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院士獲700萬大獎,卻更加憂愁:這屆年輕人跟不上來

2020-12-14 吳拿科技王

96歲院士獲700萬大獎,卻更加憂愁:這屆年輕人跟不上來

近兩年來,華為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風口浪尖,誰也沒想到,全世界科技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居然要舉全國之力來封鎖、絞殺一家民企。歷史上有多家巨頭企業陷入這種「絞殺」當中,但從未有哪一家遭受了華為如此大的壓力,也從未有哪一家企業如華為這般堅挺!

而我們都看到,華為之所以能夠在風暴中心穩步前進,正在於他們有著強大的科研實力,這是他們生存下去的中堅力量!



也正因為如此,咱們國內對科研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的拔高,不僅僅是科研機構、科技巨頭,咱們千千萬萬普通國人也開始高度關注科研、尊重科研、呼籲科研。

而就在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中,一位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老教授獲得了「生命科學獎」,這就是高齡96歲的王振義教授!

從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20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他們均是來自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極具成就的科學家。未來科學大獎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人民幣約700萬元)。



也就是說,王振義教授獲得此獎,不僅有著高達700萬的獎金,更是一種超高的榮譽和認可。但是在面對記者採訪的時候,王振義教授卻並沒有很多開心,因為他對我們年輕人才的成長有著深深的憂慮。

王振義教授告訴記者:「我憂愁的、不開心的地方,就是覺得我們年紀輕的人跟上來的不夠。我們的標準是看論文,不看他的實際工作能力。年輕的人才為了論文而工作,發表了高級別的論文就認為自己了不起,這樣是做不出工作來的。



重視年輕人的培養,一直是王振義教授所堅持的,老先生在全力科研的同時,還一共培養了博士21人、碩士34人。並且其中還有陳竺、陳賽娟這對著名的「院士夫妻」、「973」最年輕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

毫不誇張的說,王振義教授為祖國培養的人才非常寶貴,甚至可能比他的科研成就還要高!但即便如此,王教授卻還是發出「這屆年輕人跟不上來」的感嘆,而這種感嘆背後是老教授對祖國未來科研事業的擔憂。



據報導,老先生發現現在很多年輕學者都是在為了「論文」而工作,並不是完全為了科研實幹,不是把真正的科研成果轉化成社會生產力。其實,科研成果如何實用化,一直是科學界的重要問題,而隨著「論文之風」盛行,這種問題可能更加凸顯了出來。

因此我們才看到,華為也在天價招少年天才,華為要的少年天才不僅是那種理論能力過關,更是那種能夠將科研成果轉化成功的強者。相信隨著咱們對科研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一定也能有越來越多的王教授,有越來越多的華為!

