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川省民政廳官網獲悉,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成都市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廣元市青川縣等4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巴中市巴州區等3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甘孜州康定市等6縣(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
詳細調整方案如下
↓↓↓↓↓
成都市
一、關於龍泉驛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1、撤銷西河鎮,設立西河街道,以原西河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西河街道的行政區域,西河街道辦事處駐成洛路3789號。
2、撤銷柏合鎮,設立柏合街道,以原柏合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柏合街道的行政區域,柏合街道辦事處駐鯨龍路451號。
3、撤銷黃土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洪安鎮管轄,洪安鎮人民政府駐均安街1號。
4、撤銷茶店鎮、萬興鄉,將原茶店鎮和原萬興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山泉鎮管轄,山泉鎮人民政府駐東街社區中街99號。
二、關於青白江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5、撤銷祥福鎮、大同鎮、龍王鎮、紅陽街道,設立大同街道。
將原祥福鎮所轄毗河中心線以西北,原大同鎮所轄大同路中心線以西南與青白江大道中心線以東南、文瀾路中心線以南與黃金路延長線中心線以南,大彎街道所轄文瀾路中心線以西南與智慧產業大道中心線以東南行政區域劃歸城廂鎮管轄,城廂鎮人民政府駐大南街70號。
將原祥福鎮所轄毗河中心線以東南和原龍王鎮行政區域劃歸姚渡鎮管轄,姚渡鎮人民政府駐姚渡上街288號。
將原紅陽街道所轄智慧產業大道中心線以東南,大彎街道所屬大夫東路中心線以西南、大夫北路中心線以東南,青華東路中心線以西南、大彎南路中心線以東南、團結東路中心線以西南與文瀾路中心線以東北行政區域劃歸大同街道管轄。調整後,大同街道轄原大同鎮所屬大同路中心線以東北、青白江大道中心線以西北、黃金路延長線中心線以北與文瀾路中心線以東北,大彎街道所轄大夫東路中心線以西南、大夫北路中心線以東南,青華東路中心線以西南、大彎南路中心線以東南、團結東路中心線以西南與文瀾路中心線以東北,原紅陽街道所屬智慧產業大道中心線以東南行政區域,大同街道辦事處駐同心大道388號。
6、將大彎街道所轄智慧產業大道中心線以西北和原紅陽街道所轄智慧產業大道中心線以西北、團結中路與團結西路中心線以西南、華金大道一段中心線以南、成綿高速路中心線以西行政區域劃歸彌牟鎮管轄,彌牟鎮人民政府駐彌牟上街1號。
7、撤銷人和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福洪鎮管轄;將福洪鎮勝利村、幸福村、團結村劃歸清泉鎮管轄,清泉鎮人民政府駐青石路68號。調整後,福洪鎮轄原人和鄉和進步村、民主村、先鋒村、字庫村、攔衝村、杏花村,福洪鎮人民政府駐隆盛街34號。
三、關於新都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8、撤銷龍橋鎮、新繁鎮,設立新繁街道,以原龍橋鎮和原新繁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新繁街道的行政區域,新繁街道辦事處駐繁清路413號。
9、撤銷木蘭鎮、石板灘鎮,設立石板灘街道,以原木蘭鎮和原石板灘鎮所屬行政區域為石板灘街道的行政區域,石板灘街道辦事處駐東風西街66號。
10、撤銷馬家鎮、斑竹園鎮,設立斑竹園街道,以原馬家鎮和原斑竹園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斑竹園街道的行政區域,斑竹園街道辦事處駐復興街66號。
11、撤銷新民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軍屯鎮管轄,軍屯鎮人民政府駐金府路88號。
12、撤銷泰興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新都街道管轄,新都街道辦事處駐育英路838號。
四、關於溫江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13、撤銷永盛鎮、金馬鎮,設立金馬街道,以原永盛鎮和原金馬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金馬街道的行政區域,金馬街道辦事處駐錦蓉街98號。
14、撤銷永寧鎮,設立永寧街道,以原永寧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永寧街道的行政區域,永寧街道辦事處駐隆興街36號。
五、關於雙流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15、撤銷萬安鎮,設立萬安街道,以原萬安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萬安街道的行政區域,萬安街道辦事處駐麓山大道二段669號。
16、撤銷正興鎮,設立正興街道,以原正興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正興街道的行政區域,正興街道辦事處駐廣東街248號。
17、撤銷興隆鎮,設立興隆街道,以原興隆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興隆街道的行政區域,興隆街道辦事處駐正街53號。
18、撤銷煎茶鎮,設立煎茶街道,以原煎茶鎮所屬行政區域為煎茶街道的行政區域,煎茶街道辦事處駐正溪下街19號。
19、撤銷新興鎮、白沙鎮,設立新興街道,以原新興鎮和原白沙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新興街道的行政區域,新興街道辦事處駐晨曦街16號。
20、撤銷籍田鎮、大林鎮,設立籍田街道,以原籍田鎮和原大林鎮所屬行政區域為籍田街道的行政區域,籍田街道辦事處駐東街46號。
21、撤銷太平鎮、合江鎮,設立太平街道,以原太平鎮和原合江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太平街道的行政區域,太平街道辦事處駐政府街999號。
22、撤銷永興鎮、三星鎮,設立永興街道,以原永興鎮和原三星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永興街道的行政區域,永興街道辦事處駐世紀街55號。
23、撤銷金橋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彭鎮管轄,彭鎮人民政府駐交通路三段70號。
24、撤銷勝利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黃水鎮管轄,黃水鎮人民政府駐順河上街1號。
