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彭慧勝團隊新突破:鋰電池容量接近理論值

2021-01-10 騰訊網

具有極高理論能量密度(3505 Wh/kg)的鋰氧電池被認為是未來高能量密度電池的「最終選擇」之一,然而目前在實際應用中卻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作為鋰氧電池重要構成部分的鋰金屬負極雖然理論比容量高達3860 mAh/g,但因存在著充放電過程中不斷形成枝晶引起短路和一系列副反應等問題而無法實現其應用價值。

近日,復旦大學彭慧勝團隊將取向碳納米管層層交錯組裝作為鋰金屬骨架成功實現了具有超高比容量(3656 mAh/g)、無枝晶的複合鋰金屬負極,並基於此負極大幅提升了鋰氧電池的循環性能,為高性能鋰金屬負極及鋰氧電池的材料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日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發表了該成果。

圖1. (a)-(d)常見鋰箔負極和鋰/碳管骨架複合電極鋰沉積的仿真電場模擬及示意圖,具有高比表面積的3D-CSC導電骨架能有效避免電勢集中,促進均勻沉積。(e)-(g)不同幾何結構碳納米管骨架在鋰金屬沉積量增大時的應力分析模擬。

在該體系中,取向碳納米管能形成高比表面積(424.2 m2/g)的導電網絡,在鋰金屬沉積/剝離過程中能有效分散實際電流密度,緩解鋰枝晶的生成,防止枝晶刺穿隔膜引起短路等安全問題。研究人員通過層層交錯組裝三維取向碳納米管骨架,得到初始厚度僅為1 μm左右的碳納米管骨架,可直接作為集流體進行電池組裝;其厚度隨著鋰金屬沉積量的增加而增大,始終保持電極整體處於較為穩定的狀態,緩解了鋰金屬負極因充放電過程中產生巨大體積變化導致SEI膜破裂加劇電解液副反應等問題;得益於該三維骨架輕質(~0.07 mg/cm2)的特點,在引入骨架解決鋰負極枝晶問題的同時,所得到的複合電極展現出3656 mAh/g的比容量,達到了鋰金屬理論容量的94.7%。將該複合鋰金屬負極構建鋰氧全電池表現出大幅提升的循環穩定性。

圖2. 交錯碳納米管複合鋰金屬負極(Li/3D-CSC)與其他應用於鋰氧電池中的負極性能對比(左)及與其他典型鋰電極的性能對比(右)。

該研究中提出的通過一維納米材料構築層層交錯結構在結構化鋰負極及相關電池構建中具備普適性。未來研究課進一步優化鋰金屬骨架的幾何微結構、材料構成及設計界面,繼續提升鋰負極的穩定性和電化學性能,從而得到更高性能的鋰氧電池助力電動汽車等領域的發展。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814324?af=R