相關焦點

  • 96歲教授獲700萬大獎,卻憂愁發問:為什麼不頒給年輕人呢?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京公布,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得知自己獲獎後直言,十分憂愁,「為什麼要頒給一個老頭子呢?」
  • 96歲老教授獲百萬大獎:「有高興也有憂愁」
    作者 | 李晨陽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相關閱讀:單項獎金約700萬!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頒發給了兩位耄耋老人:88歲高齡的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和96歲高齡的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公布,96歲獲獎老教授:有高興也有憂愁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
  • 96歲院士獲百萬科學大獎,全捐於扶貧基金會,致敬
    近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被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終身教授張亭棟。以表彰他們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做出的決定性貢獻,授予他們「生命科學大獎
  • 96歲醫生獲700萬大獎:攻克"最兇"白血病,拯救萬千人
    獲獎名單揭曉,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100萬美金,約合700萬人民幣。盧柯院士刷屏。,就是此次獲得「生命科學」獎項的96歲的王振義和88歲的張亭棟。藥物實驗要求十分精確,他只能用更加精確的操作,來彌補儀器簡陋的不足。
  • 96歲教授獲百萬大獎卻憂愁發問:這個獎為什麼頒給年紀大的人?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京公布,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得知自己獲獎後直言,十分憂愁,「為什麼要頒給一個老頭子呢?」
  • 700萬連發3次,96歲老教授發問:為什麼不把獎發給年輕人?
    歲了為什麼不發給年輕人?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點,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名單揭曉。這個「中國版諾貝爾獎」自2016年創辦以來,每年舉辦一次,共設三個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設立獎金100萬美元(約700萬人民幣)。
  • 剛剛,96歲醫生獲700萬大獎:攻克"最兇"白血病,放棄專利30年拯救萬千人!
    獲獎名單揭曉,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100萬美金,約合700萬人民幣。昨天,已經96歲高齡的王老沒有親臨頒獎現場卻在電話連線中說了篇幅最長也是最感人肺腑、令人深思的獲獎感言!他表示自己已經 96 歲了,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這個獎更應該獎勵給年輕人!
  • 96歲王振義獲未來科學大獎,他說「這個獎為啥不給年輕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朱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被授予96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
  • 價值2萬賣3百,捐700萬大獎,96歲「藥神」科學家上熱榜
    據網絡信息: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發布。其中一個獎由96歲的老科學家獲得。大獎發布後關注者寥寥,但是老人的義舉受到熱捧!為此,他被授予700未來科學大獎,是國內科學家和企業共同發起的民間獎項,不容易,為企業點讚!本來這樣一個關係人類健康的大獎是很有意義的,頒獎是一種導向,有助於引導科學家繼續拓展某一領域研究。但對王振義老先生,他不這樣認為。他覺得還是頒給年輕人更有價值,能激勵年輕人創新。
  • 96歲老教授:為什麼不把獎發給年輕人
    我96歲了為什麼不發給年輕人?這個「中國版諾貝爾獎」自2016年創辦以來,每年舉辦一次,共設三個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設立獎金100萬美元(約700萬人民幣)。當然,我作為一個受獎者非常高興,但另一個方面,我非常憂愁,就覺得這個獎為什麼給年紀大的人,我96歲了,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你為什麼不獎勵年輕的人呢?我們年紀輕的人難道沒有科學家嗎?他們難道沒有創新嗎?
  • 96歲院士將未來科學大獎獎金全捐!他說:為什麼這個獎要給我?
    【96歲院士將未來科學大獎獎金全捐!他說:為什麼這個獎要給我?】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大獎組委會與王振義教授進行了現場連線。他表示,得知自己獲獎後,心情有好有壞,好的一方面就是國家重視科學,這樣對人民有好處;自己作為受獎者非常高興。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96歲老院士不願受獎:該給年輕人
    文|立言教語它來了,它終於來了!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終於揭曉!而在這4位獲獎科學獎中,有一位獲獎者的年紀還刷新了未來科學大獎的紀錄:未來科學獎創立以來年紀最大的獲獎者。這位科學家就是王振義教授。「不願」受獎的96歲王院士
  • 老教授「憂愁」,年輕人「吐槽」:我們的評價體系怎麼了?
    作者 | 辛雨 李晨陽在近日揭曉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中,96歲的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是「生命科學獎」獲得者之一。「我憂愁的、不開心的地方,就是覺得我們年紀輕的人跟上來的不夠。我們的標準是看論文,不看他的實際工作能力。年輕的人才為了論文而工作,發表了高級別的論文就認為自己了不起,這樣是做不出工作來的。」
  • 專訪96歲院士王振義:我為什麼在獲得未來科學大獎後覺得憂愁?
    他不緊不慢地講:「好的(方面),是覺得我們國家重視科學,我作為一個受獎者非常高興;但另一方面我非常憂愁,這個獎為什麼給我這種96歲、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人?你們為什麼不獎給年紀輕的人?」這通電話連線的視頻近兩日在網絡上傳播甚廣。而熟悉王振義的人都覺得,這太像這位「老頑童」的風格了。他一向直言,喜歡調侃別人,也調侃自己。
  • 96歲老教授發問:為什麼不發給年輕人?
    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點,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名單揭曉。這個「中國版諾貝爾獎」自2016年創辦以來,每年舉辦一次,共設三個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設立獎金100萬美元(約700萬人民幣)。
  • 獲未來科學獎百萬獎金後,96歲王振義院士做出決定:全捐
    面對「準備怎麼分配獎金」的提問時,96歲的王振義院士說,「麻煩醫院幫我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據悉,未來科學大獎獎金高達百萬。王振義有多厲害?事情得從半個世紀前說起。這一重要的發現闡明了該疾病的發病原理和運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的分子機理。1992年,王振義團隊報導我國544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運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的結果,獲完全緩解率已達84%。瑞金醫院血液科的方法引起世界醫學界的關注,各國也先後證實了這種療法的效果。
  • 中國版諾獎頒布,96歲獲獎院士感到憂愁:為什麼不給年紀輕的人
    96歲的王振義「出圈了」。得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後,他的兩個舉動惹來了爭議:一是他「駁」了組委會的面子,直言「這個獎為什麼給我這種很快就要離開這世界的人?為什麼不獎給年紀輕的人?」二是百萬美元獎金還沒到手,就直接讓醫院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
  • 700萬連發3次
    這個「中國版諾貝爾獎」自2016年創辦以來,每年舉辦一次,共設三個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設立獎金100萬美元(約700萬人民幣)。當然,我作為一個受獎者非常高興,但另一個方面,我非常憂愁,就覺得這個獎為什麼給年紀大的人,我96歲了,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你為什麼不獎勵年輕的人呢?我們年紀輕的人難道沒有科學家嗎?他們難道沒有創新嗎?
  • 老教授憂愁,年輕人吐槽,評價體系怎麼了?
    作者:辛雨 李晨陽一位96歲老教授的「憂愁」,引起了科研圈內外的巨大反響。「我憂愁的、不開心的地方,就是覺得我們年紀輕的人跟上來的不夠。我們的標準是看論文,不看他的實際工作能力。年輕的人才為了論文而工作,發表了高級別的論文就認為自己了不起,這樣是做不出工作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