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顆土豆可以逃離愛爾蘭!今天我們來講講愛爾蘭與土豆的關係

2020-12-05 Molly8y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飯飽酒足之後的滿足感可以讓人忘記所有的煩惱!今天,小達君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愛爾蘭引以為傲的飲食文化。但在分享愛爾蘭飲食文化之前,先講一下愛爾蘭和土豆的故事,可以說土豆是愛爾蘭飲食文化的根源。

愛爾蘭和土豆

土豆是在16世紀後期引入愛爾蘭的。這份來自異國的食物,很快就適應了愛爾蘭的氣候環境和基本國情,因為在當時愛爾蘭個人的土地不足1英畝,而土豆在如此稀少的土地依舊能養活一家人。

在不夠200年的時間裡,土豆就取代了舊的主食,包括燕麥和乳製品,成為愛爾蘭飲食的中流砥柱。在19世紀40年代,該國對土豆的嚴重依賴導致了被稱為愛爾蘭土豆饑荒的災難。

成也土豆,敗也土豆

大多數愛爾蘭農民種植了一種特定種類的土豆,結果證明它對疾病高度敏感。在比利時開始的土豆枯萎席捲全國。它在1845年摧毀了愛爾蘭三分之一的土豆作物並引發了大範圍的饑荒。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三分之二的作物被摧毀。

由於土豆枯萎病,超過一百萬人死亡,兩百萬愛爾蘭人移民(搬走)到其他國家。儘管他們遭受了愛爾蘭土豆饑荒(也稱為大饑荒),但愛爾蘭人仍然喜歡土豆。

唯土豆與人生不可辜負

「世界上只有兩種東西開不得玩笑,一是婚姻,二是土豆」。愛爾蘭人對婚姻的忠誠源自傳統的天主教教義,而土豆自然來自大饑荒。原以為深受土豆之害的愛爾蘭人會改種其它作物,沒想到他們將土豆視為一起革命的戰友,在20世紀初國家獨立之後,對土豆的愛未減反增。

截至2001年,愛爾蘭人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消費更多的土豆。愛爾蘭食品以其原料的質量和新鮮度而聞名。而且,除了鹽和胡椒,大多數的土豆的烹飪沒有草藥或香料。

土豆對愛爾蘭

到底意味著什麼?

對於愛爾蘭人來說,一天當中不可以沒有酒,也不能少了土豆。於是他們將這二者結合,產出了一種完美的結合體「土豆酒」,至於味道如何,就要親自品嘗一下才知道了。

在愛爾蘭,每年豐收季,從北到南,種植土豆的地區,都會舉辦各種土豆節或削土豆大賽。聖誕節時,以土豆為主角的Champ是聖誕大餐的必備菜餚。

其實,歐洲各國對土豆都十分依賴,但是沒有任何國家的命運曾那樣緊密地與它相連,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愛爾蘭人非土豆不可?

時至今日,你會發現在愛爾蘭人的餐桌上,少不了土豆的存在。土豆在愛爾蘭人的食物比重中佔據80%的比例,據說一個成年男子一天最多能吃70顆土豆,而這些土豆以各種形式存在於愛爾蘭的傳統料理中。

如馬鈴薯捲心菜泥(colcannon)、牧羊人餡餅(shepherd’s pie)、馬鈴薯麵包(boxty)和野蒜焗(wild garlic gratin)。這些菜雖然沒有什麼花哨的做法,但背後滿是愛爾蘭人對食物的珍惜和尊重。

翠綠盛衰是自然常態,但經歷過大饑荒的愛爾蘭人明白,食物危機不可一日不防。愛爾蘭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還款,最適宜發展農牧業。

如今,愛爾蘭是世界三大奶源地之一,牛乳和奶製品備受各國推崇,貼有「百分百愛爾蘭」字樣的肉製品是愛爾蘭人的驕傲,他們依靠獨立於食品行業的科學分析檢測,創建了全世界接受檢查和審計最多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食品安全名列世界前茅。