六、關於郫都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25、撤銷新民場鎮、安德鎮,設立安德街道,以原新民場鎮和原安德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安德街道的行政區域,安德街道辦事處駐政府路2號。
26、撤銷紅光鎮,設立紅光街道,以原紅光鎮所屬行政區域為紅光街道的行政區域,紅光街道辦事處駐高店路東段39號。
27、撤銷犀浦鎮,設立犀浦街道,以原犀浦鎮所屬行政區域為犀浦街道的行政區域,犀浦街道辦事處駐國寧西路142號。
28、撤銷德源鎮,設立德源街道,以原德源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德源街道的行政區域,德源街道辦事處駐興德街78號。
29、撤銷安靖鎮,設立安靖街道,以原安靖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安靖街道的行政區域,安靖街道辦事處駐方碑社區金河路217號。
30、撤銷團結鎮,設立團結街道,以原團結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團結街道的行政區域,團結街道辦事處駐府河順街1號。
31、撤銷花園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友愛鎮管轄,友愛鎮人民政府駐東街二段279號。
32、撤銷唐元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唐昌鎮管轄,唐昌鎮人民政府駐梧桐路118號。
33、撤銷古城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三道堰鎮管轄,三道堰鎮人民政府駐汀沙街69號。
七、關於簡陽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34、撤銷東溪鎮、平泉鎮、飛龍鄉、五星鄉,設立東溪街道和平泉街道。
將原東溪鎮江南社區、大河村、陽公村、松柏村、雙河村、尖山村、萬古村、石梯村、泉合村和原平泉鎮黃嶺村、龍溪村、石馬村以及射洪壩街道涼水社區、星光社區、元燈社區、東溪社區、園藝社區、新陽村、李八村、奎星村、二合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東溪街道管轄,東溪街道辦事處駐東溪大道403號附2、3、4號。
將原東溪鎮裕民村、鳳凰村、新勝村、建政村、桂林村、易家村和石鐘鎮長順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射洪壩街道管轄。調整後,射洪壩街道轄射洪壩社區、東濱路南段社區、解放路社區、筒車路社區、蜀陽社區、沱江社區、水東社區、鐵堰社區、劉家村、柳林村、裕民村、鳳凰村、新勝村、建政村、桂林村、易家村、長順村,射洪壩街道辦事處駐民生路67號。
以原平泉鎮龍泉寺社區、龍泉村、竹灣村、鐵佛村、石盤村、荷橋村、白合村、石子村、白楊溝村、新橋村、長春村、進步村、勝華村、楊家寺村和原飛龍鄉、原五星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平泉街道的行政區域,平泉街道辦事處駐後新街53號。
35、撤銷平窩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鐘鎮管轄。將石鐘鎮民主村劃歸青龍鎮管轄,青龍鎮人民政府駐長壽街152號。
調整後,石鐘鎮轄原平窩鄉和龍頸街社區、長溝村、義學村、前鋒村、山泉村、新華村、勝鋒村、黃連村、天鵝村、均樂村、民強村、石王村、石河村、五桂村所屬行政區域,石鐘鎮人民政府駐龍頸街55-5號。
36、撤銷楊柳街道、石橋鎮、養馬鎮、太平橋鎮、靈仙鄉、周家鄉和石盤鎮,設立石橋街道、赤水街道、石盤街道和養馬街道。
以原楊柳街道大街社區、紅星橋社區、團結村、上安村、楊柳村、天星村、利民村和原石橋鎮渡壩村、柏香村、野貓村、陳家壩村、菱角村、石廠堰村、黃泥堰村、永愛村、虎山村、皂角村、火燒店村以及原養馬鎮大坪村所屬行政區域為石橋街道的行政區域,石橋街道辦事處駐江西街49號。
以原楊柳街道增產村和原石橋鎮先明村、永久村、永達村、筆架村、走馬村、同心村、燕子村、同合村、建合村、二峨村、三溪村、萬家堂村、黃竹村、深灣村、方家寺村、回龍寺村、萬家壩村、玉皇村以及原太平橋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赤水街道的行政區域,赤水街道辦事處駐回龍大道5號。
以原石橋鎮佘家村、窩窩店村和原周家鄉、原石盤鎮所屬行政區域為石盤街道的行政區域,石盤街道辦事處駐金龍山莊南路375號。
以原養馬鎮鐵東社區、鐵西社區、海大社區、長嶺社區、七裡村、小溝村、田樸村、新路村、慄坪村、荷花村、田家壩村、熊家篇村、順江村、三元村、石洞村、馬槽溝村、獅子巖村、松樹灣村和原靈仙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養馬街道的行政區域,養馬街道辦事處駐天華街69號。
37、撤銷老君井鄉、賈家鎮,設立賈家街道,以原老君井鄉和原賈家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賈家街道的行政區域,賈家街道辦事處駐中心西路70號。
38、撤銷丹景鄉、新民鄉,設立丹景街道,以原丹景鄉和原新民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丹景街道的行政區域,丹景街道辦事處駐新湖街社區天府路80號。
39、撤銷福田鄉,設立福田街道,以原福田鄉所屬行政區域為福田街道的行政區域,福田街道辦事處駐富興街68號。
40、撤銷玉成鄉,設立玉成街道,以原玉成鄉所屬行政區域為玉成街道的行政區域,玉成街道辦事處駐利民街143號。
41、撤銷三岔鎮,設立三岔街道,以原三岔鎮所屬行政區域為三岔街道的行政區域,三岔街道辦事處駐三岔街6號。
42、撤銷草池鎮,設立草池街道,以原草池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草池街道的行政區域,草池街道辦事處駐絳溪街116號。
43、撤銷石板凳鎮,設立石板凳街道,以原石板凳鎮所屬行政區域為石板凳街道的行政區域,石板凳街道辦事處駐虎山街134號。
44、撤銷五指鄉、高明鄉,設立高明鎮,以原五指鄉和原高明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高明鎮的行政區域,高明鎮人民政府駐建設路50號。
45、撤銷武廟鄉,設立武廟鎮,以原武廟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武廟鎮的行政區域,武廟鎮人民政府駐同新路7號。
46、撤銷壯溪鄉,設立壯溪鎮,以原壯溪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壯溪鎮的行政區域,壯溪鎮人民政府駐上街144號。
47、撤銷宏緣鄉,設立宏緣鎮,以原宏緣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宏緣鎮的行政區域,宏緣鎮人民政府駐渡口街15號。
48、撤銷望水鄉、雷家鄉,設立雷家鎮,以原望水鄉和原雷家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雷家鎮的行政區域,雷家鎮人民政府駐永府街137號。
49、撤銷海螺鄉、壇罐鄉,設立海螺鎮,以原海螺鄉和原壇罐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海螺鎮的行政區域,海螺鎮人民政府駐壇罐街24號。
