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光控納米機械控制催化反應

2020-12-03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在未來小型化的願景下,產生了一系列合成分子馬達,它們由一系列能源驅動,可以進行各種運動。弗裡德裡希-亞歷山大大學-埃朗根-紐倫堡分校(FAU)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利用光控電機控制了一個催化反應。這使我們離實現納米工廠的願景又近了一步,在這個納米工廠裡,各種機器可以一起工作,就像生物細胞的情況一樣。研究成果發表在《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根據定義,馬達將能量轉化為特定類型的動能。例如,在分子水平上,蛋白質肌球蛋白可以利用化學能產生肌肉收縮。這種納米機械現在可以合成生產。不過,所用的分子比蛋白質小得多,複雜程度也明顯降低。

"機械物理定律不能簡單地應用於分子水平,"FAU有機化學系主任Henry Dube教授博士說。"例如,慣性在分子水平上不存在。在布朗運動的觸發下,粒子不斷地在運動。激活一個旋轉的電機是不夠的,需要加入一種棘輪機構,防止它向後轉。"

2015年在慕尼黑LMU時,Dube教授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由可見光碟機動的特別快的分子馬達。2018年,他們開發出了第一個僅由光碟機動的分子馬達,並且無論環境溫度如何都能發揮作用。一年後,他們開發出了一個變體,不僅能夠旋轉,還能進行八字運動。所有的馬達都是基於硫代靛藍分子,這是一種天然染料靛藍的不對稱變體,其中一個硫原子取代了氮原子。分子的一部分與分子的另一部分以相反的方向旋轉數步。能量驅動的步驟由可見光觸發,並修改分子,使反向反應受阻。

來到FAU後,Henry Dube首次使用2015年開發的旋轉電機來控制一個獨立的化學過程。它圍繞著半硫靛藍(hemithioindigo)的碳雙鍵分四步移動。由光反應觸發的四個步驟中的兩個可以用來控制催化反應。"綠光產生一種分子結構,將催化劑與半硫靛藍結合,藍光釋放催化劑,"化學家解釋說。

使用的是一種標準催化劑,它沒有任何金屬原子。利用靜電力,催化劑通過氫鍵與'馬達分子'中的氧原子對接。" 原則上,所有使用氫鍵的催化劑都可以使用。"半硫靛藍的最大優勢在於其先天結構具有催化劑的鍵合機制。"Dube教授解釋說。否則就必須使用化學合成來添加。

半硫靛藍電機的旋轉是由可見光控制的。同時,該系統可以有針對性地釋放和鍵合催化劑,加速或減速所需的化學反應。"這個項目是朝著以各種方式簡單地將分子馬達集成到化學過程中的重要一步,"Dube教授說。"這將讓我們將來可以像生產線一樣,使用分子機器高精度地合成複雜的藥物。"

論文標題為《Supramolecular Relay-Control of Organocatalysis with a Hemithioindigo-Based Molecular Motor》。

