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自己有機場哦
長沙坐車2h,洞庭湖西、武陵山下的常德,
一碗(津市)牛肉粉讓它的名字響徹美食圈,但除此之外,好像又沒什麼出圈。
朋友圈裡一波又一波人打卡長沙,它卻很少被列入出行清單。
但真的去過一次,就會知道這座城是個被低估太久的寶藏。
論景色,一句「《桃花源記》的原型地」就足以證明它的靈秀。
「湖南屋脊」壺瓶山長久守候,沅江在這裡拐了個彎,流向了洞庭湖,讓常德成為了「夢裡水鄉」。
是「中國最宜居城市」。早起爬個太陽山,午後逛逛公園,乘水上巴士看沅水號子,去大小河街聽常德絲弦。
沈從文先生為繁華水街著迷,每天都要走個一兩回,隨意駐足看看新鮮事或老風景,
「看這些人如何生活,如何快樂又如何憂愁,我也就仿佛同樣得到了一點生活意義「。
老天爺賞飯吃,讓常德成為「春撒一把種,秋收一倉糧」的寶地,西洞庭湖加持,讓常德味道從骨子裡透著一股鮮。
除了自封為天下第一的味美爽滑常德粉。
這裡還有咕嘎作響的缽子菜、壓垮桌的擂茶、吃了就忘不掉的醬板鴨、內有乾坤的肉湯圓、可以讓人連幹三碗飯的韻味湘菜……
燉炒滷炸燴蒸烤醉炙,饕餮美食呆上十天半月也吃不透,「文狐」汪曾祺先生也曾撰文介紹。
而且現在茶顏悅色也開到了常德,
拿上一杯幽蘭拿鐵去挑戰辣得地哈滾的醬板鴨,誰說不是種享受呢
浸透在時光中的慢節奏之城
吃鴨嗦粉喝擂茶,嚮往的生活輕易過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如果不是搜索資料,小編可能不會知道詩人劉禹錫這首《秋詞》其實就作於常德。
洞庭水鄉
而再深度挖掘一下,更是對常德連連稱奇。
屈原、宋玉、陶淵明、沈從文、汪曾祺……數不清的文學大家都曾在此生活、創作。
耳熟能詳的「桃花源記」、「劉海砍樵」、「孟姜女哭長城」也與它有關。
去年,樂隊斯斯與帆以一首《馬馬嘟嘟騎》一炮打響,而這首歌其實就改編自常德絲弦。
有市井韻味
也有網紅打卡地
而最讓小編喜歡的,還得數常德慢悠悠的生活節奏和濃烈的人間煙火氣。
騎行環遊柳葉湖、坐水上巴士賞城市夜景,公園裡看爺叔們打會牌,太陽透過樹葉在外套上印上光斑。
燈火通明的夜市街,燒烤菸氣一飄,口水瞬間被激出。
抽半天時間專門去一趟紫橋,老城區的老小區藏著最本土的常德韻味,滿耳朵的常德話讓這座城市顯得十分可愛。
山水俱全,倚靠「天下糧倉」洞庭湖,本就物產豐饒的常德,還是湘西北的門戶,
發達的水路讓全國各地的商賈聚集在常德碼頭,各地的美食文化也在這裡交融,讓常德擁有了一個獨一無二的龐大美食世界。
沒有人能抵擋牛肉粉的香氣
熱鬧的燉粉是常德人的火鍋
在常德人心裡,常德粉就是天下第一。從早餐吃到夜宵也不會生厭。
《天天向上》裡汪涵一再提起的一句「七圓滴還是七扁滴」讓外地人以為常德米粉本就分為圓、扁兩種,但其實到了常德,米粉只有圓的這一種,扁的被叫做米麵。
米麵
米粉
柔滑但同時又有嚼勁,是常德粉的殺手鐧之一。若非沅澧之水和洞庭湖早稻米,可做不出這味道。
而且還得用每日現做鮮粉,在滾水裡稍微涮燙幾下就撈出,迫不及待地嗦一口,牙齒每一次開合都陷入熱戀。
豐富的澆頭也是米粉的魅力。
蹄花、排骨、鱔絲、酸豆角肉末、酸辣雞胗、辣椒炒肉、三鮮、汽水肉……看一眼菜單就像是看到了一座微型湘菜館。
但最具常德特色還得是牛肉澆頭,最出名的津市牛肉粉用料更是講究,必須得是濱湖水牛,現殺現做。
長時間燉煮,肉質緊湊、入味且韌勁十足。
除了經典的紅燒、清燉,還能找到麻辣牛肉、牛排、牛雜、牛筋、醬汁牛肉等。
讓小編深深愛上常德粉的主要原因,還得是那一勺濃鬱厚重的高湯,
十多種香料、藥材組成傳家秘方,天然的中草藥植物香滲透牛肉,讓湯和肉味道濃醇,但又清爽不油膩,跟一般的粉吃起來味道截然不同。
店門口開蓋慢煮,老遠聞到香氣就已經醉了。喝一口更是熱氣和肉香味即刻鑽進五臟六腑,每個毛孔都透著愜意。
米粉店還會有自助小料擺在一邊自助添加,
小編每次都是先把肉吃完,再去加配料,拌點香菜碎、酸豆角、酸蘿蔔、辣椒油……沒了肉,嗦粉也帶勁!
