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花雨》女主「英娘」:讓敦煌壁畫「起舞」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6月3日電 題:《絲路花雨》女主「英娘」:讓敦煌壁畫「起舞」

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

周虹今年24歲,但在舞劇《絲路花雨》的舞臺已經長達10年。2017年開始,她成為劇中的女主角。周虹說,登臺後,77分鐘的表演時間裡「我就是英娘」。

資料圖:舞劇《絲路花雨》是以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素材,博採沿線各地民間歌舞之長創作。它歌頌了畫工神筆張和歌伎英娘父女倆的悲歡離合,以及與波斯商人伊努斯之間的純潔友誼。 楊豔敏 攝

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取材於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於1979年首創,曾在義大利、法國等地久演不衰,出訪4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2800餘場,觀眾超過400萬人次,被稱為東方藝術的奇葩。

2008年北京奧運會系列活動上演了《絲路花雨》,當年14歲的周虹入選。10年間,她從群舞、領舞、到成為女主「英娘」的第24位扮演者。

2017年夏天,周虹被抽調到敦煌,出演旅遊駐場版情景舞劇《絲路花雨》女主角,當年演出了120場。「過去跳群舞,上臺後想的就是動作不出錯,配合主演的情緒注意表情。」她說,跳了英娘之後,才體會到「把自己代入角色」最重要。不僅要舞姿優美,表情更為重要,要讓觀眾在自己的舞蹈和表情中體會喜怒哀樂。

這臺旅遊駐場版情景舞劇新創排了2018版,並於今年4月30日在敦煌舉行全球首演。

近日,在敦煌大劇院的化妝間,中新社記者約訪了周虹。下午四時起,她開始自己描眉、塗唇、畫鬢角,只有頭髮是由化妝師幫忙梳。「十年了,幾乎每天都在練功、演出,早就學會自己化妝了。」她說。

化妝歷時近三個小時,周虹穿上第一幕的戲服。隨後,她從包裡拿出雙氧水和棉籤擦拭膝蓋上的傷疤。這是前一晚,劇中父親「神筆張」去世後,「英娘」哭著爬過去時,被舞臺地板劃傷的。

周虹的腿幾乎沒好過,每條褲子(戲服)右腿都有血印。臺上表演時太投入,常常謝完幕才發覺腿又磕破了。因為腿上傷痕太多,夏日也很少穿短裙短褲。為了讓自己纖瘦一點,她很少吃主食。「這點苦根本不算什麼。」她說,讓靜止的敦煌壁畫「舞」起來,自己能夠參與其中,成為一份子,是最大的福分。

每晚八時三十分,舞劇開演。周虹頭上要別一百多個髮夾,由於做頭飾時用很多髮膠,周虹每天夜裡表演完都得洗一遍頭。因為常年造型頭髮繃得太緊,兩邊髮際線嚴重掉發。

「其實,最難的是英娘在劇中情緒的轉換,被迫賣藝時的無奈,與父重逢時的開心,遠走波斯時的傷心不舍,父親去世時的撕心裂肺等,在一個多小時裡,迅速代入。」周虹說,自己幾乎每場演出都會掉眼淚,因為「把自己當做英娘」。

作為《絲路花雨》的主演之一,周虹最大的希望,是讓每一個國內外觀眾看到「起舞的敦煌壁畫」。在她看來,舞劇把瑰麗多彩的敦煌壁畫「搬」上舞臺,形象地表現敦煌文化,歌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人民的友誼。(完)

