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見到的戰國玉器多為佩玉,也有少量的禮器用玉,種類較多

2021-01-14 迷濛小蘿蔔

目前見到的戰國玉器多為佩玉,也有少量的禮器用玉,種類較多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戰國時期玉器的。1974-1978年,河北平山縣發現古中山國墓群,出土文物一萬九千餘件,有大量玉器,約三千件。墓一出土的幾十件玉器上帶有墨書文字,如「它玉號」、「它玉珩」「桓子」、「集子」等。玉器的材質及雕琢風格也多種多樣,且有六座陪葬墓。三四五六號大墓中除墓五外都有陪葬墓。這些陪葬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玉器。墓六為中山王墓,出土的一些玉、石方板上,有雕琢的龍、鳳、蟠虺、動物紋飾。中山王墓出土的大量玉器包含了多種多樣的製造風格。其中有幾種玉器紋飾應引起注意:其一為隱起的蟠虺紋,較春秋時的紋樣略為鬆散,類似春秋玉器紋樣特點。其二帶有谷紋的玉器,谷紋不甚規整,器物的邊緣不凸起,呈較平的寬線。其三,許多玉器上飾有陰線團線紋或陰線鉤連紋,線條寬而淺,邊緣不甚整齊,工藝較粗糙。其四,網格紋的運用也較有特點(《河北平山縣戰國中山王墓葬發掘簡報》,《文物》1978年1期)。

目前見到的戰國玉器多為佩玉,可以佩戴於人身,但所具有的含義及使用場合不盡相同。另外,也有少量的禮器用玉,主要種類有下面幾種。璧:(1)谷紋璧。璧表面排列谷紋有幾種。較高的旋形谷紋,清代人稱之為臥蠶紋。一般來看,凸起的穀粒較堅硬,璧的內外緣有一周凸起的邊稜。穀粒為較低的隱起,其上或有一周陰線旋形紋,璧的內外邊緣較平。穀粒為凸起的小乳了,一般凸起較高,乳丁上部較圓,(2)蒲紋壁,由三種方向的等距平行線,按60°角交叉組成網格紋,平行線為較粗的陰線。呈槽狀,交鐠似織蒲,網格空白處很小,呈六方形,表面平整。這類蒲璧尺寸一般都較小。還有一類作品,表面線槽寬而淺,格空白處似穀粒,但凸起得非常小,應是滿紋的變異,前一種壁要別天或青白,後一種壁則多見蒼玉。(3)小雲紋璧。壁表面布滿隱起的凸,表面限平,其上琢有陰線折線雲紋。雲紋的主幹為直線。折角呈90度,有美感。

(4)常見的是一隻獸身龍。嘴大,頭上有角,長尾,身體豐滿。尤是頭部更為豐滿。為了更充分地利用圓孔內的空間,異獸呈後仰的團身狀,臀上。這玉璧在漢代初期的墓葬中尚有出土。(5)輪廓之外飾有鳥紋的璧。多見壁的測。帶有鏤雕的鳥紋,鳥身朝外,頭小尾第。(6)雙身龍紋與谷紋相結合的璧。壁的表面化繩紋分成內外二區或三區。分別飾以紋及雙身龍紋。這類璧所用玉料一般以水蒼玉為多,玉色呈青暗色,谷紋的穀粒較而凸起較淺雙身龍紋一般為四組,每組的中部為陰線獸面。獸面沒有外廊。以雙,鼻、額、角為主、自額頂向身兩側延伸出龍身,龍身似蛇,細而曲折。

曲阜魯國故城遺址出土的一件戰國早期玉璧,表面分成外中內三區,外內二區飾雙身龍紋,龍的尾端為鳥頭。一般來說這種雙身龍圖案是用粗線兩種陰線構成的。細陰線較均幻,粗陰線則端部較淺,呈尖狀。

