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眾多科學研究同樣證實,善惡有報,行善能延長人的壽命。
美國研究人員在以「社會關係如何影響人的死亡率」為課題的研究中發現,一個樂於助人且和別人和睦相處的人,其預期壽命顯著延長,在男性中尤其如此。相反,心懷惡意,損人利己,和他人相處不融洽的人,其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至2倍。不同種族、收入高低、體育鍛練以及生活作風都不能影響這個具有普遍性的結論。
人的善惡觀念影響壽命長短
美國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研究人員連續9年,跟蹤調查加州阿拉米達縣(AlamedaCounty)7,000位居民,密西根大學調查研究中心則對2,700多人進行了14年跟蹤調查後,得出人的善惡觀念影響壽命長短的結論。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善良人的長壽原因是:從心理角度看來,樂於助人可以激發人們對他人的友愛感激之情,他從中獲得的內心溫暖,緩解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慮。而且,經常行善還有益於人體免疫系統。
反之,一個心懷惡意,損人利己的人壽命比較短。如一個心臟病常常發作又對他人懷著敵意的人,其心臟冠狀動脈堵塞的程度就越大。再如視別人處處為敵的人,往往一觸即發,暴跳如雷,容易使血壓升高,甚至釀成任何藥物都難以治癒的高血壓。至於貪汙受賄和盜竊之類的人,因作賊心虛,易失眠、煩躁、精神壓力很大,這種人的壽命比大多數人短。
美國心理學家傑爾曼和他的學生在歷時長達70多年中,對加州各中學865名男生和672名女生,每隔5至10年反覆進行詳細心理測試。到1991年,這些被測試的學生中,有一半男生和1/3女生在世。通過對死亡者心理特徵與其壽命對照研究表明,那些從少年時就表現出性格誠實、遵守信用及責任心強的人,比之於不夠自覺、不夠踏實的同齡人要多活2-4年。
被譽為「提燈天使」的南丁格爾女士(FlorenceNightingale)來自英國上流社會家庭,但她放棄優越生活,自願作為一名護士到前線護理傷病員,從無私奉獻中感受到美好人生,享年102歲。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德蕾莎修女(TeresaofCalcutta),一生服務於傳染病患者,直到走完87年的人生之路。
研究:惡念在血液中產生毒素
美國有雜誌曾經發表題為《壞心情產生毒素》研究報告,報告稱:「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學物質變化,在血液中產生一種毒素。當人在正常心態下向一個冰杯內吐氣時,凝附著的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物質;而當人處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體便顯現出不同的顏色,通過化學分析得知,人的負面思想會使人的體液產生毒素。」
英國加的夫大學(CardiffUniversity)與美國德州大學的聯合研究顯示,「惡有惡報」有科學根據。統計發現,少年罪犯的身體雖然比起同年齡的守法少年強壯,但他們步入中年後,健康狀況急速下降,住院和殘障風險比正常人高出數倍。很可能跟犯人不良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有關。
美國著名心血管專家威廉斯博士早在1958年就對500名醫科大學生開始進行追蹤研究,經過25年後,他發現,其中對他人「敵視情緒」強或較強的人,死亡率達96%,這批人中患心臟病者也是其他人的5倍。
付出與回報間有神奇能量轉換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前生命倫理學教授、現石溪大學教授(StonyBrook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史蒂芬波斯特(StephenPost)和小說家吉爾奈馬克(JillNeimark)從現代科學和醫學角度出發,對人的種種善行,在「付出」與「回報」之間究竟能產生什麼樣的關係進行了深度研究。
