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這位潮汕老伯點讚!水災中,他出動自家一百多條龍舟救災

2021-01-09 廣州日報

潮汕地區的暴雨積水已逐漸退去,但抗災救災中湧現的感人故事值得大家銘記。

9月4日中午,汕頭陳店鎮溪南村。這裡的洪水已經退去,陽光如約而至。76歲的龍舟廠廠長蔡義南,踱步來到一艘「受傷」的龍舟旁。「這塊船板斷了,船底被洪水中的石頭劃花了。」蔡伯一一細數愛船的「傷口」,臉上寫滿心疼。

原來,這是一艘被借去參與此次洪水救援的龍舟。今年「8.30」水災當晚,蔡伯就讓他兒子在朋友圈發布100多艘龍舟的存放地點,且無需聯繫,自行撐走。

義工們用龍舟轉移受災群眾

而早在5年前的潮南「8.17」水災中,蔡伯就已無私將110多艘龍舟借給附近受災的群眾,最終3艘損壞,1艘未歸還,共損失數萬元。

蔡伯說,基本歸還的龍舟都會有損傷,每艘船的維修費用動輒就要上千元。但大災大難面前哪會考慮那麼多,救人要緊!

五年前水災就曾無私借出110艘龍舟

蔡伯今年76歲,是土生土長的潮南人,在潮南開了間龍舟廠。在潮汕地區,端午節都會賽龍舟。由於在村裡人緣不錯,蔡伯幾乎承包了全村的龍舟生意。每年臨近端午節,就是蔡伯最忙的時候。他告訴記者,像一艘10米長的龍舟,製作周期約半個月,造價就得兩三萬元。

也許連蔡伯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生產的這些龍舟,有一天也能在救人方面派上用場。

時間回到2013年的8月17日,受颱風「尤特」影響,汕頭市潮南區暴雨傾盆,很快便成一片澤國。看著積水慢慢上漲,蔡伯二話不說,立即通過各種渠道告知村民可到他的龍舟廠免費借船,而他自己也抬出一艘龍舟,親自上陣參與救人。

據蔡伯粗略統計,2013年他總共將110多艘大大小小的龍舟借給附近受災的群眾,最終3艘損壞,1艘未歸還,損失約數萬元。

五年後再遇水災仍慷慨借船

儘管五年前因借出龍舟而損失不少,但當洪水再次襲來時,蔡伯依舊毫無猶豫地選擇借船救人。8月30日,潮南區再次遭遇洪水襲擊。當天下午,蔡伯就讓他兒子在朋友圈發布100多艘龍舟的存放地點,且無需聯繫,自行撐走。

「需要龍船的直接去溪南小學旁,我爺爺有一百多條船,救人優先。」8月30日下午15時許,蔡伯的孫子蔡暢就在朋友圈發布借船救人的消息。蔡暢告訴記者,這次約有20艘龍舟被村民借走。而隨著陳店鎮水位逐漸退去,部分的借出的龍舟也已被陸續返還。

義工們用龍舟裝載物資,送往受災群眾家中

「我們借出的龍舟都是全新的,但是還回來的基本都『受傷』嚴重,但這些都無所謂。」蔡暢手摸著一艘「傷痕累累」的龍舟說,這些就像上過戰場的「戰士」,即使受傷,即使有損失,但只要能夠救人,就足夠了。

蔡伯告訴記者,部分前來還船的村民還會補償一兩百塊錢作為維修費,有的甚至還拿了2000元,但被蔡伯拒絕了。蔡伯說,自己借船並非為了賺錢,甚至還經常要自己貼錢。比如昨日上午,蔡伯聽說有一艘被借走的龍舟擱置在陳店鎮的街上,他還得叫上搬運工一起去將龍舟搬回廠裡,「連搬運工的100塊錢搬運費也要我自己掏。」蔡伯說。

說到這次損失多少,蔡伯指了指剛搬回來的這艘龍舟說,「12個船槳全丟了,算上維修費用,這一艘船就要損失1000多元」。

明知會有損失,為何還會義無反顧地將龍舟借出龍舟呢?蔡伯說,看到鄉親受災就不能坐視不管,肯定會想著幫大家度過難關,錢財都是身外之外,與救人相比,這些都不值一提。

義工們連夜用龍舟送物資

義工們用繩索和桶將物資送上樓

爺孫三代齊救災詮釋「好家風」

五年前的水災中,當時已年過七旬的蔡伯仍親自上陣參與救人。而此次水浸,年事已高的蔡伯就將救人的接力棒傳到子孫手中。

今年24歲的蔡暢平時在杭州做生意。8月30日當天,他聽到家裡水浸的消息後,第一時間乘飛機趕回家中。在將工廠的員工安全轉移後,蔡暢就和哥哥兩人撐著一艘龍舟,上街救人。「就9月1日那天就救了幾十個人。」蔡暢說。

除了撐船救人外,蔡暢還和深圳牧馬人車隊的朋友一起,駕駛越野車向受困群眾運送物資。9月3日,他從網上獲悉潮陽區谷饒鎮一個工廠內200多人被困,物資匱乏。當晚他便和父親以及車隊朋友一起,開了20多臺車前往被困工廠,將物資卸下後就直接離開。

