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鐘內就知空氣對健康有多大危害 這臺國產自主研發聯用儀即將...

2021-01-20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9月1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唐奇雲)關心空氣品質的你,是否經常查看天氣預報中的PM2.5指數,從而決定當天戴不戴口罩?鮮為人知的是,這個指數的參考價值還很有限。「即便兩座城市的PM2.5值相同,空氣對人體的毒性也可能是天壤之別。」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陳建民強調道。  為了快速、精準判斷空氣的生物毒性,陳建民團隊耗時5年,研發成功人工智慧化多功能氣溶膠濃度富集系統與大氣顆粒物毒性檢測聯用儀(以下簡稱「聯用儀」)。這臺國產自主研發設備,由PM2.5採集與溶出液製備模塊、化學成分分析、毒性檢測模塊三大模塊構成,實現了30分鐘內對大氣顆粒物生物毒性的在線實時智能播報,對於今後的大氣環境監測和健康效應評價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陳建民團隊將帶著這臺聯用儀來到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校展區現場,讓觀眾近距離了解和感受其強大功能。

一次性解決空氣品質評估的兩大難題:毒性成分、健康效應

PM2.5,指大氣中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細微顆粒物。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普遍提升,這個專業名詞家喻戶曉。然而,作為深耕大氣汙染研究20餘年、國內最早一批研究PM2.5的學者,陳建民對現行的空氣品質評判標準並不完全認可。

「首先,國際上現有的空氣品質參考依據為空氣品質指數(Air Quality Index,簡稱AQI),也就是每日天氣預報中主要以PM2.5及汙染氣體綜合的數值,但它其實並不能直接反映空氣的生物毒性,因為顆粒物的組成成分不一樣,毒性也可能完全不一樣,真正對人體有毒害的,其實只是少量具有致畸致癌作用的多環芳烴等有機物和重金屬等物質。其次,如果用現有的實驗室方法採樣檢測汙染成分,需要數天時間,無法短時間出結果。」陳建民說。

儘管近年來有許多人呼籲使用新的標準替代AQI指數,但到底採用什麼作為指標,卻沒有人能說清楚。在此背景下,陳建民團隊提出,研發一臺人工智慧化多功能大氣顆粒物毒性檢測聯用儀,實現最多一小時就能監測一次空氣品質、並鑑別空氣是否具有毒性,並且能把大氣顆粒物裡的毒性成分馬上讀出來,從而為政府部門提供有價值的優控汙染物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目標美好,實現不易。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很多,比如當前國內外的空氣毒性檢測需要在高顆粒物濃度的情況下進行。「以前空氣汙染嚴重,顆粒物濃度高,測起來容易,現在我國採取大量行之有效的技術和決策,大氣汙染明顯減少了,檢測難度也變大了。」陳建民解釋,這意味著新的儀器需要先富集、並將毒性成分提取,再快速分析各種有機、無機毒性組分,整個系統涉及化學、生物、機械工程、3D列印、人工智慧等多個學科,十分複雜。他記得,僅僅是為了讓不同粒徑的顆粒物整體採集效率達到90%,團隊就做了上千次實驗。

經過精心設計與反覆實驗,這臺聯用儀的富集系統通過採樣、飽和、冷凝、採集、濃縮等環節,將顆粒物融入液體,使顆粒物濃度可以濃縮提高一個數量級,不僅濃縮效果比同類產品更好,還有效避免了傳統濾膜採集監測法存在的樣品汙染、樣品和試劑的高損耗等問題,易於用飛行時間質譜技術測定有機組分、離子色譜測定無機組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測定重金屬,並大幅降低了空氣流量需求,從原先的1000升/分鐘降至50升/分鐘。

在大氣毒性檢測的方法上,團隊也創新性地借鑑了水體毒性檢測中的「發光菌檢測法」。團隊成員隋國棟教授介紹,儀器將顆粒物富集後加到發光菌中,根據發光菌添加汙染物後的異光性數值來計算毒性,原理是因為發光菌大部分是海水細菌,正常情況之下發光,但一旦碰到汙染物就不發光了。發光菌的保存條件嚴苛,設備還必須控制內部溫度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並在需要使用的時候才將發光菌從凍幹狀態在生理鹽水環境中活化。

為了高效完成毒性檢測這一套複雜流程,團隊還專門和企業合作,設計了一隻機械手臂來抓取移液槍,靈活完成各種試劑添加環節。與原先離線檢測的數日至數十日相比,這套設備檢測全程只需30分鐘,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

國產自主研發,造福於民、未來可期

據悉,本聯用儀的全部儀器系統僅有離子色譜部分外包定型,核心部件和採用自行設計的聯用埠均為自主設計研發 ,目前在國際和國內都未有同類型設備,具有突破性意義。實際上,直到2015年前後,市面上絕大部分空氣檢測設備都來自於國外進口,且有些設備價格高達五、六百萬元。