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個詳細測量表,並長期追蹤一些樂於付出的人,分門別類的對每一種「付出」帶來的「回報」進行物理統計和生理分析,從而找出「付出」產生的「醫療作用」和「快樂指數」:「宅心仁厚、樂善好施」的人,他們的善行確實對自身心理和身體健康產生巨大而深遠影響。其自身的社會能力、判斷能力、正面情緒以及心態等都會得到全面提升。哪怕對別人一個會心的微笑,傳遞一個友好幽默的表情,都會引起唾液中免疫球蛋白濃度增加。
在綜合了40多所美國主要大學一百多項研究成果後,並結合長期追蹤的實驗報告顯示的數據,他們得出令人驚訝的結論: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神奇的能量轉換秘密,即一個人在付出的同時,回報的能量正通過各種形式向此人返還,只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己渾然不知……。
此外,科學家也在神經化學領域研究中發現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得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身體機能的良性循環會被破壞。
哈佛大學進行了一次實驗,讓學生們看一部記錄一位美國婦女終生在加爾各達救助窮人和殘疾人經歷的影片,隨後對這些被感動的學生進行唾液分析,發現他們免疫球蛋白A的數量比看紀錄片前增加。
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從這些科學研究來看,善惡有報已經超越了無神論所倡導的生命價值取向,而是整個人類在此基礎上發展和生存的規律。這些科學研究也從側面證實,古人對善惡有報的信,並不是思想的封閉和愚見,而是那個時代,很大一個群體對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對善惡有報的信,也正說明人的思想是開闊的、開明的。心態的開放傳達著生命對未知事物保持的謙卑。因為信的本身,就是一種開放的態度,所以不會隨意的用極端的思想,去封閉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擺脫惡念的禁錮,開明的思想產生的效應,自然的能夠感應天地之間的協調。也正如古人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生命自然健康,自然福壽。
一、總論 大小乘修空,及密乘修大手印、大圓滿、禪宗,皆屬解脫道。解脫道對貪道而言。此二分道雖在密乘,然大小乘修空,亦屬密乘解脫道之基礎。解脫道所重者在見,貪道所偏者在氣。故須了解解脫道、貪道修法之差別。(一)當先知小、大、密三乘各種見地之不同 1、小乘修空根據人無我見——了知補特迦羅無有自性。從此修證,得解脫四果,取偏空涅槃。2、大乘修空根據無生見——了知一切法無自性。用多門觀察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一不異,破小乘之專執人無我,而於四諦十二四緣著為真實。又破大乘唯識宗之執著識相,而決定:心、境一切諸法,唯是無生。3、大手印根據俱生智見——此見亦名法身見。了知一切諸法,即此無生、俱生之明體。於此明體,保持之、堅固之、運用之、純化之,不必別修轉舍轉得之各種對治,亦不用八不爭多門輾轉觀察,一切法從其明體,本為俱生智故。4、大圓滿根據本淨見——此見亦稱大圓滿見。一切諸法從本清淨,無有生死涅槃等分別垢染。無縛、無解、無修、無證,自生自顯,任運自如。即見、即修、即行、即果,即於諸法起時,剎那自性大圓滿。5、禪宗不立任何見,有以果德機用顯露——禪宗不立文字語句,不許有肯路,不許有遲疑,不許有定功,不許有領會,直以證量授受,以證量顯現體用。(二)次當知小、大、密乘各種修空的作風不同 1、小乘修人無我空,重在分析。2、大乘修空,因同時必修六波羅蜜及四攝,故成就時間甚長,接近眾生甚密,故染汙緣重,易生魔障。如遇犯戒眾生,與彼同飲一河之水,經雲亦受染汙,然在菩薩,明知如此亦甘為之。又以救贖眾生,不惜生命,世世為救他人而犧牲自己,故令時間拖延。此其修空之作風本身有別於密乘也。