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院士獲700萬大獎,卻更加憂愁:這屆年輕人跟不上來
近兩年來,華為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風口浪尖,誰也沒想到,全世界科技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居然要舉全國之力來封鎖、絞殺一家民企。歷史上有多家巨頭企業陷入這種「絞殺」當中,但從未有哪一家遭受了華為如此大的壓力,也從未有哪一家企業如華為這般堅挺!
而我們都看到,華為之所以能夠在風暴中心穩步前進,正在於他們有著強大的科研實力,這是他們生存下去的中堅力量!
也正因為如此,咱們國內對科研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的拔高,不僅僅是科研機構、科技巨頭,咱們千千萬萬普通國人也開始高度關注科研、尊重科研、呼籲科研。
而就在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中,一位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老教授獲得了「生命科學獎」,這就是高齡96歲的王振義教授!
從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20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他們均是來自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極具成就的科學家。未來科學大獎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人民幣約700萬元)。
也就是說,王振義教授獲得此獎,不僅有著高達700萬的獎金,更是一種超高的榮譽和認可。但是在面對記者採訪的時候,王振義教授卻並沒有很多開心,因為他對我們年輕人才的成長有著深深的憂慮。
王振義教授告訴記者:「我憂愁的、不開心的地方,就是覺得我們年紀輕的人跟上來的不夠。我們的標準是看論文,不看他的實際工作能力。年輕的人才為了論文而工作,發表了高級別的論文就認為自己了不起,這樣是做不出工作來的。」
重視年輕人的培養,一直是王振義教授所堅持的,老先生在全力科研的同時,還一共培養了博士21人、碩士34人。並且其中還有陳竺、陳賽娟這對著名的「院士夫妻」、「973」最年輕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
毫不誇張的說,王振義教授為祖國培養的人才非常寶貴,甚至可能比他的科研成就還要高!但即便如此,王教授卻還是發出「這屆年輕人跟不上來」的感嘆,而這種感嘆背後是老教授對祖國未來科研事業的擔憂。
據報導,老先生發現現在很多年輕學者都是在為了「論文」而工作,並不是完全為了科研實幹,不是把真正的科研成果轉化成社會生產力。其實,科研成果如何實用化,一直是科學界的重要問題,而隨著「論文之風」盛行,這種問題可能更加凸顯了出來。
因此我們才看到,華為也在天價招少年天才,華為要的少年天才不僅是那種理論能力過關,更是那種能夠將科研成果轉化成功的強者。相信隨著咱們對科研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一定也能有越來越多的王教授,有越來越多的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