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市場冷暖瘋狂:中國一箱難求 歐美卻堆積如山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經營報

中國經營報《等深線》記者 孫麗朝 路炳陽 青島、北京報導

「我從業這麼多年,從沒見過這麼瘋狂的事。如今在中國貨櫃一箱難求,歐美卻是堆積如山。」 來自芬蘭貨櫃租賃公司 O.V. Lahtinen的創始人Osmo Lahtinen這樣感嘆道。

國際航運巨頭馬士基11月17日發布公告也稱,在過去數月,市場正面臨缺箱問題,特別是表現強勁的全球主幹航線上,40尺高櫃供應緊張,馬士基正在尋求解決方案加快空箱調運。馬士基預計,空箱緊缺情況將會持續,中國港口的出口訂艙不得不面臨因缺箱等造成的訂艙取消或裝運延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外貿行情「先抑後揚」,國際物流鏈出現一系列始料不及的極端狀態。散落在全球各地的貨櫃回流不暢,貨櫃全球分布嚴重不均衡。目前,中國每出口3個貨櫃只能返回1個,大量空箱在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地積壓。往常60天可返回的貨櫃,現在要拖延到100天,租箱費用也上漲了150%左右。

在這場貨櫃供應鏈「黑天鵝」事件中,市場怪象頻出:企業採購新箱子只要往歐美主要航線發運一次貨物就能賺回買箱錢;將一個空貨櫃從美國運往中國,比等待裝滿貨物再從美國運往中國,更加有利可圖。疫情還將為全球供應鏈帶來怎樣的衝擊?

一箱難求 價格不斷刷新

「幹平臺的、乾貨代的、開船的,都幹不過玩箱的。」這是最近航運業流傳的一句調侃,反映了貨櫃市場的緊缺和價格暴漲。

青島港(5.900, -0.04, -0.67%)一家國際物流公司負責人周武(化名)對《等深線》(ID:depthpaper)記者稱,在青島港,往年一個二手40英尺貨櫃的價格約2000美元,今年11月27日價格漲到2850美元;僅僅過了三天,到11月30日,二手貨櫃的售價上漲到3200美元;到12月3日,再次上漲到了3400美元,幾乎是一天一價。「缺箱現象從今年7月初開始顯現,到10月份逐漸加重,近期則是愈演愈烈,全行業都在到處找箱子,部分商家開始囤箱子炒作價格。」他說。

一位外貿企業人士更對記者表示:「現在送貨前必先確認箱子有沒有到位,我們最近曾遇到送貨去場站,結果沒箱子的狀況。由於出口激增,海運費不斷上漲,訂艙就像某段時期買房一樣,猶豫一下要不要訂,不訂等等又漲100美元。」

物流企業為找不到箱子發愁,而比物流企業壓力更大的是中國港口。全球貨櫃交易平臺Container xChange數據顯示,2020年第49周(11月12~28日),青島港和上海港的40英尺貨櫃CAx(貨櫃可用指數)已分別降至0.21和0.03,均創兩年來最低值。

CAx指數可以量化全球主要港口的貨櫃可用性。根據Container xChange的定義,CAx超過0.5說明該港口的貨櫃設備有剩餘,而低於0.5時則表示設備不足。在去年同期,青島港和上海港的CAx指數分別為0.62和0.48。今年2月,兩港口的這一數值最高點分別為0.70和0.66。

多位外貿和物流行業人士均表示,國內這種大範圍缺箱現象近年來罕見。「中國貨櫃堆存費相對較低,往年通常年初空箱會在中國積壓,年底會出現貨櫃偏緊的情況,但都是短暫且局部的,從未有過像今年這樣大範圍貨櫃短缺情況,目前,貨櫃的短缺已影響了全球供應鏈。」上述外貿企業人士說。

中歐班列加強政策引導

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海運,中歐班列也出現嚴重的缺箱。

一位中歐班列平臺公司人士表示:「許多客戶想訂艙位,我們沒有箱子可以放給他們,就上不了艙。缺箱已經影響部分中歐班列的開行計劃。」

該人士對《等深線》記者稱,貨櫃不能充足供應,部分班列就無法成列,無法開行。即使現在能找到箱子,成本也非常高。他舉例稱:「以華中某城市到德國為例,光是租箱費用就從500美元飆升至1500美元。」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亞歐大陸橋與國際班列服務中心國際事務高級協調員楊傑11月10日在2020歐洲絲綢之路峰會上表示,目前,中國國內一些大型班列平臺公司每周發送10~20列西向出口班列,但同期只有2~3列是回程進口班列。