3、大手印修空之作風,有教授,有傳承,有灌頂,亦有次第,分四階段以修習之。與雙身法配合,則使身體化光。4、大圓滿不立四瑜伽,極其頓超,但重在本來清淨見。與脫噶配合,亦能使身體化成虹光。5、禪宗重在機用透徹,連本來清淨見亦不用之,捧喝之下,令人立地成佛。如上見地、作風兩者,為此五事綜合地、粗淺地分辨。茲特於下列分論中,作分級地、微細地分辨。二、分論 此中顯密修空之分辨,小、大乘修空之分辨,大手印、大圓滿之分辨,大圓滿與禪宗之分辨,層層比較,高下、頓漸、半滿,自然明剖徹見矣。(一)顯教修空與密教修空之分辨 治學有兩重功夫,皆不可少。首當會通,了知各各之同相、總相。譬如五事中,皆以空性為唯一條件。小乘修空。其空性之性質,非不同於大乘;密乘中三種修空,亦非別有一空性之性質。故宗喀巴祖師竟敢言小大乘之差別在福,不在修空性。然彼只知會通,故次當明辨。經過博學、審問、慎思,然後有才能智力去明辨之;明辨有素,切知各別之異相、別相,乃能把握其特優之點,身體力行之,故終之以篤行。是故在篤行之先,必須過一番明辨功夫,才知自己之足跟,究竟能夠點在何等田地,方不自欺,方不自誇,方不自餒。顯教修空,是依戒、定、慧通常進程,可謂因乘修空;依八不、四句,如理推究之。故其為其期甚久,為力甚多,為效甚微。密乘修空,有灌頂及果位方便,故稱果乘。由上師成就果位之功德,施以果位之灌頂,傳以佛在果位證取空性時之最大經驗、最近證量、最快方便,使弟子立地得見明體,而且趨大印。則空性不屬理論而屬證德,是以快捷。有如火箭、雷達、飛機,此其大別者一。顯教修空,而同時在緣起上修六度、四攝,與空性配合;試試錯錯,不必絲絲入扣,針針見血。菩薩犧牲生命多歷年劫,以能先度他人為主旨。密教修空,同時在緣起果位實德上,有各種手印、咒語、方法、觀想。凡佛在證果時所有經驗,皆在密乘中傳授,因顯教所未曾聞,所未曾見,所未曾行者,不一而足;故於緣起上,密教尤快於顯教者萬萬倍。且顯教所有特點,實已作為密教之基礎。但有修顯而不修密者,絕無修密而不先修顯者,此其大別二。(二)小乘修空與大乘修空之分辨 1、小乘修空重分析,大乘修空重當體。小乘因重分析,分至極微不可破,於是極微之執猶存。又有二語為小乘慣用者:「外境極微無方分,能持心亦剎那無分。」於是內外皆不可破。在時間上,則唯許過去、未來為空,而現前之時間為實有。大乘則一切法當體全空,三世皆不可得。其空性不待分析方空,其自性從本以來為空性。故曰:「一切有為法,本來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真實義」。不待分析,當體本空。小乘所舉瓶碎則瓶空,心所執此瓶相亦空,此種分析之空,大乘不取。2、小乘因配四諦之苦、集,而欲借空性之觀,以逃避有苦;或配無明系統之十二因緣,而修逆行之滅諦,亦必借空性以滅之。此為一種消極空性之修法。故《俱舍論》及馬鳴(小乘)所造《淨化論》,所引佛聖教量修空各喻,如牛、嬰、火等,皆有逃避之辭。如云:「某家見牛在途,誤為已有,其後發現此牛實官家所放,非實我牛,急將牛放釋,而自逃避,恐被官家擒去。」比喻我法本空,今執無我,必被人擒。此蓋與苦果二諦配合,謂無明我執,實為苦本,故必除此我執,以免苦集。然大乘修空,重在空性同體,而配合無我利他,以發起同體大悲、無緣無悲。於是行六度,以三輪皆空;用四攝,而小我自滅,故有積極之修法。3、小乘依業感緣起而配合空性,重在守戒。大乘用真如緣起,而出生如華嚴宗所提倡之緣起實德十種玄門,由是積集福慧資糧而圓滿菩提;故所證者為大乘涅槃,而非小乘羅漢四果可以比擬。按緣起與性空,一而二、二而一者,未有修性空而不修緣起者。亦未修緣起而不修空性者;惟其修空性有差別,是以修緣起亦有差別。(三)大中道修空與大手印修空之分辨 大中道一名詞,見諸貢師主譯《祝拔宗大手印解析》文中,彼中云:「大中道為因,大手印為道,大圓滿為果。」其所謂大,蓋配合下二者而言,實則即指般若乘之中道也。然就此因、道、果三字,已有極強烈之比較觀矣。顯教屬因乘,密教屬果乘,已見顯密修空之分析中,不必再贅。然以祝拔宗等大手印書,每每以顯混密,故不得不詳為指出。1、般若乘大中道依八不、四句、十八空、八喻等方法修習。由理推究,即境作觀。大手印以顯教修空作基礎,進而取得如法灌頂,而依加持力得見明體;由此起修,故為果位修持,功德大異。2、般若乘必雜修四攝、六度,方與所發菩提心,令他先成佛,我後成佛主旨相合。金剛乘則重徹底出離,閉關專修,發「為度眾生願成佛」之心,務令剋期證得,究竟利他。