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提質改造完成 六大展廳帶你遨遊地質世界

2020-12-06 長沙新聞網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以全新面貌亮相。

  昨日,來自湖南省地質中學的學生提前體驗了提質改造後的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啟晴 攝

  歷經16個月的提質改造,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終於以全新面貌重回大眾視野。昨日下午,博物館舉行了開館儀式,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提前參觀了六大展廳。改造後的博物館,雖然展廳面積沒有太大變化,但通過重新布展,大大提升了空間利用率。從小孩子喜愛的恐龍化石和模型,到深受女性歡迎的各種寶石,博物館展覽寓教於樂,適合全家參觀。今日9時,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正式開館,對公眾開放。

  看巖石 圖文並茂形式多樣

  改造後的湖南省地質博物館,設有地球奧秘廳、地質礦產廳、地質環境廳、生命演化廳、礦物寶石廳、地理信息廳等六大展廳。雖然名曰「地質博物館」,但展覽涵蓋的領域十分寬廣,包括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比如第一個展廳地球奧秘廳,就是從宇宙講起。步入展廳,一個巨大的太陽系模型懸於頭頂,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地球與太陽的關係。自從冥王星被天文學家「除名」後,太陽系便只剩下了八大行星。

  雖然展出的主要內容是各種石頭,但博物館的展出形式豐富多彩。比如花崗巖、安山巖、玄武巖,都是「巖」字輩的,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光看文字介紹,或光看實物,都不知所以然,只有圖文並茂才易於理解。博物館特別設置了一個巖石展櫃,由一個個中空的立方體拼成。立方體中心放置巖石實物,水平方向的四個面,一面是文字介紹,一面是圖片解析,另外兩面是挖空的,可以直接觸摸巖石實物。參觀者可以旋轉這個立方體,通過文字、圖片、實物三種不同的形式,對巖石分類有初步了解。

  博物館在展出細節上頗為用心,比如對喀斯特地貌的展示。喀斯特地貌有大量的地下暗河、溶洞等,可這個精彩的地下世界,我們站在地上的人是看不到的。博物館就展出了喀斯特地貌的地質縱剖面圖,將地下世界生動地展示給遊客。

  看化石 小珊瑚大恐龍都震撼

  生命演化廳是博物館的重頭戲,裡面展示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這些化石來源十分廣泛,有的來自湖南本土,如長沙跳馬澗出土的溝鱗魚化石、瀏陽關口出土的跳馬擬鱗木等,有的來自遼、魯、川、黔等兄弟省份,還有的來自美國、巴西、黎巴嫩等國家。

  化石大小不一。小的如珊瑚化石,不過食指一般長,薄薄的一片,上頭的花紋密密麻麻。博物館提供了放大鏡,這樣一瞧,珊瑚化石的細節清晰可辨,只是盯久了容易眼花。至於大傢伙,就更加震撼了。比如鄧氏魚頭骨模型,要兩個人才能合抱,若真有這麼大的魚拿來做成剁椒魚頭,怕得一家子人吃上十天半個月。再比如海百合化石,這是一種生活在寒武紀的動物,但長得像植物。人們印象中的百合花都不大,一捧百合花可以抱於懷中,可海百合化石卻有兩個人那麼高,更像棵樹。

  說到巨大化石,不得不提的就是恐龍。廣義的恐龍化石包括恐龍蛋、骨骼和腳印等。很少有化石出土地,能集這三種化石類型於一體。而在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這三種化石類型都在一個展廳中呈現。光這腳印化石就來頭不小,它們被放置在玻璃地板下面。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說,這裡的腳印至少來自三種恐龍,但都是大碼的腳,個個都有一臂之長。至於骨骼化石,更是壯觀,出自桑植的鎮館之寶無齒芙蓉龍長達3米,已經是其中的小個子了。

  看寶石 礦物晶體璀璨奪目

  礦物寶石廳位於二樓,稍不注意就可能錯過,但這個展廳是一定要來看看的。這裡展出的礦物晶體、寶石標本璀璨奪目、五彩繽紛,穿梭其間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

  展廳入口處是一塊巨大的粉紅色文石,其顏色之嬌俏頗能激發遊客的少女心。自然金屬展櫃展出了金、銀、銅、鐵、錫等礦石,其中金燦燦的自然金礦石最小卻最為顯眼,仿佛在向遊客招手。還有些礦物晶體在燈光下並不起眼,和普通石頭沒什麼區別,可當它們在紫外線照射下,卻會發出色彩斑斕的螢光。博物館就設有專門的螢光礦物展區,在黑暗的環境下,這些礦物晶體發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彩不一的螢光,甚至一塊礦物晶體就有紅、綠兩種螢光相互交織,比演唱會現場還要震撼。