楊傑稱,從2020年6月開始,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開始控制和削減中歐班列經哈薩克斯坦多斯提克(Dostyk)-霍爾果斯線路的計劃。「這就說明了今年中歐班列的擁堵並不是因為運量增加,而是東西向運輸不平衡加劇導致的。」他說。

多位參與中歐班列運營的人士均向《等深線》記者透露,11月初,國鐵集團向各中歐班列平臺公司發布通知,禁止鐵路部門所屬貨櫃出境。這一舉措主要目的是防止鐵路箱到達歐洲不能及時返回,優先保證鐵路貨櫃國內循環。

「雖然中歐班列以海運箱和班列平臺公司自備箱為主,鐵路箱佔比不高,但鐵路部門的這一舉措帶來更多信號意義,導致各中歐班列平臺公司更加緊張,貨櫃價格進一步飆升。」一位參與中歐班列運營的人士說。

在11月17日舉行的第三屆中歐班列暨歐亞多式聯運峰會上,主辦方和班列平臺針對參會企業發起2021年中歐班列艙位預訂活動,雖然活動只針對各班列平臺有合作基礎的貨代,但現場反應火爆,如義烏到馬德裡的艙位僅有90個,但企業預訂艙位高達280個。

受疫情影響,船運公司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減少遠洋貨輪班次和停靠港數量,海運便捷性和實效性大打折扣,中歐陸路運輸後起之秀——中歐班列成為越來越多客戶的選擇,2020年成績亮眼。國鐵集團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中歐班列今年開行已達1.02萬列,運送貨物92.7萬標準貨櫃(TEU),同比增長54%。

出口狂奔

貨櫃都去哪裡了?為什麼中國會出現大範圍緊缺?

國際物流服務平臺運去哪創始人兼CEO周詩豪對《等深線》記者表示,缺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歐洲、美國、拉丁美洲等地疫情較為嚴重,中國的貨櫃貨物出口到這些區域後,因港口封鎖或者人員短缺等原因,空箱無法及時運回。二是中國作為疫情控制較好的地區,率先復工復產,出口貨運量不斷增加,外貿順差也越來越高,世界更加依賴中國製造。「相當於國內貨櫃需求增多、供給減少,導致了現在貨櫃的短缺。」他說。

中國貨櫃行業協會(以下簡稱「貨櫃協會」)在11月27日發布的《產業鏈企業穩外貿行動倡議》中表示,港口卸空舊箱是我國出口用箱的主要供應源。中國出口用貨櫃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滿足,一是港口卸貨之後的卸空舊箱,二是中國造箱企業的新造箱。貨櫃的買家主要有三大類,一是船舶公司,二是貨櫃租賃企業,三是國內鐵路和物流企業。據統計,通常港口卸空舊箱的存箱規模大約在400萬TEU,新造貨櫃的存箱規模佔比10%~20%,每年中國造箱企業總產銷量在200萬~300萬TEU。

貨櫃協會認為,疫情導致海外空箱滯留嚴重,降低貨櫃周轉效率,這是目前我國出口貨櫃需求緊缺的主要原因。

國金證券(16.490, -0.28, -1.67%)從衛星航運大數據對關鍵海域、關鍵港口的貨櫃船舶數量及TEU總和進行對比分析顯示,上海港貨櫃船舶數量及TEU總和與歐美趨勢明顯不一致,上海港貨櫃船舶數量及TEU之和均呈下行趨勢,而鹿特丹貨櫃船數量和TEU之和持續低位,11月底出現明顯飆升,美國長灘港貨櫃船舶數量及TEU均出現上行趨勢。

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增速今年4月由負轉正之後,一直保持了較好的狀態,今年7月和8月,出口增速連續2個月實現雙位數增長,分別達到10.4%和11.6%,9月和10月出口增速分別為9.9%和7.6%,保持了較高水平。

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發布數據顯示,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創年內高點,並且連續5個月運行在51%及以上。出口的強勢增長支撐了11月製造業PMI的回升。1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5%,高於10月0.5個百分點,為年內高點。

出口貨物大增,貨櫃緊缺,導致運價接連走高,從今年5月至今,中國出口的貨櫃運價已經連續7個月上漲。

中國出口貨櫃運價綜合指數(CCFI)是貨櫃運輸市場價格變化的「晴雨表」。11月27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CCFI指數達1198.72,創下2012年10月以來的新高,比今年的低谷期5月均值(837.74)上漲了43.09%。有些熱門航線運價漲幅更大,以上海出發到美國西海岸港口的航線為例,40英尺貨櫃運價為3900美元,同比漲220%;上海至歐洲港口的20英尺貨櫃運價近2100美元,同比增150%。

