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大饑荒的元兇

2020-11-23 第一財經

通過對染色體進行排序,研究人員終於確定了在愛爾蘭大饑荒中導致馬鈴薯枯萎的關鍵病原體,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對古代植物染色體成功排序,這一突破性進展將有助於現代農業對抗疾病。

在1845年至1852年間,愛爾蘭的馬鈴薯患上一種疾病,並且嚴重歉收。儘管當時歐洲北部大部分地區都受到了疫病的影響,但愛爾蘭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因為馬鈴薯是當時愛爾蘭人的主要糧食來源,這次災害加上許多社會與經濟因素,導致島上800萬人死於飢餓或疾病,大約100萬人被迫移居海外。

科學家早已經知道,導致這場饑荒的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這種類似真菌的微生物通過葉部感染馬鈴薯植株,但完整的經過一直都還是一個謎,而且他們不確定導致饑荒的病菌究竟是已經絕跡還是仍舊存在。歷史學家只知道這種晚疫病菌來自歐洲開始殖民美洲後的墨西哥託盧卡谷,他們只能依靠航運記錄來追溯病菌的感染源。

科學家研究了11片介於170歲至120歲之間的枯萎葉片。這些葉片分別來自愛爾蘭、英國、歐洲和北美洲,採集自慕尼黑的巴伐利亞植物學收藏中心(Bavarian State Collection for Botany)和位於倫敦的邱園。儘管這些植物如今已經十分古老,一支來自諾裡奇塞恩斯伯裡實驗室(Sainsbury Laboratory)的科研隊還是成功從中發現了尚存的DNA,並將它們的染色體重組,追溯到了19世紀疾病擴散的軌跡。這在植物學研究的歷史中尚屬第一次。用植物學家吉田賢太郎的話來說就是:「這種工作為日後挖掘許多更加珍貴的植物標本中所蘊含的知識鋪平了道路。」

科研人員將這些舊時的樣本與來自非洲、美洲和歐洲的現代病菌,以及兩種其他相近的疫病菌相比對,得出的結果完全出乎人的意料:原來導致愛爾蘭大饑荒的並不是如今仍在全世界範圍內活躍的US-1,而是一種全新的HERB-1。

在詳細檢查過他們復原的基因組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在16世紀西班牙入侵美洲之後不久,晚疫病菌便經歷了快速的變化。它很快便從託盧卡谷擴散至美洲其他地方,併到達了歐洲。HERB-1在19世紀早期出現,並在1845年引起大饑荒,直到20世紀早期才絕跡,取而代之的US-1繼續在全世界破壞著莊稼,直至今日。吉田賢太郎認為,這種病菌大概是隨著20世紀初第一批帶有抗體的馬鈴薯的種植而絕跡的。

這場大饑荒無疑是愛爾蘭現代歷史中的轉折點。在這7年的時間裡,島上的人口減少了20%到25%,許多人移民美洲、英格蘭或澳大利亞。饑荒結束後,愛爾蘭的人口差不多隻佔利物浦和美國東海岸人口數的四分之一。即使到了今日,愛爾蘭的人口仍然沒有恢復到饑荒前的情形。也因為大部分死亡或移民離開的愛爾蘭人是以蓋爾語為母語的貧窮階層,愛爾蘭的主導語言變成了英語,導致愛爾蘭的文化生態產生永久性的巨大改變。