  除了礦物晶體外,這個展廳還有各式珠寶,原料包括紅寶石、青金石、孔雀石、雞血石、綠松石、歐泊、琥珀、珍珠、珊瑚等,產自臨武的通天玉、香花玉兩種玉石也在此列。它們或鑲嵌在戒指上,或串成項鍊,或製成耳墜,都散發著迷人的光芒。當然博物館還做了大量的科普工作,比如人工寶石是否是假寶石的同義詞?來湖南省地質博物館走一遭、學一趟,以後進珠寶店就心裡有底了。

  博物館名片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成立於1958年,是湖南唯一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在國內各地質博物館中也以歷史悠久著稱,館藏標本2萬餘件,以礦物晶體、古生物化石為主,其中螢石、方解石等礦物寶石標本屬於世界一流水平。博物館以「自然、資源、環境」為展覽主題,除六大展廳外,還設置有礦石林區、地小博自然科學探索中心,為青少年、親子團體提供探究性科教活動。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每周二至周日開放,周一閉館。開放日的9時至15時30分,遊客憑有效身份證件免費領票。1.3米以下兒童需親友陪同。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位於天心區杉木衝西路49號,乘地鐵1號線至省政府站下車,或坐公交105路、259路至省文化廳站下車。(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尹瑋)

相關焦點

  •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首個超逼真室內恐龍館
    這是一座可看可學又好玩的地質博物館。新館歷經16個月,480天,長達11520小時的等待,終於開放了。新館分為地球奧秘廳、地質礦產廳、地質環境廳、生命演化廳、礦物寶石廳、測繪地理信息廳等六大常設展廳,還有礦石林、青少年科學探索中心等輔助場所。
  • 國慶長假,省地質博物館請你來看紅色礦物
    國慶長假,來省地質博物館看紅色礦物70件珍貴美麗的紅色礦晶及寶石今天集中亮相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28日訊(記者 黃利飛)湖南省地質博物館(下簡稱「省地博」)「探尋紅寶藏,獻禮新時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特展」今天在長沙啟動。
  •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湖南省天文協會流星雨研學科考營將開營
    一起在遙遠的山間撐起帳篷,仰頭在漫天繁星中尋找屬於你的星座。一起期待美麗的流行划過夜空,許下童年裡最美的願望……一起漫步在大圍山的層巒疊嶂中,在探索與思考中展開你的地質科考旅程。讓我們一起叢林探險,來一場科學探索的流星追夢!
  • 走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三、如何構建現代型大學博物館近幾年來,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很快,各地眾多博物館的新建、擴建和改造顯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處於最佳時期。為此,筆者提出如下構建現代型大學博物館的具體思路。2001年該館抓住機遇,向國家教育部申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學數字博物館建設項目,順利獲教育部投資150萬元。經過一年多的建設,該館建立了地球形成與演化、生命起源與進化、礦物、巖石、寶玉石、礦產資源、自然災害與環境保護7個展廳,數位化標本2700餘塊,數位化圖片近800張,精心設計製作了6個展廳的標本瀏覽模塊和整個數字博物館的精品瀏覽模塊。
  • 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為您揭曉
    你知道「信口雌黃」裡的雌黃是什麼嗎?你知道有些寶石戴上有輻射嗎?你知道億萬年前的蟲跡化石長什麼樣嗎?
  • 帶上這份超全攻略即刻出發來湘西世界地質公園浪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地質科普遊 行程遊線 芙蓉鎮→湘西地質公園博物館→酉水畫廊→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坐龍峽→古丈階「金釘子」→洛塔→矮寨奇觀旅遊區→十八洞→呂洞山→天星山 行程亮點
  • 中國地質博物館遊記(第14篇)
    2020年12月31日參觀中國地質博物館。
  • 山西地質博物館12月1日起閉館維修改造
    原標題:山西地質博物館今起閉館維修改造11月30日,山西地質博物館發布閉館通告稱:為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山西地質博物館將於2020年12月1日(星期二)起閉館,進行館內公共服務設施設備維修改造。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告。
  • 加強水工環地質工作 -- 訪湖南省地勘局地質環境處處長盛玉環
    這對於地質工作來說,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日前,湖南省地勘局地質環境處處長、水工環教授級高工盛玉環就如何加強湖南省水工環地質工作談了自己的看法。 黨的十八大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這對於地質工作來說,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  【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  「我們這裡的藏品,最年輕的也有幾千萬年。」步入中國地質博物館之前,講解員打趣地告訴記者。  此話一點不假。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
