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速度的快慢,也能預測壽命的長短嗎?看看科學的解釋吧

2020-10-18 老張話健康

健康長壽是我們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你知道嗎,走路速度的快慢也能預測壽命的長短?也許你還對此持有懷疑態度,那麼如果在生活中你見到一個健步如飛,走路有勁的人,和一個步履蹣跚,走路沒勁的人,你第一感覺會認為哪個人身體好呢?

毋庸置疑,你肯定選擇健步如飛的人,這個不只是從精氣神上來判斷的,這裡面可是有著科學依據的。

走路速度的快慢也能預測壽命的長短

美國的一所大學曾對此開展過科學研究,經研究發現:

在3.5萬名65歲以上老人中,如果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那麼可以降低死亡危險12%。而在75歲至84歲的老年女性中,走路速度大於或是等於1.4米/秒的女性,可以延長10年壽命的機率達到92%。而走路速度小於等於0.4米/秒的女性,只有35%的機率能延長10年壽命。

在對長達9年的時間中對492名成年人研究發現:走路速度快的人,死亡率為27%,而走路慢的人死亡率高達77%。

因為我們在走路時涉及到身體很多器官和組織,像心臟,大腦,肺,骨骼,肌肉,關節等均有涉及,所以說走路速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活力。這是判斷一個人身體體質好壞的重要依據之一,走路速度慢的人意味著可能存在更多的健康問題。

走路有快走和慢走之分,無論快走和慢走,只要走起來對於長壽都會有一定的幫助。慢走時我們一般身心放鬆,這樣具有養生養心的作用,可以按摩身體的內臟,堅持走就有抗衰老和健身的作用。

而快走則是一種有氧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消耗脂肪,加快新陳代謝速度,老年人快走還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年輕人快走則能促進大腦發育,經常快走還可以預防便秘。

既然快走可以延長壽命,那麼我們能不能通過刻意快走來達到這個目的呢?答案是不能。

因為只有身體本身的健康狀態好,才能走得快。如果刻意快走,只是起到表面作用,身體實質的情況並沒有改變,所以也無法增加壽命。我們說走路的速度是和自己身體的情況相對應的,而刻意快走只會增加身體的負擔,走不好還有讓身體受傷的風險。

所以刻意快步是不對的,我們只有先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才可以不由自主的大步前進,提高步速,也才可能長壽。

現在給大家介紹幾種可以養生的走路方式:

1、倒著走

倒著走對於鍛鍊腰部和背部肌肉很有好處,可以緩解腰酸背疼和身體疲勞。但是老年人倒走時一定要注意後方路況,避免跌倒。

因為倒走不可能走太快,所以對於心肺功能鍛鍊小,所以可以在鍛鍊過程中選擇倒走和正走相結合的方式,每天走上半小時,這樣可以讓身體各部分肌肉都得到充分鍛鍊。

2、踮腳尖走

踮腳尖走可以讓前腳掌受力,能強化前腳掌部位的穴位,刺激到少陰腎經,對於養腎效果非常好。但是採取這種方式走路,不宜走得過多,每天10分鐘即可。

3、扭著走

扭著走可以鍛鍊腹部,如果在走路時雙手叉腰,利用腹部力量搖晃著走,每天走上10分鐘,堅持下來就可以改善便秘。

4、兩手側拍左右走

這樣走可以起到減少腰圍的作用。

總之,身體好,我們走起路自然走路帶風,同時保養好我們的雙腿,堅持走路運動和養生,對健康長壽大有益處。

相關焦點

  • 郴州骨科醫院溫馨提醒:走路快慢能預測壽命長短?老年人為何越走越慢?
    走路快慢能預測壽命長短? 有可能。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綜合9項研究做出總結: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在75歲以上人群中相對更準確。
  • 長達14年研究證實:走路快,壽命長!一個方法能判斷你的走路速度
    研究人員發現,年齡、性別一致的老年人,其剩餘壽命和步速有關;在75歲以上的老年群體中,這一現象更突出。在性別、年齡一致的條件下,步速越快,預期壽命越長。而在多個年齡組別中,老年人步速和剩餘壽命都成正比,而且年齡越小,預期剩餘壽命的絕對值越大。
  • 心跳快慢和壽命有關係?心跳的慢,壽命就長?有沒有科學依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就是說:人這一輩子,心跳的次數是固定的,如果心跳太快,就會先將心跳次數用完,壽命會比較短,而心跳慢的人則更容易長壽。聽到這樣的說法之後,不少人默默地對自己的心率進行了測量,那麼「心跳慢壽命就長」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 科技|中國研究發現靜止心率能預測人類的壽命長短
    來源:騰訊科學(2015.11.30)據媒體報導,中國研究人員的一份最新研究已經發現,靜止狀態下那些心跳速度較快的人比正常速度的人有著更高的早死風險
  • 16個健康警戒線決定壽命長短,你有越界嗎?|糖尿病|壽命|長短|健康|...
    下面16條健康警戒線影響壽命長短,不妨對照一下。如果超過了警戒線,一定要提高警惕了!01頸圍警戒線:35釐米美國《臨床內分泌學與代謝》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就提出,脖子越粗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就越大,數十年後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也更高。雙下巴、脖子短粗都可能是心臟不健康的信號。
  • 走路速度快慢,與壽命掛鈎?人過中年想長壽,做好1事很關鍵
    人過中年之後最簡單方便的鍛鍊方式就是走路了,走路能夠延長我們的壽命嗎?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壽命長一些。美國一所大學對不同年齡的人群進行了分類和篩選,然後對他們走路的速度進行計算,並且對不同走路速度的人均壽命進行了比較分析。
  • 如何從中指看壽命長短
    那您知道我們該如何從中指看出壽命長短呢?您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鍛鍊手指才能長壽呢?不知道沒關係,今天小編就為您介紹一下有關如何進行手指保養的知識,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學習一下吧。 從中指看出壽命長短 我們每個人的手指的長短都是不一樣的,手指的長度都是根據個人身體結構決定的,所以說手指的長短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並且我們還可以從手指中的某一個手指的長短來判斷一個人的壽命的長短。 中指:(心、小腸),五行屬火。 指腹凹:心氣不足,心肌缺血,造成腦缺氧,供血不足,易昏倒。
  • 靜息心率的增加會影響人的壽命的長短?
    靜息心率是否與人的壽命長短有關,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也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大課題。靜息心率越慢,壽命越長嗎?是什麼因素影響了靜息心率的快慢呢?據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了與靜息心率相關的60多種基因突變,這是已知的可預測死亡率的遺傳因子。
  • 科學實驗證明食物能決定你的壽命長短:你信嗎?今天告訴各位答案
    科學實驗證明食物能決定你的壽命長短:你信嗎?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食物是會影響到我們人的壽命,這種理論我們當然會相信。而隨著我們現代科學的不斷研究也有所發現,很多比較容易接觸到的致癌物質,都是存在於我們經常所吃的食物之中的,比如燒烤類的食物在高溫之下產生的苯並芘,比如發黴的玉米,花生之中含有的強致癌物的黃麴黴素,這些都是可能會影響到我們人類的壽命。
