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一位家長的想法,為此實現這一想法,
家長們各出奇招,「鷹爸」何烈勝就是家長中的佼佼者。
「鷹爸」對兒子何宜德採用的是自己獨有「鷹式教育」,在他的教育下,
何宜德3歲雪地"裸跑"、5歲開飛機、11歲南京大學畢業。
同齡人還在上小學時,何宜德就已經通過自考成功的從南京大學專科畢業。
何宜德如此輝煌的成績完全達到瞭望子成龍的標準,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鷹爸」教育的成功,
但是何宜德對此卻有不一樣的看法,他對「鷹爸」的評價令人深思。
1.何宜德對"鷹爸"的評價令人深思
何宜德以11歲的年級通過自考從南京大學畢業,此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媒體對此事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也對何宜德進行了採訪。
小小年紀的何宜德,面對媒體的採訪沒有絲毫的侷促與緊張感,
對記者提問的每一個問題,他都能有理有據的給出回答,當記者問到他對爸爸的看法時,
何宜德略顯沉默,之後做出如下評價:
「我很累,但 我不敢對爸爸說。 」「我不知道爸爸讓我做這些有什麼意義,但我已經習慣了。」「總是一個人很無聊,我還是喜歡學校的熱鬧。」「拒絕也沒有用,他不太聽得進去別人的想法。」「爸爸說我要當企業家,機器人方面的,畢業後還要讀MBA。」
何宜德短短5句話的評價令人深思,誠然「鷹爸」的教育讓他急速走完了別人20年才能走完的路,
但有得到就要有付出,比起同齡的孩子他失去了童年的樂趣,和良好的人際關係。
當問到他下一步的打算時,何宜德說會按照爸爸的要求,
去繼續深造考取MBA(工商管理碩士),這個答案出人意料但卻在情理之中,
我們無法了解一個11歲的孩子如何能掌握碩士層次的知識,
但這話從何宜德口中說出我們又無法反駁,畢竟他在「鷹爸」的教育下完成了很多不肯完成的事。
對於「鷹爸」的教育與何宜德的成功,網友分成兩撥,持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
2.網友對「鷹爸」教育方式的看法
何宜德在眾多家長眼中就是別人家孩子,大部分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他一樣優秀,
在眾多同學眼中是他們又敬佩又疏遠的對象,他的學習能力讓同學羨慕,
同時他的存在又給予了同學們較大的壓力。
對一部分廣大吃瓜群眾來說,何宜德拿到的就是「主角」劇本,
他的人生就如同開掛,其他人正在「闖關」的路上,但他已經「通關」。
另一部分吃瓜群眾則持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學習是一個自然成長的過程,
何宜德更應該做的事順其自然享受學習成長的過程,
還指責到「鷹爸」的教育方式是拔苗助長,扭曲了孩子的人生軌跡。
網友的兩種看法都是圍繞再何宜德的成功,卻很少有人關注何宜德曾經被鑑定為「疑似腦癱」患兒。
3.「鷹爸」的解釋
何烈勝是中年得子,在滿心的歡喜中等到確實一個悲傷的消息,
他的妻子懷孕7個多月就誕下何宜德,因為早產他先天營養不足,
出生後狀態很不好,足足在保溫箱呆了2個月才得以回到母親的懷抱,
醫生還告誡何烈勝夫婦說,孩子因為先天營養不足,可能會有智力不足。
這對夫妻二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為保證兒子的健康成長,
何烈勝開始查閱各種方法,並制定了一些了幫助兒子計劃,這也是「鷹爸」的起點,
何宜德剛剛出院,「鷹爸」就帶著他去嬰兒遊泳館鍛鍊。
2歲左右「鷹爸」就開始教他認字,3歲那年就開始讓他在雪地中落跑,
這也是何宜德成名的開始,即使他哭著請求也無濟於事。
「鷹爸」還為他制定了嚴格計劃表,將一個當中的時間以分鐘規劃,
如果何宜德完不成計劃,還會有懲罰制度在等著他,在這種嚴格教育方式下,
何宜德慢慢習慣,他不再哭泣因為淚水只能讓他受到懲罰。
何宜德的媽媽也曾因為心疼兒子組織過「鷹爸」的教育方式,可隨著兒子成長的越來越優秀,
她也不再插手「鷹爸」的教育,兒子成功考上大學後,她既高興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