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號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獎項陸續公布,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的王振義教授、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張亭棟教授榮獲「生命科學獎」獎項。
圖1.2020未來科學大獎的四位獲獎人
此次頒獎典禮對兩位科學家的獲獎評語為:表彰兩人在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治療作用。
圖2.榮獲生命科學獎的兩位教授
當王振義教授在接受新聞發布會現場連線時,他的心情喜憂參半:「作為一個受獎者當然非常高興,但是同時也覺得我們年輕的人跟上來的不夠」。具體而言,他是這麼說的(節選,內容較多,可下滑瀏覽其他內容):
「我的心情,好的壞的都有。好的就是覺得我們國家重視科學,做的研究工作只要對人民有益處,就受到表揚和獎勵,我作為一個受獎者當然非常高興。但是另外一個方面我非常憂愁,就覺得這個獎為什麼頒給年紀大的人?我96歲了,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你們為什麼不獎勵年輕的人呢?我們年輕的科學家難道沒有創新嗎?
我有時候想,我們國家的年輕人突出的不夠多。我覺得有一個問題,我們現在不是鼓勵有理想的年輕人苦苦工作幾十年,而是第一看他發表的「高級論文」有多少。其實我的第一篇論文就是發表在中等雜誌上,不是最高級的雜誌上。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國家考慮,判斷一個青年人怎麼樣,就看他有沒有創新性、鑽研性,有沒有刻苦地做好工作,有沒有耐得住的態度。因為成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積極的方面,我看到我們國家的一些企業家也很重視科技。比如5G技術,就是我們的企業把技術做到了世界前列。這個是很好的。這些企業的老總也不是什麼科學家,也沒有什麼頭銜,就是作為企業家看準了一個方向,堅韌不拔地往裡面鑽。
所以我的心情是這樣的:首先當然感謝大家對我們這個工作的評價。但是我憂愁的、不開心的地方,就是覺得我們年紀輕的人跟上來的不夠。我們的標準是看論文,不看他的實際工作能力。年輕的人才為了論文而工作,發表了高級別的論文就認為自己了不起,這樣是做不出工作來的。「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對於白血病的治療,這兩位科學巨匠傾注的心血和一生的經歷。
>>>> 張亭棟教授:大力發掘砒霜對APL治療效果
圖3. 張亭棟教授在實驗室苦心鑽研
1971年前,白血病是不治之症。而在1971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中醫專業的張亭棟,來到當時傳言的可治癒皮膚癌的「神藥」所在地一一黑龍江省林甸縣的民主公社。
在進行一番考察後,研究血液病的張亭棟想將此「神藥」用於治療白血病,結果發現,只要含有「砒霜」的成分亞砷酸(三氧化二砷)和微量的氯化低汞,那麼在白血病的治療上就有效果。
然後,他和同伴一起進行了一系列的臨床研究,結果依次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新醫藥雜誌》《黑龍江醫藥》發表,證明了砒霜的成分亞砷酸確實可以用於緩解APL。
>>>> 王振義教授:利用「全反式維甲酸」成功治癒APL的第一人
圖4. 王振義教授
當很多國外科學家在白血病的治療道路上前功盡棄的時候,王振義教授則另闢蹊徑,設想「如果將癌變細胞轉為正常細胞,是不是就能既不殺傷正常細胞,還能治癒白血病?」
1983年,美國的科學家Flynn第一次報導用13-順式維甲酸(13-cis-RA)治療APL的研究,然而結果以失敗告終。但是,王振義教授卻深受啟發,他用了半年時間,成功發現全反式維甲酸確實能將「急性早幼粒細胞」分化成正常細胞。
更讓人激動的是,他竟然用價值幾元錢的維A酸乳膏(與全反式維甲酸接近)成功治癒了年僅5歲的患有APL的小女孩,這是世界上第一例成功治癒急性白血病的案例!
>>>> 王振義、張亭棟教授強強聯合:全反式維甲酸+亞砷酸(APL終極方案)
全反式維甲酸大規模運用以後,結果發現,存在10%-15%的患者產生原發性耐藥性,有的患者還會復發,一旦復發再次使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後,病情不再得到緩解。
就在此時,王振義教授看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報導,他們運用亞砷酸注射液治療APL,完全緩解達到了65.6%。這引起了王振義教授的注意,在翻閱了大量亞砷酸治療APL的資料後,1995年,王振義教授向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張亭棟教授發出邀請,「希望能一起合作,共同攻克APL的難題。」
很快,兩人共同建立了科研小組,考察了三氧化二砷對APL細胞株NB4細胞的影響,結果發現,氧化砷對NB4細胞具有誘導凋亡和不完全分化雙重作用。
簡單來講,不同濃度的三氧化二砷對NB4細胞有不同的作用,例如0.25-2μmol/L的三氧化二砷處理後,明顯抑制NB4細胞的生長;1-2μmol/L三氧化二砷處理24-48 h,可能會誘導NB4細胞凋亡。
也正是王振義、張亭棟教授團隊的共同努力,APL就從病情最惡劣的一種白血病,變成了預後最好、最容易對付的一種白血病。
圖5. 三氧化二砷對NB4細胞的雙重作用
直到現在,王振義教授和張亭棟教授團隊共同開發的「全反式維甲酸+砷劑治療」仍是APL的首選方案。在此方案的背後,是這兩位教授所傾注的一生的心血。對於APL患者來說,APL的治癒率已高達90%。這將帶給研究其他類型血液癌症的科學家更大的信心,來開發出更多的創新且有效的治療策略。
參考文獻
[1] 王建英, 楊臻. 中藥有效成分抗白血病機制研究[C]//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 2016.
[2] 陳國強, 仲豪傑. 維甲酸耐藥性的發生機理及其可能對策[J].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誌, 1995, 0(3): 245–249.
[3] 王振義. 開展砷劑治療白血病的臨床和機制研究[J]. 中華血液學雜誌, 1996, 17(2): 57–57.
[4] 陳國強, 史桂英. 三氧化二砷對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細胞株的雙重效應研究[J]. 中華醫學雜誌, 1997, 077(007):509-512.
[5]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https://new.qq.com/rain/a/20200907A00BQ200
本文首發:醫學界血液頻道
本文作者:祝無雙
責任編輯:Sharon
版權申明
本文轉載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