目前,該聯用儀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12項、美國發明專利1項。原型樣機雖然略顯粗笨,經過進一步集成優化,儀器的空間利用率會大大提高,變得更加輕便、小巧和直觀。已有不少業內專家對該聯用儀寄予頗高的市場預期。

「實際上,我們研發的這套設備最終還是為老百姓服務,為公眾健康和國家戰略服務。」陳建民說,這是所有從事大氣研究和環境研究科學工作者的初心。按照他的設想,人們今後在空氣預報中不僅可以參考AQI,還可以參考由該聯用儀每小時、甚至半小時播報的空氣健康指數。設備主要面向空氣品質監測部門、空氣監測站、疾控中心等單位,對環境評價、健康指導、政府決策、疾病控制等都會具有科學指導意義,期望相關數據最終能夠形成一個全國性的空氣健康指數監測網絡。

下一步,陳建民團隊將在實際大氣環境中連續使用該聯用儀進行檢測調試,並開展小鼠暴露實驗,對相關指數進行健康分級,用於提示公眾是否適合外出鍛鍊、哪些敏感人群需要注意等事項。

相關焦點

  • 東西分析再攀國產GC/MS高峰——訪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李選培...
    李選培:東西分析2006年研發出了第一臺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即3100型氣-質聯用儀)樣機,同年11月承擔了科技部的項目,即「小型臺式及車載應急檢測氣相-(四極杆)質譜聯用儀產業化示範」課題。
  • 打造自主研發新型分子光譜儀
    「每種物質都有自己的光譜特徵,就像獨一無二的指紋,而光譜分析可以獲取物質的成分信息,幫助我們看清其『本質』,可用於食品、藥品、環境等安全檢測。」近日,深圳網聯光儀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譚湖偉對深圳商報記者如是說。
  • 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場發射掃描電鏡亮相BCEIA 2015並獲得金獎
    本次展會特別展示了由中科科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開發和應用》項目的實施成果——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肖特基場發射槍掃描電鏡產品KYKY-EM8000F。場發射電子槍、低像差物鏡設計與製造等關鍵技術,實現國產場發射槍掃描電鏡零的突破,並且產品的解析度優於1.5nm@30kV。
  • 淺析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及工作原理
    把色譜與質譜聯合起來使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型式試驗實際上是把質譜儀作為色譜儀的一個通用檢測器來使用。  質譜儀作為質量檢測器可以取代色譜儀的多種檢測器,通用性強,使用極其方便。而色譜儀有很多檢測器,如TCD、FID、ECD、FPD、NPD等,每種檢測器只有一定限度的適用範圍,不能通用,造成使用不便。
  • 汽車香水危害健康 防車內空氣二次汙染
    專家稱,用汽車香水掩蓋汙染物的味道,無異於掩耳盜鈴。專家對新快報記者稱,汽車香水說白了也是一種化學試劑,大部分以添加劑為主,大量吸嗅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尤其對過敏體質的人。不久前,他因為晚上沒休息好,白天開車的途中竟然睡了過去,還好在即將撞上隔壁車道的車前他醒了過來。於是急打方向盤後,車鏟上了路邊花基,終於停了下來。不但車撞壞了,人也因此進了醫院。出院後,他終於忍不住找到買車的4S店,還找了第三方檢測機構做車內空氣檢測,結果發現TVOC(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輕微超標1倍,而且這是在已經使用1年多後的情況。鑑於此,4S店為他更換了所有內飾和踏板。
  • 國產質譜的新突破-國產MALDI-TOF通過專家鑑定
    繼去年8月25日,廈門質譜儀器儀表有限公司(簡稱廈門質譜公司)成功開發出我國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商品化小型臺式氣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聯用儀之後,時隔不到一年,在廈門質譜儀器儀表有限公司和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團隊夜以繼日地辛勤努力下,又推出了首款商業化國產
  • 手握核心技術 力推「共享列印」 宜聯科技成國產印表機行業生力軍
    新華網南昌11月15日電(王凱豐)受「專利壁壘」和「商業模式」影響,國內印表機市場一直鮮有國產廠商身影。「缺乏核心技術使得行業新生企業難有突破口。」江西宜聯科技董事長黃埔軍一語道破。作為國產印表機民營企業,宜聯科技注重自主生產能力建設,著力實現從晶片到整機的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攻堅,力推「列印服務化」網際網路商業新模式,正成為國產印表機行業的新生力量。
  • 國產質譜儀的行業進展
    而安捷倫質譜儀約佔全球整體市場份額的25.64%,賽默飛佔21.79%,布魯克佔20.51%,這三家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球的質譜市場。目前,我國開展質譜儀器硬體研發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超過15個,但是具有理論設計能力的機構不超過5所,國內質譜整機生產廠商有超過15家,涉及離子阱質譜、氦質譜、飛行時間質譜、ICP質譜、四極杆質譜等,但串聯質譜生產廠商還沒有;全球質譜儀器種類有100餘種,而國內能生產的只有約10種;從市場佔有率看,國產質譜儀在國內質譜市場僅佔3%。
  • 氣質聯用儀是什麼?氣質聯用儀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氣質聯用儀是什麼?是用來做什麼測試的呢?氣質聯用儀是指將氣相色譜儀和質譜儀聯合起來使用的儀器。質譜法可以進行有效的定性分析,但對複雜有機化合物的分析就顯得無能為力;而色譜法對有機化合物是一種有效的分離分析方法,特別適合於進行有機化合物的定量分析,但定性分析則比較困難。
  • 國產溫鹽深儀(道萬)順利通過9000米水深耐壓測試!
    近日,青島道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道萬」)將隨機抽取的2臺自主研發的高精度溫鹽深儀(CTD)和2臺溫深儀(TD),送檢至國家深海管理基地深海高壓環境模擬實驗室,進行水靜壓力試驗,4臺設備均順利通過90MPa(約9000米水深)耐壓測試。