50、撤銷清風鄉、董家埂鄉,設立董家埂鎮,以原清風鄉五馬橋村、尊恭村、付家坪村、盤灣村、宋家灣村、板廟村、小河村和原董家埂鄉所屬行政區域為董家埂鎮的行政區域,董家埂鎮人民政府駐太平寺街149號。
將原清風鄉謝塘村、枇杷村、幹裡溝村、潘家溝村、汪家橋村、三清廟村、藕塘村、萬角村、鄢家坪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蘆葭鎮管轄,蘆葭鎮人民政府駐南華街25號。
51、撤銷普安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禾豐鎮管轄,禾豐鎮人民政府駐裕民街220號。
52、撤銷同合鄉、新星鄉,將原同合鄉和原新星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三星鎮管轄,三星鎮人民政府駐隆都路10號。
53、撤銷安樂鄉、平息鄉,將原安樂鄉和原平息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施家鎮管轄,施家鎮人民政府駐施樂路132號。
54、撤銷金馬鎮、五合鄉,將原金馬鎮和原五合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雲龍鎮管轄,雲龍鎮人民政府駐雲西街40號。
55、撤銷永寧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江源鎮管轄,江源鎮人民政府駐鑫源街186號。
56、撤銷老龍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鎮金鎮管轄,鎮金鎮人民政府駐金橋新街38號。
57、將十裡壩街道更名為新市街道。
58、將新市鎮更名為楊家鎮。
八、關於都江堰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59、撤銷中興鎮、玉堂鎮,設立玉堂街道,以原中興鎮和原玉堂鎮所屬行政區域為玉堂街道的行政區域,玉堂街道辦事處駐玉府街733號。
60、撤銷向峨鄉、蒲陽鎮,設立蒲陽街道,以原向峨鄉和原蒲陽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蒲陽街道的行政區域,蒲陽街道辦事處駐上陽街319號。
61、撤銷永豐街道,將原永豐街道聯盟社區、友愛社區、永豐社區、新聯社區、永壽社區、石馬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幸福街道管轄,幸福街道辦事處駐都江堰大道299號;將原永豐街道民豐社區、民主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奎光塔街道管轄,奎光塔街道辦事處駐江安河東路下段25號。
62、撤銷胥家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天馬鎮管轄,天馬鎮人民政府駐車碧路375號。
63、撤銷崇義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聚源鎮管轄,聚源鎮人民政府駐鑫苑街二巷60號。
64、撤銷柳街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羊鎮管轄,石羊鎮人民政府駐竹瓦社區9組71號。
65、撤銷大觀鎮、安龍鎮,將原大觀鎮和原安龍鎮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青城山鎮管轄,青城山鎮人民政府駐上善北路8號。
九、關於彭州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66、撤銷隆豐鎮、軍樂鎮,設立隆豐街道,以原隆豐鎮和原軍樂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隆豐街道的行政區域,隆豐街道辦事處駐興府街103號。
67、撤銷濛陽鎮、三界鎮,設立濛陽街道,以原濛陽鎮和原三界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濛陽街道的行政區域,濛陽街道辦事處駐濛海街1號。
68、撤銷致和鎮,設立致和街道,以原致和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致和街道的行政區域,致和街道辦事處駐天彭大道365號。
69、撤銷新興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通濟鎮管轄;將通濟鎮思文場社區、官田村、姚家村、天生橋村、梓柏村、雙楊村、澗安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白鹿鎮管轄,白鹿鎮人民政府駐思文街300號。調整後,通濟鎮轄原新興鎮和景山社區、通濟場社區、崇德村、紅山村、大坪村、筒西村、麻柳村、花溪村、春芽村、黃村、橋樓村、羊叉村、龍定村所屬行政區域,通濟鎮人民政府駐三明路3號。
70、撤銷小魚洞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龍門山鎮管轄,龍門山鎮人民政府駐復興路331號。
71、撤銷磁峰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桂花鎮管轄,桂花鎮人民政府駐金桂西街264號。
72、撤銷紅巖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敖平鎮管轄,敖平鎮人民政府駐敖興街85號。
73、撤銷昇平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九尺鎮管轄,九尺鎮人民政府駐興隆街114號。
十、關於邛崍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74、撤銷寶林鎮和前進鎮,將原寶林鎮和臨邛街道金鼓社區1、2、3、7、8、9、10、11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文君街道管轄,文君街道辦事處駐朱水碾街32號。
將原前進鎮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臨邛街道管轄。調整後,臨邛街道轄原前進鎮和洪川社區、文星社區、文昌宮社區、龍興寺社區、考棚社區、北壇社區、蜚虹社區、三好社區、馬蹄社區、北鷺社區、鶴鳴社區、西江村、盤陀村、鹽壩村、紅旗村、喻坎村、勝利村、晨陽村、金鵝村、東鄉村、關家村、八角村、葫蘆村、元興村、石燕村、柏樹村以及金鼓社區4、5、6、12、13、14組所屬行政區域,臨邛街道辦事處駐蜚虹路136號。
75、撤銷水口鎮、大同鄉和茶園鄉,設立大同鎮。將原水口鎮和原大同鄉永興社區、青坪村、中華村、景溝村、孔家山村、陶壩村、鹽水村、周溝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大同鎮管轄,大同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121號。
將原茶園鄉和原大同鄉幹塘村、陳院村、古坪村、會龍村、建中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桑園鎮管轄,桑園鎮人民政府駐下新街15號。
76、撤銷固驛鎮、牟禮鎮、羊安鎮、回龍鎮、高埂鎮和冉義鎮,設立固驛街道、羊安街道和高埂街道。
以原固驛鎮和原牟禮鎮新街社區、迎祥村、鳳林村、三河村、龍鳳村、小塘村、楊柳村、開元村所屬行政區域為固驛街道的行政區域,固驛街道辦事處駐卷洞橋街102號。