貨櫃企業產能全開

在經歷了2019年行業性虧損和2020年上半年的訂單匱乏之後,貨櫃生產企業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忙碌時刻。

國內一家大型貨櫃生產企業人士對《等深線》記者透露,現在工廠員工上廁所要小跑,吃午飯僅用十幾分鐘時間,只是為了加快生產進度。「很多年沒有遇到過這樣好的行情,全行業都在加緊生產新箱,訂單已經排到明年3月。」他說。

訂單的爆滿也帶動了價格的上漲。上述人士表示,通常行業單個標準貨櫃生產成本約為1800美元。2019年由於訂單不足,行業惡性競爭,單個貨櫃的售價曾跌落到1600~1700美元之間,全行業幾乎都在虧損。由於近期國內貨櫃市場的緊缺,目前單個標準貨櫃價格上漲到2100美元,行業終於擁有了合理利潤。

貨櫃製造屬於傳統製造業領域,貨櫃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貨櫃製造在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96%。主要的貨櫃生產商包括中集集團(14.450, -0.59, -3.92%)、上海寰宇、勝獅貨櫃、新華昌集團等。

受全球經濟、國際航運下滑等因素的影響,2019年貨櫃製造行業量價齊降。2020年9月貨櫃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貨櫃行業與多式聯運發展報告》(2019年度和2020年上半年)稱,2019年中國貨櫃總體產量約為260萬TEU,比2018年下降38.82%。2019年行業產能利用率不足50%,開工嚴重不足。為了降低運營成本,一些工廠暫停生產。2020年上半年各生產企業主要是消化2019年的訂單,新增訂單較少,2020年上半年全球貨櫃總產銷量約為104萬TEU,創2016年以來新低。

上述貨櫃生產企業人士對《等深線》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貨櫃銷售市場的主要客戶航運公司、租箱公司等對行業預期較為悲觀,企業新增訂單很少。從三季度開始,航運回暖,運價不斷上漲,國內箱源開始緊缺。由於中美等航線運價暴漲,對於航運企業來說,採購一批貨櫃,運一趟回來把箱子扔了,也是賺錢的,所以客戶採購意願非常強烈。「也就是說,運價已上漲到可以覆蓋客戶的購箱成本,即使是未來市場存量貨櫃再次出現供大於求,企業也已通過現在的運價賺回本了。」

相比於航運企業和租箱公司因為運價所帶來的瘋狂,貨櫃生產企業相對冷靜。「貨櫃製造屬於產能過剩的行業,現在國內貨櫃市場的緊張是全球性箱源分布不均衡所致,待疫情控制之後,國外的箱子回流,一切會恢復正常。對於製造企業,相當於是未來的市場需求提前釋放。所以現在行業擁有一個共識,要提高生產效率,全力保障新箱訂單儘快交付,但不擴大產能。」

貨櫃協會監測數據顯示,今年8月,貨櫃標準乾貨箱產量較7月增長100%,9月份持續增長達到近30萬TEU,月產箱量創近5年來最高,並在10~11月持續維持高產出,目前新箱生產仍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持續何時

物流與貿易息息相關。運價的暴漲,貨櫃的緊缺,影響的是出口企業的生計。

周詩豪表示,現在誰能搞到貨櫃就能發貨,找不到貨櫃就只能延後,部分貨物可能延後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物流問題已經影響到外貿企業的交貨周期和回款時間,甚至造成部分企業產品過期或者違約。

他預計,貨櫃緊缺的情況可能持續到明年一季度,甚至明年五六月份,這需要視疫情在全球的控制情況而定。

上述貨櫃生產企業人士也對記者表示,短期看中國的貨櫃供應仍會偏緊,但長期來看市場仍將供大於求,現在訂單排到明年一季度,因擔心疫情和匯率變化,明年一季度後時間太遠的訂單企業不太敢接。

貨櫃緊缺、運價大幅上漲已引起市場管理部門關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金麒麟分析師)在12月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加大運力投放,支持加快貨櫃回運,提高運轉效率,支持貨櫃製造企業擴大產能。同時加大對市場監管的力度,努力穩定市場價格,為外貿平穩發展提供物流支撐。