  • 不要再通過數心跳預測壽命,壽命和心跳無關
    不要再通過數心跳預測壽命,壽命和心跳無關 2020-05-15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什麼越大的動物壽命越長?能否用物理去預測壽命?
    什麼時候死亡能用物理公式表達嗎?可能現在沒有人知道,但我們可以看到廣義論中的論點。廣義論點講的是體型更大的動物壽命更長,而且運動更遠;更大的石頭能滾得更遠,而且運動更持久,海浪也是如此。就比如大象的壽命,不受外力幹擾的話,一般能活到180到200歲。
  • 運動的描述及運動的快慢,求平均速度
    空中加油,加油機和授油機相對靜止(三)運動快慢的描述: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三種方法1.比較物體通過相等路程所用的時間的長短,所用時間短的運動得快2.比較物體在相等時間內通過路程的長短,通過路程較長的運動得快3、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時間都不相等時,比較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比值大的運動得快
  • 端粒檢測是不是預測壽命的「神算子」?(圖)
    所以,端粒的長短,往往代表細胞分裂潛力的大小:端粒越短,表明細胞年紀越老,剩餘的分裂次數有限;端粒越長,則意味著細胞的活力越強,人體的生殖細胞就具有最長的端粒。  端粒檢測是不是預測壽命的「神算子」?  科學家們聲稱:現在,您只要付出500歐元(約合4600元人民幣),就能得到這項端粒檢測的結果;而根據這些結果,就可大致了解您的「生物學壽命」以及還剩下多少日子可活。換句話說,英國即將上市的這種試劑盒,實際上是一種通過檢測端粒長度來預測壽命的技術。  經過上面的解釋,通過檢測端粒長度來計算壽命的原理也就不難理解了。
  • 這也能叫時間變慢的證據?
    其實,原子鐘走動快慢與時間快慢是沒有任何關係這就像機械錶走動快慢與時間快慢沒關係的道理一樣。簡述理由如下: 1, 原子鐘走動快慢與時間快慢沒有任何關係,這就像機械鐘走動快慢與時間快慢沒有任何關係的道理一樣。因為無論什麼鍾都是計時器,而不是時間。
  • 物種壽命由何決定?端粒縮短速度是決定因素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是什麼決定了每個物種的壽命?外媒稱,西班牙一個研究團隊發現,每個物種生命的長度與其端粒縮短的速度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聯繫。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
  • 壽命的長短和什麼有關係?15年研究表明:主要是這4點
    每個人的壽命長短都由很多因素決定,有些人可以活到100歲,而有的人英年早逝,很多人都幻想著能夠長命百歲,這又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事情,這些人的壽命和很多因素有關,除了外在因素,基因遺傳也是影響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根據美國有關研究機構表明。對1800名長壽老人進行長達15年的研究在不考慮外在因素和遺傳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壽命和這4點有很大的關係,今天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別天真了,看看龜真實的壽命吧!
    不可否認有些品種的龜類的確擁有較長的壽命,但是真的有人所說的那麼誇張嗎?答案是否定的,可以活萬年的龜聽著著實有些匪夷所思。眾所周知,全世界的龜類大約有兩百多種,因形態大小和生存環境各異,每種龜類壽命長短也有差別。
  • 科學實驗證明食物可以決定壽命的長短:各位信嗎?看專家的理解
    飲食真的能夠決定我們身體的健康與否嗎?制定適合自己的健康的食譜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當然我們拋開天災人禍的來談,食物是可以決定我們的壽命長短的。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標準,我國古人認為病從口入,這其中也強調了飲食健康的這一重要性,吃什麼?
  • DNA片段能預知壽命:端粒長度決定生物壽命
    端粒與壽命的關係早就被科學研究所證實,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授予了發現端粒的三位科學家。他們發現,人和一些動物的細胞核(DNA,也稱染色體)的兩端有一個帽子狀的東西,稱為端粒。端粒實際上就是一種DNA片段,由特殊的鹼基序列構成。端粒的作用是保護染色體,由端粒酶來啟動、製造和維持其功能。端粒的長度決定著生物的壽命,端粒越短,生物的壽命越短。
  • 「步行速度與壽命」的奇妙關係
    壽命可以預測!? 想要知道自己的壽命,是很多人的心願。然而,真要預測壽命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從現實情況考慮,需要通過血壓、BMI、吸菸史、過去病史等來進行預測吧。但是,據某篇論文顯示,壽命有可能通過某項令人意外的因素進行預測。那就是「步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