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城市的發展後來居上形成了固有的「城市文化圈」。而農村,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海納百川,在農村,世代居住著善良淳樸的農民,在漫長的歲月中,在日積月累下的耕耘勞作下,總結出很多富有實踐和科學的經驗,在一輩一輩農民口中流傳下來,這就是農村文化的瑰寶,我們傳統的農俗。然而,近年來隨著「城市圈」不斷的擴大,農村進城人員逐步的增多,那些農村的俗語也漸漸被人遺忘!其實,在小編看來那些沉澱了數千年,通過口口相傳留下的農村俗語,是傳統文化的真知,值得現代快生活的人反覆品味!
一、姑舅親,輩輩親,兩姨親,不算親
在農村,對於錯綜複雜的親戚關係如何來評定,來梳理親疏關係呢?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以血緣定親疏!農村有句俗話,「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這都是說農村表親與堂親之間的親疏的關係,這也是傳統農村家譜分支的一種文化,值得咱們認真的學習。
二、在富不忘結髮妻,在窮不賣家中狗
在農村,我們常聽老人講「看家狗,飯一口」,狗是人們的好朋友,不僅忠誠還且身負看家護院的職責,因此,在農村看家狗也會被認為是家中的一員!而結髮妻是與自己一路走來最親近的人,就算在富裕,結髮之約不能忘,這其實也是要告訴大家不能忘本!
三、父母在,人生尚有來往;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在農村,現在雖然很多農民都選擇在外打工,或在城市裡定居生活了,每每遇到煩心事或苦悶的時候總會回到老家,看看家中的父母,求得一絲解脫;而假若父母不在了,自己猶如一棵孤獨的大樹,成了孤兒,沒有可以依靠的港灣,思念就如斷了線的風箏!這句話,道出了父母與子女緊緊相連的「存在」!
農村的俗語博大精深,對於這些漸漸被人遺忘的「好東西」你還記得哪些?不妨在留言區走起!感謝大家的閱讀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