琮:偶見於戰國時期的墓葬中,多數為素琮。可能屬新石器時代遺玉。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玉半琮,很矮,呈三角狀、邊緣進行了鏤雕裝飾應是用舊琮殘體加工成的玉飾件。曾侯乙墓還出土了一件刻紋玉琮,寬6釐米,高5.4釐米,四面琢有陰線的獸面紋。它的用途可能已不再是禮器,而只是一般的飾件。傳世玉器中偶見有飾有蒲紋的小蹤,就其紋飾及加工方式看亦為戰國風格,但圭、璋:目前發現的戰國圭、璋類玉器數量還不太多。其中有一些為細石質數量相當少。

璜:璜是戰國時期最常使用的玉器。主要用作佩飾,多為成組佩玉中的中間部地,作品多為素麵,不加琢紋飾,頂部有凸起的尖角。璜下另垂掛其他玉件。常見的戰國璜有下列幾種:(1)谷紋璜。作品很多,般都是在表面飾凸起的邊框,璜的弧度在1/3圓周,有的璜略大且兩端的寬度大於中部的寬度,有些璜的邊稜呈凸四的折線型。(2)雙龍首瑣。即在璜的兩端琢出動物的眼、耳、鼻、嘴,使其為側面的龍首形。龍首與璜身往往以繩紋為界,璜身或光素,或飾谷紋,或飾三紋。對於這一類璜要注意龍首的比例,眼、唇、額、耳的形狀。

(3)素瑣。素璜在新石器時期已出現,商,周時期數量頗多,且多為三個璜組成的環,這類作品到了戰國時期仍然存在。戰國初期的曾侯乙墓中就出土有這類玉璜組合。對這類玉璜要注意玉材的選用,表面光澤的處理,沁色的情況。(4)鏤雕璜。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出土有鏤雕龍鳳紋璜。璜的鏤雕面積較大,龍身似獸安徽長豐戰國墓出土的龍紋璜器物表面鏤雕部分較少,兩端亦不對稱。

龍形佩:戰國時期的龍形玉佩是多種多樣的,一般都非常注重頭部的表現龍身無鱗,呈幾何形體,大致以下列幾種最為常見:1.龍首條形佩。作品一端為片狀龍首,龍首呈片狀,不出鰭,略呈「S」形,飾有繩紋,鉤雲紋或其他文飾有的呈素身狀。2.「S」形龍。龍身折呈「弓」字形,片狀,龍身轉折處出小鰭,多飾谷紋,有些谷紋較高,有些略平,還有些為陰線的渦狀紋。一些作品的尾部帶有鳥首,呈龍鳥共身之勢。3.雙龍佩。一般都為鏤雕,中部似璜而更顯緊湊。兩側為龍首,有些帶有龍的前身,個別作品為兩隻整身龍相背而連或龍身相互交叉。

衝牙:目前已發現廣較多的戰國衝牙,是用幹成組玉下端的玉外,下部多呈次,像野猜牙的形狀。作品大致有兩種。一種為片狀,上部是鳥首或首,下有陰線鳥身紋、獸身紋,身側往往帶有側出的鉤形鳥物成善定,另一種的斷面近似於圓形,器身呈「s」形,較細,下端有較長的尖芒,這器物多為瑪瑙器。玉勒:所謂玉勒、多為柱狀。可繩懸掛,常見的有扁型、柱狀棗稜狀塑,兩側帶有鏤雕裝飾的等多種樣式,器表面飾谷紋或陰線鉤部有一個通孔貫於兩端,通孔細而長。好的,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別忘了訂閱我們,與我們一起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新鮮資訊。

