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中常說的五服,原本並非是指家族血緣,它其實出自此處!

2020-12-08 騰訊網

一般我們在學習我國古代史的時候,基本上總會在一些關於古代歷史大案中見到「連坐」這一刑罰制度。而其中最為殘酷的一種連坐制度,就有我們非常熟悉的「株連九族」了(可以說是「連坐」制度中最極端的一種處罰)。

《三字經》

關於「九族」這一宗族血緣的親疏概念,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了。根據《三字經》中關於九族這一概念的具體解釋來看,一個家族從「高祖」一直到「玄孫」這中間9個世代的同族人才能稱作「九族」。

五服九族圖

而在我國古代由父系家族所組成的社會中,其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下一直到玄孫這9代的男系後裔(包括配偶),還有一個叫做「五服」的通俗說法。不過,我們俗語中經常提到「五服」,其最初的本意所指的卻並非是一個家族中親疏遠近的血緣關係。

那麼在我國古代歷史上,關於「五服」的具體定義究竟還有哪些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挨個介紹一下。

「五服」概念的4種不同解釋:

1、「五服」最初是一個地理概念,其本意指的是古代王畿(也就是王城)的外圍地域。一般來說,這裡所說的「五服」大都是以王城為中心,然後再向外擴散500裡定為一區劃。基本上從近到遠分別稱作甸服﹑侯服﹑綏服(還有一種說法叫賓服)﹑要服和荒服(總稱為五服)。這五服中「服」所指的意思,正是服務天子之意。

弼成五服圖

譬如,《書·益稷》中就曾有「弼成五服,至於五千」這樣的記載,而這也是「五服」作為地理概念的一個明確歷史出處。另外,《國語·周語》中也曾有過「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狄荒服」的相關記載。

古代士大夫

2、「五服」在古代還代表著天子﹑諸侯﹑卿﹑大夫和士這5個不同等級人物的服裝樣式。

緦麻

3、「五服」在古代亦指血緣親疏差異下的5種不同喪服,而《禮記·喪服小記》中「上殺、下殺、旁殺」之意所指的便是這個意思了。其服制按照服喪期限和粗細的不同,一般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共5種不同的類型。

4、「五服」在古代還有從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一直到自己,總共5輩人的統稱。不過,現在我們大多數人對古代「五服」親疏血緣的概念仍然存在一定的誤區。事實上古代歷史上一個家族「五服」之內的血緣親疏範圍,絕不是只包括5代人而已,嚴格意義上來說5代人只能算是一服。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出五服」那可是要劃分到25代開外呢。

古代通婚

至於當下我國許多農村地區俗語中所說的「五服之內為親」這一說法,主要指的是同宗族之人當中,如果血緣關係在9代人之內的話都算是親戚。而一旦親疏關係出了這「五服」後則不再具備親緣關係,自然也可以隨意通婚了。

除此之外,關於「五服」還有另外一種不同的解釋。那便是「一爺之孫不出服,以下一輩一服(總共為8代)」。譬如,民間自古就有「祖宗八輩」這樣的說法。因此,如果有人在說髒話時用了「八輩祖宗」這樣的說辭,那麼這個人意思就是把對方的整個家族都一塊兒給罵了。

