都是受到壓力的。這也符合石材的特點。因為石頭是一種抗壓而不抗拉的材料。

 

比如,一些有3000年歷史的古墓的墓道也是拱形。這種形狀,在拱狀的區域受到的都是壓力。這也是古人在生活中慢慢摸索出來的。

 

而平橋,石樑的上部受壓,但下部受到的是拉力。因此相比拱橋,橋的跨界比較小,而且耐久力也不及拱橋。

 

丁漢山舉例說,南京著名的石橋七橋甕,建於明代初期,即使在現代也能承受30~50噸左右的汽車通行。但是為了保護古橋,不再通車,成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溼地公園的一部分。

 

石拱橋本身又分圓弧形、弓形、折邊形拱橋。折邊拱在浙江、紹興一帶存量很多。這是由於在南方,河道通常都需要通航,這需要橋拱抬高一些,因此而發展出很多方法,比如大半圓形拱、薄拱以及折邊拱。其目的就是擴大通航淨空。

 

相反在北方,河道的通航需求不如南方多,因此北方的拱橋大多比較厚實,也較少出現大半圓形的拱。

 

從南方到北方,我國現存的石橋大約有1萬~2萬座,丁漢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南方石橋通常纖細高聳,而北方厚實。

 

超時代的營造技術

 

中國古橋作為中國科技和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包括了橋梁的設計和建造技術;橋梁美術裝飾的設計和製作技術;橋碑、橋亭、橋樓等附屬設施的設計和建造技術等等,橋梁科技的延伸還可包括橋梁材料的開採技術、加工技術和運輸技術,基本可以概括為橋制、橋材、橋藝、橋匠、橋史、橋俗、橋文、橋社、橋派等領域。中國古橋的營造,從選料、式樣、施工及其維護,都積累了大量科技創造。

 

有觀點認為,中國古橋的營造技術自成體系,與國外現代橋梁技術並沒有過多的交集,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先驅、中科院院士茅以升形容中國古橋技術具有「超時代性」。

 

丁漢山就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代橋梁技術雖然已多由鋼筋混凝土替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繼承了古代橋梁的營造技術。

 

懸鏈線拱橋技術被稱為是20世紀50年代西方發明的世界最先進的橋拱技術,但事實上,我國早在明、清時代就已成系列地建造了這類橋梁。

 

迎仙橋位於紹興市新昌縣撥茅鎮桃樹塢村。橋系東南及西北向,橫跨惆悵溪,是浙江古幹道上的重要橋梁。全長33.20米,其中橋面長5.60米,寬4.40米,東南和西北分別置10級和9級石臺階,長13.50米和9.10米,橋高8.00米,拱高7.10米,橋跨徑14.70米,拱券用石塊幹砌而成。

 

我國著名的土木工程專家、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丁大鈞在《中國紹興現存古石橋建築》一文中指出,倒懸鏈線拱橋在靜載下基本不產生彎矩,是先進的拱橋曲線。國外20世紀中期才開始應用,中國新建的拱橋隨即予以採用。

 

在1990年,現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浙江省紹興市運輸管理處原總經濟師羅關洲在紹興發現了新昌地區的迎仙橋和嵊州地區的玉成橋兩座古代懸鏈線拱橋。這兩座橋的橋拱曲線實測數據和推算出的拱軸係數表明,它們的各截面彎距均為零。可見,中國採用倒懸鏈線形建造拱橋較國外早了約300年。

 

此後,全國其他地區又陸續發現了這類古橋,已形成一個系列。但丁大鈞發現,這類石橋的分布相對集中,說明這項技術後來沒有得到廣泛傳播。

 

此外,在現代交通系統中廣泛使用的立交橋,我國早在南宋時期就已經有了。

 

丁大鈞在文章中寫道:古時在橋下設置纖道,供縴夫拉縴時行走,構成有當時特色的「立交」。

 

比如,廣寧橋系南北向單孔七折邊形石拱橋,為紹興現存最長的7折形石拱橋。羅關洲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廣寧橋橋拱下有纖道,為古時拉縴之用,也可供人行走,具有立交性質,故可認為是中國最早、也可能是世界最早立交橋的雛形。該橋始建於南宋嘉泰年前。