相關焦點

  • 敦煌壁畫到底有多美?(高清圖集)
    領略敦煌壁畫獨到的藝術之美,深入了解敦煌石窟的歷史文化與藝術成就,體驗敦煌石窟藝術創作者高超的技藝與匠心,傳播與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寶藏。各飛天右側更有銜花的大雁。各飛天右側更有銜花的大雁。14窟金剛薩錘菩薩,此為密教普賢,有普賢金剛手、大普賢之稱,在金胎兩界金剛部是上首,故為金剛部主。
  • 地藏王菩薩誕辰日(附地藏菩薩敦煌壁畫),亨特保羅拉杆箱主祭母
    地藏王菩薩誕辰日,亨特保羅拉杆箱主願母親安息傳說今天是以「大孝」和「大願」被廣為弘傳的地藏王菩薩的誕辰,亨特保羅拉杆箱主願母親安息得樂。亨特保羅拉杆箱主摘自《敦煌壁畫復原精品集》(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第222頁.地藏王菩薩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以孝女的面目出現,而《地藏菩薩本願經》也有佛門《孝經》之稱。
  • |神鹿與告密者|中文自修·聰明小豆丁|敦煌壁畫|壁畫|敦煌研究院
    它的故事其實是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的情節改編的。近日,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合推出了一部敦煌動畫劇《神鹿與告密者》重現了九色鹿的故事。這個故事開始於皇后的一個夢:她在夢中見到了一隻九色鹿,想要鹿皮做一件皮草,便慫恿國王張榜尋鹿。不久有一人進宮告密,帶著國王和軍隊在山林中找到了九色鹿。
  • 敦煌精神:永不凋落的沙漠之花
    敦煌作為戈壁沙漠中的肥沃綠洲,生生世世滋養了無數西去東來的人。常沙娜,「敦煌守護神」常書鴻之女,這朵用一生心血澆灌敦煌藝術的「沙漠之花」,帶著她和父親畢生的力作,日前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絢麗綻放。這是繼1946年在蘭州舉辦《常書鴻父女書畫展》之後,時隔73年,這對敦煌「守護使者」作品的再次重逢。
  • 兒童節日裡,重看敦煌壁畫中嬉戲自在的童趣
    在出土的敦煌文獻中,有許多描繪古代兒童活動的場面;在敦煌壁畫中,也有許多關於當時兒童遊戲的記載。其中各類兒童的形象生動活潑,面目傳神,藝技精湛。特別是注重兒童內心天真無邪的刻畫。敦煌文獻和壁畫中所反映的兒童遊戲,都根植於當時的社會形態之中,它與唐宋時代的經濟繁榮、文化交流頻繁、政治穩定等密不可分。
  • 歲久丹青色半銷 敦煌壁畫的色彩變化之美
    天下功德,莫高於修窟建寺,虔誠禮佛,敦煌莫高窟之名便由此而來。這座坐落於河西走廊,建築在沙漠至高之處的千佛之窟,確實無愧於它流芳百世的盛名。敦者,言其盛大;煌者,喻其輝煌。久聞漠北「平沙莽莽黃入天」之蕭條,「瀚海闌幹百丈冰」之冷寂,而敦煌莫高窟,卻是這片荒漠之上最為瑰麗的顏色。
  • 敦煌第一次將壁畫與遺書結合!
    世人皆知敦煌有壁畫,同樣發現於莫高窟藏經洞中的「敦煌遺書」卻鮮有人知。>國家圖書館敦煌遺書特藏庫源:國家圖書館而今年,有個消息在收藏圈炸開了花:為了紀念敦煌遺書面世120周年,國家圖書館聯合中國郵政,將它的鎮館之寶敦煌遺書,結合敦煌壁畫,做成了這套《敦煌拾遺—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郵票典藏本這是敦煌第一次將壁畫與遺書結合的藏品,也是第一次將它的整體文化精神呈現在世人面前。
  • 敦煌裡的中國 敦煌裡的世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120周年新書訪談
    對敦煌古代文化遺產進行深入研究,可以使我們獲得很多寶貴的啟示。如我國舞蹈工作者在借鑑敦煌壁畫樂舞圖像的基礎上,創作出了飲譽中外的舞劇「絲路花雨」。在借鑑古代敦煌文化遺產推陳出新方面,未來還有很大的潛力。無論是文學、美術還是音樂舞蹈工作者,乃至建築學家、書法家、醫學家,都可以從豐富的敦煌文化遺產中汲取營養,並據以創造出新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
  • 「文物數位化」加速甘肅與絲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
    「文物數位化」加速甘肅與絲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 2021-01-04 10:51: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 盤點生活中處處可見的敦煌元素,還不快來把博物館「帶」回家
    雙方通過遊戲去復原和展示敦煌壁畫上的精髓,又以敦煌IP文化為基礎再創作更多新的作品,讓玩家有機會深入感受敦煌文明的魅力。△敦煌博物館x合生元 IP授權產品敦煌壁畫x民生銀行:歲月留住經典,敦煌美景重現民生銀行為致敬敦煌,推出了敦煌國寶系列信用卡,以壁畫內容為故事藍本,展現敦煌內涵之美。
