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代替貨幣:歐洲十五世紀金銀大饑荒

2020-11-23 百家號

胡椒代替貨幣:歐洲十五世紀金銀大饑荒

沒答了

有些地方的錢商說,無論他們出多高的價,已經買不到鑄幣所需要的金銀了。

14世紀中葉,歐洲爆發黑死病,3000萬人死亡;至15世紀,經濟人口開始恢復,莊園主開始要求以貨幣地租取代勞役地租;這些因素使貨幣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另外,歐洲與阿拉伯商人進行的香料和奢侈品貿易,進一步加劇了金銀饑荒;在伊比利亞半島,市面上的黃金基本消失。

公元1500年,整個歐洲的所有黃金,包括金幣、裝飾品等,可以放進2立方米的盒子裡,也就是說,整個歐洲的所有黃金的重量也只有38噸左右。15世紀的歐洲極度缺乏金銀,有些地方的錢商說,無論他們出多高的價,已經買不到鑄幣所需要的金銀了。這種情況甚至導致巴黎的金匠公會關門大吉。

因為金銀短缺,歐洲有的地方重新回到以物易物的原始貿易狀態。同時,也有一些替代性貨幣悄然崛起。比如胡椒粉,因為數量少,價格高,易分割,其價格竟然超過了黃金,當仁不讓地扮演起等價物的角色。德國的銀行家因此被稱為胡椒人(Peppermen)。不知道當時銀行裡堆滿胡椒粉,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胡椒代替貨幣

胡椒粉雖好,但數量有限,受進口量的波動影響太大。整個市場有點像一個精神病人,金銀、胡椒多一點或少一點,都會使病人劇烈抖動。花錢的風險與抖動的幅度成正比,結果是,1400-1500年,歐洲的物價下跌了20%-50%。這就是所謂的通縮。不知道歐洲人當時為什麼選擇胡椒而不選擇食鹽。通縮是經濟倒退,中國人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會鑄鐵錢甚至印紙鈔,保證貨幣量與經濟規模大致匹配。

當時,東西方的傳統商路被阿拉伯人控制,再由威尼斯商人將貨物轉運到歐洲各地。阿拉伯人吃大頭,威尼斯商人也有可觀的利潤。困獸猶鬥,14世紀出版的《馬可·波羅遊記》像一劑強心針,使歐洲人眼紅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的同時,生出向外擴張之心:到東方去,那裡有大量的香料和黃金。

率先開闢到東方的新商路,打破阿拉伯人貿易壟斷的,是金銀饑荒最厲害的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繞西非海岸,打通了到印度航路;西班牙則橫渡大西洋,抵達美洲,發現了一片全新的大陸。

