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經典巨製《星球大戰》背後的聲音設計
經典科幻作品《星球大戰》中的聲音設計即為電影構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如片中機器人R2-D2人性化的獨特嗶嗶聲、黑武士的沉重呼吸聲,亦或是光劍的經典嗡嗡聲等,這些聲音對電影的影響力皆不容忽視。製作這些聲音的幕後功臣是傳奇聲音設計師本·貝爾特,入行40多年,貝爾特參與了《奪寶奇兵》、《E.T.
-
《星球大戰》裡的星球有現實版嗎
》似乎可以穩坐科幻電影的頭把交椅,其中天馬行空的想像更堪稱經典。據美國網站報導,《星球大戰8》已成為北美觀眾2017年最期待的電影。 從被稱作「星戰元年」的1977年至今,40年間《星球大戰》似乎可以穩坐科幻電影的頭把交椅,其中天馬行空的想像更堪稱經典。
-
星球大戰系列科幻電影-全集導讀
最近在做科幻視頻-星球大戰8,星球大戰也算是一部史詩級巨作,筆者順便複習了一下之前的幾部,為小夥伴們捋一捋思路-部分材料來源於「百度+Google」星球大戰1-6部海報第3部 西斯的復仇-推薦看一下《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是由盧卡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電影。它的發布時間並不是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走的。
-
《星球大戰》PK《星際迷航》
對於很多生於70、80年代的朋友來說,《星球大戰》和《星際迷航》可以說是科幻題材的啟蒙。《星球大戰》主要以電影為主,自1977年以來推出了三部曲及前傳三部曲,最新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則將於今年末上映;《星際迷航》則要更早一些,在1966年在NBC上以劇集形式播放,期間還擁有電視版動畫片,想必很多朋友小時候都有看過。
-
科學家證實:地球的軌道確實存在周期性的變化
科學家們最近證實了一個歷史悠久的假說,即地球的軌道同時受木星和被工業自動化打擊的手工業者金星的引力作用,在史詩般的循環中扭曲往復,循環周期40.5萬年。「這是一個驚人的結果,因為之前可以確認,在5000萬年以前,就已經存在這個漫長的周期了;如今我們又向上追溯到至少2.15億年前,地球軌道在那時起就已經進入到這個周期節奏了。」
-
看上去並不搭調的網絡小說×星球大戰,實質是互惠互利
起點中文網的科幻類內容補充當然,儘管起點可以說是中國網文界的領軍者,但從內容上來看,確實依然有所偏向,玄幻類是起點中文網類別的「大哥」——這是理所當然的,畢竟起點的前身是玄幻文學協會。緊隨其後的則是都市類,科幻類則在內容總量上排名第三。在起點中文網,分類為科幻的網文並不缺少,只不過,有關星際戰爭、機甲等等內容的科幻內容其實是愈發稀少的。
-
《星球大戰》一點都不科學?淺析「太空歌劇」對西方科幻的影響
既然這個中國觀眾眼中的美國版《西遊記》好像不咋滴,那麼這個《星球大戰》的影響力為何還這麼大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它奠定了科幻特效大片的歷史。這其中包括後來在全世界科幻影視當中一枝獨秀的美國科幻。美國科幻小說這裡就不展開了,這裡主要談談美國科幻片的崛起。因為它和後來《星球大戰》崛起的原因,可以說息息相關。現在去談科幻電影的發展的話,時間同樣很早。
-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影評:難超舊作在影史地位
作者:韋其江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的第七部,由J·J·艾布拉姆斯執導,黛茜·雷德利、約翰·波耶加、哈裡森·福特、奧斯卡
-
如《星球大戰10》延續,蕾伊存在有什麼意義,原力的平衡者?
從《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開始到《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這之間的跨度,其實是為了情懷,我們對於星戰的喜歡更多的是源於對於星空的嚮往,就如小編在童年的時候,總會抬頭仰望星空,覺得那個星空中有無數數不盡的秘密,可能這也是我們喜歡「星戰」的原因之一,宇宙對著我們有著奇妙的幻想,而《星球大戰》這整個系列電影
-
美科學家證實太陽系外有兩顆星球並不存在
中國網7月5日訊 據巴西《聖保羅頁報》網站7月4日報導,在太陽系外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中又少了兩名成員。根據美國科學家做的一項最新研究,這兩顆星球其實並不存在。更加悲劇的是,在之前已確認的1800顆系外星球中,實際上不存在的很有可能不止這兩顆。
-
外星行星告訴你,《星球大戰》是真的!
