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王振義院士喜獲生命科學獎,他讓"血癌"治癒率超93%

2020-09-07 文辛刀龍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共揭曉三個獎項及四位獲獎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獲得&34;。


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自2016年設立至今,共評選出20位獲獎者,物理學家薛其坤,生物學家施一公,水稻育種專家李家洋、袁隆平等知名科學家均獲得過此獎。


在醫學科學界,曾經獲得201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王振義院士先後培養出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34;被傳為佳話。在上海血研所,師徒接力攻克白血病,讓中國聲音傳向了世界。

在國際上,王振義院士獲得腫瘤學界最高獎——美國凱特琳獎,瑞士布魯巴赫腫瘤研究獎、法國祺諾臺爾杜加科學獎、美國聖·喬奇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等國際腫瘤研究大獎。為表彰他所做出的突出貢獻,法國政府授予他榮譽騎士勳章。

喜氣洋洋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禮堂正在隆重舉行2001屆畢業典禮,校長喬治·魯普宣布授予王振義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學位,此刻,全場掌聲雷動。王振義教授也成為了我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34;這是喬治·魯普校長對王振義教授的評價。


誘導分子治療癌症是一個全新的,從來沒有人用過的方法。王振義教授獨闢蹊徑,採用逆向思維來攻克這一疾病,並獲得成功,論文在國外《血液》雜誌發表後,引起國際血液界強烈震動,並由此掀起誘導分化研究的新高潮,該論文截止2010年5月已被廣泛援引達1713次。

很快,誘導分化方法先在國內推廣,後又在國際上推廣應用,並取得理想的效果。據統計,這種病例的早期完全緩解率達到85~90% ,而且這種方法副作用少、不抑制造血、不引起出血、使用藥物口服、價格低廉,每30顆藥物,可以服10天,費用只有人民幣13塊。這不僅為過去被認為治療困難、死亡率高、費用昂貴的急性白血病找到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而且還為腫瘤可以通過誘導分化治療的理論和治療途徑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目前,王振義教授和他的團隊還配合應用砷劑及化療方法,使這種病的患者5年存活率高達95%,成為第一種可以治癒的急性白血病。因此,王振義教授也被世界醫學界譽為&34;。


至2018年,瑞金醫院主持的大規模臨床實驗顯示,在優化方案的基礎上,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生存率達93%。


王振義教授在1978年首期招收了兩位的研究生。一位就是曾擔任過國家衛生部部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教授。另一位研究生就是後來成為陳竺妻子的陳賽娟。陳賽娟現在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血液研究所所長。

王振義教授先後擔任過內科基礎、普通內科學、血液學、病理生理學等教學工作,已培養了博士21人,碩士34人。每當他的學生說起導師時都充滿著感激和敬佩。


&34;最年輕的首席科學家陳國強也是王教授的得意門生,那時寫論文還沒有到用電腦的年代,導師一遍遍修改,陳國強就根據修改的內容重新整理、抄寫。陳國強現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大副校長、交大醫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成為了我國在血液病研究領域響噹噹的人物。

老當益壯的王振義教授與傑出弟子們的更高目標是,努力爭取在2025年使我國惡性血液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較目前提高50%,到2035年,基本攻克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相關焦點