而對於五年前的「8.17」水災,蔡暢更是記憶猶新。「當時我剛高考完,北京的學校開學又早,為了救人都推遲了四五天才去報到。」蔡暢說,當時他與爺爺、父親三個人一起在村裡免費派發龍舟,又一起撐龍舟救人,至今難忘。

談到為何會義務參與救人?蔡暢坦承這與爺爺的影響分不開。「爺爺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有社會責任感,而他也用行動為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蔡暢說,他今後打算為爺爺修建一座龍舟博物館,一來弘揚潮汕的龍舟文化,二來也能答謝爺爺的教導之恩。

來源:廣州日報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家源

部分圖片由當事人提供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家源、陳珉穎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

為這些可愛的人點

相關焦點

  • 63歲老伯身體裡爬出上百條蟲子 醫院診斷老伯患的是皮膚蠅蛆病
    63歲老伯身體裡爬出上百條蟲子 醫院診斷老伯患的是皮膚蠅蛆病時間:2016-08-30 19:0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63歲老伯身體裡爬出上百條蟲子 醫院診斷老伯患的是皮膚蠅蛆病 湖南省沅陵縣一位6旬老伯身患怪病,每晚從身體的不同部位都會爬出上百條像蛆一樣的蟲子
  • 地震、颶風,北美華人的救災表現讓人忍不住點讚!
    地震、颶風,北美華人的救災表現讓人忍不住點讚!  最近一段時間,墨西哥地震、美國颶風,鋪天蓋地登上國際新聞頭條。在與災難有關的新聞裡,總有那麼一兩個溫暖的故事:主人公是華人,主題是「愛與幫助」。
  • 家裡隨地大小便 飯鍋都生了蛆 無錫這位怪老伯的親人在哪裡?
    家裡隨地大小便 飯鍋都生了蛆 無錫這位怪老伯的親人在哪裡?自從一年前,潘老伯入住小區後,大家的日子就過得不安生了。「他實在太髒了,門一開整個弄堂都好臭。」就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刺鼻的味道又飄散了出來。鄰居們忍無可忍,選擇了報警。
  • 媒體不報水災只盯美國?中國救災從來不靠「公知」的爛嘴
    但輿論場中,一些所謂的「公知」「大V」卻藉機活躍了起來。他們又是鼓譟「負面新聞不能播」,又是以漫畫諷刺「(國內)媒體只盯著美國」,陰陽怪氣,上躥下跳。只不過,今天的網友並不好糊弄。在「水災隱瞞論」冒頭後,許多網友自發開始闢謠。媒體沒有報導水災?廣西、廣東的地方媒體報導一搜就有;主流媒體沒有關注?
  • 這位「龍」的「船」人傾心傳承龍舟文化
    在南海裏水鎮東北端賢魯島上,有一家納德利龍舟廠,這是一間傳統的龍舟製造企業,而後慢慢發展興辦龍舟文化樂園。這背後,離不開一位女企業家及其家庭對龍舟文化的堅守傳承。她,就是劉鳳儀。放棄高薪開龍舟廠只為一份龍舟情結在南海裏水鎮東北端賢魯島,西江支流上經常見到一條條龍舟、鳳舟從這裡運往各地,偶爾聽到擂鼓歡呼吶喊聲。村民們都知道:「納德利又有人來玩扒龍舟了。」
  • 炎炎夏日裡,大家人來物碗——潮汕美食草粿!
    在潮汕,凡是「粿」都是以大米為原材料做出來的,「粿」這種東西,可以入俗,是日常果腹充飢物;可以超凡,作節慶拜祭神靈用。所以,「粿」字在潮汕已經有近乎神聖的意義了。
  • 潮汕一種鮮美的魚,叫熟魚
    有人說,人在潮汕,舌頭卻上了天堂,是這樣吧!在潮汕,就有那麼一種魚,鮮得像剛從海中撈出來,連殺都不用,買了便能吃,十分美味,這也太令人驚詫了。潮汕的這種魚,叫熟魚。只要你走進菜市場,抑或是到哪一家潮汕菜館、飯店,都可以吃到。這種魚,也是潮汕人一日三餐的所愛,而且不貴,一般一條三、四元,可以論條買,像菜一樣的價格,誰都可以買來吃。
  • 日本自衛隊賣力救災:吃喝拉撒全管 出動兵力數萬
    在暴雨連日襲擊之下,日本多地發生洪水和山體滑坡災害,造成219人死亡、10人失蹤及無數財產損失。由於災害破壞程度已遠超地方政府的救災能力,自衛隊第一時間啟動了救災工作。7月8日,自衛隊成立災害對策本部,開始了大規模救災行動。
  • 龍鬚水浴,插艾掛蒲,草粿梔粿,龍舟競渡,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習俗
    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槳花開。」潮汕人賽龍舟從詩中可以知道潮汕人的端午習俗有插艾消災、吃粽子和梔粿、賽龍舟等,那麼這些習俗究竟是怎樣的,且聽六甲番人講解如下:1、插艾掛蒲消災:插艾花是潮人端午很重要的習俗,這一習俗其它地方已不多見
