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提籃橋街道撤銷了 提籃橋區域的歷史文化您知道嗎-提籃橋...

2020-12-02 東方網

  近日,市政府已批覆同意撤銷虹口區提籃橋街道和調整四川北路街道管轄範圍,建立北外灘街道。同時要求,虹口區在建立北外灘街道的同時,要做好新建提籃橋居委會工作,切實保護提籃橋歷史文化地名,進一步提升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功能。

  早在2008年,提籃橋地區就被列為上海首批12個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之一。今天,我們就帶您一起梳理一下提籃橋的歷史和文化。

  提籃橋曾因百姓「敬香提籃」而得名

  記者查閱資料得知,提籃橋的得名,要從今海門路以東、昆明路173號的下海廟說起。這座廟,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幾度興廢,1991年修復、開放,成為上海佛教活動主要場所之一。從記載來看,這座廟只是下海浦的一座小水神廟。那時,從現在的東大名路至商丘路一帶全是漁村。漁民出海打魚,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有這座小廟應運而生。

  嘉慶年間(1796~1820年),廟坍而荒廢,成為一無主之廟,於是被尼姑佔用,並歷年增建。跨下海浦的這座橋也建了起來。民間宗教活動中,禮佛主要是向佛獻花、上供品、燒香叩頭,還有買小動物放生。所以,一般有廟的地方,就會有香燭店、花鳥市場,會有「香花橋」。而據說,下海廟在下海浦的東面;於是,住在河西的人到位於河東的下海廟敬香,就會提著裝有鮮花香燭、供品的竹籃,從橋上走過。於是,這座橋就被叫做了「提籃橋」。

  也有人說,老百姓敬香時提的籃子都是比較高檔的「提籃」,不會是買小菜的籃子。這種提籃有格子、帶蓋,柄是方形的。而這座橋的形狀,神似提籃的柄,因而得名「提籃橋」。這兩種說法都是比較可信的。

  上海開埠後,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有英商在附近黃浦江邊徐家灘開始營造碼頭。1848年,提籃橋區域被闢為美租界美僑居留地。19世紀中期,提籃橋附近、虹口老街(今東漢陽路219弄)等已形成集鎮。此後,該區域填浜築路,圈地造房,逐步成為了鬧市區。

  19世紀50~60年代,在碼頭修建期間,徐家灘附近漸成道路。百老匯路(今東大名路)、東熙華德路(今東長治路)及與之相交的道路陸續建成。從19世紀中期起,相繼改建和修建成外虹橋(今大名路橋)、中虹橋(今長治路橋)、裡虹橋(今漢陽路橋)、新虹橋(今餘杭路橋)、北新虹橋(今鴨綠江路橋)等一批橋梁。19世紀70年代,沿黃浦江北岸已中外客貨碼頭林立。直至19世紀末,提籃橋地區儼然成了當時上海的交通樞紐之一,它連通了租界繁華區和楊樹浦工業區。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末,上海首通有軌電車後,6條線路中就有3條經過這裡。

  不僅如此,提籃橋地區也成了密集住宅區。19世紀40年代前,今西安路上有草帽弄、高陽路上有朱村等集居點,房屋都是老式平房,後新建居民住房以舊式裡弄房屋為主。外資房地產公司也在舟山路一帶開發了不少公寓,供外國在華企業的管理人員和工程人員居住。至20世紀初,東有恆路(今東餘杭路)以南,虹口港以東至華德路(今長陽路)、匯山路(今霍山路)一帶已成為居住區。之後,延伸到大連路、周家嘴路,並建起一批新式裡弄房屋。華德路上還有一些外僑居住的西式房屋。

  交通方便,人口稠密,自然近代工商業也較為發達。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下海浦被填平。此後不久,提籃橋也被拆除。儘管橋沒了,但由於這個區域已成為當時城市的一個中心點,提籃橋也由最初的橋名,延伸成了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區片地名」,泛指今大連路以西、公平路以東、唐山路以南至黃浦江的地段。