面對當前中國港口缺箱的局面,各大船運公司也加緊從歐美排空箱。為了儘快將歐美空箱運回亞洲,部分船運公司在歐美市場已儘量不收回程貨,尤其是美國內陸輸往亞洲的貨物,如屬出口旺季的美國穀物,貨櫃進出內陸約要花兩周時間,且穀物屬於重貨,影響船隻裝載量。今年10月,德國赫伯羅特輪船公司(Hapag-Lloyd)就公開宣布,暫停用貨櫃裝運美國大豆和其他美國出口農產品(6.690, -0.08,-1.18%)。

航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在近期的報告中也表示,目前,將一個空貨櫃從美國運往亞洲,比等待裝滿貨物再從美國運往中國,更加有利可圖。

周武認為,現在的二手貨櫃價格是不健康的,待貨櫃供求平衡之後,價格自然會回落,前期高價收取貨櫃倒賣的人可能會賺錢。「但隨著箱價的走高,高於3500美元收購二手40英尺貨櫃的人,要警惕玩脫靶的風險。」他說。

相關焦點

  • 航運貨櫃一箱難求,為何還有人不敢輕易接單?
    一箱難求!這裡的「箱」,是指用於貨運的貨櫃。隨著我國外貿出口的逐漸回穩向好,國內出口運力不足的情況已在多地顯現,在一段時間內,也伴生貨櫃緊缺的問題。近日,第一財經1℃記者多方走訪調查發現,造成「一箱難求」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響,貨櫃周轉效率降低,並且港口擁堵導致大量船期延誤,進一步加劇了貨櫃回流不暢。
  • 海運貨櫃海外漂流 中國港口「一櫃難求」
    來源:第一財經海運貨櫃海外漂流 中國港口「一櫃難求」作者: 潘寅茹「沒有!我們已經好久沒見過這一特殊現象了。」專業航運信息諮詢平臺信德海事網的主編陳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所謂的「特殊現象」便是進入2020年來海運貨櫃「一櫃難求」的窘境。如今,到了年末,這一情況依舊在發酵。
  • 貨櫃「黑天鵝」
    本報記者 孫麗朝 路炳陽「我從業這麼多年,從沒見過這麼瘋狂的事。如今在中國貨櫃一箱難求,歐美卻是堆積如山。」 來自芬蘭貨櫃租賃公司 O.V. Lahtinen的創始人Osmo Lahtinen這樣感嘆道。
  • 搜航周報46:天價海運費依然一箱難求,中歐班列需搖號訂艙
    10000美元天價海運費,依然一箱難求一艙難求;繼中、美之後,韓國政府也因高運費約談9家船公司......10000美元天價海運費,依然一箱難求一艙難求近日,中歐班列搖號訂艙、10000美金的天價海運費在業內朋友圈刷屏,議論紛紛之下,無不訴彰顯著外貿人的苦與難。近期有媒體報導,某班輪鹽田至西班牙阿爾赫西拉斯的40英尺高箱,報出了10000美元的天價!
  • 「等深線」貨櫃「黑天鵝」
    來源:等深線中國經營報《等深線》記者 孫麗朝 路炳陽 青島、北京報導「我從業這麼多年,從沒見過這麼瘋狂的事。如今在中國貨櫃一箱難求,歐美卻是堆積如山。」 來自芬蘭貨櫃租賃公司 O.V. Lahtinen的創始人Osmo Lahtinen這樣感嘆道。
  • 貨櫃一櫃難求 中國成全球貨櫃...
    天眼查APP資料顯示,中遠海特、中遠海控均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控股的關聯上市公司。面對疫情,歐美紛紛採取財政、貨幣刺激計劃,放水提振經濟,但由於缺乏經濟基本面的支撐,只是利率下行,美元大量稀釋。而對應地,大宗商品價格因此提振;  二是,全球經濟復甦預期下,大宗商品與國際貿易因而受益。輝瑞疫苗推出後,市場認可經濟復甦邏輯,因而航運受益反彈。  三是,RCEP協議的籤訂,利好中國出口貿易。
  • 一箱難求 一艙難訂!海運價格暴漲為哪般?
    外貿回溫推動貨櫃運輸需求快速回升,同時進出口檢疫導致物流周轉效率下降,大量貨櫃滯留海外,全球可用貨櫃出現結構性短缺,「歐美箱子太多,中國箱子不夠」的現狀讓包括青島在內的海運市場出現一箱難求、一艙難訂的狀況。
  • 價格最多狂翻10倍:國內貨櫃「失聯」 這些公司賺翻
    來源:e公司作者:張騫爻 陳麗湘 阮潤生後疫情時代,跨境電商的火熱讓貨櫃緊缺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由於全球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國際物流運力下降,導致貨櫃船運價格暴漲,爆倉甩櫃成為常態,央視等主流媒體紛紛曝光行業「一箱難求」,這些連鎖效應更是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 價格最高漲10倍,國內貨櫃「失聯」,這些公司賺翻...
    作者:張騫爻 陳麗湘 阮潤生後疫情時代,跨境電商的火熱讓貨櫃緊缺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由於全球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國際物流運力下降,導致貨櫃船運價格暴漲,爆倉甩櫃成為常態,央視等主流媒體紛紛曝光行業「一箱難求」,這些連鎖效應更是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 國內貨櫃「失聯」,這些公司賺翻...