 

現代技術修復古橋

 

現存古代橋梁,一些已經成為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歷史珍貴資料保留,還有一些甚至還擔負著交通功能。不過大多數的古代橋梁已經不能承受時間的變遷而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損壞。

 

丁漢山說,對於石橋來說,除了暴露在自然界,受到風蝕等自然的損壞,現如今更多的威脅來自現代環境的變化。

 

環境的汙染造成酸雨增多,對於很多石橋,橋面尤其是有著歷史文化意義的橋面雕刻受到的腐蝕十分嚴重。而現代交通的變化,一些處在交通要道的石橋由於已經不符合需求被拆除或因不是文保單位而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

 

目前,丁漢山等有關專家正在國家文物局的籌備下,希望對我國的古石橋進行普查、建檔。這對於一些損壞嚴重又無人管理的古橋來說,確實是一個好消息。不過,對古橋的修復也需要因橋制宜。

 

尤其是中國古橋獨特的營造技術也決定了在當代修復的過程中必須按照其特有的加固方法和施工工藝。

 

比如,由於古石拱橋的結構材料性能不明,在現代修復過程中,計算模擬修復過程的精確性會受到很大影響。但由於它們又是歷史悠久的文物,不能用鑽孔等手段來獲取材料性能。因此,國外的古橋學者已經提出了一種適合古石拱橋的無損檢測技術——探地雷達(GPR)。它可以在不破壞古橋的前提下檢測其內部材料性能及裂縫等缺陷。

 

雷射掃描,快速獲取精確仿真的古橋幾何模型,也正成為一種研究趨勢。雷射掃描儀集光、機、電為一體,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利用雷射測距的原理,結合橫向和縱向轉角的精確記錄,計算出被測點與掃描儀相對位置,從而得出建築物的三維空間位置。

 

《中國科學報》 (2013-10-25 第10版 調查)