  抗日戰爭時期,這裡屬侵華日本海軍警備地區。舟山路等地是當年上海人接納「二戰」期間猶太人的主要地區,更有「小維也納」之稱。日本投降後,隸上海市十八區。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這裡改稱「提籃橋區」。1956年,提籃橋區被撤銷,併入了虹口區。

  提到提籃橋,就不得不提「提籃橋監獄」。

  1864年(同治三年),上海英租界會審公堂制度建立。經會審判決的英、美犯人關押在領事監獄,華人人犯則關押在福州路總巡捕房監獄。隨著租界的發展,民事和刑事訴訟案件日益增加,總巡捕房已人滿為患。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工部局董事會批准提案,在新擴張的美租界茂海路匯山路(今海門路霍山路)徵地營建監獄。1901年底新監獄破土動工,1903年5月18日正式開始使用。因為監獄歸警務處管理,正式名稱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監獄」。由於它位於提籃橋和華德路(今長陽路),也被俗稱為「提籃橋監獄」和「華德路監獄」。

  提籃橋監獄經過多次擴建,成為中國乃至遠東最大、設施最精良的監獄。100多年裡,這裡關押過普通犯人,也關過進步文人、革命志士、漢奸,甚至日本戰犯,在不同的語境裡,它被稱為「毀滅之城」,「遠東第一監獄」,以及「東方巴士底獄」。於是,在上海語言中,「提籃橋」除了是地名外,還逐漸成為監獄的代名詞。

  實際上,這一區域理應是上海一張含金量很高的「文化名片」。上世紀90年代,還曾是上海的商業副中心。2008年,該地區被列為上海首批12個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之一。

  走「方舟之路」領略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

  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佔地約29.4公頃,在虹口區及整個上海市都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區內的提籃橋監獄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優秀建築;區內的道路、街巷、寺廟、會堂、民宅等,基本完整保留了歷史上的街區格局。特別是,比較完整保留了二戰時期猶太難民避難上海時期的建築風貌,集中體現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2015年,虹口區已建成的「方舟之路」以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為核心,連同周邊景點構成了「5小時參觀體驗旅遊圈」。參觀者可用2小時領略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用30分鐘重走「方舟之路」上其他7處景點,花1小時入座白馬咖啡館喝一杯咖啡,來一次「時空穿越」。最後,再看一場1個半小時的《蘇州河北》情景劇駐場演出……

  ①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摩西會堂舊址)

  Add: 長陽路62號

  摩西會堂又稱華德路會堂,是上海現存的兩座猶太會堂舊址之一。始建於1907年,1927年遷至現址,由俄羅斯猶太人修建,是一所正統的供俄羅斯和中歐猶太人使用的會堂,也是猶太人在滬歷史的重要見證。二戰期間,逃亡上海的歐洲猶太難民大多居住在虹口,摩西會堂成為當時猶太人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上海最大的猶太人社團——上海猶太宗教公會長期設在堂內(1941年遷至拉都路會堂)。

  2004年,摩西會堂舊址公布為區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公布為市優秀歷史建築。2007年區政府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2014年,公布為第八批市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舊址現已恢復成1928年作為猶太會堂時的建築風貌,是「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 白馬咖啡館(復建)

  Add: 長陽路、舟山路—路口

  1939年,在上海避難的猶太人魯道夫·莫斯伯格與親友,盤下了長陽路臨潼路口的一座小樓,開起咖啡店,並給自己的新店取了個浪漫名字——「白馬咖啡館」。而難民中不乏有點心、麵包製作或調酒高手等,都被莫斯伯格聘請來幫忙,他還在圍牆隔出的小院四周,架置起鮮花、雕塑和油畫……溫馨的氛圍、周到的服務,使得這裡成為了猶太難民們日常聚集的場所。

  從咖啡館可看出當年猶太難民在上海過著平常生活,與本土市民形成了一種團結互助、彼此照應的和睦關係。如今,市民仍能來這裡品嘗美味咖啡,追憶昔日「小維也納」的歲月痕跡。

  ③ 提籃橋監獄(原上海工部局警務處監獄)