    來源:券商中國後疫情時代,跨境電商的火熱讓貨櫃緊缺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由於全球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國際物流運力下降,導致貨櫃船運價格暴漲,爆倉甩櫃成為常態,央視等主流媒體紛紛曝光行業「一箱難求」,這些連鎖效應更是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據記者多方了解得知,缺箱的情況主要是供給與需求周期錯配造成的。
  • 又一行業「現」天價運費,中國港口一櫃難求,歐美堆積成山,為何
    最近這段時間,貨櫃突然開始緊缺起來了。根據一位外貿店的負責人表示,最近因為貨櫃安排不上,他們的貨物只能延遲發貨了。現在很多人都排隊,可以說是一櫃難求,而且運價都已經是天價了,但是還沒有能夠讓整個行業的運輸正常。
  • 日本貨櫃輪太平洋上遇惡劣天氣:約1900箱落海,正從中國駛往美國
    (觀察者網訊)近期,國際貨櫃航運市場出現奇特場面。貨櫃航運價格不僅暴漲,貨櫃也是一箱難求。目前國內貨櫃緊缺,價格最高狂翻10倍。就在此時,一艘正從中國鹽田駛往美國長灘的日本貨櫃船,在太平洋遭遇惡劣天氣丟了大約1900個貨櫃。
  • 2020年11月份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由於歐美國家在疫情沒有完全控制的情況下,過早的重啟經濟,疫情出現明顯反彈。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經接近6200萬。多個國家再一次加強了管控措施以控制疫情傳播,未來一段時期的經濟復甦將受到拖累。本月,得益於我國疫情的有效控制,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繼續向好,遠洋航線市場運價繼續走高,帶動綜合指數上漲。
  • PBAT漲價,PLA跌價,年後降解塑料可能一貨難求
    年後降解塑料可能一貨難求。海南兩手抓的財富效應從海南供不應求大致可以預見半個月後的全國境況:12月1日,海南禁塑實施當天,商超供應缺口很大,有貨就是王者!12月7日(7天後),卻爆出沒有一個工廠跟得上生產,即使24小時加班趕貨,超市連卷袋價格仍然暴漲,21→25→28→30元,小商店老闆各種愁。
  • 「搶」,儼然是今年下半年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的主題。上海航運...
    「搶」,儼然是今年下半年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的主題。上海航運交易所13日發布了最新一期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1857.33點!比今年4月的855.34點上漲已超過1000點。
  • A股市場:漲聲響起,誰是下一階段龍頭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兩年,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TWS耳機市場將會進入洗牌重整的階段。而隨著未來TWS續航、音質、降噪等性能進一步提升,TWS耳機未來有望成為手機的標配。爆單了!中國自行車訂單排到明年6月份消息面上,疫情影響下,海外市場對中國自行車的需求持續引爆。國內龍頭企業正不斷趕工以滿足暴漲的訂單。
  • 貨櫃運力市場研究課題開題論證會在京舉行
    來自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中證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以及期貨機構、航運行業的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近30人參加。論壇秘書長馮博主持了開題論證會和揭牌儀式,大商所相關負責人參會聽取意見並交流。據了解,目前,大商所正加快推進LPG、貨櫃運力、生豬等戰略品種上市,推動衍生產品體系擴展到農業、黑色、化工、能源、航運五大板塊。
  • 未來兩月將嚴重缺箱、缺車,一艙難求,運費節節攀升現象
    為滿足旺季運輸需求,航商在部分航線上陸續增加運力供給,但市場運力總體偏緊態勢尚未有改善。由於基本面良好,多數航線市場運價繼續上漲,綜合指數穩步走高,艙位難求的同時,貨櫃緊缺也愈演愈烈。因艙位緊張狀況持續,多數航商執行了高額的新一輪運價普漲計劃,即期市場運價大幅上漲。 隨著運價持續上漲,訂艙更是難上加難,越是靠後越是難以進艙。十一期間甚至直到十月月底,歐洲航線、美線、日本航線等都將一艙難求,即使訂了艙也會缺箱,仍有可能無法順利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