來源:學術幫

聲明:凡本平臺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平臺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彭慧勝/孫雪梅團隊《AFM》:介電設計助力實時調控器件發光
    近日,為實現這一目標,復旦大學彭慧勝-孫雪梅團隊團隊利用介電常數差異,實現了對於電致發光器件的實時調控,可以實現黃光、綠光、白光和藍光之間的即時切換,為可穿戴電子設備、智慧機器人以及人機互動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 最新研究:構建親鈉性界面實現超高比容量、超長穩定性鈉金屬負極
    研究背景鈉金屬因具有高理論比容量(1166mAh/g),低氧化還原電位(-2.714 V vs. SHE)和儲量豐富等優點,而被認為是能補充甚至替代現有的鋰電池體系的新型高能量密度電池體系。然而,鈉金屬負極枝晶不斷形成而引起的副反應和電池內部短路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鈉金屬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和安全性。
  • 復旦大學研發新型材料 可製造太陽能纖維電池
    復旦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成功研製出的取向碳納米管纖維,向研發完全纖維狀的能源系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基於這一技術製造的新型太陽能纖維電池,使人類隨時隨地高效使用太陽能的夢想有望成為現實。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課題組新研製出的這種新型、柔性的纖維狀能源集成器件,可以製成一根根像頭髮絲一樣細的纖維狀太陽能電池,其直徑只有60-100微米(1毫米=1000微米)。
  • 矽納米粒子可助鋰電池一臂之力,電池容量有望增10倍
    通常智能型手機的電量會在一天之內用罄、電動車續航裡程則平均不到 500 公裡,目前電池容量著實不高,但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有望改變這一現狀,該團隊在鋰離子電池陽極添入矽奈米粒子,成功研發出電池容量超過 10 倍的矽-鋰電池。
  • 鋰電池的最大容量是多少?鋰電池容量的影響因素分析!
    電池的容量=能量密度×電池體積同等體積下,鋰電池的容量就由能量密度決定,而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主要由正極材料決定。下面小編來重點介紹一下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正極材料。(以下所講述的鋰電池均指單體鋰電池,非鋰電池組/包。)
  • 新型鋰電池:9分鐘充入80%電量、續航可達1000公裡
    又到了鋰電池技術全面突破的時候了,這次是中美科學家聯手合作,研發的新型黑鱗鋰電池充電9分鐘可以充入80%電量。中科大官網報導,這項研究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機構合作的,論文已經發表在10月9日的《科學》雜誌上。
  • 復旦大學魯伯壎團隊:降解技術新概念
    來源:CellPress細胞科學 近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魯伯壎、丁澦與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費義豔合作,圍繞基於溶酶體降解技術的針對「不可成藥
  • 石墨烯基鋰電池有了新突破
    並以機械石墨烯為主要新材料製成正極,以塗層金屬鋰為負極,組成鋰烯電池,經過一千多次循環,結果證明,比容量初始最高可達1800mAh/g,100次時穩定在1200mAh/g以上,約等於一般鋰電池的4~5倍,至200次時穩定在1100mAh/g,400次一直到600次也一直穩定在1000 mAh/g以上,至700至800次,都是在900mAh/g以上,至1100次時,也還有700mAh
  • 如何測試鋰電池容量?鋰電池的可用容量和剩餘容量是什麼
    如何測試鋰電池容量?鋰電池的可用容量和剩餘容量是什麼?電池性能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是電池容量,鋰電池容量主要與材料重量有關,因為重量大可參與化學變化的物質多,電能就大。在實際製作單體鋰電池時又是有體積限制的,所以要使用多個單體鋰電池進行組合組成自己需要的容量。
  • 復旦大學王兵傑/彭慧勝《先進功能材料》:一種水凝膠冷凍切片機
    11月,復旦大學纖維電子學研究中心王兵傑副教授和彭慧勝(傑青)教授團隊通過模仿包含低模量肌肉和高模量骨骼的多組分生物組織的冷凍切片過程,首次採用水凝膠冷凍切片法,基於溶膠-固體-凝膠轉變連續製造軟電子設備提出了機制。
  • 《新民晚報》:探訪復旦大學「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一件看上去普通的毛衣,居然能為手機充電,纖維做成的衣服竟成了電源;一小瓶透明針劑,注射進入人體後升溫變成固體,成為醫學美容中的無創填充凝膠,或者,它與金屬複合後又成了可降解的冠脈支架;納米狀態下,某種聚合物的新排列組合
  • 2020年復旦科技有哪些新突破? 這場復旦科技工作會議乾貨滿滿!
    原創 殷夢昊 溫瑞琪 復旦大學2020年復旦大學的科技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新的一年科技工作重點在哪裡?1月6日下午,復旦大學2020年度科技工作會議召開。希望大家奮鬥新徵程,爭取原始創新有更大發現、融合創新有更大進展、轉化應用創新有更大效益、制度創新有更大突破,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百年。許寧生:學校科技要敢於承擔歷史賦予的重任,率先實現「科技全面一流水平」,成為全面推進原始創新、建設新型研究型大學的主力
  • 中美聯手研發新型黑鱗鋰電池,9分鐘可以充入80%電量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又到了鋰電池技術全面突破的時候了,這次是中美科學家聯手合作,研發的新型黑鱗鋰電池充電9分鐘可以充入80%電量。 中科大官網報導,這項研究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機構合作的,論文已經發表在10月9日的《科學》雜誌上。
  • 可穿戴設備新方向?復旦發明新型纖維狀聚合物發光電化學池
    ■轉載自復旦新聞文化網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 鋰硫電池新突破,電動車續航裡程或將達到1000公裡以上
    過去幾十年鋰離子電池(LIBs)一直佔據著電池行業的主導地位,但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它在應用層面已經越來越接近理論極限(300Wh/kg),工業界迫切的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新電池
  • 實驗室的故事|走進復旦大學這間國家重點實驗室 見證神奇分子創造...
    圖說:復旦大學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一件看上去普通的毛衣,居然能為手機充電,纖維做成的衣服竟成了電源;一小瓶透明的液體針劑,注射進人體後升溫會變成固體,成為醫學美容中的無創填充凝膠,或者,它與金屬複合後又成了可降解的冠脈支架
  • 中美合作研發新型鋰電池:9分鐘充入80%電量,續航可達1000公裡!
    又到了鋰電池技術全面突破的時候了,這次是中美科學家聯手合作,研發的新型黑鱗鋰電池充電9分鐘可以充入80%電量。
  • 18650鋰電池容量有多大?鋰電池容量怎麼計算?
    18650鋰電池容量有多大?鋰電池容量怎麼計算?18650鋰電池作為目前工業應用最廣泛的鋰離子電池種類,18650鋰電池容量是廠家的主要賣點,此外,相同容量的18650鋰電池電芯品牌也是影響價格的因素,18650鋰電池容量分布在1000mAh到3000mAh之間,但技術比較成熟的一般是在1800mAh到2600mAh之間。18650鋰電池容量有多大?
  • 復旦大學研發新型水溶液可充鋰電池
    記者日前獲悉,復旦大學吳宇平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突破傳統舊制,首次提出「電位穿越」理論,並製成了平均充電電壓為2.4伏、放電電壓為4.0伏的新型水溶液可充鋰電池(簡稱為「水鋰電」),這一成果大大突破了水溶液的理論分解電壓1.23伏。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科學報導》刊發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已引發美國能源研究機構、企業關注。
  • 矽基鋰電池是什麼黑科技?東華大學該領域獲突破
    矽基鋰電池是什麼黑科技?充電容量比傳統電池翻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