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京津冀一體化破解北京虹吸效應

2020-11-28 人民網

原標題:葉檀:京津冀一體化破解北京虹吸效應

  京津冀一體化是個宏偉工程。在中國東部沿海,有兩個市場內生的龐大城市群坐落於珠三角和長三角,但京津冀城市群一直停留在相對孤立的位置,在碩大無朋的北京之後是尷尬的直轄市天津,以及參差不齊的傳統製造業城市與幅員遼闊的農村地區。

  京津冀內部差別極大,北京憑藉首都的區位優勢匯聚了各方資源,金融、文化等高端產業聚集,相鄰的河北以重工業主導,環保壓力巨大,產業結構轉型受困。

  以張家口為題材的農村電影《光棍兒》,導演是張家口出來的郝傑,這個原生態電影展示了當地農村的真實景況,能夠吃上飯但娶不起媳婦,種西瓜賣不了太好的價錢,農業發展模式與文化生活相對落後、貧瘠。很難想像,此地離北京只有200公裡。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區域經濟學專家祝爾娟的研究結果顯示,2013年京、津、冀三地每百萬人口擁有三級醫院數分別為3.2家、2.9家、0.9家,北京是河北3.56倍;2012年三地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分別為3038元、2680元、1188元,北京是河北的2.56倍;2012年三地人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為16022元、12456元、2860元,京、津分別是河北的5.6倍、4.4倍。如果是處在不同的國家,這樣的數據差異就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區別。

  關鍵在於,北京如同巨大的吸管仍在鯨吞各類資源,這就導致人財物源源不斷湧入北京。以居民人均存款為例,北京比富裕的上海、浙江都高得多。2013年底,北京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3747.60億元,常住人口2114.80萬,人均存款112292.42元,上海為87720.02元,排名第三的浙江只有53402.11元。

  如此參差不齊的經濟生態,使京津冀很難形成逐級健康發展的經濟模式。為改變這一現象,《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於4月30日獲批。

  從目前的規劃看,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在京津冀內部聯通是最重要的,為此京津冀將打造一小時軌道交通圈,同時打通斷頭路。截至今年4月,京津冀三地之間僅斷頭路就多達2300公裡,目前河北與京津之間仍有18條斷頭路和24條瓶頸路。2014年12月25日,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段瓶頸被打通,斷頭路京昆高速公路淶水至北京段被打通,從石家莊出發可直達北京六環,一天通兩路,可算快速。

  交通一體化只是硬體的改善,企業流動也是重要方面。目前,中關村多家企業、高校積極與天津、河北各地開展合作,用友軟體等476家企業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構1029家;神州數碼等393家企業在天津設立分支機構503家。

  在軟體的對接方面還有更多的難題需要處理:外遷企業職工戶口落於何處,公共福利是否會降低,稅收應該交到何地,當地是否有民間組織協調,使企業家、企業的競爭環境不會因為搬遷而惡化,所有這些軟體的對接與硬體一樣重要。

  中國城市群區隔、斷頭路幾乎都與行政區劃有關。隨著京津冀一體化推動,京津冀沿用以往行政治理模式將難以為繼。事實上,不僅京津冀,就連較為市場化的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群,在一定程度上也吃了傳統行政區劃治理的虧,稅源爭奪自不必說,連高速公路電子收費年限等問題都要扯皮。

  按照現有規劃,京津冀一體化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一部分非政治中心的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實際上,京津冀城市群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北京輻射了整個北方經濟區,北京是否市場化直接決定環渤海、東北、西北能否市場化。