以原牟禮鎮永豐社區、牟禮社區、曹店村、烏木村、龍凼村、趙塔村、同錄村、兩河村、清河村和原羊安鎮、原回龍鎮、原高埂鎮七裡村所屬行政區域為羊安街道的行政區域,羊安街道辦事處駐界牌村1組1號。
以原高埂鎮高橋社區、聯合村、中安村、和平村、光明村、高埂村和原冉義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高埂街道的行政區域,高埂街道辦事處駐民主路2號。
77、撤銷臥龍鎮、孔明鄉,設立孔明街道,以原臥龍鎮和原孔明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孔明街道的行政區域,孔明街道辦事處駐龍府路149號。
78、撤銷高何鎮,將原高何鎮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天台山鎮管轄;將天台山鎮紫荊村、楊田村、土溪村、天井村、馮壩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夾關鎮管轄,夾關鎮人民政府駐解放街55號。調整後,天台山鎮轄原高何鎮和三角社區、紀紅村、鳳樂村、馬坪村、清水村所屬行政區域,天台山鎮人民政府駐長徵大道17號。
79、撤銷道佐鄉,將原道佐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臨濟鎮管轄;將臨濟鎮青華社區、鄭航村、包塘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平樂鎮管轄,平樂鎮人民政府駐新興街139號。調整後,臨濟鎮轄原道佐鄉和黃廟社區、涼水村、瑞林村、喻崗村所屬行政區域,臨濟鎮人民政府駐東街47號。
80、將南寶山鎮茶板村、金甲村、常樂村、大葫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火井鎮管轄,火井鎮人民政府駐狀元路288號附1號。
十一、關於崇州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81、撤銷羊馬鎮,設立羊馬街道,以原羊馬鎮所屬行政區域為羊馬街道的行政區域,羊馬街道辦事處駐中白路2號。
82、撤銷三江鎮,設立三江街道,以原三江鎮所屬行政區域為三江街道的行政區域,三江街道辦事處駐橋東路134號。
83、撤銷江源鎮,設立江源街道,以原江源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江源街道的行政區域,江源街道辦事處駐清文路1號。
84、撤銷大劃鎮,設立大劃街道,以原大劃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大劃街道的行政區域,大劃街道辦事處駐人和路68號。
85、設立崇慶街道,將崇陽街道仁裡社區、三和社區、白碾社區、朱氏街社區、西橋社區、彭廟村、水陸村、同心村、羅墩村、清平村、紅橋村、東泉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崇慶街道管轄,崇慶街道辦事處駐華興西路139號。
86、撤銷雞冠山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文井江鎮管轄,文井江鎮人民政府駐大同溫泉小鎮168號。
87、撤銷公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元通鎮管轄,元通鎮人民政府駐永渠北街204號。
88、撤銷三郎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街子鎮管轄,街子鎮人民政府駐味江大道北段97號。
89、撤銷濟協鄉、錦江鄉,將原濟協鄉和原錦江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道明鎮管轄,道明鎮人民政府駐白塔湖大道130號。
90、撤銷王場鎮、燎原鄉,將原王場鎮和原燎原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白頭鎮管轄,白頭鎮人民政府駐甘泉街9號。
91、撤銷榿泉鎮、集賢鄉,將原榿泉鎮和原集賢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隆興鎮管轄,隆興鎮人民政府駐香樟社區府青路113號。
92、撤銷崇平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廖家鎮管轄,廖家鎮人民政府駐白雲路2號。
93、撤銷梓潼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觀勝鎮管轄,觀勝鎮人民政府駐天裕東街28號。
十二、關於金堂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94、撤銷清江鎮、官倉鎮,設立官倉街道,以原清江鎮和原官倉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官倉街道的行政區域,官倉街道辦事處駐中孚街206號。
95、撤銷棲賢鄉、三星鎮,設立棲賢街道,以原棲賢鄉和原三星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棲賢街道的行政區域,棲賢街道辦事處駐橘鄉路319號。
96、撤銷平橋鄉、高板鎮,設立高板街道,以原平橋鄉和原高板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高板街道的行政區域,高板街道辦事處駐興橋社區商業街42號。
97、撤銷白果鎮,設立白果街道,以原白果鎮所屬行政區域為白果街道的行政區域,白果街道辦事處駐文武宮街63號。
98、撤銷淮口鎮,設立淮口街道,將原淮口鎮所屬行政區域和三溪鎮三聖社區、白廟村、明月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淮口街道管轄,淮口街道辦事處駐學府路1號。
99、撤銷隆盛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轉龍鎮管轄,轉龍鎮人民政府駐黃桷椏大道140號。
100、撤銷廣興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竹篙鎮管轄,竹篙鎮人民政府駐竹富路6號。
十三、關於新津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101、撤銷普興鎮、金華鎮,設立普興街道,以原普興鎮和原金華鎮所屬行政區域為普興街道的行政區域,普興街道辦事處駐新中路33號。
102、撤銷花橋鎮,設立花橋街道,以原花橋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花橋街道的行政區域,花橋街道辦事處駐白鶴東路1號。
103、撤銷花源鎮,設立花源街道,以原花源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花源街道的行政區域,花源街道辦事處駐正源路88號。
104、撤銷文井鄉、新平鎮,設立寶墩鎮,以原文井鄉和原新平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寶墩鎮的行政區域,寶墩鎮人民政府駐龍泰路8號。
105、撤銷方興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安西鎮管轄,安西鎮人民政府駐安西街120號。