  Add: 長陽路147號

  提籃橋監獄曾有「遠東第一監獄」之稱。由公共租界工部局始建於1901年,1903年啟用,後陸續不斷擴建、改建。在不同歷史時期,提籃橋監獄收押過眾多知名人物。1945年-1948年間,這裡是關押、審判、處決日本戰犯的場所,上百名日本戰犯關押於此。

  其佔地約4公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以10餘幢樓房組成建築群。1994年公布為市優秀歷史建築,1997年公布為市抗日紀念地點,2013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④ 猶太難民收容所舊址

  Add: 長陽路138弄猶太難民收容所舊址

  二戰期間,猶太難民救濟組織承租房屋設立收容所,安排難民入住,對他們的生活、安全予以庇護。當時,上海共有7個猶太難民收容所,長陽路138弄(原萬國商團白俄營房)內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收容人數逾千。

  ⑤ 美國前財務部長布魯門賽爾舊居

  Add: 舟山路59號

  美國前財政部長布魯門塞爾十多歲時,隨父母從歐洲逃亡至上海虹口避難,就居住於現舟山路59號,在這裡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二戰結束後返回美國,曾在凱特政府出任財政部長。布魯門塞爾還曾數次攜帶家屬訪問舊居,他將虹口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幾年前,年近九旬的布魯門塞爾故地重遊時,由衷地感慨到:「在上海,我看到了人性光輝的一面。」

  ⑥ 遠東反戰大會舊址

  Add: 霍山路85號

  該會舊址為磚木結構三層小樓,建築面積250餘平方米,弧形門窗,清水磚牆,紅瓦屋頂。1932年成立「世界反戰委員會」,1933年9月30日,宋慶齡在此主持舉行遠東反戰大會。20世紀八十年代,由鄭育之確認遠東反戰大會舊址——霍山路(匯山路)85號,其手跡保存在虹口史料館。2003年公布為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005年公布為市優秀歷史建築。

  ⑦ 羅伊屋頂花園舊址

  Add: 霍山路57號

  羅伊屋頂花園也稱麥司考脫屋頂花園,其舊址位於當時的百老匯大戲院頂層,是二戰期間隔離區域內猶太難民最大的消夏處。百老匯大戲院由美商奧迪安大戲院公司投資,1928年建造,1930年9月開幕。

  戰爭期間,避難於虹口的猶太難民租下了戲院頂層改為社交場所,是那時遠近聞名的猶太難民聚會地。猶太藝術家們經常在此舉行音樂會。每逢節假日,眾多猶太人便會換上最好的服裝前去出席屋頂花園上各種聚會與活動,一起品茗、跳舞、聽爵士樂,羅伊屋頂花園從而成為猶太難民交流思想、室外休閒的重要場所。

  ⑧ 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JDC)舊址

  Add: 霍山路119、121號

  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於1914年在美國紐約成立,為國際上規模巨大、實力雄厚的救濟組織。1938年歐洲猶太難民大批湧進上海時,在此設立駐滬分支機構,成為了支援歐洲猶太難民最重要的國際組織。上海援助歐洲來滬猶太難民的資金,多從該委員會獲得。

  2004年,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JDC)舊址公布為區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公布為市優秀歷史建築。

  ⑨ 霍山公園

  Add: 霍山路118號

  霍山公園初稱斯塔德公園,佔地3687平方米,坐北朝南。1917年,由租界當局建造,也稱舟山公園,1918年正式對外開放,1931年始對華人開放,1944年6月改名霍山公園。

  二戰期間,居住在虹口的猶太難民常來此休息、聚會。1947年4月22日,8000名猶太人在這裡集會,抗議英國當局將四名「伊爾貢」(猶太復國主義軍事組織)組織成員處死,這是上海猶太人規模最大的一次政治活動。