相關焦點

  • 一座橋改變一座城,江北區的發家史
    千廝門大橋 從上述的各個橋來看,江北區的每一座橋都有其獨特的歷史使命。嘉陵江加快了兩岸溝通,促進了兩大主城的發展;黃花園大橋貫通了渝中,南岸,江北三大主城,在人才流動,產業完善上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寸灘和大佛寺大橋則促進了相應板塊的經濟和產業繁榮......一座大橋改變一座城市,江北區的繁榮,正是因為這一座座的大橋修建,才使其從一個落後的小主城,變成如今繁榮的大都市。
  • 重慶把橋修成愛你的形狀 原來真的會因為一個人而愛上一座城
    重慶把橋修成愛你的形狀 原來真的會因為一個人而愛上一座城時間:2020-10-05 00: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慶把橋修成愛你的形狀 原來真的會因為一個人而愛上一座城 10月5日是肖戰的生日,小飛俠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肖戰慶生。
  • 【散文天地】彭旋​:一座獨具魅力之城
    一座獨具魅力之城 彭旋 重慶,是一座獨具魅力之城。它依山而建,依水而築,綿延起伏的山巒和山水相依的特殊地理形勢,造就了它的高樓大廈層層疊疊、鱗次櫛比,極賦立體感,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角衝擊力,其獨有的魅力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備的。
  • 《天際浩劫》將登影院 毀滅一座城襯託一段愛
    《天際浩劫》毀滅一座城襯託一段愛  由科林·施特勞斯和格雷格·施特勞斯兄弟倆導演製作的科幻大片《天際浩劫》將於6月3日登陸各地影院,影片昨日在廣州試片。電影以洛杉磯高空夜景、高樓落地窗外的詭異藍光開場,做足噱頭,但全片看下來,卻發現導演是以一座城的毀滅來襯託一段悽美愛情,在完成了這段愛情的闡述後電影也戛然而止,觀眾只能繼續「意淫」:希望這只是施特勞斯兄弟下一部電影的開頭。
  • 取代了擁有600年歷史的石頭建造——倫敦橋
    倫敦市中心的幾座名為倫敦橋的橋梁橫跨泰晤士河,位於倫敦市和南華克之間。目前的交叉口於1973年通車,是一座由混凝土和鋼筋建成的箱梁橋。它取代了一座19世紀的石拱橋,這座橋又取代了擁有600年歷史的石頭建造的中世紀建築。之前是一系列木橋,其中第一座是由倫敦的羅馬創始人建造的。
  • 兩個同名的尼亞加拉瀑布城,一個在美國,一個在加拿大,僅隔一橋
    世界上同名的城市,其實是有很多的,比如最熟悉的英國倫敦市,但你可知道在加拿大的多倫多附近也有一個倫敦?再比如今天準備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尼亞加拉瀑布城,在世界上居然有兩個,一個在美國,一個在加拿大,而且就緊緊著挨著,僅僅隔著一座橋。
  • 上海的提籃橋街道撤銷了 提籃橋區域的歷史文化您知道嗎-提籃橋...
    同時要求,虹口區在建立北外灘街道的同時,要做好新建提籃橋居委會工作,切實保護提籃橋歷史文化地名,進一步提升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功能。  早在2008年,提籃橋地區就被列為上海首批12個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之一。今天,我們就帶您一起梳理一下提籃橋的歷史和文化。
  • 寬48米 長江上最寬的一座橋 下個月在湖北武漢通車 橋都麼?
    寬48米 長江上最寬的一座橋 下個月在湖北武漢通車 橋都麼?從大橋到11橋,半個多世紀以來,武漢、湖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吧,你走一橋,很多時候擁堵不堪,後來有了二橋,有所緩解,再後來三環線、白沙洲、江岸也有大橋,而且也有了過江地下隧道。從沒有地鐵,到地鐵裡程突飛猛進,武漢的交通事業日新月異,成為一個繁忙的工地,大建設、大運營,大投入。
  • 走進新疆昆玉市,人口6萬,一個由崑崙山、和田玉得名的城,一座年輕...
    走進新疆昆玉市,人口6萬,一個由崑崙山、和田玉得名的城,一座年輕的城市 走遍祖國山山水水,最美還是新疆。如果說新疆的美在於其幅員遼闊,天山南北是美,這裡有湖泊,有草原,有雪山,有牧場,新疆的廣袤美景讓人流連忘返。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無論讀書還是行路,我們都會與地名不期而遇。
  • 金西大地如此奇妙 一口井一座橋都有故事
    錢江晚報浙中城事與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推出《九峰探秘·尋古金西》專題,一起探尋和感受金西大地的神奇與絕妙。  金西大地如此奇妙  一口井一座橋都有故事  湯溪周邊峰巒起伏,中間一馬平川,地形像一隻在波濤中行駛的方舟,故湯溪又被稱為仙舟。  湯溪城隍廟大院西側有口常年不涸的水井。