  接通公共服務,使京津冀資源要素流轉,形成市場化的城市群,成為中國的增長極,將是中國經濟之幸。

相關焦點

  • 閻東彬: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重點城市綜合承載力研究
    (二)京津冀一體化重點城市綜合承載力的評價   參考2013年城市發展年鑑,得到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十個城市的各指標取值(具體見表2)。   表2京津冀一體化重點城市綜合承載力評價指標取值表 (略)   京津冀一體化重點城市綜合承載力的評價   (1)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評價   由圖1可知,京津冀重點城市綜合承載力由強至弱的排名依次為:承德、張家口、唐山、秦皇島、石家莊、滄州、保定、廊坊、天津、北京。
  • 金融股獨漲 A股再現虹吸效應
    概念方面,收盤時僅有特斯拉指數和滬股通50指數收紅,分別上漲1.46%和0.14%;相對而言,裝配式建築、雄安新區、京津冀一體化等板指數的跌幅均超過3%。  總體來看,A股市場被納入MSCI超出市場預期,中長期對龍馬行情形成強化,A股之中績優、穩定的個股更容易受到資金青睞。
  • 京津冀民航機場加速一體化
    新華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 錢春弦)「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這句順口溜形象地描述了京津冀三地機場的不均衡生態。隨著京津冀民航機場一體化加速落實,這一長期困擾中國民航業界的難題或將得到根治。12月18日,石家莊正定機場北京西站城市候機樓正式運營,為進出北京的航空旅客提供空鐵聯運。此前一天,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啟動。
  • 千奇百怪的效應——虹吸效應
    最近看文章總是見到虹吸效應或者是虹吸現象這個詞。那虹吸效應指什麼呢? 虹吸效應歷史悠久,我們先從一個物理現象說起。物理上由於液態分子間存在引力和位能差能,液體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我們平常魚缸抽水時使用的虹吸管就是人類在這種物理現象的基礎上的古老發明.
  • 虹吸效應
    抱團股的業績低於預期容易引發踩踏,這是老闆電器出現跌停板的一大因素,但深層次的原因是虹吸效應已經從去年底反轉,基金超配股跌、低配股漲已說明了問題。 【虹吸效應】  虹吸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現象,將液體充滿一根倒U形的管狀結構內後,將開口高的一端置於裝滿液體的容器中,容器內的液體會持續通過虹吸管從開口於更低的位置流出。
  • 我國五大虹吸效應城市: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和武漢誰更勝一籌
    城市之間的虹吸效應指的是經濟實力最強、發展潛力最大的特大城市將周邊的中小城市以及一些小城鎮的優勢資源吸引到自己身邊。是自己的經濟實力能夠發揮出最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故而,每一座虹吸效應極強的城市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如今,我國公認的五大虹吸效應最強城市有五座。分別是東上海、西重慶、北北京、南深圳以及中武漢。
  • 北京需要什麼樣的副中心?
    但京津冀一體化提出十年了,遠遠落後於長三角和珠三角中國也並非沒有建立「首都圈」的規劃和設想,最近熱門的「京津冀一體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0年前的2004年。然而,在這提出的十年裡,一體化的動作非但不大,反而北京與周邊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同樣作為中國經濟的三極,京津冀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完全落後了。
  • 樓市去庫存須抑制「虹吸效應」
    原標題:樓市去庫存須抑制「虹吸效應」   年初以來,國家出臺了包括降低個人按揭貸款首付成數,提高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降低住房交易契稅和營業稅等多項政策,積極推動全國房地產庫存消化。考慮到當前我國樓市愈演愈烈的非熱點城市資金向熱點城市集中的資金「虹吸效應」,為實現政策預期,需防止資金過度追捧少數熱點城市,導致相關住宅供應呈泛豪宅化態勢,金融風險聚集,而非熱點城市資金熱度快速下降,住宅庫存消化進展整體緩慢。
  • 天津交通「陸海空」齊發力 促京津冀交通一體化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 供圖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天津交通「陸海空」齊發力 促京津冀交通一體化  中新網天津12月20日電(王君妍)「(從南港工業區到石家莊)通行裡程縮短70公裡,通行費用減少20%,通行效率提高三分之一。」一組數據,形容了津石高速未來將怎樣「刷新」津冀地區公路通行效率。
  • 辯證看待「虹吸效應」
    然而,在前幾日我市召開的「兩會」期間,無論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是政府官員,都在熱議高鐵開通而由此帶來的「虹吸效應」 。  「虹吸效應」原本是一個物理現象,指的是:利用連通器原理,將高端水位的水,通過一根或多根裝滿水的管子,利用壓力差,將水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低水位的一邊。
  • 一「網」覆蓋三地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成型