  為了紀念猶太難民在上海這段特殊的歷史,1994年4月,虹口區人民政府在園內立「二戰期間猶太難民居住區」說明牌。2004年,霍山公園公布為區歷史遺址紀念地。

  70餘年前曾是猶太難民聚會地之一的白馬咖啡館,「穿越時空」重返提籃橋。

  館內外有著典型的維也納風格,復建後啟用了保留的老門窗、扶梯、吧檯、椅子、壁爐等,並按原店主後裔所提供的照片復原咖啡館內部裝飾,展現了其70年前原貌。

相關焦點

  • 上海又一歷史街區走紅,曾是監獄的代名詞,80年前卻是猶太人的諾亞...
    喜歡上海的理由很多,不僅在於浦江兩岸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也不在於南京路上通宵達旦的霓虹閃爍。上海真正的迷人之處,還在於大街小巷,磚瓦樓閣之間、那些曾經發生的盪氣迴腸的故事。上海目前劃定了12個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虹口的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就是其中之一。
  • 有你去過的嗎|上海神秘靈異地點探索(上)
    上海寶地,也發生不少怪事,有的撲朔迷離,有的背離科學。今天探秘志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上海一些靈異地點,有你去過的嗎?上青佳園假山樓我有盜屍的癖好,不去墓裡偷盜腐爛發臭的,而歡喜穿上一件夜行衣,去上海各大醫學院的遺體存放室觀光遊覽。
  • 北京最炫酷的景觀橋即將在通州完工,流線型好似外星飛船
    那麼這個橋建成以後啥樣呢?美翻了!在千荷洩露大橋的北側,是北關分洪閘橋、驗糧樓:在千荷洩露大橋的南邊,就是著名的東關大橋,東關大橋夜景也很美哦!東關大橋夜景東關大橋是長安街延長線上唯一一座水橋,這座橋在裝飾上很有講究,仿青銅式的表面處理,以及欄杆上的浮雕,都讓人感到這座橋的文化味十足。
  • 建於泉州的洛陽橋,被譽為「海內第一橋」,其歷史你可知道?
    遊走在泉州這片古地的土地上,給小M最深的印象就是,石頭在這座城市特別多見,建房子的主材是石頭,鋪在地上的是石制地板,架在海上的,是石制橋梁,說到這石橋,就不得不提起今天小M要和您聊的主角:洛陽橋!大家都知道了,在歷史上,特別是自唐朝中後期開始,泉州就是著名的港口了,是當時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城市之一,很多貨物要通過這裡走向世界,泉州城裡商賈雲集,洛陽江上船舶林立。洛陽江洶湧的江濤給當時的泉州經濟發展,商品流通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 上海集中營:往事不再沉默
    若有人肯往歷史的深處「看」,可以知道的這座老房子的命運軌跡是:1935年,仁昌營造廠承建了它。抗日戰爭時期,它是日本憲兵司令部。1947年,它成為中國銀行的職工宿舍。2005年,它被公布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很多中國人不知道的是,這座老房子有著更深層的命運。原來,它是日軍在上海的20個集中營之一。在一些史料中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大橋監獄集中營。
  • 了解焊接橋短褲:使您的PCB設計能夠防止形成焊膏橋
    打開APP 了解焊接橋短褲:使您的PCB設計能夠防止形成焊膏橋 發表於 2019-07-26 09:19:15 對於很多事情,這個教訓應該是真的,不應該嗎? 不幸的是,如果我過度擁擠我的PCB,它不會變成一個cookie。不,不耐煩而且不在空間限制範圍內工作可能比破壞一批cookie要昂貴得多。設計的尺寸和複雜性是影響PCB製造成本的主要因素;然而,更重要的是,過度擁擠的設計可能導致故障和PCB短路。
  • 科學網—一座橋,一個城,一段歷史
    橋的這種連接交通的作用也常常被比作聯繫情感的象徵,並因此產生了眾多的文學作品。 同時,橋在構造形式上也和文明的發展同步進行著,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文明的發展程度。因此,在文明進程當中,橋的形態不斷地發展,也不斷地被淘汰。 石橋,由於它材質耐久、構造獨特,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但沒有被淘汰,反而承載著一種文化保存至今。