/常德粉的黃金搭檔/
常德本地人嗦粉大都會加個蛋,咬一口再泡進湯裡,讓蛋黃也浸潤高湯,好吃管飽。
胃口大的還會配上圈眼粑粑或者麻圓坨、煎米茶,
現炸的圈眼粑粑和武漢的面窩相似,外表油脆,內裡柔軟,帶著蔥香,泡進湯裡超級美味。
煎米茶則是常德人的米糊,米+八角炒至金黃,碾碎下鍋熬成糊,加入薑末和鹽調味,香氣獨特,不能吃薑的朋友慎重點單。
桂元粉館:味道中規中矩,但老客們已經習慣了用它家的粉泡兩個圈眼粑粑,喝一碗煎米茶(洞庭大道298號)
/燉粉,常德人的火鍋/
在常德吃粉,可以選擇湯粉、幹醃粉、蓋碼粉、炒粉……
而如果你有兩三人同行,那就一定要嘗嘗燉粉!
它是常德人的火鍋,也是遊子們回到家鄉後與朋友團聚時的用餐不二之選。
常德人愛到能把它當做早餐,熱呵呵地開啟新一天。
津市燉粉最為出名,讓燉粉浸透著牛肉味,
桌子中間一個碩大的鐵缽乘著濃湯精華,浮沉著極入味的牛雜、百葉、牛肉塊……
先把肉吃掉一些,再下光頭粉。柔滑勁道的圓粉,即使久煮也不會糊爛,裹挾著牛肉濃香,徵服味蕾和鼻腔,長呵一口氣,明白了常德人為何對它痴迷。
粉店推薦
楊永勝:當地人會去的知名老店,只做早午檔,牛肉粉是招牌(穿紫河街道建設西路1533號)
小小吧幹醃粉:網紅老店,選擇超多,能吃辣推薦酸辣雞胗加小炒黃牛肉的雙碼(烈士街55號,近國際影城)
壹德壹、劉聾子:名氣超級超級大的粉店,但口味絕對適合大多數人,而且外地人小編真的覺得挺好吃,壹德壹的燉粉當地朋友也有推薦
社區、學校、菜市場附近尋寶,飯點(除了景區之外)看哪家店人多隨便進
來常德不吃缽子菜可真是白來
配菜壓「塌」桌的擂茶也別錯過
/缽子菜/
「不願朝中當駙馬,只要燉缽爐子咕咕嘎」。
在常德,缽子菜的地位幾乎與米粉齊平(傳聞燉粉便是缽子菜與米粉的完美結合體,也難怪那般受寵)。每次招待客人或者舉家出去開葷,桌上都得擺幾個缽子。
大火炒讓缽中菜帶上鑊氣,上桌後再小火燉,讓深層的美味也被激發。
隨著時間推移變幻出不同的風味,即使是走一步就出汗的盛夏,常德人也舍不了它的美味。
在常德,萬物皆可缽,肥腸缽、田雞缽、魚雜缽、牛筋缽、牛肉缽、谷鴨缽、土雞缽……
還有諸多的季節限定,每次來都有新驚喜。
肥腸缽
下水愛好者絕對別錯過肥腸缽!肥腸爆炒後放在火上上桌。
剛上桌時口味鮮嫩綿軟。吃到中間肥油被煸出,表皮帶上火香、韌勁加倍。等到最後,肥腸煸得焦香,香辣味也更突出,超級下飯也超級下汗。
常德肥腸缽還會加入豬臉肉,熟客們都會喊老闆多給一點,肉感十足。
谷鴨火鍋
谷鴨火鍋也是常德的招牌菜。
來自洞庭湖的谷鴨清瘦緊緻,鴨香濃重,先炒制再上桌細火慢煸,味道隨著時間慢慢變換。最後湯汁收緊之後,鴨肉入味程度達到一個小峰值,肉質緊實、辣中帶勁。
會吃的人還要加一份鴨腸,吸味但依舊脆韌,越吃越上癮。
店鋪推薦
功夫菜館:常德知名的排隊美食店,但奈何味道真的不錯,儘量錯峰去吧(下南門家潤多後仿古城巷16號)