106、撤銷鄧雙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永商鎮管轄,永商鎮人民政府駐君山路199號。
十四、關於大邑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107、撤銷沙渠鎮、董場鎮、蔡場鎮、上安鎮、韓場鎮、蘇家鎮、三岔鎮、斜源鎮和青霞鎮,設立沙渠街道和青霞街道。
將原沙渠鎮和原董場鎮龍華社區、龍興社區、鐵溪社區、鳳冠社區、昌明街社區、祥和村、雙河村以及原蔡場鎮蔡場社區、雲南村、萬延村、樹德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沙渠街道管轄,沙渠街道辦事處駐方圓路120號。
將原董場鎮正雄社區、白馬村、興隆村,原蔡場鎮萬石社區、新福村,原上安鎮,原韓場鎮,原蘇家鎮香林村、永興村、虹橋社區、復興社區、安合村,原三岔鎮高山社區、趙庵村、山墩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安仁鎮管轄,安仁鎮人民政府駐千禧街188號。
將原三岔鎮梅花社區、慶餘村、三柏村、東升村、七一村、白衣村、湧泉村、永樂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王泗鎮管轄。
將王泗鎮黃土村、義興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晉原街道管轄;將王泗鎮西安村、燈籠社區、楊店村、李安村、龍橋村、豐都村、文筆村和江鎮寶珠村、高壩村以及原斜源鎮盤石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新場鎮管轄,新場鎮人民政府駐思安北路79號。調整後,王泗鎮轄梅花社區、福田社區、新慶社區、慶餘村、三柏村、東升村、七一村、白衣村、湧泉村、永樂村、且埂村、飛羊村、五家村、廟灣村、尚河村、孟姜村、黎庵村、靜林村所屬行政區域,王泗鎮人民政府駐蜀源路299號。
將原斜源鎮太平社區、三元場村、六坪村、江源村、大鵬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江鎮管轄。調整後,江鎮轄源社區、下壩社區、太平社區、魚泉村、香桂村、虎崗村、田園村、華山村、上壩村、馬橋村、雷山村、三元場村、六坪村、江源村和大鵬村,江鎮人民政府駐翰林街39號。
將原蘇家鎮梓橦村、原青霞鎮和晉原街道子龍街社區、晉王社區、芙蓉社區、錦屏社區、元通社區、紅光社區、東街社區、大樹社區、長春路社區、興隆社區、潘家壩社區、玉龍社區、邑新社區、駟馬社區、鴛鴦社區、鎮東村、邑溪村、伯樂村、晉義村、龍華村、幹溪村、七裡村、青屏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青霞街道管轄,青霞街道辦事處駐西嶺大道164號。
調整後,晉原街道轄北街社區、南街社區、西街社區、蓮興社區、南苑社區、建華社區、桃源社區、官渡社區、嶽江社區、斜江社區、坪域村、華三村、馬王村、金龍村、梁坪村、清江村、鳳凰村、友誼村、新樂村、五童村、黃土村、義興村所屬行政區域,晉原街道辦事處駐鶴翔大道284號。
108、撤銷霧山鄉、鶴鳴鄉,設立鶴鳴鎮,以原霧山鄉和原鶴鳴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鶴鳴鎮的行政區域,鶴鳴鎮人民政府駐川王街2號。
109、撤銷金星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悅來鎮管轄,悅來鎮人民政府駐惠通街52號。
十五、關於蒲江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110、撤銷光明鄉,將原光明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鶴山街道管轄,鶴山街道辦事處駐春江巷3號。
111、撤銷長秋鄉、壽安鎮,設立壽安街道,以原長秋鄉和原壽安鎮所屬行政區域為壽安街道的行政區域,壽安街道辦事處駐政府街10號。
112、撤銷復興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西來鎮管轄,西來鎮人民政府駐壽臥路166號。
113、撤銷白雲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朝陽湖鎮管轄,朝陽湖鎮人民政府駐溫泉路233號。
廣元市
一、關於利州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一)撤銷赤化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寶輪鎮管轄,寶輪鎮人民政府駐澳援大道512號。
(二)撤銷工農鎮,將原工農鎮千佛崖社區、瓷窯鋪社區、大塘村、小塘村、千佛村、小巖村、虎星村、亮埡村、楓香村、三顆村、學地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嘉陵街道管轄,嘉陵街道辦事處駐日新巷20號。
將原工農鎮聯盟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上西街道管轄,上西街道辦事處駐則天南路185號。
(三)將盤龍鎮東升村6至8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河西街道管轄,河西街道辦事處駐開泰路3號。
(四)設立萬緣街道,將東壩街道萬緣社區、古堰社區、老街社區和大石鎮快樂社區、綠化村及龍潭鄉和平村1至5組、勝利村5、7、8、9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萬緣街道管轄,萬緣街道辦事處駐劍門路183號。
(五)將大石鎮紅巖村、大廣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雪峰街道管轄,雪峰街道辦事處駐雪峰路195號。
二、關於朝天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六)撤銷陳家鄉、小安鄉、宣河鎮、柏楊鄉和文安鄉,將原陳家鄉,原小安鄉,原宣河鎮龍門村、紅梁村、天台村,原柏楊鄉三友村和原文安鄉八廟村、將軍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朝天鎮管轄,朝天鎮人民政府駐金牛路377號。
將原柏楊鄉中東村、捍東村、坪臺村、麻柳村、韓家村、捍紅村、冬生村和原文安鄉紅梅村、馬家灣村、茨竹灣村、郭家村、板房村、蒿壩村、天池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大灘鎮管轄,大灘鎮人民政府駐橫梁路18號。
(七)撤銷平溪鄉,將原平溪鄉和中子鎮堯坪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曾家鎮管轄,曾家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路1號。
(八)撤銷轉鬥鎮,將原轉鬥鎮和原宣河鎮宣河村、潛溪村、清泉村、白鍾村、旭光村、竹壩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中子鎮管轄。調整後,中子鎮轄中子鋪社區、五裡村、廟梁村、棗樹村、印坪村、高車村、柏樹村、南埡村、小屯村、中合村和原宣河鎮竹壩村、清泉村、宣河村、潛溪村、旭光村、白鍾村及原轉鬥鎮所屬行政區域,中子鎮人民政府駐市場街85號。
(九)撤銷西北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羊木鎮管轄,羊木鎮人民政府駐玉鳳路28號。
