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前身是「瓦良格」號,從烏克蘭手中購入,歷經一年零四個月的漫長日子,才抵達中國,整個航行途中,瓦良格號被退回黑海,穿越海峽時又被土耳其攔截,在希臘的擔保下,我們答應了土耳其20個苛刻條件,最終才得以放行。
據官方數據透露,「瓦良格」在海上航行1.52萬公裡,漂泊123天,於2002年抵達中國,然而,看了剛到中國的「瓦良格」號,讓人頭皮發麻,船體破敗不堪,被大量的海洋生物腐蝕掉,布滿「海鮮」,這是為何?
購買「瓦良格」號的計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經被提出,起初是西方國家不同意我國購買,命令烏克蘭將全部核心設備拆除,這筆交易才得以進行下去。在歸國途中,又遇到土耳其百般刁難。
凡事都需要一個理由,土耳其的阻止亦是如此,他們給出的理由是「船體過大,可能會對海峽內其他船隻及設備造成危險」,這樣冠冕堂皇的話誰都能看出是藉口,隨後,土耳其暴露了扣留「瓦良格」的真實目的,想藉機敲詐一筆,向中國提出繳納10億美金保證金的要求。
與土耳其多次交涉後,「瓦良格」終於回國,當我們看到它時,已經不是我們想像那般華麗,船底都是淤泥,大量水母、微生物等產生的黏液附在船底,還有一股生鏽的味道,因為「瓦良格」已沒有動力系統,是被拖回國的。
我們都知道,海洋中有些生物是靠附在觸礁巖石上的,同時也會依附在船底,在黑海被困的「瓦良格」號自然難逃厄運,船底被一些海藻以及藤壺等生物依附,類似於巖石一樣的物質粘在上面,時間長了會發出陣陣惡臭,不僅視覺上產生衝擊,對人類的嗅覺也是一大挑戰。
為了清理這些「物質」,我國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很多黑色且散發異味的黑底生物非常堅硬,處理起來很麻煩,僅憑外力會對船本身造成傷害,所以工作人員異常小心,用工具一點一點刮下來。
對於當時的我國來說,「瓦良格」是我們花費了巨大代價獲得的,更像一件珍寶,是我們買來的珍貴技術,儘管它的內部系統都已經遭到破壞,戰鬥序列也被拆除,但我們堅信,「瓦良格」上有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憑著這一堅定的信念,我們造出了「遼寧艦」,擁有了第一艘國產航母。之後,國家用6年時間對「瓦良格」進行修復,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霸氣威武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