家和食尚小館:也是經常排隊的紅店,醬板鴨燉牛蛙、牛肉燉牛油是招牌,建議提前預定位置(興民街88號)
李家鴨城東谷鴨館(阮安路總店):做得蠻大的老店,鴨子水準不錯,整體價格也合理(阮安路530號)
/擂茶/
相傳已有千年歷史的擂茶,製作過程極有看頭。
雙腿夾住陶製的擂缽,依次放入桃源大葉茶、花生、綠豆、芝麻、生薑……用半米長的擂棍搗碎混合。
之後用開水衝泡,表面撒上噴香的炒米,按照自己的口味加入鹽或者糖。
喝一口茶香、米香、花生芝麻豆香混雜,還夾帶著生薑的微辣,味道十分奇妙。
配搭的壓桌菜也是擂茶的魅力,醃炸炒蒸拌的小吃、富有地方特色的麵點、以及專門製作的罈子菜……幾個人圍坐一桌閒聊,一個下午很快就過去了!
據相關新聞報導,在桃花源景區,壓桌菜菜品種類甚至能有上千種。
老城美食一條街煙火氣十足
各色小吃讓人平白生出好幾個胃
/醬板系列/
常德小吃代表,當屬醬板系列,醬板鴨、醬辣魚……外表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每一絲纖維裡都壓縮著辣味。
吃的時候最好配上一杯冰飲,以免整個人被辣懵掉。
必吃代表當屬醬板鴨,
精選本地麻鴨,先醬醃上色,再烘烤去脂,最後滷煮入味,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秘制滷料,擁有自己的鐵桿粉絲團。
剛入口只覺得醬香十足、肉質緊實,之後辣味在嘴裡慢慢蔓延開來,越嚼越辣,餘味綿長,讓人頭皮發緊,不自覺開始吸冷氣。
但香也是真的香,醬料香氣+鴨肉本身的幹香,讓當地人幾天不吃就開始饞得慌。上癮的遊客帶好幾隻趕車更是常見。
品牌推薦
楊矮子醬辣魚:醬板鴨界的辣味代表
金丹醬板鴨:相對沒那麼辣,還有網店哦
/紫橋社區/
想找尋常德的煙火氣,小編建議你去紫橋走一圈,老城區煙火氣集合地,而且還藏著不少資深老店。
比如紫橋餛飩王、黃橋香酥燒餅、穿紫河涼麵、筒子骨嗦螺、汪胖子炒碼粉……
比較特色的陳姐鴨霸王,跟店名不太相符,食客們都是夜宵時分來吃筒子骨的。
吃肉啃骨吸骨髓,碩大的筒子骨慢慢啃乾淨,成就感和滿足感巨大。當然搞點鴨貨一起吃就更開心了,辣度蠻高的哦!
只想吃鴨霸王的話也推薦騰記九三鴨霸王老店(高山街111號)
/燒烤/
牛肉做得出名的地方,燒烤也錯不了。牛肉串著牛油,一口賽神仙。
牛郎燒烤:光榮路280號
李先生原味牛肉串:大湖路江南景園小區2-112至2-115號門面
犇犇牛肉串:長庚街道濱湖路1986號
/麻辣肉/
陪伴著無數人長大的麻辣肉,其實是用豆皮做的。
味道酸酸的辣辣的,不健康但是賊上癮,最好是買散裝的然後用手捏著吃,時不時嘬一嘬手指上的辣油,才能品到它的精髓。
今日討論
你去過常德嗎,吃到了哪些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