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中國高鐵家族又添新成員——「復興號」!
「『復興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它的成功研製生產,標誌著鐵路成套技術裝備特別是高速動車組已經走在世界先進前列。」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陸東福表示,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歷史節點,將中國標準動車組命名為「復興號」,代表著中國鐵路在新時代堅定跟黨走、奮勇當先行的堅強決心。
目前,「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有「CR400AF」和「CR400BF」兩種型號。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新的動車組編制規則,新型自主化動車組均採用「CR」開頭的型號,「CR」是中國鐵路總公司英文縮寫,也是指覆蓋不同速度等級的中國標準動車組系列化產品平臺。型號中的「400」為速度等級代碼,代表該型動車組試驗速度可達400km/h及以上,持續運行速度為350km/h。「A」和「B」為企業標識代碼,代表生產廠家;「F」為技術類型代碼,代表動力分散電動車組。紅色的是中車四方的AF,黃色車頭是中車長客的BF。今後,中國鐵路總公司將根據運輸市場需求,逐步研發CR300和CR200系列中國標準動車組。
作為中國最新一代的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這就為您「揭秘」。
從「洋基因」到「純中國」,中國標準佔84%
很多圍觀群眾關心:有了「和諧號」,為啥還要有個「復興號」?這就不得不回顧一下中國高鐵的誕生故事了。
眾所周知,咱們中國高鐵是在「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的道路上誕生的,當初從歐洲、日本引進了1型車、2型車、3型車和5型車四種不同的技術平臺,這些車型技術路徑不同,使咱們用最短的時間「兼收並蓄」,集各家之長。
後來,咱們基於這些技術平臺造出了自己的高鐵,但還是有問題沒解決——這些車不能「互聯互通」。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悅明介紹,這些技術平臺的標準系統不統一,沒有做到標準化統型,不僅司機的操作臺不一樣,連車廂裡的定員座位都不一樣,無法相互替代。一旦某節車出現故障,需要組織乘客換乘,臨時調來的車很可能出現要麼「掛不上」,要麼「缺座位」。
還記得今年5月,「圍棋國手連笑坐高鐵被強制降座」的新聞嗎?當時,連笑搭乘高鐵從北京趕往杭州,由於列車設備故障調用備用列車,備用列車與原列車型號不一致、座位不對應,結果他由一等座被換到了二等座。唉,每次遇到這種事兒,列車長內心也是一千匹羊駝奔跑的,「寶寶心裡苦啊,不是我不安排大家按原位就坐,而是這個備用列車型號不一樣,就沒裝這麼多座位啊!」
不僅列車上有這種尷尬,因為車型標準不統一,每種車都需要有備用車停在車站應急,動車檢修的車間也要把4種車的零部件全配備,甚至高鐵司機也要把各種車型都學習一遍。
為了打造適合中國國情、路情的高速動車組設計製造平臺,實現中國高速鐵路動車組自主化、標準化和系列化,在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下,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技術牽頭,集合中車集團及相關企業的力量,開展了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研製工作。
中國標準動車組的「中國」,就意味著高鐵從最早的「洋基因」、「混血」、「以我為主」,現在由內而外都是「純中國」了,特別是軟體全部是自主開發。在高速動車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84%。中國標準動車組整體設計以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關鍵技術都是我國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中國標準動車組的「標準」,意味著今後所有高鐵列車都能連掛運營,互聯互通。只要是相同速度等級的車,不管哪個工廠出品,不管是哪個平臺出品,都能連掛運營,不同速度等級的車也能相互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