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開幕式在上海交大舉行

2021-01-12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敦煌文化遺產,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指導,上海交通大學和敦煌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將於9月至12月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展出。

9月12日上午,「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開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程及美術館舉行。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旭東,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楊秀清,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處副處長範泉,敦煌研究院接待部邊磊,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宣傳處處長陳郭華;83級校友、攜程聯合創始人、校文化發展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範敏,83級校友、上海紅酒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校文化發展基金理事會理事吳文峰,敦煌文化大使、資深媒體人、策展人崔豔;上海交大黨委書記姜斯憲,校黨委副書記顧鋒,各機關部處、院系領導,志願者代表以及兄弟高校代表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顧鋒主持。

姜斯憲對敦煌研究院的支持以及聯合主辦單位表示了感謝。他在致辭中指出,「博物館是一所大學校」,上海交通大學充分認識到文博育人在涵育大學生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中的重要作用。作為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的會長單位和上海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的秘書長單位,上海交通大學不僅致力於建設好交大自身的文博場館,同時責無旁貸地搭建起兄弟高校、校內校外、國內國外的文博溝通橋梁,藉助博物館豐富的教育資源,共同做好「文化育人」這篇大文章。

陳郭華代表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對各個主辦單位表示了感謝。他指出,上海市教委高度重視文化育人的時代命題,在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做出諸多探索。在本次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巡展的過程中,高校博物館要積極學習敦煌研究院先進的博物館管理理念,不斷提高高校博物館的專業性;要開拓視角、啟發思維,擴展敦煌藝術所承載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輻射面和影響力;要探索未來高校博物館與社會博物館的共建共享機制,通過博物館教育讓文物成為「無言之師」,引領廣大青年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傳播者、弘揚者。

王旭東在講話中介紹,敦煌研究院自上世紀末開始「數字敦煌」的探索實踐,率先實踐並成功利用敦煌石窟數字資源製作高保真列印複製壁畫。展品甄選了莫高窟最具代表性的壁畫內容,真實再現了敦煌藝術的神韻,是敦煌藝術精華的濃縮,集中體現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價值和精神。自去年十月、敦煌研究院與上海交大共同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以來,以「守望敦煌」為主題,已成功舉辦了「堂」文博講堂、「敦煌文化守望者」、以及「敦煌文博研習營」等活動,把守望敦煌的精神在上海乃至全國高校中傳播開來。敦煌研究院與上海交通大學正共同攜手一步一個腳印地不斷推動著敦煌文化遺產的保護、弘揚與創新工作。

隨後,姜斯憲、王旭東、陳郭華、楊秀清和範敏為「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揭幕。

本次交大首展將持續至10月7日,展覽將通過現代數位技術複製的敦煌石窟藝術經典作品30餘幅,數位技術高保真地再現了敦煌石窟藝術的信息,真實地再現敦煌藝術的風華神韻。同時展出利用數位技術一比一複製洞窟 1 個、藏經洞出土文獻複製品12件、彩塑複製品2身;同時還有數幅解讀敦煌藝術、敦煌壁畫內容的圖版,反映敦煌莫高窟舊貌及保護歷史的老照片和反映敦煌及周邊環境的圖片,全方位、多維度地向觀眾們展示了敦煌文化的發展歷史以及敦煌藝術的精髓。在展覽現場,觀眾們還可以通過專業設備,體驗莫高窟數字敦煌已上線公布的30個洞窟的VR虛擬漫遊,並通過生動精美,結合虛擬漫遊、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技術形式,讓高校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得以近距離欣賞和學習敦煌藝術,感知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關焦點