  • 旅遊:它是中國地質科學的發源地,培養中國地質工作者的搖籃
    南京地質博物館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珠江路,建於1935年,原名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礦產陳列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之一。中國第一個以地質礦產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博物館,其前身是1913年成立於的中央地質地質調查所礦產陳列室,是中國地質科學的發源地,也是培養中國地質工作者的搖籃。南京 的地質博物館免費參觀,有老館和新館兩部分,介紹地質知識,老館介紹地質研究所的發展歷史。離總統府不是很遠,屬於鬧中取靜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家長帶著小朋友來參觀,贊。舊館一般,新館強烈推薦。
  • 我國地質遺蹟的六大類型
    如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雲南「澄江動物群」化石產地;新疆奇臺縣克拉麥裡矽化木森林奇觀;山東山旺中新世山旺組古生物群;遼寧撫順煤田含昆蟲琥珀遺址;山東泰安晚寒武世三葉蟲產地;四川自貢恐龍公園博物館;世界奇觀——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
  • 貴州畢節織金洞博物館,裡面有「恐龍」,也有地質奇觀的秘密!
    貴州省畢節織金縣作為地質景觀最豐富的縣之一,越來越受到旅遊者的青睞。除了世界地質公園織金洞及其周邊的織金大峽谷外,該縣還有織金洞博物館。織金洞博物館位於織金洞外,分為七個展區。博物館展出了二疊紀紅方解石等各種珍貴文物和藝術作品。恐怖模型和恐龍化石是博物館裡最引人注目的景點。古時織金縣海陸繁茂,各種化石都具有海洋屬性,其中恐龍也是海洋動物。它們的體型和過去已知的恐龍形象都較小。在古代,恐龍是地球上真正的大恐龍。一場巨大的災難使它們完全滅絕了。
  • 貴州畢節織金洞博物館裡,藏著「恐龍」和地質奇觀秘密,兒童喜歡
    每個人在他的人生發軔之初,總有一段時光,沒有什麼可留戀,只有抑制不住的夢想,沒有什麼可憑仗,只有他的好身體,沒有地方可去,只想到處流浪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743字,閱讀約2分鐘作為地質風光最豐富的縣之一
  • 中國地質博物館抖音直播揭秘「中華神鳥」化石
    抖音與中國地質博物館獨家合作,推出《館長聊國寶——北京猿人頭蓋骨重磅在線》,在這場直播中,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劉樹臣與講解員雷明月對話,將北京猿人頭蓋骨和中華龍鳥的故事娓娓道來。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樣性與包容性。博物館是一個多元與包容的空間,每個人都有權平等地走進、感受博物館。抖音一直以來都致力於信息普惠,讓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平等地獲取知識。在國際博物館日之際,抖音希望通過線上看展的方式激發人們對博物館的興趣,讓更多網友能夠真正走進博物館。希望這次的活動讓你喜歡。
  • 恐龍蛋等數百地質珍寶亮相中國地質博物館
    新京報快訊 (記者吳為)8月17日下午,建館百年的中國地質博物館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220多件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的自然珍寶亮相
  • 大型國寶級原版海百合化石即將亮相貴州省地質博物館
    而「花朵」上清晰的鱗片狀結構,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動物特徵,這就是即將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序廳展出的大型國寶級原版海百合化石。▷金山地質博物館簡介▷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為金山地質博物館題詞!▷熱烈祝賀劉金山教授榮獲「廣州市科普傑出人物」獎!▷金山地質博物館創立20周年紀念暨科技科普創新學術討論會在廣州召開!
  • 在揚州旁去捺山看一座地質博物館,看一場滄海桑田的時間簡史在捺
    在揚州旁去捺山看一座地質博物館,看一場滄海桑田的時間簡史 在捺山地質博物館,玄武巖火山地質科教館整個用泥土覆蓋並在泥土上種草坪,給人的感覺好像這個建築是從泥土裡長出來一樣
  • 在中國地質博物館,跟億萬年的地球歷史對話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光明日報記者 張蕾 徐暢「我們這裡的藏品,最年輕的也有幾千萬年。」步入中國地質博物館之前,講解員打趣地告訴記者。此話一點不假。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的中國地質博物館,建成於1958年,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多平方米,館藏地質標本涵蓋地學各個領域。
  • 組圖|湖南最美地質風光飛上明信片
    紅網時刻3月20日訊(記者 張英)3月19日,湖南省國土資源廳聯合湖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湖南省郵政公司在長沙首發湖南首套地質公園郵資明信片。湖南地質遺蹟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全省已獲批建立地質公園32處,其中已掛牌24處,首套明信片共發行1.2萬份,旨在擴大湖南地質公園品牌影響力,動員全社會力量,合理而科學地開發、利用地質遺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