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28日訊(記者 文驥 張宇)2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採取網絡發布會的形式,舉行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場新聞發布會,主要通報涉疫醫療廢物廢水處置、應急監測及助推復工復產相關情況。
如何避免我省定點醫院排出的醫療廢水及為防控疫情大量噴灑消毒水汙染地表水呢?
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銀昌表示,與平時相比,疫情醫療機構的廢水收集和應急監測發生了變化。在監測指標上,增加了餘氯和生物毒性監測。監測頻次上,對飲用水,由原來的每月監測一次增加到每周三次以上;對疫情醫療廢水,由原來的隨機抽測改為每日監測。在處置方式上,我省對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要求安裝汙水處理在線監測裝備,對餘氯實施自動監測。對沒有汙水處理設施的隔離點,要求建設應急收集設施,採取加氯、過氧乙酸等措施消毒殺菌,防止帶病毒的廢水進入汙水管網。對無法進入汙水管網的,用專用車輛轉移到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據了解,截至目前,我省已經對31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50個醫療機構、140座汙水處理廠、35個醫療廢物處置單位開展重點監測、手工監測,監測次數達2300餘次。此外,籌措1000多萬元應急專項資金,用於各市(州)添置監測設備和疫情防控。
李銀昌介紹,疫情期間,全省空氣優良天數率達95.4%,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21.3個百分點;地表水環境質量平均達標率為91.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3個百分點;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水質安全無毒性;醫療機構、汙水處理廠、醫廢處置單位外排廢氣、廢水都達標排放,全省環境監測、化驗人員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