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億年前地球啥樣子?專家:二氧化碳濃度是現在的三四倍

2020-12-06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盛夏街頭的銀杏樹是一把撐開的綠色大傘,滿眼清新。抬頭看葉,就像一柄柄展開的小扇子。然而,1.8億年前的銀杏葉可不長這樣,它像五根「手指頭」,葉子窄而細,齒很深……

△ 現生的銀杏葉片

神奇的是,銀杏還藏著大氣的秘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帶領的國際科研團隊與西北大學地質學系博士後周寧等,通過對1.8億年前銀杏植物化石的不懈探索,發現當時的二氧化碳濃度是現在的三四倍,屬於溫室氣候期。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地學學術刊物《古地理 古氣候 古生態》上,對了解古環境和古氣候情況具有重要作用,還為探究未來氣候變化提供參考依據。

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有多高?銀杏化石藏答案

銀杏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約2.7億年前,它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經大約1億年的漫長歲月,銀杏發展到它的鼎盛時期。大片大片的銀杏樹林分布在地球上的絕大部分地區,與同時代生活的恐龍一樣普遍。因此,人們又稱它為「植物界的恐龍」。

△ 湖北秭歸的銀杏植物化石

但在以後的歲月中,銀杏急劇衰落,直到現在一直處於不斷衰減的過程中。只有少數地區由於受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的保護,才有少量的銀杏僥倖保存下來。它們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是科學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此次研究中的「大功臣」——距今約1.8億年的銀杏植物化石。「2015年起,我們就在湖北省秭歸縣郭家壩鎮開展野外考察工作,後來發現了一條出露條件非常好的侏羅紀陸相地層剖面,那條剖面上保存有十分豐富的植物化石。」王永棟介紹。之後的四年,科研人員在此處陸續發現了近300個銀杏植物化石標本。

△ 湖北秭歸的銀杏植物化石

「這些植物化石是在被稱為香溪組的剖面上發現的。它是華南侏羅紀最為典型的一段含煤地層剖面,但隨著三峽水庫水位的提高,原來的層型地點和參考剖面都被水淹沒。」王永棟說,為了尋找替代剖面,2015年起他們對秭歸地區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在郭家壩鎮找到了很好的香溪組剖面。「香溪組中的銀杏類相當繁盛,並保存有十分完好的角質層構造,可以進行氣孔參數的研究。」

1.8億前的銀杏葉像五根手指頭

這些豐富的化石標本形態各異、大小不等。「侏羅紀銀杏和現在的銀杏形態是不一樣的。」王永棟解釋,現在的銀杏葉像「小扇子」,而1.8億年前的銀杏葉分裂成許多裂片,像五根「手指頭」,窄而細。它之所以改變葉片形狀是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

仔細觀察,化石表面都有一層黑色的膜。「這就是角質層,經過了億萬年依然保存下來了,非常珍貴。」王永棟說,它們蘊藏著上億年的植物細胞構造。

△ 湖北秭歸的銀杏化石葉片及螢光顯微鏡下角質層氣孔

而藉助顯微鏡,細胞的細微結構可以看得很清楚。「植物葉片表面分布著大量的氣孔,它通過控制氣孔的開閉就能夠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氣孔越多,表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越少。」周寧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植物表面的氣孔數量跟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成反比,而這種反比關係已被廣泛用於估算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

△ 研究團隊在野外考察

此次,研究團隊首次從有效選擇氣孔記數方式、計算光合作用初始同化率等方面,重建了1.8億年前華南鄂西地區(湖北西部)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濃度為900–1400ppm,是現今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約3-4倍。」周寧說。

有助於預測未來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是公認的溫室氣體,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關。科研團隊的這一數據結果表明,距今1.8億年前的早侏羅世是溫室氣候期,並導致出現了全球性的大洋缺氧和氣候升溫。

△ 現生的銀杏葉片

「儘管這些銀杏化石是在華南地區發現的,但是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卻是全球性的,湖北秭歸的化石精準地記錄了這個變化。」王永棟介紹,研究團隊聚集了來自愛爾蘭、挪威等國的科學家,通過對比研究,他們發現二氧化濃度升高這樣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是全球性的。