電影《星球大戰》裡描述的星球,與我們銀河系裡真正的行星驚人相似。冰封的超級地球?想想冰質行星霍斯(Hoth)。還有那顆有著兩個落日的遙遠星球,怎能不讓人想起滿是風沙的塔圖因(Tatooine)。在目前科學家已經證實的大約2000顆太陽系外行星中,還沒有檢測到任何生命存在的跡象,因此我們不知道哪顆星球上生存著伍基人(Wookiee)或者邁諾克(mynock),也不知道哪顆星球上有著可以招待奇異外星人的酒吧(甚至連有沒有細菌都還弄不清楚)。
-
科幻題材手遊大對決 星球大戰VS星際迷航
不知道大家對這兩句臺詞是否熟悉呢,第一句是來自《星球大戰》裡的臺詞,天行者盧克的導師可沒少說這句話,而另一句則是《星際迷航》裡瓦肯人的常用語,相當於人類的「你好」「再見」之類的詞。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科幻迷,那麼除了那些超級英雄電影,你一定看過《星球大戰》和《星際迷航》,作為兩個成功的影視系列,周邊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去年星球大戰在臺灣舉行了展覽,相應的,星際迷航也首次來到了中國,在北京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展覽,小編也是第一時間趕去參加,下一站是上海,星際迷航粉絲們可別錯過了。
-
八十年代譯製動畫片《星球大戰》,你還記得酷炫的麥克瑞一號嗎?
這段激動人心的開場白來自經典電視動畫片《麥克瑞一號》,《麥克瑞一號》曾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星球大戰》這個片名在我國電視臺播出。本文提到的八十年代譯製動畫片《星球大戰》,和喬治·盧卡斯執導的美國科幻電影《星球大戰》(Star Wars)沒有任何關係。
-
1977年的科幻巨作時隔43年,這部星球大戰外傳,我看了不止10遍!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無疑是一部經典傳奇,同時這也是無數網友的共同回憶,我是《星球大戰》的鐵粉,但我是一個不專業的鐵粉,因為星戰的知識太駁雜了有很多我都不懂,所以我個人覺得星戰的精神是自由和奮鬥,所以這部電影體現得非常到位,同時《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表達出了對星球系列中的一種新的希望
-
《星球大戰》經典武器 :光劍
著名科幻電影《星球大戰 原力覺醒》於1月9日上映。作為85後、90後的我們感覺到這是一部「爺爺級別」的史詩科幻系列。但他精心的設計炫麗的視覺效果想必會讓科幻迷們大飽眼福。同時那些既是科幻影迷同時也是軍迷的觀眾,除了劇情、特效之外,還會特別關心新片中會出現什麼新型武器。上期中為大家介紹了《星球大戰》經典武器——殲星艦這期咱們來回顧下武士的象徵光劍。
-
今日排行前四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8》墊底《復仇者聯盟》第二
今日排行前四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8》墊底《復仇者聯盟》第二下方有排行圖。四、《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是《星球大戰》系列第八部,是由美國盧卡斯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片,由萊恩·詹森執導,黛茜·雷德利、約翰·波耶加、奧斯卡·伊薩克、亞當·德賴弗、馬克·哈米爾、凱麗·費雪領銜主演。《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故事緊接《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結尾,講述了遙遠的銀河系中恐怖政權「第一秩序」襲擊新共和國首都霍斯尼亞主星之後所發生的故事。
-
西媒:科學家發現類似星球大戰雙星系統 軌道現巖石碎片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 西媒稱,就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發現了一個含7個類地行星的行星系統幾天後,研究人員發現在更遠處也許存在另外一個像科幻電影場景的系統。據西班牙《阿貝賽報》2月27日報導,這項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研究稱,一個科學家團隊在1000光年外的兩顆恆星周圍的行星碎片中發現了一些證據,認為那裡存在一個類似於星球大戰中天行者故鄉行星塔圖因那樣的雙星系統。新發現的行星殘骸看上去是巖石碎片,圍繞兩顆恆星運行,其中一顆是白矮星,一顆是褐矮星,研究人員將這個雙星系統命名為SDSS 1557。
-
42年科幻夢,11部光影傳奇,《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宏大宇宙
隨著「星球大戰」系列的第11部作品,《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上映,這部影響了幾代電影觀眾的科幻傳奇之作,在40餘年的光影傳奇之中,積攢的情懷也到達高潮。美國人缺乏屬於自己的神話,所以喬治·盧卡斯為大眾所造的科幻夢,才能引起國民追捧,成為美國版的《西遊記》。
-
從《道德經》看《星球大戰》的哲學本源
自1977上映以來 ,《星球大戰》毫無疑問成為了科幻電影的領頭羊,43年來星戰更被廣大影迷讚譽為「太空歌劇」。其實這部左右世界電影史的鴻篇巨製,並非我們想像那樣直觀和普世。宏大世界觀的背後,所隱藏的「哲學」辯思,更讓《星球大戰》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而正義戰勝邪惡的表面,神秘學和東方哲學的力量,更給《星球大戰》籠罩著一層深不可測的面紗。
-
探索未知星球 海內外科幻網遊現狀盤點
生活在地球這顆星球上的人類,從來不曾停止過對星空的探索,而既非科學家亦非太空人的普羅大眾,又能通過哪些方式「親近」宇宙呢?我們可以搜羅出大批科幻電影,同樣也有一些經典科幻網遊深受玩家喜愛,這些經典大作有的仍處於上升期,有的則已前景不明。今天,就為大家盤點海內外科幻網遊的運營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