相關焦點

  • 帶你認識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
    納米光催化氧化材料,主要成分是納米TiO2,是一種在日光(或者模擬日光)照射下,促進氧化反應的高效率催化材料。該材料具有簡便、安全、高效和持久性,適合不同空間特徵汙染物源頭控制、過程消減和末端治理,利用動靜結合關鍵技術、方法和裝置,可對不同分散源無組織和集中排放,進行就地消減和排風排煙末端淨化。
  • 【催化】Angew. Chem. 壓電催化產氫—利用機械振動驅動水分解產氫
    光催化和電催化是目前國際上研究產氫的熱點。但各自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對可見光範圍的光利用率低,對黑暗條件無響應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則需要消耗電能,以及優異的電催化材料通常含有貴金屬,而貴金屬材料比較昂貴。
  • 納米級二氧化鈦光催化氧化技術的研究
    ,其中納米TiO2光催化應用技術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利用自然光即可催化分解細菌和汙染物,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無二次汙染、無刺激性、安全無毒等特點,且能長期有益於生態自然環境,是具有開發前景的綠色環保催化技術之一。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 新型光催化材料問世
    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眾所周知,因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形成「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升高,全球氣溫逐漸變暖,災害性天氣逐年增加。
  • 納米光催化技術在光有機合成、高分子聚合中的應用進展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受到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可以兼具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的優勢,並可實現活性位點的精準控制,從而實現ECR反應活性和選擇性的調控(圖1)。該綜述論文首先介紹了CO2電還原的相關測試裝置和評價指標,以及有機、無機及其複合納米材料在ECR中的反應路徑等(圖2)。
  • 清華大學許華平教授《德國應化》: 光波長控制的動態化學--二硒和二硫鍵的交換反應
    用於激活動態過程的刺激多種多樣,包括了熱刺激、化學刺激、光刺激等,其中光具有非接觸、可遠程引入、快速開關、多種可調參數和高的時空解析度等獨特優勢。通過調節光波長等參數,可以很容易的實現對化學反應或動態過程的控制。利用波長控制的單分子動態過程,如偶氮苯的順反異構等,已經有了廣泛的研究,但利用不同波長光照調控雙分子或多分子的動態交換過程鮮有報導。
  • 光催化納米二氧化鈦在汙水廢水處理方面應用
    北極星環保網訊:瀋陽理工大學對納米二氧化鈦對染料光催化氧化研究中指出:納米二氧化鈦(VK-TG01,5nm)在PH為3左右,添加量為1%時,對染料廢水的光催化降解有機物的能力越強,光照時間較長,脫色率越高。且可以再次利用。
  • 【圖書推薦】納米材料及其光催化物理化學
    ,由納米材料的控制合成,納米材料規定熱力學和表面熱力學性質的測定,納米材料光催化過程的原位熱力學、動力學、機理研究三部分組成。圍繞納米材料的結構-性質-機制層層深入。重點介紹了納米材料的精準製備及其原位生長過程的規律及機理;納米材料的整體熱力學性質和表面熱力學性質;半導體光催化的基本原理及應用;光催化物理化學及其原位表徵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同步獲取光碟機動過程的熱力學、動力學以及關於物質變化的光譜信息的聯用技術,為研究光催化、光生物等的熱力學、動力學及機理提供多維信息。
  • NiO修飾Ni納米顆粒可見光催化製備高級烴類
    NiO/Ni納米結構光催化費託反應 CO加氫高溫高壓製備高級烴類(又稱為費託反應)是煤間接液化技術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投入大規模生產,
  • 金屬硫化物光催化──可見光誘導的選擇性有機轉化反應
    過渡金屬硫化物是一類重要的半導體光催化劑,在溫和的條件下可以光催化促進一系列富有意義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
  • 光催化光纖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氫氣
    圖片:南安普敦大學齊普勒學院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已將光纖轉變為光催化微反應器,該反應器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氫燃料。這項突破性的技術用光催化劑覆蓋了微結構化光纖棒(MOFC)的內部,該光催化劑通過光產生氫,可以為廣泛的可持續應用提供動力。
  • 科學家利用小於3納米的超細氧化亞銅實現可見光固氮
    科學家利用小於3納米的超細氧化亞銅實現可見光固氮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2:54:37 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張鐵銳團隊的最新研究製備了小於3納米的超細氧化亞銅(Cu2O),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樸玲鈺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研究成果相繼發表於Nano Energy (2020, 67, 104287)、Nano Today樸玲鈺課題組分別通過光催化水分解和甲酸分解兩個過程,實現了高效、穩定的光催化產氫,並為該過程的合理評價提出了系統分析與建議。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光催化制氫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樸玲鈺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研究成果相繼發表於Nano Energy (2020, 67, 104287)、Nano Today(DOI: 10.1016/ j.nantod. 2020. 100968)及Angew. Chem.
  • 精確構建納米催化材料用於揭示Suzuki交叉偶聯反應機理
    Pd催化劑在鈴木反應中廣泛應用,但是對於該催化反應的反應機理仍存在較大爭議。一些研究認為該反應是在Pd納米顆粒或納米簇的表面進行,屬於多相反應。也有研究認為從固態Pd催化劑中溶出的可溶性Pd才是該反應的活性組分,屬於均相反應。另外,在均相反應機理中,可溶性Pd物種如何溶出並促進交叉偶聯反應是另外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納米催化醫學」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施劍林團隊提出的學術思想,旨在通過響應腫瘤部位的特異內場微環境或外源性雷射、超聲作用場,利用無毒/低毒納米材料所引發的瘤內原位催化反應,高效實現腫瘤細胞的氧化損傷及細胞死亡。
  • 人民日報海外網: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如何高效製取氫氣等綠色能源、如何實現二氧化碳的轉化利用成為了全球科學家關注的焦點。「光催化技術」因其穩定、高效、清潔的特性,正在得到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這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的淨化技術,其原理是基於光催化劑在光照條件下的氧化還原能力,達到淨化汙染物、物質合成和轉化等目的。其中,光催化劑性能是光催化技術的核心,該性能的高效與否,決定了催化反應的效能。
  • 基於氮化碳的光催化驅動有機微遊泳器能夠在黑暗中遊動
    基於氮化碳的光催化驅動有機微遊泳器能夠在黑暗中遊動導讀:光碟機動微遊泳器為自治微系統提供了前景,控制微遊泳器的自主推進對於目標藥物輸送以及微/納米機械在環境修復及其他領域的應用至關重要。本項目利用光吸收和電荷存儲的雙重功能,進一步表明,H 2 O 2可以進行光感應充電,從而可以在照明停止後持續增強推進力,持續時間約為初始照明時間的30倍。 ,其中一些粒子顯示了超過半小時的黑暗彈道遊泳。這種"太陽能電池遊泳"概念有可能實現新的微型/納米機械應用,例如在黑暗條件下(例如,在人體內部)的藥物輸送和環境修復,以及微型/納米機械的原位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