在2018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數排行榜上,愛爾蘭以85.5的總分,排名世界第二、歐洲第一,愛爾蘭不愧為全球食品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食以安為天」,道出了愛爾蘭人對食物安全的重視。

如果你喜歡愛爾蘭這個國家,可以申請愛爾蘭政府福利房投資移民項目,時間短、速度快,一步到位拿永居,在獲得福利房的房租收益的同時,還可以拿到愛爾蘭護照。

項目優勢

1)辦理時間短,主申僅需 6 個月就可獲批愛爾蘭護照;

2)全家受益,配偶和子女可同步獲批愛爾蘭永居;

3)護照含金量高,免籤/落地籤全球 184 個國家和地區,包括:英國、法國、德

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美國、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等經濟發達的

國家和地區,暢行全球。

4)語言優勢:純英語母語,溝通無障礙;

5)教育資源,孩子可接受免費的義務純英式教育;

6)乾淨和優美的環境:是世界上汙染最少的國家之一,有「翡翠島國」之稱;

7)食品安全:與加拿大並列為世界上食品最安全的國家,是全球 50%以上奶粉

原料的供應地;

8)國家安全,人民友好 :世界七大永久中立國之一。

9)低稅率,最宜經商:企業所得稅低至 12.5%,與中國等國家籤訂雙邊稅收協

定, 2013 年被福布斯評為最適宜經商的國家;

