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質博物館以全新面貌亮相。
昨日,來自湖南省地質中學的學生提前體驗了提質改造後的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啟晴 攝
歷經16個月的提質改造,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終於以全新面貌重回大眾視野。昨日下午,博物館舉行了開館儀式,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提前參觀了六大展廳。改造後的博物館,雖然展廳面積沒有太大變化,但通過重新布展,大大提升了空間利用率。從小孩子喜愛的恐龍化石和模型,到深受女性歡迎的各種寶石,博物館展覽寓教於樂,適合全家參觀。今日9時,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正式開館,對公眾開放。
看巖石 圖文並茂形式多樣
改造後的湖南省地質博物館,設有地球奧秘廳、地質礦產廳、地質環境廳、生命演化廳、礦物寶石廳、地理信息廳等六大展廳。雖然名曰「地質博物館」,但展覽涵蓋的領域十分寬廣,包括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比如第一個展廳地球奧秘廳,就是從宇宙講起。步入展廳,一個巨大的太陽系模型懸於頭頂,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地球與太陽的關係。自從冥王星被天文學家「除名」後,太陽系便只剩下了八大行星。
雖然展出的主要內容是各種石頭,但博物館的展出形式豐富多彩。比如花崗巖、安山巖、玄武巖,都是「巖」字輩的,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光看文字介紹,或光看實物,都不知所以然,只有圖文並茂才易於理解。博物館特別設置了一個巖石展櫃,由一個個中空的立方體拼成。立方體中心放置巖石實物,水平方向的四個面,一面是文字介紹,一面是圖片解析,另外兩面是挖空的,可以直接觸摸巖石實物。參觀者可以旋轉這個立方體,通過文字、圖片、實物三種不同的形式,對巖石分類有初步了解。
博物館在展出細節上頗為用心,比如對喀斯特地貌的展示。喀斯特地貌有大量的地下暗河、溶洞等,可這個精彩的地下世界,我們站在地上的人是看不到的。博物館就展出了喀斯特地貌的地質縱剖面圖,將地下世界生動地展示給遊客。
看化石 小珊瑚大恐龍都震撼
生命演化廳是博物館的重頭戲,裡面展示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這些化石來源十分廣泛,有的來自湖南本土,如長沙跳馬澗出土的溝鱗魚化石、瀏陽關口出土的跳馬擬鱗木等,有的來自遼、魯、川、黔等兄弟省份,還有的來自美國、巴西、黎巴嫩等國家。
化石大小不一。小的如珊瑚化石,不過食指一般長,薄薄的一片,上頭的花紋密密麻麻。博物館提供了放大鏡,這樣一瞧,珊瑚化石的細節清晰可辨,只是盯久了容易眼花。至於大傢伙,就更加震撼了。比如鄧氏魚頭骨模型,要兩個人才能合抱,若真有這麼大的魚拿來做成剁椒魚頭,怕得一家子人吃上十天半個月。再比如海百合化石,這是一種生活在寒武紀的動物,但長得像植物。人們印象中的百合花都不大,一捧百合花可以抱於懷中,可海百合化石卻有兩個人那麼高,更像棵樹。
說到巨大化石,不得不提的就是恐龍。廣義的恐龍化石包括恐龍蛋、骨骼和腳印等。很少有化石出土地,能集這三種化石類型於一體。而在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這三種化石類型都在一個展廳中呈現。光這腳印化石就來頭不小,它們被放置在玻璃地板下面。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說,這裡的腳印至少來自三種恐龍,但都是大碼的腳,個個都有一臂之長。至於骨骼化石,更是壯觀,出自桑植的鎮館之寶無齒芙蓉龍長達3米,已經是其中的小個子了。
看寶石 礦物晶體璀璨奪目
礦物寶石廳位於二樓,稍不注意就可能錯過,但這個展廳是一定要來看看的。這裡展出的礦物晶體、寶石標本璀璨奪目、五彩繽紛,穿梭其間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展廳入口處是一塊巨大的粉紅色文石,其顏色之嬌俏頗能激發遊客的少女心。自然金屬展櫃展出了金、銀、銅、鐵、錫等礦石,其中金燦燦的自然金礦石最小卻最為顯眼,仿佛在向遊客招手。還有些礦物晶體在燈光下並不起眼,和普通石頭沒什麼區別,可當它們在紫外線照射下,卻會發出色彩斑斕的螢光。博物館就設有專門的螢光礦物展區,在黑暗的環境下,這些礦物晶體發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彩不一的螢光,甚至一塊礦物晶體就有紅、綠兩種螢光相互交織,比演唱會現場還要震撼。
除了礦物晶體外,這個展廳還有各式珠寶,原料包括紅寶石、青金石、孔雀石、雞血石、綠松石、歐泊、琥珀、珍珠、珊瑚等,產自臨武的通天玉、香花玉兩種玉石也在此列。它們或鑲嵌在戒指上,或串成項鍊,或製成耳墜,都散發著迷人的光芒。當然博物館還做了大量的科普工作,比如人工寶石是否是假寶石的同義詞?來湖南省地質博物館走一遭、學一趟,以後進珠寶店就心裡有底了。
博物館名片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是湖南唯一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在國內各地質博物館中也以歷史悠久著稱,館藏標本2萬餘件,以礦物晶體、古生物化石為主,其中螢石、方解石等礦物寶石標本屬於世界一流水平。博物館以「自然、資源、環境」為展覽主題,除六大展廳外,還設置有礦石林區、地小博自然科學探索中心,為青少年、親子團體提供探究性科教活動。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每周二至周日開放,周一閉館。開放日的9時至15時30分,遊客憑有效身份證件免費領票。1.3米以下兒童需親友陪同。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位於天心區杉木衝西路49號,乘地鐵1號線至省政府站下車,或坐公交105路、259路至省文化廳站下車。(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尹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