大航海時代開始了。

相關焦點

  • 創造歐洲「神話」的,不是工業革命,而是美洲金銀
    據巴雷特的估算,17和18世紀分別有3.1萬噸和5.2萬噸的美洲白銀流入歐洲。政府開採約佔總量的四分之一,其他則是私人開採。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中葉的100年間,世界黃金產量大約增加了兩倍。這個數字只是根據各種官方「合法」帳目計算得出,而那些未計入內的非法走私、海盜掠奪和直接貿易流入的金銀數量也極為可觀。
  • 金銀有何特殊?被歷史選為貨幣,金銀哪個走勢會更強?一文告訴您
    黃金,白銀是貴金屬四朵金花(鉑金,鈀金)中大眾更為熟悉的兩個品種,這和金銀在歷史上長期充當貨幣角色有關,金銀並不是最早發現的金屬,經歷了幾千年人類發展,為何金銀不僅沒有被其它金屬替代貨幣角色,反而在18世紀歐洲金本位時期和20世紀40年代和70年代間,達到了貨幣屬性巔峰時刻。
  • 胡椒,舌尖上的血淚史
    而在中世紀的歐洲,胡椒簡直就是「硬通貨」:「胡椒能用來買地、付稅,甚至當嫁妝」,「皇親國戚宅第中珍藏的胡椒有專人看守,富人則是私藏在隱秘的櫥櫃裡。用胡椒做菜是少數人的特權」。 本書中,紐約大學醫學院科學作家瑪喬麗·謝弗以印度洋各島嶼為中心,生動地描繪了胡椒傳入歐洲、亞洲和美洲的故事。從達伽馬開啟歐洲到印度的海上線路、鄭和下西洋多次到達胡椒港,到英國、荷蘭相繼在東南亞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國建國初期依靠香料貿易充實國庫,胡椒的流通見證了大航海時代帝國的崛起與世界貿易的發展。
  • 象徵、圖騰與信仰——金銀貨幣中的動物形象
    象徵、圖騰與信仰——金銀貨幣中的動物形象 浙江省博物館這些天正在舉行「絲路流金——絲綢之路上的金銀貨幣精華展」,展出從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19世紀的絲綢之路金銀貨幣700枚左右,其中包括呂底亞、古希臘
  • 中國科學家找到胡椒辛辣的原因:哪些基因起作用?
    來源:觀察者網10月16日,中國科學家宣布找到胡椒鹼的來源,以及哪些基因對胡椒「辣」味機制至關重要。胡椒鹼含量的高低決定了胡椒的辛辣程度。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官網消息,近日,中國熱科院香飲所聯合華中農業大學、馬來西亞科學院等7家單位,繪製了我國胡椒栽培種「熱引1號」染色體級別精細基因組圖譜(木蘭亞綱胡椒目首次報導基因組組裝的物種)。綜合解讀了胡椒的基因組特徵,物種進化位置,並對胡椒鹼合成代謝網絡和關鍵基因及其基因家族進行深入研究,研究結果為被子植物演化及胡椒鹼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見解。
  • 中世紀歐洲鄉村發展的停滯與饑荒: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與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深懂「深耕細作」原理的古代中國相比,古代歐洲的農業在世界歷史上似乎一直以來都默默無聞,進入中世紀之後,歐洲的中世紀農業才開始緩慢發展,公元14世紀至17世紀,歐洲的鄉村農業發展一度出現停滯和倒退,直到英國在17世紀中葉開展「農業革命」之後,歐洲的農業水平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 十六至十九世紀中日貨幣流通制度演進路徑的分流
    自一些美國學者提出中西道路大分流以來,「大分流」問題不斷引起學界的討論,近年來重要表現之一就是關於中日近代化道路分流問題的再探討。19世紀中下葉,中日兩國幾乎同時邁向近代化,但所呈現出的過程、路徑與結局卻截然不同。與此密切相關:為何日本能夠較為順利地建立起近代貨幣金融制度,而中國貨幣制度卻陷入更加混亂不堪的局面?
  • 大航海時代本質是落後的西方渴望接觸先進的亞洲
    大航海最初的動因是為著進口香料,從功用上說在刺激舌頭之外,並沒有特別大的意義。遠洋貿易開通之後,西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以美洲的白銀來換取亞洲的香料,放在現代相當於拿硬通貨幣去購買可口可樂,不被人罵作敗家就算好的了,怎麼會成為崛起之路呢?當然,歷史的發展從來都不是簡單的線性模式。
  • 胡椒,引發戰爭的香料
    香料貿易在人類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中世紀的歐洲,對香料的渴望直接催生了地理大發現。從遙遠的東方運送香料到歐洲的貿易線路被稱為香料之路。香料作為當時最貴重的商品之一,其價值幾與黃金相當。香料的英語Spice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species,常用來指代貴重但量小的物品。
  • 統一幣制,古代日本以金銀銅做錢幣的時代來了~——日本貨幣3