10)選擇愛爾蘭項目,坐擁歐盟、英國、美國「三重身份」。

相關焦點

  • 不僅要警惕動物病毒,植物病毒會帶來更大災難,愛爾蘭土豆大饑荒
    這次的疫情讓人們對病毒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但是,我們不僅要警惕動物病毒,更要重視植物病毒,因為植物病毒引起的農業危機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災難,這在歷史上是已經多次發生過了的,本文以人類文明發展的脈絡去重新理解我們和自然的關係,以愛爾蘭土豆大饑荒為例子,談談單一培育的農作物帶來的繁榮是多麼脆弱,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生態多樣性的重視,呼籲大家重視對自然的保護。
  • 愛爾蘭土豆饑荒——歷史上真實的「滅霸」事件
    至於為什麼是一半,我們只有去問「復聯」的作者了。有件事你一定想像不到,在歷史上真有人把這個觀點當做一個科學項目,最後真的實行了這種理論,最終造成了可怕的後果。這件事情就要從一個英國人說起了,這個人就是馬爾薩斯,到了1798年,馬哥已經三十多歲了,這一年馬哥每天都是輾轉反側,孤枕難眠,想不通自己這麼優秀,為什麼單身三十年呢?
  • 歐洲第一吃土豆的國家:愛爾蘭,在此之前土豆一直被視為觀賞植物
    最初土豆的美味沒有被人們認識,它只是作為一種廉價的食物裝上航船以備返航所需。就這樣,土豆漂洋過海到了歐洲。也許是由於外觀欠佳,土豆曾被誤認為含有大量毒素。1619年,法國勃艮第地區還正式宣布,該區內禁食土豆。對土豆的偏見在歐洲持續了兩個世紀才逐漸改變。在此以前,土豆主要是種在花園裡觀賞或為植物學家收藏研究。
  • 愛爾蘭大饑荒發生的深層原因
    今天的我們有著富足的生活,不用擔心吃不飽的問題,但從歷史角度來看,人類在大多數時間都在為吃飯問題而發愁。發生在19世紀中期的愛爾蘭大饑荒,則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也影響到了上百萬人的生活。造成此次大饑荒的原因是一種病菌感染了土豆,造成了土豆收成的下降。當時的愛爾蘭人主要以土豆作為糧食來源,使得很多人因缺乏食物而死亡。這只是表面原因,我們更要關注的是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英國與愛爾蘭由於地理位置比較近,首當其衝的愛爾蘭成為了大英帝國向海外擴張的目標。
  • 土豆「拯救」人類的故事
    土豆曾被稱為「窮人的麵包」,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人類,將人類從饑荒中解救出來。   土豆在中國幾乎是是擁有名稱最多的食物:土豆、洋芋、山藥蛋、地蛋、薯仔等,各地叫法不一。然而它的起源卻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土豆的人工栽培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數千年的秘魯。秘魯今天大約有300多種不同的土豆品種。
  • 土豆——世界上最成功的植物之一,沒有它可能就沒有人類文明
    考古學家在印度墓葬中發現了許多帶有馬鈴薯圖案的陶器,可以推斷南美馬鈴薯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千年。在實踐中,印第安人慢慢發現了馬鈴薯的無性繁殖特性,並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培育和改良了馬鈴薯品種,為馬鈴薯的生存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 愛爾蘭馬鈴薯饑荒——還會再次發生嗎?
    McLain, University of Arizona愛爾蘭並不總是依靠馬鈴薯,但在饑荒爆發前的幾十年裡,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種植馬鈴薯。作為一種農作物,土豆價格便宜且高產。作為食物,它們富含卡路裡和營養。愛爾蘭馬鈴薯饑荒發生於19世紀中葉,是一種真菌病的結果。讓我們來看看導致真菌病傳播的科學因素,以及將來如何預防此類悲劇。
  • 土豆的故事丨遷徙
    小農之前跟大家聊過一些馬鈴薯的故事:馬鈴薯能夠成為今天重要的糧食作物,要歸功於古印第安人,是他們最先使用並馴化栽培馬鈴薯,馬鈴薯到了歐洲一度被稱為「暗黑之物」,最早接受並大面積種植馬鈴薯的歐洲國家是愛爾蘭。
  • 人口銳減四分之一,1845的愛爾蘭到底發生了什麼
    然而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這次事件的罪魁禍首盡然是土豆。很多人說這是由於土豆的欠收造成了大饑荒。土豆可是個好寶貝,不僅中國人愛吃,歐美很多國家都愛吃,特別是1845年的愛爾蘭,土豆毫無疑問成為了他們的主食,按理說欠收對於農民來說應該是常事,怎麼會造成如此大的人口銳減呢。愛爾蘭1728年到1851年間記錄發生了24次欠收。
  • 土豆上的小小黴菌,引發了百萬人死亡、百萬人逃難的大饑荒
    現如今的我們也體會過飢餓的感覺,大抵是為了減肥熬了幾天,嘴便饞得受不了。   又或是看到饑荒的報導,會為屏幕那端瘦骨嶙峋的受難者感到過心痛。   但即使如此,我們所認識的飢餓依然淺薄。