    來源:央視原標題:一「網」覆蓋三地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成型今年,隨著大興國際機場、京雄城際鐵路北京段開通運營,京張高鐵開始試運行,一張覆蓋三地所有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初步建成,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成型。
  • 構建更有效的京津冀區域治理格局(圖)
    深化區域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加快塑造世界級城市群基本形態   從全球世界級城市群發展歷程和經驗看,城市群通過空間集聚獲得了外部規模經濟,從而產生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進一步演化為輻射和聯動效應,帶動城市群經濟集聚溢出與擴散,能夠較好地提升城市群內部集群效率,實現資源配置優化。
  • 天津濱海新區十年城變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思考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醞釀了多年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終於出爐。2016年兩會期間,全國第一個跨省市區域的「十三五」規劃落地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確定了9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這一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 城市向東——從「蝴蝶效應」到「虹吸效應」——「城市向東」系列...
    他說,怎麼去破解當前的投資迷局?深度研究嶽陽經開區,關注城市向東,有助於清晰把握嶽陽未來發展大勢,調校投資理財思路,實現與嶽陽發展步伐同步、共振、共享,總有一天,你會收穫滿滿。□黃海洋嶽陽的「蝴蝶起舞了」!!!對於世界而言,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對於中國而言,深圳的發展堪稱奇蹟。對於嶽陽而言,經開區的發展勢頭最快。
  • 美聯儲議息在即 美股資金虹吸效應顯現
    在美聯儲正式開會前,美國市場對全球資金的虹吸效應似乎已經顯現。美股資金虹吸效應顯現在今年表現普遍黯淡的全球市場,美股成為投資者眼中的奇觀。美股市值躍至全球40%空頭分析師「閉了嘴」北京時間本周四凌晨,美聯儲即將公布其最新的利率決定。根據CME集團的FedWatch工具,目前美聯儲有94.9%的可能性會在此次會議上加息。在美聯儲啟動加息周期之前,資金湧入美國市場。
  • 區域性金融高地迸發「虹吸效應」
    如今在內鄉,區域性金融高地正在迸發「虹吸效應」,新金融已經成為該縣經濟發展強勁的動力源。    創新金融手段。該縣主要領導清醒地意識到,內鄉要想在區域競爭中實現突破,就必須把金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方位激發金融活力,領先一步就會引發「酵母效應」。
  • 京津冀向南看 北京自貿區揭牌:京南迎來高光時刻
    自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實施以來,環京區域利好就未曾中斷過,去年以來更是從高層架構中為區域支撐起了現代化都市圈的建設理念。如今,新機場的航空經濟區發展有聲有色,北京自貿區新機場片區又正式揭牌運行,北京南部無疑將迎來最高光時刻。事實勝於雄辯,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新機場今年的成績單依然耀眼。
  • 葛劍平委員:用共生理念引領京津冀協同前行
    從生態學角度,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為了優化人與自然、人與之間的關係,實現區域社會、經濟和生態之間的和諧匹配與發展。簡言之,就是和諧共生。因此,京津冀協同發展應以共生理念為指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前提,以環境資源承載力為基礎,以科技發展為手段,以可持續的社會經濟政策為保障,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的生態轉型。 當前,京津冀協同兩大問題亟需解決: 一是產業生態同質化。
  • 京津冀協同發展將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
    《規劃綱要》起草緊緊圍繞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要求,重點把握四條原則:一是堅持協同發展。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加強頂層設計,推進布局調整,增強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二是堅持重點突破。把水、土地、生態等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抓住符合目標導向、現實急需、具備條件的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先行啟動。
  • 京津冀:邊緣突圍 區域重塑
    陳國棟在致辭時表示,大公網早在2013年初的選題《省委書記的新使命》中即提出,北京是中國最早遭遇城市病的大城市,市委書記郭金龍面臨的最重要施政挑戰之一,即為破解北京的大城市病。當年下半年,習近平即視察北京,京津冀協同發展破局。今天,大公網誠邀各位專家學者研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具體操作,意義非凡,是大公報、大公網作為媒體平臺應該承擔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