更重要的是,普遍流行的看法認為,其時的英國政府任由愛爾蘭人被餓死,許多愛爾蘭獨立運動中的重要人士都是第一、二代的移民,他們認為是英國迫使他們離開自己的家園,在饑荒之後幾十年裡的獨立抗爭中,他們仍舊沒有忘記這一點。如今的(被分割成了兩國土地的)愛爾蘭島,不得不說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晚疫病菌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愛爾蘭大饑荒-紀念地
    巴特利公園城(Battery Park City)當局選出了一個由1100 Architect,景觀建築師 Gail Wittwer-Laird 以及藝術家 Brian Tolle 組成的團隊,來為1845年至1852年的愛爾蘭大饑荒事件(Great Irish Hunger)設計一處紀念地
  • 愛爾蘭大饑荒發生的深層原因
    發生在19世紀中期的愛爾蘭大饑荒,則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也影響到了上百萬人的生活。造成此次大饑荒的原因是一種病菌感染了土豆,造成了土豆收成的下降。當時的愛爾蘭人主要以土豆作為糧食來源,使得很多人因缺乏食物而死亡。這只是表面原因,我們更要關注的是當時的社會背景。
  • 旱災與饑荒之1845—1852年愛爾蘭大饑荒
    1845年至1852年愛爾蘭大地上發生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饑荒,7年間,愛爾蘭喪失了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這個數目中除餓死、病死者外,還包括近兩百萬因災荒遷徒海外的愛爾蘭人。 1845年災荒的開始,源於一種當時不為人知的農業病害。
  • 愛爾蘭大饑荒:政治暴力和冷漠致百萬人喪命
    ,人們稱其為愛爾蘭大饑荒(Great Irish Famine,1845—1852;以下簡稱「大饑荒」)。回顧愛爾蘭大饑荒歷史在大饑荒160周年之際,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邀請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人文學院藝術史和文化政策學者艾米麗·馬克-菲茨傑拉德(Emily Mark-Fitzgerald)於日前舉辦了一場關於大饑荒公共記憶及相關藝術作品的講座,希望通過圖片、雕塑等視覺化藝術作品再次喚起人們對那段歷史的思考。
  • 死亡超過100萬,逃亡超過200萬,愛爾蘭大饑荒究竟有恐怖?
    ,無疑是極為震撼的,愛爾蘭人也必然是忍無可忍之下才會做出近乎自殺的舉動,而促使愛爾蘭人獨立的這場災難,就是大名鼎鼎的愛爾蘭大饑荒。這下本就貧苦的愛爾蘭人徹底無法生存下去,愛爾蘭大饑荒由此爆發。 1845年時,愛爾蘭島上約有850萬人,而在馬鈴薯危機帶來的大饑荒之後,超過100萬人、也就是1/8的愛爾蘭人死於饑荒和疾病,200多萬人為了生存開始隨著大航海前往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紐西蘭等英國的殖民地求活。而土地肥沃、地廣人稀、有「天選之國」的美國,則成為愛爾蘭人移民的重點。
  • 壓垮愛爾蘭的最後一顆馬鈴薯:真菌引發的大饑荒,最終重塑了國家
    脆弱的溫飽和極端的窮苦,在馬鈴薯地基上搖搖欲墜的愛爾蘭在大饑荒發生前的十九世紀初,愛爾蘭的經濟處於十分奇特的狀態。愛爾蘭紀念大饑荒的銅像此時位處歐亞交界的奧斯曼的蘇丹邁吉德一世對愛爾蘭的慘狀頗為同情,提出個人捐款一萬英鎊用於愛爾蘭賑災,不料英國人卻不領情,要求對方只能捐一千英鎊,原因也很簡單,維多利亞女王都只捐了二千英鎊,如果外國君主反而捐了一萬,讓女王的臉往哪裡擱?
  • 愛爾蘭馬鈴薯饑荒——還會再次發生嗎?
    在單一種植的馬鈴薯地裡,馬鈴薯晚疫病菌曾在愛爾蘭的土地上如閃電般傳播!一棵感染的馬鈴薯植株在短短幾天內可感染數千株,導致了歷史上的愛爾蘭馬鈴薯饑荒!      如今,通過間種、輪作、增加作物多樣性等做法,這類饑荒應該不會重演。
  • 愛爾蘭大饑荒卻給美國帶來了萬聖節,你了解這個節日的起源嗎?
    萬聖節被視為美國的傳統文化輸出,受到全世界的歡迎,但這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慶祝活動實際上起源於愛爾蘭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愛爾蘭的馬鈴薯大饑荒,萬聖節可能根本不會成為美國一年一度的服裝和糖果節日。 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愛爾蘭各地的人們慶祝薩溫節。 薩溫節是蓋爾人的傳統節日,象徵著豐收季節的結束和伴隨冬天而來的更冷、更黑暗的夜晚的開始。
  • 愛爾蘭土豆饑荒——歷史上真實的「滅霸」事件
    這個事件就是「愛爾蘭土豆饑荒」事件,為什麼是土豆饑荒恩?那個時候歐洲小麥產量較低,在哥倫布吧土豆帶到了歐洲,土豆的產量相比小麥高出好幾倍。在1800年愛爾蘭人口數量為500萬,因為土豆的產量上來了,老百姓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人口數量出現了爆炸式提升,四十年的時間裡,人口數量暴漲到了800萬,按照小馬哥的看點來說,這就是出現了人口數量和食物資源失去平衡,就會導致人口大規模死亡事件的發生,不巧的是,愛爾蘭土豆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問題。愛爾蘭土豆感染疾病導致絕收,愛爾蘭出現了大規模的饑荒。
  • 不僅要警惕動物病毒,植物病毒會帶來更大災難,愛爾蘭土豆大饑荒