  • 壓垮愛爾蘭的最後一顆馬鈴薯:真菌引發的大饑荒,最終重塑了國家
    在同等條件的土地和投入下,種植馬鈴薯可以獲得的能量將近種植小麥所得的兩倍。並且與在愛爾蘭水土不服的小麥燕麥等傳統作物不同,馬鈴薯更適應愛爾蘭缺乏光照溼冷多雨的環境,用簡單的農具就可以種植,烹飪更是簡單,將馬鈴薯挖出後洗淨放進鍋裡煮熟即可食用,不需要烤爐,更不需要磨坊。
  • 遊記:愛爾蘭,一覽無餘的美景盡收眼底
    這個傳說是一個蘇格蘭巨人去愛爾蘭巨人家拜訪,愛爾蘭巨人的妻子讓巨人丈夫去睡覺,當她見到蘇格蘭巨人時,就告訴他,屋裡正在睡覺的是她的兒子,蘇格蘭巨人沒想到一個小孩子能長得這麼巨大,就被嚇退了,所以說人們內心的強大可以帶給我們智慧和勇氣。
  • 在我們這裡這個叫「土豆」,你們管它叫啥?暴露地域的時候到了
    所以在中國,土豆的分布非常廣,每個地區都有種植土地的基地。雖說土豆沒有地域之分,但語言有地域之分,不同語言稱呼土豆,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叫法,你們那裡管土豆叫什麼呢?又有《英華字典》提到,土豆可以被叫做「荷蘭薯、紅薯、洋薯」。
  • SCP-2635燙手土豆,當你拿起這個土豆,特勤隊都離你遠遠的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極冰,來給大家講一下SCP基金會的SCP-2635燙手土豆。SCP-2635燙手土豆的外表SCP-2635燙手土豆的外表是一顆沒有被煮熟的土豆,其外表的顏色為紅色,任何人或者組織持有SCP-2635燙手土豆以黏會出現異常屬性。
  • 我們都是土豆,但土豆和土豆還是有區別的,不會了,一起炒~
    --我們都是土豆,但土豆和土豆還是有區別的!不會了,一起炒~--說到土豆絲,沒有人奇怪嗎?如果你想吃快餐,如果你想在餐館點菜,如果你有酸辣土豆絲,那麼就沒有這樣的菜了,如果,我點這道菜一定會。因為量少又不像油辣椒,可以長期存放,所以我把剁碎的辣椒放在冰箱的一角,每勺都非常珍貴。很多菜我選擇用其他辣椒代替。炸土豆絲的時候,必須放些剁椒。就像從小吃到大口味代碼一樣,對於湖南人來說,炸酸辣土豆絲一定要有剁椒才能有那種味道,但醋不能做出那種味道。
  • 土豆做電源 一顆土豆可供一個房間的LED燈泡用40天?
    [導讀]通過簡單的方法,不起眼的土豆就可以被做成電池,那土豆真的能在未來成為家庭用電的來源嗎
  • 橡膠、土豆、棉花…… 那些影響中國的洋作物
    ,心平氣和而又無可辯駁地告訴我們:從人類發展向度看,這個世界,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部落,沒有任何一部分是真正與世隔絕,像荒島上的魯濱遜那樣不需要與外界溝通和交流的。  那時候,我並不知道的是,紅苕這種鄉間最普通的作物,竟然也是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並安撫我們這些悲傷之胃的。  紅苕學名甘薯,又稱白薯、金薯、地瓜、山芋、番薯。從最後一個名字可以看出,它來自境外。所謂番,《辭海》的解釋是:九州之外,謂之番國。這個紅苕原產的番國,據考證,就是今天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和中美洲的墨西哥。
  • 植物那些事兒(7)——愛爾蘭曾因這種植物直接銳減¼人口
    盤根錯節的曼陀羅地下部分聽著是不是有點嚇人[吃瓜群眾][吃瓜群眾]當然,這只是傳說它就是被稱之為詛咒之花的曼陀羅不過,曼陀羅花確實有毒 對人體確實有害 古時候的迷魂香據說便是以此花提煉加工製作而來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那些茄科大佬們的有趣故事
  • 在美國,憑啥義大利人就不如愛爾蘭人吃香
    今天,向大家推薦一個朋友:看世界。看世界是南風窗的兄弟媒體,我們相信:世界比想像更有趣。在這裡,政治學者帶你解讀世界局勢,剖析政壇動蕩;歷史學家為你講述悠長歷史,回溯往日時光;背包客娓娓道來詩與遠方,帶你領略文化碰撞;電影愛好者向你推薦高分影片,滿足你所需的精神食糧……跟隨作者的筆觸,我們觀察世界、奇遇人生。
  • 愛爾蘭最刺激的懸崖,瀑布竟然可以倒流,讓遊客嘆為觀止
    相信很多人已經開始在旅行的路上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美景。但是每次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參觀遊覽,對於上對於年輕人來說來說,想要抽出很多的時間去旅行,代價是非常大的。人們旅行都變得方便了許多,很多受歡迎的景點我們都沒有參觀遊覽過,趁著自己還年輕就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風景,體驗當地的民族風情。相信大家還是有一顆自由的心,很多酒店價格也很便宜,門票都是免費的所以現在旅遊是非常合適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小眾的景點莫赫懸崖,很多遊客不太了解這個地方。其實這是愛爾蘭最刺激的懸崖,可以看到很多奇怪的現象瀑布可以倒流,讓很多遊客都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