  • 中國古代十大名橋,每一座都是建築史上的奇蹟
    有「中國最美的橋」之稱。「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趙州橋 位於河北趙縣的河上,是一座單孔割圓式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橋身全長64.4米,橋面寬10米,兩側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因其建築結構獨特,設計合乎科學合理,橋體雄偉壯觀,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橋」。
  • 亞馬遜河,主幹流上一座橋也沒有,這是為什麼
    什麼是橋,橋的功能是什麼,我們查閱一下百度百科:上圖,我們一看就知道巴西人在哪裡了,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區域,南回歸線附近,這裡人口密度最大,而亞馬遜河兩岸,人口密度不是很高,相當於我國黃土高原區位置的人口,這樣區域修建大橋有多少人使用,這會讓人存疑,關鍵是還要有個經濟學家講的投入與產出比,是否有經濟效益。為什麼亞馬遜河流域人口這麼少?
  • 最讓人「腿軟」的三座橋,光看一眼就害怕,其中一座在中國!
    從古至今,橋梁的建設都是相當重要的,因為修建起橋梁之後,不僅能加速一個城市的發展,還能給人民帶去方便,所以說橋梁的建設是相當重要的了,而各個國家也是很重視橋梁的建設,甚至有些國家所建設的橋梁,在世界上都是赫赫有名,讓其它國家所敬佩,就比如我們國家的港珠澳大橋,就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大橋
  • 在蓋州,愛上一座城的理由有千千萬萬
    在蓋州醇美秀麗的自然景色之中、在安靜內斂的古城歷史遺蹟之中,一處繁華的街市,填滿了生活裡的全部空白,讓我們突然明白了,愛上一座城市,只因愛上了這裡多彩的生活,答案,原是如此簡單。時光如白駒過隙,歷史的車輪飛馳而逝。昔日商號雲集的遼東古城風物,仿佛絕代明珠洗盡鉛華,那般的風情,是令人難以抵擋的。
  • 願擇一城終老的愛情之城、文化之城琉森—瑞士6
    抵達琉森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羅馬風格的建築,火車站站房雕梁畫棟,上嵌許多立雕和浮雕。火車站的左手邊就是橫跨在琉森湖上的卡佩爾橋,也被稱作教堂橋,和卡佩爾廊橋配對的是八角形水塔塔樓,它們共同組成了琉森明信片最常出鏡的紀念性建築。值得一提的是,卡佩橋並不是但一座筆直的橋,而是有曲折轉彎的。廊棚下方的屋簷板上,有很多繪畫作品。
  • 一座城只有一條河?廣西這座城,又人工挖了一條河供人們旅遊參觀
    在此次冠狀病毒疫情出現到現在,廣西有一座城市一直保持著感染零記錄,這座城市就是廣西來賓市,可以說是廣西的一片淨土。其實,在沒有去來賓之前,已經首先記住了它的宣傳口號:天下來賓來者上賓。朗朗上口的宣傳口號為這座城市的宣傳起到了明顯和實質的作用,人們甚至未到來賓已知來賓。
  • 亞馬遜河那麼大,至今上面沒有一座橋,為啥沒人去建一個呢?
    我把科學的廣闊園地,看作是一個廣大的原野,其中散布著一些黑暗的地方和一些光明的地方—— 狄德羅大自然是一個複雜的生物體,它充滿著美好,也有著意料之外的挑戰。對於人類來說,多少人窮盡一生只是為了同自然抗爭,卻終究依舊逃不過失敗的命運。自然界的每一個現象都有自己的規律,尊重規律、實事求是,我們才能免受自然的懲罰。
  • 亞馬遜河那麼大,至今上面沒有一座橋,為啥沒人去建一個呢?
    我把科學的廣闊園地,看作是一個廣大的原野,其中散布著一些黑暗的地方和一些光明的地方—— 狄德羅大自然是一個複雜的生物體尼羅河處於非洲大陸,它也是一個徑流量不算大的河流。.然而,大家或許普遍忽略了一個問題: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即便它的瞬時徑流量不大,可是它的長度也決定了它的巨大流量。然而亞馬遜河竟然比尼羅河的流量多得多。每一秒鐘亞馬遜河就會將11.6萬立方米的水注入大西洋,按照一年的日期來計算,亞馬遜河注入到大西洋水量的年總量為6.9億立方米。
  • 自然之橋是伊朗同類橋中最大的一座,鼓勵行人「漫步和迷失」!
    自然之橋是伊朗同類橋中最大的一座,這裡位於德黑蘭北部,是建築師萊拉的第一個項目。五年前,她還是一名學生的時候設計了它,並贏得了當地的一項競賽。該競賽的目的,是將德黑蘭北部一條高速公路分隔的兩個公園連接起來。它是一座現代化橋梁,建築完美,視野較好。
  • 黃鶯丨用一個故事,溫暖一座城
    緊跟熱點,黃鶯跟她所在的「一個故事溫暖一座城」公益聯盟策劃了一場座談會,主題就定為「對性侵說NO」。在開展主題討論的同時,他們向社會推出防性侵工具包,從防禦的角度保護弱者。這只是「一個故事溫暖一座城」公益聯盟的一個小活動。自打2016年9月「一個故事溫暖一座城」公益平臺成立,到現在發展為聯盟,已經舉辦了20餘場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