相關焦點

  • 良渚玉琮進化為「香薰」玉蟬從葬玉變為佩玉
    武漢博物館館藏玉器展帶來八千年的玉文化良渚玉琮進化為「香薰」玉蟬從葬玉變為佩玉  早在八千年前,中華大地的先民就發現了這種美而不朽的石頭——玉。古往今來,玉一直為國人所鍾愛。知名者如和氏璧,但它的影蹤成謎。不過,當年產出這塊天下奇寶的楚地,集納了不少傳世之玉,其中不乏從宮廷流落的玉器。  如今,在杭州,你就有機會一睹這些溫潤美玉的芳容——昨起,「溫·潤——武漢博物館藏曆代玉器展」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開幕。
  • 玉圭,曇花一現的禮器與舊時權利象徵
    新石器晚期 獸面紋玉圭然而雖然玉圭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其所代表的文化還是對後世產生了一些影響,玉圭作為古時一種重要的禮器,被廣泛的用作朝覲禮見等場合,用以表明攜帶者的身份,而且頻繁出現於大型的祭祀活動,可見當時人們對於玉圭的重視程度。
  • 6張高清文物圖片詳解中國古代6種玉禮器
    中國古代的六大玉禮器包括璧、琮、圭、璋、璜、琥,《周禮·春官·大宗伯》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1、璧:古玉器名,也有用琉璃制的。扁圓形,正中有孔。
  • 簡說宋代玉器
    經過五代十國漫長的玉器生產低潮之後玉器生產驟然升溫,國家的統一帶來了文化經濟的繁榮,特別是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代玉器的空前發展。這時,民間玉雕行業初具規模,玉器市場應運而生,卞梁(今開封市)、揚州、杭州都出現了專門經營玉器的店鋪(陋室居註:幾年前多次去開封,竟然沒有去開封博物館,甚為憾事)。
  • 玉璇璣另有玄機?它到底是先民們的天文儀器,還是勞動工具
    長大後,筆者也漸漸的喜歡上了收藏,在收藏眾多的品類中最後沉澱在了玉器上,經過不斷的學習和請教,我終於明白了卞和手中的這塊玉在當時的地位是什麼了,這塊美玉在古人看來是無上寶,如果用美玉做成玉璧、玉琮之類的玉禮器,那將會為國家祭天、禮地、祈求福順帶來更好的上天恩賜。
  • 古玉品鑑典型基礎知識
    其中玉璧、玉琮、玉刀、玉圭、玉牙璋和玉戈是常用的禮儀用器。 3.西周時期的禮儀玉器有何特點? 西周時期禮儀用器多繼承了商代的傳統,但是也有一些創新。出現了喪葬用玉。如玉覆面和玉握等。 春秋戰國篇 1.如何鑑定春秋玉器?
  • 從宋代玉器看宋人審美,不服不行(下)
    從宋代玉器看1000年前宋人審美,不服不行),J先生給大家介紹了宋代玉器的材質、紋樣和工藝;今天,繼續帶大家看看宋代玉器的種類以及市井玉器等方面:玉器種類百花齊放裝飾性、實用性逐漸增強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便以「愛玉」和「尊玉」著稱於世,尤其是宋代的玉器,無論是紋樣還是雕刻工藝,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 古玉:漢代常見的玉蟬特徵
    中國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經驗最豐富的國家,從迄今為止的考古成果來看,大約有一萬多年的歷史。古代人民在創造玉器時不僅顯現出了高超的技巧,而且表現出精巧的藝術構思和美的理想。中國人對玉的審美觀是中國人審美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是其基礎。
  • 殷商玉器中,常見的片狀玉動物都有哪些造型?
    圓雕、片狀都可以見到。在造型設計上,圓雕動物基本上造型寫實,也就是雕什麼像什麼,片狀小動物的造型比較複雜,主要有四種造型:1.皮影式造型殷商玉器普通動物造型的重要特徵,是輪廓外沿線走向生硬,缺少圓滑的轉折走向。生硬的轉折與折鐵線形成了一整套和諧的表裡組合,具有典型的皮影特點,即對器物細部結構忽略不計,不加刻畫,但其比例與勢態卻很準確生動。
  • 這種「玉」真的不值錢,千萬不要再買了!
    玉文化  玉,石之美者,古往今來,我們的生活和玉有著解不開的情結。最早玉是作為裝飾物出現的,並被賦予了美麗、高貴、優雅等內涵,人們喜歡玉,也喜歡用玉來形容美好的事物,這也是玉文化形成的基礎。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  自古以來,人們賞玉、佩玉、愛玉、崇玉,賦予了玉越來越多的美好內涵。