  • 6旬老伯身患怪病 身體裡爬出上百條蟲子
    紅網沅陵站8月26日訊(分站記者 陸丹 通訊員 王娟 黃輝琳)8月25日,湖南省沅陵縣一位6旬老伯經過藥物治療,身體裡面的蟲子被殺死,再也沒有蟲子爬出來了。  每晚身體不同部位爬出上百條蟲子,像蛆一樣,十幾天前,這種怪異的疾病嚇得6旬老漢謝伯生(化名)食不下咽,夜不夢寐,驚恐萬分。
  • 滬一87歲老伯和老伴吵到離家出走,被凍到大喊救命…
    中原路派出所民警:  他今天走得很快嗎?  吳阿婆  對呀,平常出來走路特別慢。  找著找著,  民警似乎在黑夜的寒風中  聽到了微弱的呼救聲,  循聲而去  民警在中原一村的一個角落裡,  看到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伯
  • 百年前的潮汕大地震: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地震災害影像
    右圖為2015年老照片君拍攝的潮州三元塔,時隔一百年,時光似乎還停留在地震的那一瞬間。 關於1918年正月初三的那場遙遠至101年前的潮汕大地震,是從長輩那裡聽來的,他們說,潮州江東的急水塔(三元塔)的塔頂,就是那次地震震掉的。
  • SOS呼叫手機緊急時刻一鍵呼叫 獨居老伯呼吸困難成功獲救
    2014年至今,泉州居家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出動緊急救援676次  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空巢、獨居、農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他們的生命安全如何保障?日前,泉港七旬獨居老人劉老伯,深夜呼吸困難,通過政府發放的老人手機一鍵呼叫功能,及時被送醫救治。
  • 龍舟傳承後繼有人卻苦於造船無木
    黃善慶,是廣州有龍舟文化的各個大村長老們的老熟人,很多現在還未退役的龍舟都出自他老人家雙手,現在75歲高齡的他已經退休。45歲正值盛年的黃劍挺接班家族生意已有10年。他講述了自他懂事後「造龍者」家族生意的起落。「在一些歷史時期,經濟困難,很多老龍舟都被拆卸,木材他用;生活艱苦,端午划龍舟的傳統也很難繼續。聽說過有些村子特意藏起龍舟,希望留住寶貝。
  • 雜食潮汕
    鱟粿原來是一種滲入了鱟醬的米飯糰,專做為拜祭祖先和神明的供品而出現。但如今的鱟粿,因為鱟這種水產本身的滅絕,以致鱟醬的消失,早已變得名不符實。據說傳統鱟粿的做法是,將磨成漿的冷糜、薯粉、新鮮鱟卵和鱟肉製成的鱟汁攪拌均勻後注入壽桃形狀的粿模,蒸熟後從模具中倒出即可。
  • 風追詩賦汨羅波——汨羅江國際龍舟拉力賽開幕
    汨羅愛心天下協會10名志願者為遊客服務。志願者翁紅桂說:「為家鄉的龍舟賽服務,感到很幸福。」 賽龍舟,祭屈原,這是中華民族的祭禮。「祭禮上,總少不了『朝廟』『祭屈』這一環節。龍舟『朝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汨羅江畔端午習俗』項目。」祭祀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祭屈大典」傳承人楊良基,給來自加拿大、香港等地的龍舟隊員們講述祭祀的常識。
  • 老伯開車忽快忽慢 珠海交警一查竟是……
    近日,一老伯駕車在海濱北路行車道上忽快忽慢行駛,奇怪的行駛軌跡引起了巡邏交警的注意,一查,老伯竟是無證駕駛。無證駕駛不僅影響其他交通參與者的正常通行,也嚴重威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10月24日上午11點30分,交警機動大隊容警官在海濱北路巡邏執勤時,發現一輛粵C牌白色艾力紳商務車形跡可疑。這輛商務車一會兒慢悠悠地行駛,一會兒又突然加速,容警官立即上前將車攔停。司機是一名老伯,容警官示意他出示證件,可他只拿得出行駛證,其他證件都沒帶。老伯支支吾吾地告訴交警,20年前他就有駕駛證了。可容警官在系統裡一查,卻查不到任何信息。
  • 老伯1年多不癒合的傷口,好了
    老伯1年多不癒合的傷口,好了 2020-12-30 1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強縣為吃喝拉撒睡而戰 餘姚公布救災聯絡點電話
    昨天18點半左右,新浪微博的企業官微@soso街景地圖,發布了一張餘姚市各鄉鎮街道救災聯絡點地圖和電話。  昨晚9點半,記者一個一個撥打,梁弄的電話是鎮政府值班室的,值班室工作人員說,只要有需要幫助的,屬於哪個鄉哪個村,就會給你聯繫好去處,而「24小時值班的電話,肯定有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