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
于右任先生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同時也是書法藝術大家,南社早期的詩人,他一生酷愛寫詩,還從事詞話、詩話創作,有《剝果詞話》《騷心叢談》等作品行世。
于右任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歷史人物,是具有廣泛影響的辛亥革命元老、書法大師和著名愛國詩人。他出生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祖國的危亡、人民的苦難,震撼著于右任年輕的心靈,他自幼就萌發了強烈的愛國激情和民族義憤。他以詩歌為武器,抨擊現實,抒發抱負。
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上世紀40年代,南社發起人,著名詩人柳亞子就曾說于右任是國民政府裡最高明的詩人。于右任的白話詩,不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且寓意深刻,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于右任學識淵博,筆力雄健,詩詞歌賦博大精深,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情懷。
1900年,慈禧攜光緒西逃到西安,21歲的于右任目睹清廷的腐敗無能,十分憤懣,寫了不少諷刺詩篇,其中一句是:「女權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再誤人。」因此,遭到清廷的通緝。
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辛亥革命時期,于右任精心辦報的同時,加入南社,開始借自己的詩詞作品批判時弊,呼籲變革,寫詩已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愛好追求,更是他手中的匕首與投槍。書生手中無他物,唯有手中筆作刀。
于右任回陝擔任靖國軍司令時期,曾寫下《民治校園雜事詩》前後共20首,詩中所引用的校園植物名稱就多達60餘種,借景抒情,深刻揭示了革命的艱辛和內心的苦悶。于右任又為傳統比興闢出一塊新天地,並糅入了個人的獨特藝術風格。
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1949年于右任被迫去臺後,臺灣詩壇在于右任先生的熱心參與下,和領導下,至今仍詩風綿延不衰。于右任以「草聖」、「詩魁」的名望在「新蘭亭」修集,登高一呼,為當時兩岸文人之間的鴻溝搭起了友善的橋梁,詩酒交歡,給詩人一個精神相契的園地,每年舉辦上巳、端午、重九之雅集,倡導同題共詠的命題,諸如:懷念屈原、還念鄭成功、懷念沈思庵等共同的民族英雄,以提振民氣。
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于右任先生的民族思想和愛國精神同樣體現在他的抒發作品中。他的書法內容中除了自作詩,還常常出現陸遊、杜甫、辛稼軒的詩詞。全都呈現出豪邁大氣的特點。
于右任書法風格成熟得很早,大約在四十來歲就很突出了。晚年的書法由絢爛歸於平淡,純以意象勝、神彩勝,在形質與精神上達到了高度的融合統一。
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
于右任行書的成就源於他早期對而二王及趙孟頫的吸納和對北碑的大量研習,加之他個人品質修養和才情智慧體現,造就了許多價值難以估量的書法藝術臻品,為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寶庫樹立了索靖、張旭、懷素、二王、顏柳、蘇、黃、米、蔡等之後的又一座書法藝術豐碑。
20世紀30年代初期,他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全面系統整理歷代草書,從浩繁的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中,遴選出符合標準的字,集成《標準草書》千字文,成為現代中國文字學研究上的偉大創造,也是草書發展史上的新高峰,更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新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