(十)撤銷蒲家鄉、魚洞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沙河鎮管轄,沙河鎮人民政府駐飛仙街21號。
(十一)撤銷汪家鄉、李家鄉,設立李家鎮,以原汪家鄉和原李家鄉衛星村、民主村、青林村、張家壩村、流水村、新建村、永樂村所屬行政區域為李家鎮的行政區域,李家鎮人民政府駐河潤街34號。
(十二)撤銷兩河口鄉,設立兩河口鎮,以原兩河口鄉和原李家鄉老林村所屬行政區域為兩河口鎮的行政區域,兩河口鎮人民政府駐市場街22號。
(十三)撤銷花石鄉、東溪河鎮,設立雲霧山鎮,以原花石鄉和原東溪河鎮所屬行政區域為雲霧山鎮的行政區域,雲霧山鎮人民政府駐東風街122號。
(十四)撤銷馬家壩鄉、青林鄉,設立水磨溝鎮,以原馬家壩鄉和原青林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水磨溝鎮的行政區域,水磨溝鎮人民政府駐紅坪路2號。
三、關於昭化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十五)撤銷柳橋鄉、紫雲鄉和揀銀巖街道,將原柳橋鄉、原紫雲鄉和原揀銀巖街道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元壩鎮管轄,元壩鎮人民政府駐晉壽路135號。
(十六)撤銷青牛鄉,設立青牛鎮,以原青牛鄉文書村、蘇山村、蓮池村、團結村、白牛村所屬行政區域為青牛鎮的行政區域,青牛鎮人民政府駐楓橋路5號。
(十七)撤銷陳江鄉、丁家鄉和張家鄉,將原陳江鄉,原丁家鄉丁家社區、玉羅村、青龍村、湖溪村、斷橋村,原張家鄉大霧村、雙柏村和原青牛鄉南流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虎跳鎮管轄,虎跳鎮人民政府駐幸福路28號。
(十八)撤銷黃龍鄉,將原黃龍鄉和原張家鄉洞坪村、雷音村、回龍村、劉莊村及原丁家鄉雙龍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太公鎮管轄,太公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200號。
(十九)撤銷清水鄉、香溪鄉,設立清水鎮,以原清水鄉和原香溪鄉及原張家鄉石廟村、尖山村、金紫村、松梁村、茯苓村所屬行政區域為清水鎮的行政區域,清水鎮人民政府駐清水南路5號。
(二十)撤銷晉賢鄉、梅樹鄉、白果鄉和石井鋪鎮,將原晉賢鄉中山村、千秋村、保民村,原梅樹鄉潛力村、春花村、穿心村、梅嶺村、梅樹村、新力村,原白果鄉獅子村、田巖村和原石井鋪鎮石井鋪社區、石井村、龍口村、新場村、元柏村、板廟村、茶店村、肖家寨村、廟兒頂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衛子鎮管轄,衛子鎮人民政府駐府順街110號。
(二十一)撤銷文村鄉,將原文村鄉文村社區、銀峰村、助國村、雙龍村、黨陽村和原石井鋪鎮長嶺村、八廟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柏林溝鎮管轄,柏林溝鎮人民政府駐柏龍街202號。
將原文村鄉雲臺村、作功村、榮華村和原晉賢鄉熨鬥村、道角村、新華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王家鎮管轄,王家鎮人民政府駐文景街55號。
(二十二)撤銷射箭鄉、明覺鎮,設立射箭鎮,將原射箭鄉和原明覺鎮明覺社區、雲峰村、利華村、鵝項村、帽殼村、五房村、前鋒村及原梅樹鄉潼梓村、潼北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射箭鎮管轄,射箭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43號。
(二十三)撤銷沙壩鄉,將原沙壩鄉和原白果鄉白果社區、青光村、會果村、竹林村、山溪村、金牛村及原明覺鎮華豐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紅巖鎮管轄,紅巖鎮人民政府駐仁和街3號。
(二十四)撤銷朝陽鄉、大朝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昭化鎮管轄,昭化鎮人民政府駐相府街80號。
四、關於青川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二十五)撤銷黃坪鄉、瓦礫鄉、孔溪鄉和大壩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喬莊鎮管轄,喬莊鎮人民政府駐小南街58號。
(二十六)撤銷橋樓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三鍋鎮管轄,三鍋鎮人民政府駐新區街1號。
(二十七)撤銷前進鄉、樂安寺鄉,設立樂安鎮,以原前進鄉和原樂安寺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樂安鎮的行政區域,樂安鎮人民政府駐白馬街144號。
(二十八)撤銷紅光鄉、蘇河鄉,將原紅光鄉和原蘇河鄉櫻桃村、新民村、毛坪村、樟河村、三鳳村及力子村三合組、松樹坪組、鄭家灣組、梨子坪組、田壩組、小埡子組、紙廠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關莊鎮管轄,關莊鎮人民政府駐關義街34號。
(二十九)撤銷茅壩鄉,將原茅壩鄉和原蘇河鄉力子村松樹梁組、中間院子組、李家溝組、柏楊林組、燒房裡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涼水鎮管轄,涼水鎮人民政府駐市場街6號。
(三十)撤銷白家鄉、建峰鄉,設立建峰鎮,以原白家鄉和原建峰鄉青峰社區、建峰村、葛底村、青溝村、碾子村所屬行政區域為建峰鎮的行政區域,建峰鎮人民政府駐建設新街22號。
(三十一)撤銷馬鹿鎮、金子山鄉,將原馬鹿鎮和原金子山鄉及原建峰鄉龍峰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竹園鎮管轄,竹園鎮人民政府駐清江路182號。
(三十二)撤銷板橋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木魚鎮管轄,木魚鎮人民政府駐永安路148號。
(三十三)撤銷營盤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沙州鎮管轄,沙州鎮人民政府駐昌平街2號。
(三十四)撤銷馬公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壩鄉管轄,石壩鄉人民政府駐興勝街1號。
(三十五)撤銷樓子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七佛鄉管轄,七佛鄉人民政府駐芙蓉街3號。
巴中市
一、關於巴州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一)撤銷金碑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曾口鎮管轄,曾口鎮人民政府駐曾溪街54號。
(二)撤銷凌雲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玉堂街道管轄,玉堂街道辦事處駐北龕大道東段1號。
(三)撤銷關渡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清江鎮管轄,清江鎮人民政府駐文廟街128號。