  • 上海這些小而有趣的博物館,坐地鐵就能到
    、證券歷史報刊、證券歷史老照片等:1912年,孫中山籤署發行的民國第一張公債;曾拍攝《馬路天使》、《十字街頭》的上海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於1930年發行的股票;1984年,新中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飛樂音響股票等。
  • 「橋橋」這些超級工程,你知道幾個?
    中國鐵路橋梁的建設  正在一次次打破世界紀錄  首座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實現五項「世界首創」技術的大橋  世界首座「矮個子」公鐵兩用斜拉橋  世界級大跨度高速鐵路公鐵兩用懸索橋  ……  你們知道這些超級工程  到底有多厲害嗎
  • 「橋」——親情之橋,友誼之橋
    其中有一座橋,充滿感情,閃閃發亮,就讓我們一起在這座奇特的橋上走走看看吧!第二段回憶故事,從中我們獲得友誼,經歷了哪些事情?感謝同學,感謝朋友。最後總結——我們的友誼,構成了一座橋,它堅固無比,感情深厚。(劉潤鐸同學的作文蘊含豐富,值得一讀。)谷思怡同學:「橋」,歷史上,在橋上的戰役有很多,而最著名的事件便是「飛奪瀘定橋」了。
  • 胡小石題字的「珍珠橋」標誌牌不見了?回應:還原歷史本名,覆蓋上了...
    現代快報記者6月2日向多部門求證了解到,珍珠河北段的珍珠橋確實換上了新名牌,覆蓋住了原標誌牌,之所以更名為「北珍珠橋」,是想與歷史地名相吻合。 還原歷史本名:北珍珠橋 為什麼突然更名?玄武區市政管養所工作人員汪健寧告訴記者,2019年底,玄武區文旅局提出,位於北京東路與太平北路交叉口的「珍珠橋」原名為「北珍珠橋」,而真正的「珍珠橋」是珠江路與太平北路交叉口的那座,也就是浮橋地鐵站2號口門口的小橋。
  • 上海繼大倉橋後,又一老街火了,被稱「滬上精品「,且門票免費
    上海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特別是老上海,在每個人的腦海裡都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歷史的發展在上海這個城市裡留下了痕跡,說到老北京,就會想到四合院,那麼說到老上海,又會想到什麼呢,當然就是上海的老弄堂了,就像北京的四合院一樣,弄堂是老上海發展的見證,就像老街一樣。
  • 寬48米 長江上最寬的一座橋 下個月在湖北武漢通車 橋都麼?
    寬48米 長江上最寬的一座橋 下個月在湖北武漢通車 橋都麼?武漢到北京、上海、廣州都是居中,也有長江、漢江黃金水道,還有多條高鐵、高速公路經過,是區域乃至華中、中國的交通、物流、航空、水運中心、樞紐之一,也是中國特大城市,新一線城市。武漢有多少座長江大橋呢,武漢號稱江城,和重慶一樣都是大城市,但是相比較重慶,武漢可能更符合橋都的概念,橋多,尤其大橋多。
  • 取代了擁有600年歷史的石頭建造——倫敦橋
    倫敦市中心的幾座名為倫敦橋的橋梁橫跨泰晤士河,位於倫敦市和南華克之間。目前的交叉口於1973年通車,是一座由混凝土和鋼筋建成的箱梁橋。它取代了一座19世紀的石拱橋,這座橋又取代了擁有600年歷史的石頭建造的中世紀建築。之前是一系列木橋,其中第一座是由倫敦的羅馬創始人建造的。
  • 衡南縣向陽橋街道辦事處首例毛髮檢毒落實「違協必懲」
    陽某林系衡南縣向陽橋街道辦事處朝陽村人,2019年5月16日,陽某林因吸毒被廣東省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抓獲 迫於壓力,2020年8月28日陽某林回到向陽橋街道,向陽派出所民警帶其到縣公安局禁毒大隊進行毛髮篩查
  • 上海最大規模內河樞紐&最大跨徑的下承式拱橋,都與穿越浦東的這條...
    上海最大規模內河樞紐&最大跨徑的下承式拱橋,都與穿越浦東的這條河有關→ 2020-06-30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