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駐京全媒體記者/王詩堃)近日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京津冀教育藍皮書:京津冀教育發展研究報告(2016~2017)》指出,從2013年開始,北京即成為京津冀地區聚集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人口最多的城市,特別是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本專科教育存在突出集中趨勢,且研究生教育規模仍在不斷擴大,與其他城市的差距不斷拉大。然而,北京市教育門類高、大、全,教育發展層次和重點不突出,對其他城市的帶動作用不強。
就中等職業教育而言,報告提到,整體來看,京津冀各城市中職教育生源規模都在縮小——這必然導致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過剩,中職學校的轉型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其中,河北省會石家莊的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大幅縮減,從2013年開始,北京取代石家莊成為地區內中職教育在校生數量最多的城市:數據顯示,僅僅兩年間,石家莊中職在校生規模就從24.67萬人(2011年)突減到15.64萬人(2013年),而同期北京市的中職在校生規模從16.90萬人微降到16.54萬人,使得中職在校生的首位城市變為北京。報告認為,這與北京的城市產業層級發展需求並不相符。
報告指出,北京、天津在教育服務專業化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這種優勢還不足以形成溢出效應,沒有富餘資源為周邊提供教育服務。整體來看,與其他行業相比,京津冀區域教育行業仍然處於劣勢,三地的教育從業人員都需要大幅增加。
基礎教育的地區間差距也值得關注。報告指出,近年來,京津冀三地教育投入持續增加,但地區間的差距仍未縮小。河北地區基礎教育的發展仍然面臨較大的困難,其基礎教育經費與北京、天津的差距仍在不斷擴大。報告以普通小學的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為例,假設北京未來繼續保持2015年的增長率(1.4%),而河北必須保證平均每年增長10%,才能在2030年基本趕上北京。報告指出,改變教育經費的區域不均衡狀態,應率先從義務教育著手。
報告指出,從京津冀整體水平來看,普通小學的教育經費配置差異最大,其次是普通初中,再次是普通高中,然後是中等職業教育,最後是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報告認為,未來要想縮小河北與京津教育公共服務水平之間的差距,努力縮小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的差距是不可迴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