(四)撤銷花溪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水寧寺鎮管轄,水寧寺鎮人民政府駐水寧街89號。
(五)撤銷羊鳳鄉和龍背鄉,將原羊鳳鄉和原龍背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鼎山鎮管轄,鼎山鎮人民政府駐龍柏街299號。
(六)撤銷梓橦廟鎮,將原梓橦廟鎮新華社區、梓橦廟村、道子坪村、大元山村、奎星樓村、陳家嘴村、三兒河村、小柳崗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化成鎮管轄,化成鎮人民政府駐奇章路192號。
(七)撤銷寺嶺鎮,設立天馬山鎮,以原寺嶺鎮和原梓橦廟鎮柳崗社區、柳崗坪村、朝陽洞村、劉家坡村、謝家灣村、修行寺村所屬行政區域為天馬山鎮的行政區域,天馬山鎮人民政府駐楠香街9號。
二、關於恩陽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八)撤銷石城鄉,將原石城鄉紅巖壩社區、獅子山村、清洲村、方山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登科街道管轄,登科街道辦事處駐義陽大道106號。
將原石城鄉寶元寺社區、金鼓巖社區、得勝社區、清坪社區、長嶺寨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文治街道管轄,文治街道辦事處駐魁字灣一街40號。
(九)撤銷青木鎮,將原青木鎮花包村、黃桷村、向陽村、平橋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司城街道管轄,司城街道辦事處駐齊家梁社區66號。
(十)撤銷萬安鄉,將原萬安鄉付家寨村和原青木鎮青木橋社區、騎龍山村、金包村、鹿臺村、青木村、銅觀村、成城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明陽鎮管轄,明陽鎮人民政府駐明揚街88號。
將原萬安鄉萬林村、嚴家溝村、鳳泉村、石洞口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雙勝鎮管轄,雙勝鎮人民政府駐雙廟街1號。
將原萬安鄉北鬥社區、鹽井村、唐家梁村、柏林灣村和雙勝鎮五都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柳林鎮管轄,柳林鎮人民政府駐府前大道41號。
(十一)撤銷玉井鄉、三匯鎮和義興鎮,設立雪山鎮,以原玉井鄉和原三匯鎮及原義興鎮同興社區、盧莊村、新廟村、紅嶺村、白巖洞村、九皇村、曹家村、桑林村、清泉寺村、楊通村、李家梁村、南巖村、豐陡村所屬行政區域為雪山鎮的行政區域,雪山鎮人民政府駐三雪街97號。
(十二)撤銷三河場鎮,將原三河場鎮和原義興鎮石灶村及原青木鎮石馬村、長嶺村、川新村、八角村、龍門村、老官村、方坪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漁溪鎮管轄,漁溪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48號。
(十三)撤銷三星鄉,將原三星鄉石虎村、龍寶村、關蓬村和原石城鄉小元村、爛田埡村、白堡嘴村、顯石寨村、千丘塝村、三清廟村及原萬安鄉萬安村、魏家山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興隆鎮管轄,興隆鎮人民政府駐戲樓街1號。
(十四)撤銷舞鳳鄉,將原舞鳳鄉和原三星鄉瑞昌社區、紅星社區、雙柏村、鳳居村、雙山村、大元村、梓橦村、長生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玉山鎮管轄,玉山鎮人民政府駐大寨社區26號。
(十五)撤銷觀音井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下八廟鎮管轄,下八廟鎮人民政府駐鳳凰街95號。
(十六)撤銷九鎮鄉,設立九鎮,以原九鎮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九鎮的行政區域,九鎮人民政府駐文治街28號。
(十七)撤銷尹家鄉,設立尹家鎮,以原尹家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尹家鎮的行政區域,尹家鎮人民政府駐尹新街1號。
三、關於南江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十八)撤銷南江鎮和東榆鎮,設立集州街道,以原南江鎮大堂壩社區、南門口社區、西佛山社區、春場壩社區、沙溪壩社區、南磷路社區、簡家壩社區、朝陽社區、林家壩社區、紅塔社區、楊家河社區、斷渠社區、太子洞社區、海螺社區、文星村、朝陽村、黃金村、元山村、紅衛村、南埡村、明月村、光輝村、水洞村、凰龍村和原東榆鎮觀井社區、華光社區、文光社區、徐家壩社區、槐樹坪社區、張家埡社區、幸福村及躍進社區1組、2組、10組所屬行政區域為集州街道的行政區域,集州街道辦事處駐光霧山大道城廟段春場路10號。
(十九)撤銷流壩鄉,設立公山鎮,以原流壩鄉和原南江鎮長坪村、漁壩村、雙元村、白鶴村、石光村、三溪村、文安村、桃紅村、金碑村及原東榆鎮東榆社區、石礦社區、橋壩社區、永紅村、五星村、同心村、衛星村、長豐村、民主村、土寨村、戰鬥村、響水村、橋壩村、田塝村、躍進社區3至9組所屬行政區域為公山鎮的行政區域,公山鎮人民政府駐東榆鋪街179號。
(二十)撤銷紅四鄉和傅家鄉,將原紅四鄉和原傅家鄉及紅光鎮玉湖社區、玉白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長赤鎮管轄,長赤鎮人民政府駐朱陵宮街301號。
(二十一)撤銷鳳儀鎮和朱公鄉,將原鳳儀鎮和原朱公鄉及雙流鎮松林村、面羅溪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正直鎮管轄,正直鎮人民政府駐濟田街58號。
(二十二)撤銷樂壩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沙河鎮管轄,沙河鎮人民政府駐洛坪街432號。
(二十三)撤銷黑潭鄉,設立雲頂鎮,將原黑潭鄉和下兩鎮元頂子社區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雲頂鎮管轄,雲頂鎮人民政府駐黑潭街303號。
(二十四)撤銷北極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大河鎮管轄,大河鎮人民政府駐向陽路9號。
(二十五)撤銷關路鄉、關田鄉和紅巖鄉,設立關路鎮,以原關路鄉和原關田鄉及原紅巖鄉雙寨村、石莊村所屬行政區域為關路鎮的行政區域,關路鎮人民政府駐關路街166號。
將原紅巖鄉紅巖社區、黑巖村、雲光村、鞍坪村、紅寨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趕場鎮管轄,趕場鎮人民政府駐九女路51號。
(二十六)撤銷寨坡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光霧山鎮管轄,光霧山鎮人民政府駐八一街111號。
(二十七)撤銷貴民鄉、匯灘鄉和柳灣鄉,設立貴民鎮。以原貴民鄉、原匯灘鄉和原柳灣鄉新立社區、新立村、九嶺村、郎坪村、紅珠村所屬行政區域為貴民鎮的行政區域,貴民鎮人民政府駐政務街1號。
(二十八)撤銷上兩鄉,將原上兩鄉和原柳灣鄉柳灣社區、長河社區、長河村、黃土村、麻柳村、竹壩村、田坪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橋亭鎮管轄,橋亭鎮人民政府駐育才路1號。