  • 宋代玉器小知識
    宋代玉器帶給世人的感覺是雕琢精緻、形態優美。此時,玉器不再是皇家貴族所壟斷的專用品,而是也可以進入民間市場,從而使得玉器市場更加繁榮昌盛。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宋代玉器小知識,使您賞析宋代古玉,品鑑它的特色之處。一、宋代玉器-玉材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宋代玉器的玉材多選用新疆和田玉。和田玉溫潤細膩,質量上乘,是宮廷玉材的最佳選擇。
  • 「神農以石為兵黃帝以玉為兵蚩尤以金為兵」黃帝用玉器打敗銅器?
    所謂石器時代是指在這個時期人們的生產工具、武器、飾品大都是以石器為主要原料打造的,那麼相應的玉器時代也應該符合以上特徵。生產工具、武器、飾品都用玉器打造,這現實嗎?歷史上真的會存在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文明嗎?
  • 小物件大文化:古代玉佩的功能和種類
    本文就為大家簡單介紹玉佩這一種飾物。玉是最重要的配飾。《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車上的鈴)之聲,行則鳴佩玉」。功能玉本是一種貴重的裝飾品,為貴族豪富所專有,所以它不僅可以用來美化自身外形,還可藉以標誌身份等級。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裡,統治者還把佩帶玉石附會上一種神秘的道德色彩。
  • 什麼是石英質玉?
    在珠寶市場中,石英質玉是十分常見的玉石品種,不但數量多,更是充斥著各種的商業名稱。那麼多名字的石英巖玉,大家分得清嗎?今天就讓我來帶領大家認識石英質玉石這個大家族。(石英)什麼是石英質玉?石英質玉石的組成礦物主要是隱晶質—顯晶質石英,另可有少量雲母、綠泥石、粘土礦物、褐鐵礦等雜質。化學成分以SiO2為主,含有多種雜質元素。
  • 天然的玉佩「玉跪人」的秘密
    玉跪人是天然的玉佩和玉把。它被雕刻成一個跪形的吊墜和把手。它起源於商朝。遇見一個高尚的人是諧音,也就是說,生活過得很順利。上級賞識,老友相助等,古籍記載玉石堅不可摧。古人把玉雕成跪玉的人,可以保護主人免受惡人的影響和陷害。故宮常拜玉為神玉。古代玉人攜帶的古代信息相當豐富。
  • 雷哥出品「玉養人,人養玉」是真的嗎?玉石傳奇面紗就此揭開!
    《本草綱目—金石部第八卷》中記載,玉具有:「除胃中熱、喘急煩懣、滋毛髮、滋養五臟、柔筋強骨、止渴、潤心肺、助聲喉、安魂魄、利血脈、明耳目」等療效。《藥劑全書》中也有寶石、玉石、礦石入藥的記載。傳說唐代美人楊貴妃容顏長駐,是因為她常用玉制面棍碾壓面部所致。
  • 嶺南地區又有青銅禮器考古發現?青銅禮器到底有什麼講究?
    商周青銅禮器簡介青銅禮器的歷史非常悠久,始於商周時期。但以商朝滅亡為分界線,仍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周之前的商代,禮器以觚、爵、聾等盛酒、飲酒器為主。青銅鼎——盛放熟食的一種除了在禮器上加以改進外,周朝還頒布了禁酒令。這一法令在《尚書酒誥》裡有記載,且被出土的西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銘文所證實。那麼這些青銅禮器是幹什麼用的呢?主要作用是祭祀祖先和神靈,類似但不同於今人在神壇上供奉的果盤。
  • 谷紋:名起之源,「谷」今為五穀雜糧,在古代還有別的含義?
    谷紋流行於戰國晚期到東漢,雖然清代也多有仿古的谷紋作品,但是作為玉器的主要紋飾還是在兩漢之前,因此筆者將研究重點放在了這段時期。戰國前出現主要是作為輔助的裝飾紋樣,戰國末期後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當時文化風貌的煥然一新,轉而變成主角。兩漢時,谷紋的簡單質樸使得它是體現質感最好的紋樣之一,尤其是體現玉器的通透溫潤。谷紋飾玉器常被作為祭祀用品或是貴族禮器,這就足以體現谷紋的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