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工程機械網 獨家報導】7月16日,在武漢富士康科技園,一臺叉車獲得了武漢市首張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標牌,號碼為3-HAP00001。
武漢富士康科技園中一臺叉車獲得了武漢市首張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標牌
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湖南、河南、江西、廣西、吉林、貴州、陝西、湖北等地相繼啟動了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工作。
大家都知道,國家治理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的法規是越來越嚴格,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這三個詞要明白
首先,我們了解三個名詞:移動源、移動源汙染、移動源汙染物。
「移動源」是移動式空氣汙染源的簡稱,泛指位置可以移動的汙染源。通常,將各類移動源統稱為機動車船。移動源分為道路源和非道路源,其中道路源包括:汽車、摩託車、三輪汽車;非道路源包括: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鐵路內燃機車和飛機。
移動源按技術特徵劃分
「移動源汙染」主要包括3類:大氣汙染物、噪聲和電磁輻射。目前,我國移動源環保管理範疇包括前兩類。
「移動源汙染物」的來源分別是:內燃機燃燒(通常被稱為尾氣)、燃油蒸發和摩擦。
移動源產生哪些汙染物
追本溯源:「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全球對於「移動源汙染」的認識,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逐漸清晰起來。這裡不得不提的一個事件是環保界有名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194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市汽車保有量約250萬輛左右,每天需要燃燒1100噸汽油。汽油燃燒後產生的碳氫化合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線照射下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淺藍色煙霧,使該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紅、頭疼病。後來人們將此稱為光化學煙霧。
1955年,洛杉磯再次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亡。
1970年,洛杉磯又上演光化學煙霧事件,致使全市3/4的人患病。
這就是在歷史上被稱為「世界八大公害」和「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之一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也正是該事件使人們深刻認識到了汽車(移動源)尾氣的危害性。
2019年,北京機動車保有量達到636.5萬輛(其中小客車590.8萬輛),遠超洛杉磯首次發生光化學煙霧汙染時的250萬輛。這正得益於我國在對歷史教訓的總結下,加大對機動車的各項管理及排放標準政策相繼出臺,有效控制了汙染,防止人們受到光化學煙霧的危害。
責任編輯:Yao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