(二十九)撤銷燕山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八廟鎮管轄,八廟鎮人民政府駐文廟街44號。
(三十)撤銷雙桂鄉,將原雙桂鄉馬桑廟社區、馬桑村、雙桂村、園壩村、紅豆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天池鎮管轄,天池鎮人民政府駐康家坪街109號。
將原雙桂鄉長梁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侯家鎮管轄;將侯家鎮石寨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紅光鎮管轄,紅光鎮人民政府駐關帝橋街25號。調整後,侯家鎮轄侯家社區、九頂社區、龍洞村、瑪瑙村、趙家村、北峰村、罐山村、白珠村、靈官村、廣教村、攔馬村、太平村、長梁村所屬行政區域,侯家鎮人民政府駐侯家梁街62號。
(三十一)撤銷高橋鄉和平崗鄉,設立高橋鎮,以原高橋鄉和原平崗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高橋鎮的行政區域,高橋鎮人民政府駐高橋街193號。
(三十二)撤銷石灘鄉,設立石灘鎮,以原石灘鄉所屬行政區域為石灘鎮的行政區域,石灘鎮人民政府駐桂花街440號。
(三十三)將沙壩鄉更名神門鄉。
甘孜州
一、關於康定市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一)撤銷時濟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姑咱鎮管轄,姑咱鎮人民政府駐金正巷66號。
(二)撤銷三合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金湯鎮管轄,金湯鎮人民政府駐永紅路122號。
(三)撤銷瓦澤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新都橋鎮管轄,新都橋鎮人民政府駐新都橋大街342號。
(四)撤銷朋布西鄉、甲根壩鄉,設立甲根壩鎮,以原朋布西鄉和原甲根壩鄉所屬行政區域為甲根壩鎮的行政區域,甲根壩鎮人民政府駐木雅路1號。
(五)撤銷貢嘎山鄉,設立貢嘎山鎮,以原貢嘎山鄉所屬行政區域為貢嘎山鎮的行政區域,貢嘎山鎮人民政府駐迎賓大道1號。
(六)撤銷魚通鄉,設立魚通鎮,以原魚通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魚通鎮的行政區域,魚通鎮人民政府駐野壩路1號。
二、關於瀘定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七)撤銷田壩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瀘橋鎮管轄,瀘橋鎮人民政府駐田壩村2組17號。
(八)撤銷杵坭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冷磧鎮管轄,冷磧鎮人民政府駐桐子林村3組216號。
(九)撤銷德威鄉、加郡鄉,設立德威鎮,以原德威鄉和原加郡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德威鎮的行政區域,德威鎮人民政府駐咱威村1組113號。
三、關於丹巴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十)撤銷丹東鄉、邊耳鄉,設立丹東鎮,以原丹東鄉和原邊耳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丹東鎮的行政區域,丹東鎮人民政府駐丹東村1組80號。
(十一)撤銷東谷鄉、水子鄉、東女谷鄉、聶呷鄉和嶽扎鄉,設立東谷鎮、墨爾多山鎮和甲居鎮。
以原東谷鄉和原水子鄉納交一村、納交二村、科裡村所屬行政區域為東谷鎮的行政區域,東谷鎮人民政府駐東谷村1組52號。
將原水子鄉水子一村、水子二村、水子三村、大馬村、長納村、各宗村、吉宗村,原東女谷鄉縱寧村、俄滿村、俄多村,原聶呷鄉甲居三村佛爺巖片區,革什扎鎮布科村索斷橋片區和梭坡鄉宋達村黃土坎區域,巴旺鄉扎科村大金川河中心線以東集體荒山荒坡區域劃歸章谷鎮管轄,章谷鎮人民政府駐水子一村1組7號。
以原東女谷鄉克格依村、基卡依村、呷仁依村、波色龍村、罕額依村、折龍村、李龍村和原嶽扎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墨爾多山鎮的行政區域,墨爾多山鎮人民政府駐嶽扎壩村1組39號。
將原聶呷鄉(除甲居三村佛爺巖片區)和巴旺鄉聶拉村、小巴旺村、小聶呷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甲居鎮管轄,甲居鎮人民政府駐聶呷村4組17號。
(十二)撤銷格宗鄉,設立格宗鎮,以原格宗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格宗鎮的行政區域,格宗鎮人民政府駐格宗村2組17號。
(十三)撤銷半扇門鄉,設立半扇門鎮,以原半扇門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半扇門鎮的行政區域,半扇門鎮人民政府駐半扇門一村1組41號。
四、關於九龍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十四)撤銷俄爾彝族鄉、三埡彝族鄉,設立三埡鎮,以原俄爾彝族鄉和原三埡彝族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三埡鎮的行政區域,三埡鎮人民政府駐龍塘子村4組32號。
(十五)撤銷踏卡彝族鄉、斜卡鄉,設立雪窪龍鎮,以原踏卡彝族鄉和原斜卡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雪窪龍鎮的行政區域,雪窪龍鎮人民政府駐耳朵鋪子村1組65號。
(十六)撤銷灣壩彝族鄉,設立灣壩鎮,以原灣壩彝族鄉所屬行政區域為灣壩鎮的行政區域,灣壩鎮人民政府駐高碉村4組67號。
(十七)撤銷湯古鄉,設立湯古鎮,以原湯古鄉所屬行政區域為湯古鎮的行政區域,湯古鎮人民政府駐湯古村1組63號。
(十八)撤銷烏拉溪鄉,設立烏拉溪鎮,以原烏拉溪鄉所屬行政區域為烏拉溪鎮行政區域,烏拉溪鎮人民政府駐河壩村3組1號。
(十九)撤銷魁多鄉,設立魁多鎮,以原魁多鄉所屬行政區域為魁多鎮的行政區域,魁多鎮人民政府駐裡伍村1組14號。
(二十)撤銷乃渠鄉,設立乃渠鎮,以原乃渠鄉所屬行政區域為乃渠鎮的行政區域,乃渠鎮人民政府駐七日村1組26號。
五、關於鄉城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二十一)撤銷尼斯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香巴拉鎮管轄,香巴拉鎮人民政府駐馬色村1組25號。
(二十二)撤銷青麥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青德鎮管轄,青德鎮人民政府駐供改村1組24號。
(二十三)將熱打鎮色壩村劃歸沙貢鄉管轄,沙貢鄉人民政府駐達根村1組11號。
六、關於稻城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
(二十四)撤銷色拉鄉、傍河鄉,設立噶通鎮,以原色拉鄉和原傍河鄉所屬行政區域為噶通鎮的行政區域,噶通鎮人民政府駐仲堆村2組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