    從戰國時代開始,大領主帶領日本貨幣進入獨立幣制的階段,首先就是戰國武田氏製造的「甲州金」,接著是幕府大家豐臣秀吉製造的金銀幣。因為需要購買火槍需要支付高額的貨幣資金的背景下。各個地方的大名大力的開採金銀。所以出現了很多金銀為主的貨幣。戰國時代的領主武田氏在自己的領地甲斐國(甲州)製造了品質優良的甲州金。在自己的領地通用發行。
  • 愛爾蘭大饑荒的元兇
    通過對染色體進行排序,研究人員終於確定了在愛爾蘭大饑荒中導致馬鈴薯枯萎的關鍵病原體,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對古代植物染色體成功排序,這一突破性進展將有助於現代農業對抗疾病。在1845年至1852年間,愛爾蘭的馬鈴薯患上一種疾病,並且嚴重歉收。
  • 調料界的絕世美女-胡椒
    許多人不知道胡椒從哪裡來,並且誤以為它長在樹上。黑胡椒是藤蔓植物,自然條件下只適合熱帶的土壤,頑強地不肯生長在其他地方,這正是它對世界歷史有如此之大影響的一個原因。胡椒這種香料在人類歷史上大多取之不易,而千百年來幾乎成為所有文化中的烹飪原料,且據記載,早在羅馬帝國時代,胡椒有如阿司匹林,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著驅寒,利尿,促進消化,明目等作用。
  • 我國貨幣單位為何稱「元」
    在今天捷克境內一個叫亞西莫夫(Jachymov)的小鎮,16世紀初屬于波西米亞的亞阿西姆塔爾(Joachimtal),1512年由於發現儲量豐富的銀礦而名聲大振,使歐洲大陸的其他銀礦相形失色。在這個銀礦鑄造的一種銀幣「Joachimsthaler Guldergroschen」(意為「亞阿西姆斯塔爾大古爾盾」),簡稱「亞阿西姆斯塔爾銀幣」(Joachimsthaler)或「塔勒」(Thaler,Taler),成為16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標準貨幣單位。德文的「塔勒」後來演變成為荷蘭文的「Daalder」,瑞典文的「Daler」,最後演變成英文「Dollar」。
  • 中世紀英國貨幣體系中,銅幣為何被更加昂貴的金、銀幣「淘汰」?
    銅幣 據《文明的歷程》記載:"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軍隊制度,這個時候,出於金、銀這種貴金屬的稀缺,又受到原來羅馬帝國統治時期金銀銅貨幣體系的影響,於是各個國家開始大量製造標準不一、良莠不齊的仿製銅幣。
  • 愛爾蘭大饑荒卻給美國帶來了萬聖節,你了解這個節日的起源嗎?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愛爾蘭的馬鈴薯大饑荒,萬聖節可能根本不會成為美國一年一度的服裝和糖果節日。 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愛爾蘭各地的人們慶祝薩溫節。 薩溫節是蓋爾人的傳統節日,象徵著豐收季節的結束和伴隨冬天而來的更冷、更黑暗的夜晚的開始。
  • 二戰後的烏克蘭,明明是歐洲糧倉,為什麼會發生饑荒
    因為我們在看歐洲地圖的時候能夠發現,整個歐洲除了俄國就這個比較大了。確實,烏克蘭面積是歐洲大陸上第一的,除了俄國。而且地形都是平原,而且土壤非常肥沃,真的是沃野千裡。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現在的烏克蘭也被稱為歐洲的糧倉。不過,在二戰後,作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卻發生了大饑荒。
  • 死亡超過100萬,逃亡超過200萬,愛爾蘭大饑荒究竟有恐怖?
    但是,看過歐洲地圖的人都知道,除了愛爾蘭東北部的六郡屬於英國,也就是英國全稱包含的「北愛爾蘭」之外,愛爾蘭島大部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有「歐洲小虎」之稱的愛爾蘭共和國。 這就不禁使人十分疑惑:曾位居世界第一強國數百年之久的英國,為什麼不將就在眼皮子底下的愛爾蘭吞入腹中呢?
  • 并日而食,歐洲中世紀「人口饑荒」與同期農業發展方向性的轉變
    年以後達到了巔峰時期,但隨之而來的災難很快就將領到人的頭上,由於糧食產量大幅減少,因饑荒而餓死人的現象時有發生,人的平均壽命大大縮短,人口出生率也越來越低。與此同時,這一時期也是歐洲封建制度興起的時代,伴隨著新興的社會制度,歐洲歷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非常快速的階段。
  • 貨幣放水正酣 黃金坐收漁利
    原標題:貨幣放水正酣 黃金坐收漁利  伴隨著油價暴跌、美元走強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行,人們對通縮風險的擔憂開始進一步升溫。為抵禦目前的通縮壓力,以歐洲為主的各國央行競相掀起「放水」大賽,全球貨幣戰爭正硝煙瀰漫。   「貨幣走軟或者被貶值通常對黃金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