  • 【世界藝術史大會】「華夏遺韻」「千年敦煌」北大賽克勒博物館雙...
    2016年9月10日,世界藝術史大會特展「華夏遺韻」中原古代音樂文物展以及「千年敦煌」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巡展在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開幕,9月11日向觀眾開放,展覽持續到10月18日。歡迎大家參觀!
  • 季承業、胡可書畫精品巡展亮相鹽南高新區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陶展)12月9日上午,「羽霜秋妍」季承業、胡可書畫精品全市校園巡迴聯展——鹽南高新區站,在該區日月路小學拉開帷幕。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書畫院副院長、南大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陸慶龍宣布書畫展開幕。
  • 「一萬個太陽」邁出全國第一步:首個心性藝術空間、公益美術課堂啟幕
    心性藝術空間、公益美術課堂是「一萬個太陽」公益繼畫展、心性藝術之旅後,新的公益內容,以「藝術+公益」的形式,探索新時代的藝術公共價值,推動中國培智教育發展。第一個特展《行走的敦煌》2019年10月,「一萬個太陽」公益攜手杭州市楊綾子學校師生前往敦煌研學,開啟心性藝術之旅,也結下了杭州培智教育與敦煌文化的不解之緣。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杭州市楊綾子學校的學生先後創作了百餘幅敦煌文化題材的繪畫作品,並先後在敦煌、杭州、張家界、仙居等地舉辦了10餘場公益畫展。
  • 敦煌壁畫到底有多美?(高清圖集)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寶庫,至今保留著眾多洞窟。領略敦煌壁畫獨到的藝術之美,深入了解敦煌石窟的歷史文化與藝術成就,體驗敦煌石窟藝術創作者高超的技藝與匠心,傳播與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寶藏。57窟的觀世音菩薩,在眾多的唐代菩薩形象中,這尊觀世音畫像是最佳精品之一,被人們讚譽為美人像,此窟也因此而被稱做"美人窟"。
  • 《絲路花雨》女主「英娘」:讓敦煌壁畫「起舞」
    中新社蘭州6月3日電 題:《絲路花雨》女主「英娘」:讓敦煌壁畫「起舞」中新社記者 南如卓瑪周虹今年24歲,但在舞劇《絲路花雨》的舞臺已經長達10年。2017年開始,她成為劇中的女主角。周虹說,登臺後,77分鐘的表演時間裡「我就是英娘」。
  • 20世紀初,列強探險家怎麼能夠用膠布等就能夠削下敦煌壁畫?
    (英博物館的敦煌壁畫。斯坦因一個人在兩三天的時間裡,就用特製的化學膠布粘走了莫高窟26方。)吉川於1911年10月5日到達敦煌。 吉川在千佛洞進行了瘋狂的盜寶活動。圖為吉川用特製的化學膠布粘走的莫高窟精美的壁畫。華爾納盜剝壁畫精品十塊。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研究院編 樊錦詩 主編 趙聲良 副主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參與編纂《敦煌藝術大辭典》的孫儒僩先生繪製的莫高窟第237窟單層木塔圖參與編纂《敦煌藝術大辭典》的劉玉權先生的手稿《敦煌藝術大辭典》壁畫類詞條百年之業敦煌,一個流光溢彩的名字。
  • |神鹿與告密者|中文自修·聰明小豆丁|敦煌壁畫|壁畫|敦煌研究院
    它的故事其實是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的情節改編的。近日,敦煌研究院和騰訊聯合推出了一部敦煌動畫劇《神鹿與告密者》重現了九色鹿的故事。這個故事開始於皇后的一個夢:她在夢中見到了一隻九色鹿,想要鹿皮做一件皮草,便慫恿國王張榜尋鹿。不久有一人進宮告密,帶著國王和軍隊在山林中找到了九色鹿。
  • 妙音繞梁 和聲鳴盛 ——蘭州大學舉行聲樂套曲《敦煌廿詠》作品...
    10月11日,蘭州大學舉行聲樂套曲《敦煌廿詠》作品發布會。蘭州大學黨委書記馬小潔、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楊建仁等出席,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二十多家媒體參加會議並對音樂會進行了深度報導,《國家地理》頻道攝製組進行了現場拍攝。
  • 《鹿王本生圖》無時間順序對比構圖,懲惡揚善,是敦煌壁畫的代表