  • 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開幕式在上海交大舉行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敦煌文化遺產,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指導,上海交通大學和敦煌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將於9月至12月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展出。
  • 蓋婭傳說發布的「敦煌壁畫版」高定禮服,難道神仙下凡了
    最近蓋婭傳說發布的敦煌壁畫版高定禮服,2019年春夏系列「畫壁.一眼千年」中國時裝秀,因為仙氣飄飄,博得不少人氣。但也引來不少爭議,因為沒有從中看出敦煌壁畫的特點,並沒有那種歷史感和宗教性。3、雖然很仙很漂亮,但不是敦煌的感覺。4、看了半天在找敦煌元素。敦煌壁畫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描繪古代人心目中的神的形象,以及神的活動,這樣的神包括佛、菩薩、金剛等。
  • 《鹿王本生圖》無時間順序對比構圖,懲惡揚善,是敦煌壁畫的代表
    在萬眾期待中,《國家寶藏》終於迎來了敦煌研究院,相信很多人對於敦煌莫高窟都充滿了嚮往,不僅僅是規模宏大的石窟,還有精美的壁畫,以及其傳奇的經歷,都讓眾人充滿了期冀,雖然本次的三件國寶不能代表敦煌的全部,但也能讓人大飽眼福,尤其是這幅《鹿王本生圖》。
  • 聚焦敦煌古城文化,愛奇藝上線《登場了!敦煌》,每周三12點更新
    敦煌》在愛奇藝正式上線。「敦煌」不只是一個地名,這次由國內首檔聚焦敦煌的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開啟屬於她的腳步,更有汪涵帶隊,錢正昊和李浩源等青春藝人,共同探索敦煌歷史痕跡下背後的故事。敦煌不只是西域堅固的堡壘,也不是只有大而盛的絲路明珠。
  • 敦煌未來博物館
    案例:敦煌未來博物館 品牌:騰訊公益x我是創益人x騰訊基金會 技術實現:createjs 亮點: 1.
  • 敦煌220窟是翟氏家窟,因北宋的重塑得以保留,是人類藝術瑰寶
    窟主和施主是會在洞窟上留名的,因為持續建造的時間很長,所以很多洞窟幾次變換了主人,洞窟也會多次整修,從而出現重層的現象,《國家寶藏》上守護的敦煌220窟就是如此。
  • 【貴比黃金】敦煌壁畫所用的藍色顏料青金石有多稀少
    【貴比黃金】敦煌壁畫所用的藍色顏料青金石有多稀少 2021-01-06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浩瀚無垠的敦煌和嘉峪關
    文化遺存舉世聞名,人才輩出,美麗的敦煌和雄偉的嘉峪關是復繞神奇誘人的土地。今天大連旅行社的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份敦煌和嘉峪關的旅行攻略,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千傳承千年的絲路文化,走進浩瀚無垠的敦煌和嘉峪關把。莫高窟敦煌市隸屬於甘肅省酒泉市,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 守在莫高窟的年輕人:不是我留在敦煌,而是敦煌留住了我
    自此,能工巧匠開窟之舉綿延千年,歷經北涼、隋、唐、宋、元等10個朝代,絲路咽喉重鎮敦煌盛極一時。莫高窟的壁畫、塑身多集中在南區,區內現存洞窟492個、塑身2000餘尊、壁畫4.5萬平方米等。大二時,他到過敦煌,讓他震撼的不僅是文物,還有莫高窟的科技感——「數位化保護」的壁畫拍攝現場。畢業那年,熊業騰報考敦煌研究院,就衝著「數位化」去的。 熊業騰是西安人,故鄉距敦煌約1700千米,一路西行,熊業騰覺得像是去戍守邊防,既豪邁又不免悵惘。
  • 跑遍世界尋找敦煌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如今,一個敦煌及中古絲路歷史愛好者如果要看全這些寶物,那就不免要跑遍全球的博物館了。吉美博物館6 Place d'Iéna, Paris;www.guimet.fr吉美博物館是一處敦煌文物的寶庫。大英博物館www.britishmuseum.org在前往敦煌的尋寶者中,斯坦因恐怕是最著名的一位,他在敦煌所獲大多藏於大英博物館。至今大英博物館擁有敦煌相關文物一萬多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其中珍貴者不可勝數。比如絹畫藥師淨土圖,屬超大型敦煌遺畫之一,為9世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