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向何宜德父子學習什麼?
何宜德八歲之前的履歷華而不實,讓人反感。但我們看多了各種各樣的綜藝節目,我更傾向於這麼寫並非出於家長和孩子本意,而是為了「節目效果」。尤其是,當看了他八歲之後的經歷,我認為他雖然算不上是一個神童或者天才,但他父子兩個對教育的嘗試和努力,絕對值得我們尊重。
我們要學習一下他身上的一些優秀品質和經驗,每一個熱愛教育的人都應該去看看他八歲之後的經歷,思考一下我們的教育,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如果在學校沒有辦法迅速得到改進,那我們家長應該做些什麼樣的補充。不要等我們的孩子大學畢業之後,不能應對未來的社會,十幾年的教育只是換來了一張紙。
其實他8歲的經歷,考入南京大學還是有點虛,因為我們看到他上的是南京大學的自考,自考是沒有入學考試的,所以這個考入南京大學不知道從何而來。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8歲的小朋友上了南京大學的銷售管理專業,並在兩年後自考通過了。這是很值得佩服和尊重的,給他點讚!
但這算不上天才或神童,我相信只要家長孩子願意,至少5%的孩子都可以辦到。銷售管理專業這種文科性質的專業,主要還是偏重記憶,如果要應付考試,又有一定的套路可循,每年的題目其實差別也不大。
筆者沒有參加過自考,但曾考過研究生,相信自考題目的變化不會研究生考試題目的變化要大。歷年的考題背一背,考及格基本是沒啥難度的。
因此,一方面,目前以考試作為教育的衡量標準,本身是有漏洞的,但是這個制度保證了一定程度的公平性,對維護社會穩定有巨大的貢獻。
另一方面,我們現在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這麼長的基礎教育時期是否過長。
現在是一個科技大爆炸的時代,各種新的技術日新月異,網上的學習資料極大豐富,我們非要把孩子們限制在學校裡學課本的那些知識,然後應付最後的考試,這是不是對孩子們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在我看來,應該向這對父子學習的是,要儘早培養孩子們自我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儘早參與到科學研究或實際的工作中來,在科研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
我們工作過的人一定會有這種切身的體會,在工作中帶著明確的目標去學習,比單純從書本上看,效果要好百倍。
而書本上的那些知識,有很多都不能及時更新,還有很多知識觀點不夠全面,只是一家之言。我們應該讓孩子們能夠通過網絡自己學習,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都說未來是一個人工智慧的時代,許多知識和技能都將被淘汰,其實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誰都很難準確預測。我們最需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這樣不過未來怎麼變,他總能通過自己學習去適應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