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區人民法院調解員正在介紹網上調解工作。
時刻新聞記者 鄭濤 通訊員 謝煒 株洲報導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法院通過建立訴前委託鑑定機制、強化訴前鑑定引導,深入推進音視頻調解建設,主動將矛盾糾紛化解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今年以來,株洲市天元區人民法院通過調解平臺新收案件1415件。其中,訴前調解立案1288件,調解成功後自動履行300件,經調解撤訴648件,訴前調解息訴率73.6%……
訴前委託鑑定機制打破矛盾雙方溝通壁壘
「法官,我怎麼沒有接到正式文書就叫我到法院來?」日前,林某勝、黃某、黃某糧三被告趕到株洲市天元區法院立案庭向法官陳勇諮詢道。
兩年前,原告林某受被告林某勝的僱傭,在被告黃某和被告黃某糧家中搭建鋼架棚。經司法鑑定中心出具鑑定意見後,林某遂來到天元區法院主張三人支付傷殘賠償金、醫療費等各項損失共計9萬元。
「首先是要你們核實基本情況,是否對原告提供的鑑定結果有意見,如有意見,你們可以申請訴前鑑定。」陳勇對三被告解釋道。
針對案件周期長、效率低等問題,株洲市天元區法院不斷深入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及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率先出臺《株洲市天元區人民法院訴前委託鑑定試行規定》,探索建立訴前委託鑑定機制,強化訴前鑑定引導、釋明訴前鑑定程序、強化當事人訴前調解工作。
截至9月底,該院全年共受理司法鑑定類案件115件,訴前鑑定案件98件,其中55件為調解結案。
在該院工作人員組織調解下,三被告對林某的單方委託鑑定結論予以認可,並同意調解。
「該案經過立案庭法官的工作,沒有進入重新鑑定程序,也未進入訴訟程序,通過打破雙方溝通壁壘,消除雙方疑慮,既方便調解工作便利開展,又為當事人減輕經濟負擔,同時節約司法資源,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更有利於調解結果的兌現。」株洲市天元區法院立案庭庭長歐陽中偉表示。
音視頻調解助力當事人節省司法成本
著力於持續不斷地為當事人提供安全便捷的司法服務,株洲市天元區法院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開展線上調解活動,以實際行動交出「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的時代答卷。
「在家也能這麼快拿到這筆賠償款,太感謝法院了。」2020年4月2日,在視頻另一端,唐某軍對株洲市天元區法院線上調解工作稱讚有加。
此前,湖南某建築集團有限公司承包一項目,唐某軍在檢查該項目外牆質量時,從高處摔下,導致右腳受傷,株洲市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鑑定唐某軍為九級傷殘。唐某軍將該建築公司訴至天元區人民法院,要求進行賠償。
接案後,調解工作委員會駐該院調解工作室及時介入了解傷者受傷情況、與勞動部門取得聯繫,株洲市元區法院特約調解員通過網絡調解平臺介入調解。經過調解,一起工傷事故賠償糾紛案件達成一致意見,最終案結事了。
今年以來,株洲市天元區法院通過網絡平臺調解1415件,佔一審總數的41.17%;音視頻調解571件,佔調解案件的40.35%。
為了打造信息快速轉送平臺,天元區人民法院創新「智慧訴訟服務」新模式,還成立了電子送達e中心,拓寬網際網路+便民渠道,實現從送達到籤收零距離,完善送達程序與送達方式,送達成功率達90%以上。
訴源治理形成「天元模式」
「700元的官司,你看一下能不能和當事人聯繫一下,委託當事人所在的街道綜合治理辦公室進行調解?」天元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法官在看到原告提交的訴訟材料後決定說服當事人進行訴前調解。
為何會建議當事人聯繫街道進行調解?歐陽中偉解釋說:「一件案件從立案起,要經過信息錄入、送達、保全、審理,相關人力和物力等司法資源的付出遠遠超過了這些標的額。因此,對於案情簡單的案件,法院建議進行訴前調解。」
因此,株洲市天元區法院主動向區委、區委政法委多次匯報,先後出臺了《「一站式」工作建設實施方案》《關於全面推進「訴源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天元區人民法院關於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及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服務實施細則》;主動聯繫區司法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點圍繞司法援助民生案件,提前介入促使當事人兌付利益,積極開展專項整治和集中執法,加大查處及整治力度,消除訴訟隱患。
「同時,天元區人民法院與區信訪辦、街道綜治辦、社區網格辦建立長效對接機制,將法院訴源治理工作窗口與基層組織黨委、政府融合,將分流機制設置在案件訴前階段,對涉及行政程序未處理、不屬於訴訟範疇、可以通過非訟渠道處理等類型的案件,及時分流非訴訟程序處理,形成社會法治化綜合治理的大格局。」株洲市天元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帥團結指出。
激活定分止爭「血細胞」,為化解矛盾糾紛注入更多養分和氧氣,將矛盾化解工作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株洲市天元區法院訴源治理已形成「黨委領導、法院主動、網格助力、社區協同、部門協調、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天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