「我們可以通過監測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來預測未來大氣溫度的變化情況,這與將來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升高、冰川融化等都有很大的關係。」周寧表示,這一研究成果對了解古環境和古氣候情況具有重要作用,還為探究未來氣候變化提供了參考依據。

王永棟透露,下一步,他們計劃不斷擴大研究區域和時代跨度,發揮中國的材料和學科優勢,做更全面的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對比研究。

(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地球45億歲了,還原地球年輕的時候的樣子
    陸生植物的出現還要再遲6億年,它們直到10億年前才出現在地球上。自此之後,陸生植物在陸地上進入繁盛時期,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再過幾億年後,到了前寒武紀,發生了埃迪卡拉紀生物大爆發事件,海洋中出現了最早的動物,主要是一些刺胞動物,比如水母。
  • 5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專家:氧氣濃度是現在的幾十倍!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5億年前地球是什麼樣子?專家:人間仙境!人類充滿著好奇,對於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類作為一種唯一智慧生物,顯示其獨特的存在。在人類的認知當中,科學是最為能夠解釋一切的。大家或許都對宇宙有所了解,很多的科學理論都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場爆炸,這場爆炸產生了很多星系。
  • 地球45億歲了,還原地球年輕的時候的樣子!別眨眼哦
    最初的地球大氣中並沒有氧氣,直到25億年前由於海洋藍藻的大規模繁殖,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陡然上升,這就是大氧化事件。該事件導致當時地球上很多厭氧生物大量滅絕,改變了礦物組成,並且為後來地球上演化出動物提供了條件。最早的植物直到16億年後才出現在地球上,它們是一種紅藻。陸生植物的出現還要再遲6億年,它們直到10億年前才出現在地球上。
  • 從地球有生命開始,大氣二氧化碳含量是怎麼變化的?
    從地球有生命開始,大氣裡二氧化碳含量是波動變化,有高有低,沒有單一趨勢。今天大氣裡二氧化碳含量在歷史上處於中低水平。46億年前,地球誕生。35億年前,生命出現。25億年前到5.7億年前,生命大爆炸,製造氧氣的藍藻等藻類繁盛,氧氣急劇增加。二氧化碳的歷史上圖是5億年前至今,以及從現在推演到2500年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圖。
  • 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其實地質史上它的濃度總趨勢是下降
    在大的時間尺度上,大氣中二氧化碳就越來越少。在多細胞動物和植物發育之初的寒武紀時期(約5億年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6000ppm。植物登陸以後,隨著光合作用愈發強烈,二氧化碳含量的總體變化趨勢是不斷下降,到恐龍時代(約1億年前)已經下降到2000ppm。
  • 地球上二氧化碳濃度多少才科學?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製造二氧化碳的速度就越來越快。工業革命之前,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是280PPM;2013年,這個數字上升到400PPM;今年的5月份,這個數值突破到了415PPM。人類正以每年2%的增長率提升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而415PPM已經達到了1400萬年以來的峰值,並且按照這個速度,200年之後將達到760PPM,這與3400萬年前始新世—漸新世物種大滅絕時代的二氧化碳濃度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全球人類擔心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和對二氧化碳本身的厭惡與日俱增,二氧化碳幾乎被稱為毒殺人類和人類文明的一顆毒藥彈。
  • 7億年前「雪球地球」如何解凍?科學家找到證據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 7億年前誰讓「雪球地球」解凍?科學家發現秘密所在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 國內研究團隊新成果:7億年前誰讓「雪球地球」解凍
    被稱為「雪球地球」這一地質史最嚴重冰室氣候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歷史上地球還遭遇過哪些比較嚴重的冰室氣候事件?研究這些極端氣候事件,對現在面臨的溫室效應有什麼借鑑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問題走訪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相關專家。
  • 南京專家發現1.6億歲最老銀杏木化石 當年或是恐龍食物
    銀杏有「活化石」之稱,可是你知道真正的銀杏化石究竟長什麼樣子嗎?最古老的銀杏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中法科學家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被命名為「遼寧銀杏木」。令人驚訝的是,這棵1.6億歲的銀杏,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幾乎一致。