    《鹿王本生圖》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時期的壁畫,可以說是敦煌壁畫的代表作,《鹿王本生圖》是北魏時期的作品,屬敦煌壁畫早期作品。敦煌處於古代東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地帶,因此帶有濃厚的西域風情與中國早期繪畫的裝飾風格,西域畫風帶有羅馬時期風格,用線簡練,屬於幾筆就可以勾勒出一個人物或者物體,雖不屬於寫實風格,但結構清晰合理。
  • 敦煌石窟壁畫密碼:慈悲獨到的畫筆如何繪出捨身飼虎的故事?
    敦煌莫高窟被譽為人類文化藝術的寶庫,這裡保存了從北涼到元代綿延一千餘年的石窟藝術。每一年數百萬遊客在此參觀遊覽,在幽暗洞窟中,人們為鋪天蓋地的壁畫環繞,然而除了飛天等少數幾幅名作,大部分壁畫都沉默地模糊於藝術和歷史的層層面紗背後。它們為何人所作?描繪了怎樣的故事?想傳達什麼樣的信息?如一道道古老的謎題,聲響遙遠,引人好奇。
  • 第二屆紅黃藍國際畫展在意舉行 紅黃藍被授予"中意文化交流使者"
    展覽分別在義大利博加多市著名Vaste瓦斯泰古城堡、特裡卡塞市Palazzo Principe Gallone嘎隆那王子城堡內舉行。其中18幅中國兒童畫被收藏,可以在義大利長期展出。紅黃藍教育參與主辦的中國兒童畫國際巡展目前已經舉辦了兩屆,從荷蘭梵谷之家到文藝發源地義大利,旨在搭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促進孩子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拓展國際視野,並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讓中國孩子的作品走向世界,讓世界通過孩子們的作品了解中國!
  • 【貴比黃金】敦煌壁畫所用的藍色顏料青金石有多稀少
    【貴比黃金】敦煌壁畫所用的藍色顏料青金石有多稀少 2021-01-06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敦煌未來博物館
    案例:敦煌未來博物館 品牌:騰訊公益x我是創益人x騰訊基金會 技術實現:createjs 亮點: 1.
  • 敦煌第一次將壁畫與遺書結合!
    世人皆知敦煌有壁畫,同樣發現於莫高窟藏經洞中的「敦煌遺書」卻鮮有人知。120周年,國家圖書館聯合中國郵政,將它的鎮館之寶敦煌遺書,結合敦煌壁畫,做成了這套《敦煌拾遺—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郵票典藏本這是敦煌第一次將壁畫與遺書結合的藏品,也是第一次將它的整體文化精神呈現在世人面前。
  • 敦煌精神:永不凋落的沙漠之花
    1935年,在塞納河邊散步的常書鴻在一個舊書攤上讀到伯希和編著的《敦煌圖錄》。這本書完全擊中了他,圖冊上那些靈動精妙的壁畫、莊嚴肅穆的彩塑,讓他深深地被祖國的文化歷史折服,便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法國的一切,回國尋訪敦煌那富藏中國千古藝術珍寶的秘境。  1937年,還不會講中國話的沙娜隨同母親飄洋過海與父親團聚。在抗日戰爭的炮火中,一家人在戰亂中輾轉各地。
  • 兒童節日裡,重看敦煌壁畫中嬉戲自在的童趣
    在出土的敦煌文獻中,有許多描繪古代兒童活動的場面;在敦煌壁畫中,也有許多關於當時兒童遊戲的記載。其中各類兒童的形象生動活潑,面目傳神,藝技精湛。特別是注重兒童內心天真無邪的刻畫。敦煌文獻和壁畫中所反映的兒童遊戲,都根植於當時的社會形態之中,它與唐宋時代的經濟繁榮、文化交流頻繁、政治穩定等密不可分。
  • 神奇敦煌開講啦!當詩詞遇見敦煌
    所以,我們讓敦煌和李白聊神都洛陽,和杜甫聊羈旅野趣,和盧照鄰聊盛世長安,和王維聊大漠孤煙…… 偉大的詩人和大而盛的敦煌,走到了一起,《神奇敦煌開講啦!壁畫中的古詩詞》,讓我們一起聊千百年來,中華大地上的歷史往事、世間風景、人生況味! 《神奇敦煌開講啦!
  • 一個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
    當時王道士的助手在16窟吸旱菸,完了往牆上磕菸袋時發現壁畫中有回音,於是告訴王道士。二人趁著月黑風高夜扒開了壁畫。從這一刻起,敦煌開始了它歷時百年的死亡。他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剝離了唐代精品壁畫26塊,一共32006平方釐米;鋸下一尊半跪式供養菩薩像一身,以及北魏彩塑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