相關焦點

  • 「五服」最初的本意,非但與血緣親疏無關,還是一個地理概念
    不過,我們俗語中經常提到「五服」,其最初的本意所指的卻並非是一個家族中親疏遠近的血緣關係。那麼在我國古代歷史上,關於「五服」的具體定義究竟還有哪些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挨個介紹一下。「五服」概念的4種不同解釋:1、「五服」最初是一個地理概念,其本意指的是古代王畿(也就是王城)的外圍地域。一般來說,這裡所說的「五服」大都是以王城為中心,然後再向外擴散500裡定為一區劃。基本上從近到遠分別稱作甸服﹑侯服﹑綏服(還有一種說法叫賓服)﹑要服和荒服(總稱為五服)。
  • 農村人常說,親不過五服!這個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親不過五服」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是一個流傳悠久的社會風俗。那麼,農村家族裡常說的沒出五服,這個五服是什麼意思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2、五服是從五種孝服的說法延伸而來的。「五服」中的「服」在這裡是指「喪服」的意思,「五服」是喪葬禮儀的五個等級,以此來區別家族的親疏關係,來界定親屬遠近的問題。血緣關係越近的人,穿孝服的材質就越好,血緣關係稍微遠一點的,穿著的孝服質量也就稍微差一點(以前喪服是按照親疏關係,分別為緦麻、小功、大功、齊衰、斬衰等五種)。
  • 名門修譜:「五服」不是「五代」,亂用是會鬧笑話的!
    在一個家族中,很多人都知道用「九族五服圖」來判定族人的關係,但是就是這「五服」你有多少人了解其中的含義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 九族五服圖 有人認為,五服是漢族家族血緣關係的一個概念,俗稱「五代血緣」。「五服」最開始是源於服喪制度,人死後,血緣關係五代內的親屬就應當服喪。
  • 民間俗語「抬頭老婆低頭漢」是啥意思,出自何處,有何用意?
    民間很多俗語有道理,但「抬頭老婆低頭漢」卻並非全部是真理我國古代傳到現在,民間流行很多俗語,有的俗語出自典故,有的俗語很粗俗,有的則很文雅。但這些俗語都有很多用意,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經驗或者說法。有的俗語帶有對自然的認識,對人的看法,以及民間總結。有些俗語講的很有道理,但有些俗語在現實生活並不一定很準確。
  • 俗語「家有四項,不富也旺」,是啥含義?祖輩慧眼看世界的總結!
    「俗語」中的「俗」並不是庸俗的意思,只是說它比較通俗易懂,適合於民眾。因為它有口語的特性,因此俗語並不適合作文雅的書面語言,它更適合於民眾間的對話聊天。它雖通俗,卻並不單調,甚至可以說包羅萬象,從氣候時節到民俗生活,從生活常識再到人性百態,幾乎每一處每一點都有俗語的總結!
  • 農村老人常說的16句經典俗語,通俗易通,深得人心
    農村老人常說的16句經典俗語,通俗易通,深得人心一、網好魚簍破,好人也有過。過:過失。比喻品質再好的人也難免有過失。指英雄好漢不怕面對面的廝殺搏鬥,只怕被人暗中傷害。五、暴風吹不倒崑崙山,困難嚇不倒英雄漢。崑崙:山名。風再大也不能把崑崙山吹倒,困難再大也不會把英雄好漢嚇倒。六、揀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揀日:選擇好日子。撞日:隨便哪一天。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很有韻味?
    所謂「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意思就是說表親過了幾代之後就會非常疏遠,幾乎形同陌路一般,而堂親之間就算過了很多代,仍舊還是一家人。表親三千裡所謂表親,就是指自己與姑姑、姨母、舅舅這三者後代子嗣之間的關係,主要特徵就是,彼此之間雖有血脈關係,但正常情況下並非同姓。
  • 俗語「五樹不進宅,財源滾滾來」,說的是哪五種樹,真的準嗎?
    所以說在種樹方面,古人有著自己的講究與忌諱,並不是所有的樹木,都可以種植在自家院中的。從風水學的角度來看,植物被分為兩類:一類為兇,另一類為吉。這裡的「兇」指的是會散發毒氣,或者能夠分泌毒液的植物,它們會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例如會散發出刺激性氣味的夜來香,以及花朵有毒的夾竹桃,諸如此類的植物都不適宜栽種在家中。
  • 五代過後為何不再是親戚,「五服理論」都代表哪些含義
    在我國北方,尤其在山東,「五服」是判定同姓同宗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重要標準。現在人們口中常說的「五服」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五代人」,五服之內一般視為親屬,而五服之外的則不再以親屬相對待。五服制度歷史悠久,自周朝形成以來就成為統治者規範宗族、家族的重要工具,不僅對維護和推動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還對儒家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古代,五服中的「服」因為有多種意義,所以五服代表的意義也不相同。最初時,「服」意為「服侍天子」,五服就是以周天子的王畿為中心向外,以五百裡為一服,劃分出「侯服、甸服、綏服、要服和荒服」。
  • 農村老人常說:「五樹進宅,人窮家敗」,這五樹指的是哪些樹?