  • 日本研究稱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
    原標題:日本研究稱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  新華網東京5月18日電(記者 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最新報告說,他們通過分析20年間的數據,發現在高約10公裡的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正在不斷上升,這一現象在工業活動活躍的北半球尤為顯著。
  • 日研究稱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
    作者:藍建中   來源:新華網    2015年05月19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日本研究人員最新報告說,他們通過分析20年間的數據,發現在高約10公裡的地球上空
  • 我國科學家揭示中生代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
    新華社南京4月27日電(記者 王珏玢)記者27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科研人員在一項最新研究中,依據銀杏類化石成功揭示出中生代晚三疊世(距今約2億年)和中侏羅世(距今約1.6億年)的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這一研究成果對了解過去地球的環境和氣候演變具有重要作用。
  • 年前二氧化碳的濃度有多高?人類出現後,記錄經常被打破
    全球變暖將帶來一系列影響,其中最嚴重的是海平面的崛起,在接下來的十年左右,海平面將上升1.5米,沿海地區中的海岸線將減少。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研究發現,二氧化碳的濃度遠高於2300萬年前的記錄。換句話說,人類的出現破壞了地球的大部分平衡。的二氧化碳濃度遠高於2300萬年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化石來研究遠古的歷史。
  • 7億年前「雪球地球」或仍有生命存在
    夏日炎炎,你是否想過現在炎熱的天氣在7億年前,無論是不是春夏秋冬都是冰雪覆蓋的樣子,沒有炎熱,只有嚴寒,地球因為被冰雪幾乎完全覆蓋而成為了一個「雪球地球」,如果一年四季都是這樣,南方的朋友還會羨慕北方的大雪時候的樣子麼?
  • 【你知道嗎】二氧化碳濃度達歷史最高值
    當地時間2019年5月11日上午,美國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監測到,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創紀錄的415.26ppm(百萬分比濃度)。這一數值比冰芯中過去80萬年的任何時間都高至少100ppm以上,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首次突破415ppm,也是地球百萬年來二氧化碳的最高濃度。
  • 地球氧氣顯著增多,對人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24億年前就有過答案
    24億年前就有過答案作為太陽系內唯一的一顆生命星球,地球一直是被人類寄予厚望的,雖然人類一直在尋找太陽系內以及太陽系外的一些類地星球,或者將其打造成可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人類想要在短時間內擺脫地球的束縛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事情,畢竟人類已經花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都沒有真正離開太陽系
  • 地球擁有45億年歷史,那麼20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模樣?
    太空中看地球和月球月球的公轉也在逐漸放緩,並且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現在月球離地球38.4萬千米,20億年前只有一半,再加上地球上主要都是海洋距今24億年前,隨著溫室氣體的減少,加上當時太陽光強度只有今天的85%,幾萬年間地球溫度就下降到了-50℃,整個地球被冰封,地球進入第一個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冰期——休倫冰期,從距今24億年前持續到21億年前,長達三億年。
  • 氧氣濃度過高會引起中毒嗎?恐龍時代氧氣濃度多高?會不會中毒?
    地球本沒有氧氣,氧氣是地球生物的產物。30多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藍細菌,藍細菌進行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其所需的有機質,同時將氧氣作為副產物釋放出來。這些源源不斷產生的氧氣用了十億年時間將當時海洋中的亞鐵離子全部氧化了,當時淺綠色的海洋從那時起就變成今天的樣子了。
  • 3.5億年前的地球長什麼樣子?專家:魚比人大,蘑菇比三層樓高
    文/行走天涯3.5億年前的地球長什麼樣子?專家:魚比人大得多,蘑菇比三層樓高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孕育了很多種生物,其中人類也僅僅只是千萬種生物中的一種而已,但是因為人類有智慧的原因才使得地球以及世間萬物變得有那麼一點點與眾不同,因此人類在經歷了幾百萬年的時間之後就統治了地球,成為了地球上萬物的主宰者,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前進以及地球一直朝前在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