故不雜修治病、同事等染汙因緣。具詳《蘇悉地經》,以九斷修空,十分嚴格,故能取證。3、般若乘依漸次次第,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此屬通途。及其修止,亦必先修止,後修觀,最後止觀雙運。金剛乘之大手印,得見明體,方可起修。明體之中,止觀本來雙運,明即為觀,體即為止;故在初修專一瑜伽時,已屬止觀雙運矣。《祝拔宗大手印》以專一瑜伽為止,離戲瑜伽為觀,實屬大錯。依拙見:專一者,謂專心住於大手印之明體上,此中並無能修之止,及所修之境。明體自生自住於其本體上,故為果位修空之法。離戲者,雖執著明體之戲論,而非離空性觀察尋伺上之戲論。4、依止、觀雙運起修,則屬直徑式之進行,前後相續進行故。依明體起修之大手印,是圓周進行。每一瑜伽是一圓周。初依明體時,即具有法身見等流因,其後每一瑜伽,依次實現。初於空性法身之範圍無可增加,特於空性法身之內有智力光明,逐漸增進,乃至成就真正法色二身無分之佛位。其明體之體,即法身;其明體之明,所起緣起智光,即色身。顯教中道修空,修一分,證一分。故菩薩初地,不知二地境界。通常所謂斷一分煩惱,證一分法身。故其因乘路運,不可與密宗金剛乘大手印道相比擬。如乘汽車,各站各地明顯經歷,此屬顯教;如乘噴氣式飛機,則鳥瞰大地,一目了然,不勞各站仔細留戀觀覽也。5、又密教所採之喻與顯教者「能喻」雖相同,如大手印一味瑜伽所引水波、水冰、睡夢等喻,雖亦見諸般若經中,然其「所喻」則大有別。《祝拔宗大手印》及紅教無垢光尊者之《虛幻休息法》未曾指明,致令黃教批評。拙書《大手印教授抉微》則已指明。其「所喻」者,在道即指空性而已,實為純理的;而《祝拔宗大手印》之「所喻」,則指明體與妙用,實為證量的,而非惟純理的。所謂水波者,水指明體,而波指一味之妙用。6、大手印之無修,指在光明空性緣起妙用上之無修垢。中道亦稱無修,指在空性上之無修,指在斷煩惱證菩提上之無學位。其證德必接近成佛之位,極難達到。大手印由灌頂力、加持力、法身果位實德之力,直接加持,其無修之位較易接近。無修之理論相同,無修之內容大異。若配三灌之空樂不二而進入無修,則果證大樂智慧身佛,根本為中道之顯教所未曾聞,所未曾證。7、般若乘修空性,配合三輪體空之四攝六度修,既將修時展緩,不依令他先我成佛之願力無盡,更無意樂將成佛之期縮短。反之,金剛乘修空性,除免於上述之遲緩原因不計外,又有其他加速方便,為般若乘所絕無者。如大手印之四灌,有初灌、二灌之加速果位方便,不惟具足般若乘修空依心方便,亦且加上金剛乘果位依氣方便。如專論解脫道,亦必經初二灌之各種方便乃直修大手印;如兼及貪道,則更有第三灌之陰陽二氣之方便,加速之力更強。大手印雖屬解脫道之一,然第四灌者,原本第三灌出生,則貪道亦非無大手印也。特諸大手印加行中,方可列入初、二、三灌等法,不可如各譯本中,直以修氣為大手印正行,此點拙著《大手印教授抉微》已詳述矣。8、般若乘真如緣起,雖不如唯識宗之賴耶緣起,偏重在心,而真如之理雖不限於心,然而真如妙心等詞,在在皆與心配合而言。竊嘗解此種心字,但指真如之精華,非專為心靈之心,而自別於他物也。真如緣起,本指萬法,非一指心法。色法心法,皆包括在內。是以在般若乘中觀理論上,非別色法而專指心法,乃心法、色法兼具。餘所謂「三界唯緣,萬緣唯空」,以顯然別於唯識家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然而在實修上,並無建立五大氣修法。大手印雖屬解脫道,亦未必修五大氣法。然其階次,在初灌、二灌,或經三灌,或不經三灌,總有修氣之加行。全其哲理,明明屬金剛乘而金剛乘則明明標舉六大常瑜伽,亦稱六大緣起。故大手印在正行中雖不修氣,在加行中,早有修氣之基礎。加以大手印定力加被,開中脈,融五氣,化五光,亦果上必有之事,非般若乘所可樂受也。(四)大手印與大圓滿修空之分辨 大手印、大圓滿二法,皆屬無上瑜伽修空果位方便。在傳承上言,大圓滿出自紅教庫藏之法,黃教認為非真正印度之傳承,而否認之。大手印在黃教雖不輕易談及,然非不承認。庫藏之法,非全不可信,亦非全然可靠,因後世偽造者,亦復有之。然吾人可以理觀察,依法推究,其真正之法寶,固自不同。本文非專論庫藏之真價值,特因大圓滿本身,屬紅教庫藏之法,不可不略論及。作者欲令讀者對於大圓滿能生信心,故先為介紹如此。至其優於大手印處,觀貢師所云:「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