    這些俗語有些是道聽途說的封建思想,有些是具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我們今天說的「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就是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那麼這五樹究竟是哪五種樹呢?為什麼不能在家裡隨便栽種呢?這些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和科學依據呢? 其實農村俗語當中的講究非常多,就比如「五樹進宅,人窮家敗」這句話。
  • 老祖宗常說:「宅有五虛使人貧,宅有五實使人富」,啥意思?
    而且很多人在看到,住宅和運氣有關係時,都會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但是老祖宗卻留下了一句建築俗語。「宅有五虛使人貧,宅有五實使人富」,那麼什麼是「五虛」和「五實」呢?宅中的「五虛」有無道理?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去了解古人的智慧。
  •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並非迷信,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所謂俗語,就是過去的人們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蘊含著極大的道理。也許有人認為這些俗語產生於思想落後的封建社會,其中必然都是封建迷信的思想,其實不然,這些俗語聽起來很糙,不像古詩詞那麼優雅動聽,但是內裡卻蘊含著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科學教育,民間的俗語可能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如果和家中老人相處多了的話, 就會發現許多俗語已經深入到他們的思想中,不經意之間就會說兩句來勸誡後輩。民間有句老話說:「大路有水,小路有鬼」。
  • 「尋花問柳」原本什麼意思?出自杜甫的妙詩,是誰開始把它用歪的
    成語作為漢語文字特有的一種定型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目前的成語從3到16個字不等,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成語的出處也五花八門,有的出自民間俚語,有的出處歷史典故,當然也有不少出自我們的古詩詞。
  • 人們常說的「五體投地」指的是哪五體?看完長知識了!
    在生活中我們時常可以聽到「五體投地」這四個字,最常見的就是在誇獎別人的時候會經常用到這個成語,那人們常說的「五體投地」到底指的是哪五體?看完長知識了!五體投地最早出自佛教,是佛教禮法之一。又稱五輪投地、投地禮、接足禮、頭面禮、頂禮。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說的真有道理嗎?
    在眾多的俗語中有這麼一句「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這句話其中有一段是出自我們所熟知的「札記」裡記載的,它所描述的和我們中華美德「孝道」有莫大的關係,中國人最講究尊師重道孝順父母,而這句話大意可能不是特別好理解,但其中含義的可以讓人飽受一生,那麼這句話到底啥意思呢?說的真有道理嗎?下面我們來了解下。
  • 俗語:「宅子現四喜,家中出能人」,說的是哪四喜?你家有沒?
    無論是為人處世,又或者是天氣現象變化,古人都做出了總結,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就是以某些現象為主題的俗語——"宅子現四喜,家中出能人"。從這句俗語中我們不難得知,這句話說的就是有4種東西出現,預示家族會發展壯大。可是大家知道是哪「四喜」嗎?接下來就為大家解答這個疑惑,看看你家有沒?
  • 家族血緣、祖先崇拜為什麼成為解密中國人文化個性的關鍵
    但是,不能因此斷言,中國文明就是西來的,文明西說這一說法站不住腳跟。因為在此之前,中國本土文明的特點與性格已經完全形成了,並有自己的獨立性。什麼是中國文化獨有的個性呢?家族血緣與祖先崇拜,血緣是維繫家族的紐帶,祖先是引導家族成員的信仰。
  • 俗語:姑表親輩輩親,什麼意思?為何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無論姑表親,還是舅表親、姨表親,都是與我們有血緣關係的親戚。而這三個看起來親疏遠近都差不多的親戚關係,卻存在著微妙的變化。其實,這就是民間俗語中說的「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 我們首先談談姑表是什麼關係,姑表親是指父親的姊妹的孩子。
  • 農村俗語「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說的什麼意思?
    而農村,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海納百川,在農村,世代居住著善良淳樸的農民,在漫長的歲月中,在日積月累下的耕耘勞作下,總結出很多富有實踐和科學的經驗,在一輩一輩農民口中流傳下來,這就是農村文化的瑰寶,我們傳統的農俗。然而,近年來隨著「城市圈」不斷的擴大,農村進城人員逐步的增多,那些農村的俗語也漸漸被人遺忘!
  • 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烏龜能活多少歲?說了你別不相信!
    俗語是歷史遺留下的非物質寶藏, 歷經千年仍然值得我們關注。俗語憑藉著深邃的道理在歷史長流中站住了腳,雖然話語粗糙且有些還迷信,但其實細看並非如此,俗語是有著非同一般的內涵的,不只有歷史,還有文化。在《俗語辭典》有一句俗語叫做「千年王八萬年龜」,雖然乍聽著像是罵人,但其實並非如此,說的是長壽。難道王八真的能活千年,龜能活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