  • 96歲王振義院士獲獎!「未來」大獎,為何不獎勵年輕的科學家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非政府組織頒發的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大獎,設立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2020年未來科技大獎獲得者「生命科學獎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彭實戈。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理論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獲未來科學獎百萬獎金後,96歲王振義院士做出決定:全捐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被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面對「準備怎麼分配獎金」的提問時,96歲的王振義院士說,「麻煩醫院幫我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據悉,未來科學大獎獎金高達百萬。王振義有多厲害?事情得從半個世紀前說起。
  • 中國版諾獎頒布,96歲獲獎院士感到憂愁:為什麼不給年紀輕的人
    96歲的王振義「出圈了」。得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後,他的兩個舉動惹來了爭議:一是他「駁」了組委會的面子,直言「這個獎為什麼給我這種很快就要離開這世界的人?為什麼不獎給年紀輕的人?」二是百萬美元獎金還沒到手,就直接讓醫院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
  • 「我96歲了,此獎為什麼不頒給年輕人?」王振義院士談「生命科學獎」的獲獎感言
    張亭棟教授榮獲「生命科學獎」獎項。圖2.榮獲生命科學獎的兩位教授當王振義教授在接受新聞發布會現場連線時,他的心情喜憂參半:「作為一個受獎者當然非常高興,但是同時也覺得我們年輕的人跟上來的不夠」。具體而言,他是這麼說的(節選,內容較多,可下滑瀏覽其他內容):「我的心情,好的壞的都有。好的就是覺得我們國家重視科學,做的研究工作只要對人民有益處,就受到表揚和獎勵,我作為一個受獎者當然非常高興。但是另外一個方面我非常憂愁,就覺得這個獎為什麼頒給年紀大的人?我96歲了,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你們為什麼不獎勵年輕的人呢?我們年輕的科學家難道沒有創新嗎?
  • 96歲王振義獲未來科學大獎,他說「這個獎為啥不給年輕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朱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被授予96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2020年「生命科學獎」獲得者在人類探索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張亭棟和王振義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 96歲老院士寄語年輕科研者
    :張亭棟、王振義物質科學獎獲獎者:盧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彭實戈>獲獎者詳情· 生命科學獎獲獎人:張亭棟、王振義APL曾經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三氧化二砷是藥劑中治療白血病的有效成分,而其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患者效果最好,這給全球白血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20世紀70年代,張亭棟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確ATO可以治療APL。20世紀80年代,王振義和同事們首次在病人體內證明全反式維甲酸(ATRA)對APL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 96歲院士將未來科學大獎獎金全捐!他說:為什麼這個獎要給我?
    【96歲院士將未來科學大獎獎金全捐!他說:為什麼這個獎要給我?】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大獎組委會與王振義教授進行了現場連線。他表示,得知自己獲獎後,心情有好有壞,好的一方面就是國家重視科學,這樣對人民有好處;自己作為受獎者非常高興。
  • 96歲院士王振義獲獎後發問:為什麼不頒發給年輕人?
    近日,96歲的科學院士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獎金高達700萬元。但他獲獎後卻反問:我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要把這個獎頒給我,應該把機會讓給年輕人。還將獎金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從小,除讀書外,他很愛玩,愛踢毽子、玩彈皮弓,父親從不阻攔,還很鼓勵,並告訴王振義在玩和學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也因此王振義總有問不完的「為什麼」。7歲那年,祖母不幸患上傷寒,但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祖母還是未能獲得有效救治。
  • 96歲院士獲百萬科學大獎,全捐於扶貧基金會,致敬
    近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被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終身教授張亭棟。以表彰他們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做出的決定性貢獻,授予他們「生命科學大獎
  • 用砒霜治療白血病,獲未來科學大獎,96歲的王振義能等來諾獎嗎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2020年「生命科學獎」獲得者APL曾經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
  • 96歲老教授:為什麼不把獎發給年輕人
    我96歲了為什麼不發給年輕人?生命科學獎2020年生命科學獎獲得者:張亭棟、王振義20世紀80年代,王振義和同事們首次在病人體內證明全反式維甲酸(ATRA)對APL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在人類探索癌症治療的過程中,APL曾經是最兇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使APL治癒率達到90%。
  • 96歲老教授發問:為什麼不發給年輕人?
    這個「中國版諾貝爾獎」自2016年創辦以來,每年舉辦一次,共設三個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設立獎金100萬美元(約700萬人民幣)。生命科學獎2020年生命科學獎獲得者:張亭棟、王振義
  • 96歲院士獲700萬大獎,卻更加憂愁:這屆年輕人跟不上來
    歲院士獲700萬大獎,卻更加憂愁:這屆年輕人跟不上來近兩年來,華為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風口浪尖,誰也沒想到,全世界科技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居然要舉全國之力來封鎖而就在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中,一位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老教授獲得了「生命科學獎」,這就是高齡96歲的王振義教授!
  • 王振義教授:獲「生命科學獎」後,心情好的壞的都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朱凡)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被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
  • 96歲老院士不願受獎:該給年輕人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張亭棟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學院的王振義教授獲得「生命科學獎」;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的彭實戈教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不願」受獎的96歲王院士
  • 「科學」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醫谷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4位獲獎人中有一位96歲的學者
    「生命科學獎」 獲獎者為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物質科學獎」 獲獎者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者為山東大學教授在今年的獲獎者中,有兩位高齡獲獎者—— 張亭棟和王振義,其中王振義教授以96歲的高齡摘得這一榮譽,成為未來科學大獎自創立以來年齡最大的獲獎者。在今天上午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連線張亭棟時,張亭棟的女兒接了電話,有些驚訝,並表示不知道未來大獎是什麼,哪裡辦的。她請高西慶告訴她這個獎項的名字,並用筆記了下來。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公布,96歲獲獎老教授:有高興也有憂愁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