  •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底地震儀成功獲取萬米級海洋人工地震剖面數據
    這一試驗的成功也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海底地震探測技術領域步入國際先進水平。  從1月25日至今,科考隊在挑戰者深淵共投放地震儀60臺,成功回收56臺,完成兩條地震剖面測線670公裡,最大深度達到10027米。此次實驗全部使用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海底地震儀,在深達萬米的深淵環境,國產科研設備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實現了工作深度和留海時間的突破。
  • 「可攜式薄層色譜-拉曼光譜聯用儀及其藥品快檢支撐系統」重大專項...
    2017年8月31日,由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第二軍醫大學、上海儀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食藥所、山東省食藥院等多家單位參加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可攜式薄層色譜-拉曼光譜聯用儀及其藥品快檢支撐系統」項目,獲得以莊松林院士為首的科技部儀器領域專家的一致好評,通過了組織單位的技術驗收
  • 【組圖】BCEIA2015: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大盤點
    其中參展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眾多,分析測試百科網對部分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進行了盤點。安捷倫安捷倫5977AGC/MSD氣質聯用儀Agilent5977AGC/MSD氣質聯用儀配有高度靈敏的新型Extractor
  • 聚光ICP-5000連獲三金,國產分析儀器雄起
    在一年半時間內,我們獲得如此多的殊榮,獲得眾多專家和用戶的認可,這是對ICP-5000研發團隊的踏踏實實做事、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的肯定。    聚光科技本著「助力光譜儀器中國夢」原則,選擇自主研發ICP-5000,這對聚光科技來說,是戰略問題,是聚光科技實驗室分析儀器業務發展的重要一步,在實驗室無機分析儀器中,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ICP-OES)、原子吸收(AAS)和原子螢光(AFS)是無機分析的三大光譜,聚光併購吉天(AFS)是第一步,推出ICP-5000是第二步,與LUMEX合作引進AAS是第三步,至此完成無機分析的三大光譜組合
  • 安捷倫發布新型單四極杆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安捷倫發布具有更高通量和非凡性能的新型單四極杆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2010 年 3 月 1 日,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匹茲堡儀器博覽會 (Pittcon 2010)—
  • 島津推出多維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應用文集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的研究、開發和質量控制中,如石油化學、精細化工、醫藥、食品、電子工業、半導體等。但在非常複雜的體系中,許多化合物的色譜峰是重疊的,使用常規一維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進行準確定性、定量分析十分困難。
  • 島津隆重推出三重四極杆型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TQ8040」
    ——在食品安全/環境/法醫/臨床等諸多領域實現超高靈敏度的多組分同時分析三重四極杆型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TQ8040」        島津公司現隆重推出新產品三重四極杆型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TQ8040」(http://www.shimadzu.com.cn/an/gcms/gcms-tq8040/3199.html)。
  • 《國產好儀器(2013-2014)手冊》即將發布 資料徵集中̷̷
    自2013年9月5日在雲南騰衝啟動以來,有86家有代表性的國產科學儀器企業參加本次活動,申報282臺儀器;按照初審條件嚴格篩選,用戶基礎相對較好的142臺國產儀器入圍;按照「用戶說好才是真的好」的原則,針對這入圍142臺儀器,組織、徵集大量的網上、網下用戶進行調研,根據用戶綜合打分和用戶推薦數篩選出70臺入選「國產好儀器(2013-2014)」,正在按章公示。
  • 600億IVD市場,300億發光需求,國產儀器代替進口路有多遠?
    在免疫診斷部分,化學發光已過研發蟄伏期,正成為主流診斷手段,化學發光是免疫技術的主流方向,目前佔據近五分之二的市場份額。存量市場正在進行技術更替,隨著健康意識增加,醫療投入增多,增量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現約有200億左右市場容量,預計3到5年內將保持25%-30%的增速增長。
  • 我國自主研發「三層仿生」人工血管完成首例腹主動脈置換術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林苗苗、屈婷)記者28日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獲悉,阜外醫院血管中心主任舒暢教授團隊於12月15日運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三層仿生」聚氨酯人工血管,完成了首例巨大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患者即將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