    這次的疫情讓人們對病毒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但是,我們不僅要警惕動物病毒,更要重視植物病毒,因為植物病毒引起的農業危機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災難,這在歷史上是已經多次發生過了的,本文以人類文明發展的脈絡去重新理解我們和自然的關係,以愛爾蘭土豆大饑荒為例子,談談單一培育的農作物帶來的繁榮是多麼脆弱,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生態多樣性的重視,呼籲大家重視對自然的保護。
  • 沒有一顆土豆可以逃離愛爾蘭!今天我們來講講愛爾蘭與土豆的關係
    今天,小達君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愛爾蘭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但在分享愛爾蘭飲食文化之前,先講一下愛爾蘭和土豆的故事,可以說土豆是愛爾蘭飲食文化的根源。愛爾蘭和土豆土豆是在16世紀後期引入愛爾蘭的。這份來自異國的食物,很快就適應了愛爾蘭的氣候環境和基本國情,因為在當時愛爾蘭個人的土地不足1英畝,而土豆在如此稀少的土地依舊能養活一家人。在不夠200年的時間裡,土豆就取代了舊的主食,包括燕麥和乳製品,成為愛爾蘭飲食的中流砥柱。在19世紀40年代,該國對土豆的嚴重依賴導致了被稱為愛爾蘭土豆饑荒的災難。
  • 馬鈴薯饑荒給英愛留下創傷
    候濤【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英國議會下院上周否決了此前英國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一些媒體評論稱,回顧英國脫歐史,脫歐難點在於英國與愛爾蘭邊界問題。縱觀歷史,兩國間的問題絕不只是邊界問題。1845年-1849年期間愛爾蘭大饑荒(又稱馬鈴薯大饑荒)就是英愛兩國之間難以彌合的歷史創傷。
  • 土豆上的小小黴菌,引發了百萬人死亡、百萬人逃難的大饑荒
    但農作物單一的愛爾蘭成了最大的犧牲品,1845年土豆減產了1/3。   災情繼續蔓延,第二年減產高達2/3,隨後災情不斷提升,成為了大饑荒最初的導火索。
  • 世界歷史:愛爾蘭有多少名勝古蹟?它們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從19世紀40年代後半葉開始,由於土豆連年大規模歉收,發生了一次悲慘的大饑荒:100萬人餓死,另有100萬人逃出了愛爾蘭。公元1845年,因為馬鈴薯歉收問題造成愛爾蘭大饑荒,英國政府在能進口美洲糧食的情況下卻未提供太多協助。
  • 人口銳減四分之一,1845的愛爾蘭到底發生了什麼
    僅僅只用了七年的時間,愛爾蘭的人口就銳減到了四分之一,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麼多人死亡,天災還是人禍?很多人說這是由於土豆的欠收造成了大饑荒。事實真的如此嗎?土豆可是個好寶貝,不僅中國人愛吃,歐美很多國家都愛吃,特別是1845年的愛爾蘭,土豆毫無疑問成為了他們的主食,按理說欠收對於農民來說應該是常事,怎麼會造成如此大的人口銳減呢。愛爾蘭1728年到1851年間記錄發生了24次欠收。
  • 駛向都柏林:愛爾蘭科幻簡明指南(一)
    「星期五愛爾蘭小說」每周會展示一篇免費的愛爾蘭科幻、奇幻或恐怖文學作品。在此期間,我們聯繫了《愛爾蘭科幻》的作者傑克·芬內爾,想讓他擔任我們的周刊欄目的供稿人之一。相反,他給了我們這份精彩的愛爾蘭科幻索引,允許我們根據情況自行使用。 這本手冊包含了一份愛爾蘭科幻的詳盡清單,每個詞條都提供了詳細的出版信息和一段簡短的梗概。
  • 在愛爾蘭,有這樣一個城市,石頭荒野
    在愛爾蘭,有這樣一個城市,石頭荒野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愛爾蘭的石頭荒野,巴倫的巖石景區極為脆弱,人類關注得太少或太多都會威脅到它的生態環境。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人踏上巴倫的石道,並驚異於這些遠古居民的石頭遺蹟。
  • 植物那些事兒(7)——愛爾蘭曾因這種植物直接銳減¼人口
    曼陀羅曼陀羅,典型的茄科植物,一年生草本,管狀花絮,葉互生且為複葉曼陀羅果實、種子有劇毒,有麻醉作用,也可入藥,故又名醉心花如不慎中毒,需及時救治2.菸草飯後一支煙 賽過活神仙這種起源與美洲 於明萬曆末年傳入中國的不速之客 曾讓多少人飄飄欲仙 無法自拔紀曉嵐 紀大學士 紀大菸袋
  • 我國1960年代大饑荒慘烈真實
    這樣的細節,後來都被楊顯惠寫進了有關大饑荒時期的紀實小說《定西孤兒院紀事》。  從2004年初開始,《定西孤兒院紀事》系列相繼在《上海文藝》上發表。一個讀者給編輯打電話反覆問:「小說裡寫的吃人都是真的嗎?」於是這位編輯給楊顯惠打電話,說自己看到這些文字,也脊背發冷,他提出了同樣的問題:「這些故事是真的嗎?」
  • 公元536年——歷史上最多災多難一年,全年暗無天日饑荒瘟疫橫行
    四、愛爾蘭饑荒愛爾蘭僧侶所著《烏爾斯特年鑑》記錄了六世紀愛爾蘭的莊稼歉收。從536年到539年,愛爾蘭人遭遇四年自然災害,食不果腹。愛爾蘭靠近冰島。大面積饑荒持續了大約兩年,人口損失十去七八。另外,美索不達米亞(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兩河流域)在536年夏季也出現了霜凍和降雪,而冬季則是最寒冷的一個冬天,大量的降雪使鳥類無法覓食而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