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放大!浙江工業大學發明「最強石墨烯膜之王」

2020-08-27 天下為工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屬性,其本意為一個物體不能與其鏡像相重合,如同我們的雙手,左手與互成鏡像的右手不重合。對手性的研究,在造就工業奇蹟的同時,也啟發了人類對地球生命、甚至宇宙起源的新認知。由於手性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中,其不僅可用於製藥、香精和甜味劑等化學行業(2001年度獲諾貝爾化學獎),還可以神奇地與各種新材料結合,在高分子薄膜材料的合成製備中起到意想不到的妙用。

雖然石墨烯材料被公認為是世界最堅固材料之一、氧化石墨烯(GO)膜在分離科學與技術中也顯示了巨大潛力,但其遇水等介質後,由於靜電排斥作用非常容易發生堆疊的GO片層再分散和剝離現象,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為解決該國際性難題,近日,浙江工業大學膜分離與水科學技術研究院張國亮教授團隊利用手性放大自然原理,創新性地研究開發出協同分子聚合法(Cooperative Molecular Polymerization),將手性聚合物分子首次引入氧化石墨烯層間、自組裝製備出在液體分離中性能超穩定、結構超堅固的手性氧化石墨烯納濾複合膜(rGO/PLDA)。

通常,普通的氧化石墨烯膜在酸性或鹼性溶液中易破裂、甚至坍塌分散,而手性複合膜則在pH 3.0-10.0溶液中整體結構十分穩定。最重要的在於,手性複合膜不僅可以在實際湍流狀態下長期保持優良的選擇性分離功能,而且還能抵抗極端惡劣環境如溶液偏酸、偏鹼及超聲、振蕩等外力作用,這是目前所報導的其他石墨烯基膜材料根本無法企及的,堪稱「最強石墨烯膜之王」

「將軍與士兵」規則(「general and soldier」 rules)

與以往氧化石墨烯膜難於上青天般的液體穩定性截然不同的是,這種手性複合膜材料的製備非常簡單,並且其單體中有著一種不尋常的配方——聚左旋多巴胺分子(英文縮寫為PLDA)。

手性放大的「將軍與士兵」規則,通常是指小部分手性物質的局部手性可以決定整個組合體的手性特徵,並且伴隨著手性信號的放大,其本質為聚合物中的將軍分子可以控制組合體分子體系的手性性能。因此,生物激發的手性化合物如PLDA不僅可以調節複合膜中氧化石墨烯納米片間的層間距,而且同時會產生大量的手性位點,從而誘導諸多手性片段形成高度穩定的納米結構、確保其長期穩定的滲透性能和很高的分離選擇性。

手性材料的「將軍與士兵」現象及協同分子聚合法製備超穩定氧化石墨烯膜

神奇的手性錨定物

研究者還發現,由於加入了手性化合物如聚左旋多巴胺作為錨定物,其在化學上起到強大的交聯作用,在納濾成膜性能上賦予其優異的特質。比如:普通的氧化石墨烯膜脆性大、易斷裂、不耐水浸泡,而手性複合膜不僅可以翻轉摺疊,同時不僅在水溶液中可以長期保持結構不變,而且在超聲振蕩2小時之久也毫髮無損、性能十分穩定。

普通GO膜(棕色)和手性rGO/PLDA複合膜(黑色)在水中長時間浸泡和抵抗超聲處理對比。

由於手性聚左旋多巴胺和鄰近的rGO納米片之間的化學交聯反應和強大的健能,手性複合膜楊氏模量可達22.62±2.04 Gpa,是目前其他聚合物基GO複合膜的5倍以上。

獨特的納米級分子篩分

不僅如此,手性合成的rGO/PLDA複合膜在水中的溶脹距離可低至0.37 Å,且具有優異的超低壓(1.0bar)分子篩分性能。手性複合膜可在近170小時連續湍流運行中保持極高分子截留率(99%以上),神奇的是,普通GO膜對荷負電分子的截留遠大於荷正電分子和中性分子,但手性複合膜對正/負電染料均有很好的截留效果。

手性rGO/PLDA複合膜的抗溶脹性和穩定性及其與其他GO基納濾膜的運行性能比較。

採用協同分子聚合方法製備手性複合膜具有普適性,例如右旋多巴胺和胺基酸類手性物質等均可用於製備結構穩定的手性GO納濾膜。該研究的最大意義在於,通過便捷的手性放大製備即可得到具有多種功能的納米級分子篩分膜,並且價格低廉,容易量產,該方法還可進一步延伸用於其他層狀和二維膜功能材料的開發,工業化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相關焦點

  • 手性放大!浙江工業大學發明「最強石墨烯膜之王」
    為解決該國際性難題,近日,浙江工業大學膜分離與水科學技術研究院張國亮教授團隊利用手性放大自然原理,創新性地研究開發出協同分子聚合法(Cooperative Molecular Polymerization),將手性聚合物分子首次引入氧化石墨烯層間、自組裝製備出在液體分離中性能超穩定、結構超堅固的手性氧化石墨烯納濾複合膜(rGO/PLDA)。
  • 浙江工業大學:手性放大!發明「最強石墨烯膜之王」
    本文要點: 一種新穎而簡便的協作分子聚合方法,通過手性擴增可自組裝堅固的納米結構GO納濾膜,具有異常的穩定性和出色的選擇性。成果簡介 石墨烯材料被認為是堅固的材料,並且氧化石墨烯(GO)膜具有很大的分離潛力。
  • 浙江工業大學張國亮教授團隊《J.Mater.Chem.A》:手性放大!發明...
    1 成果簡介 石墨烯材料被認為是堅固的材料,並且氧化石墨烯(GO)膜具有很大的分離潛力。然而,由於靜電排斥,最先進的膜容易崩解。本文,浙江工業大學膜分離與水科學技術研究院張國亮教授團隊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期刊發表名為「Self-assembly of robust graphene oxide membranes with chirality for highly stable and selective molecular separation
  • 浙大製造出新型石墨烯膜材料:柔性好,導熱強 解決世界難題
    建有石墨烯、新能源材料、高分子化學3個實驗室及1個「浙江大學-碳谷上希」聯合研究中心。 高超,1973年1月出生,土家族,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分子科學研究所所長。 1995年在湖南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8年獲碩士學位,2001年獲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留上海交大任教,於2003年到2006年先後在英國Sussex大學和德國Bayreuth大學做訪問學者和博士後研究。2008年被引進浙江大學,被評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 這種石墨烯膜能將海水過濾成淡水
    近日,浙江農林大學的一位老師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條狀態,立馬引來了無數點讚。這個新科研成果還在10月9日登上了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讓石墨烯材料用於水處理近10多年來,作為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一直是材料界的當紅「炸子雞」,而石墨烯膜用於離子篩分和海水淡化一直面臨巨大挑戰:對像紙一樣的石墨烯納米片,要精確「裝訂」成石墨烯膜,保證其層間距固定並精確到十分之一納米,非常困難。「更具挑戰的是,石墨烯膜在水溶液中還會發生溶脹,導致分離性能嚴重衰減。」
  • 媒體:「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在國內淪落為「工業味精」
    就連石墨烯的發現者安德烈·海姆也曾一度承認,中國石墨烯產業化水平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在今年9月剛剛落幕的石墨烯創新大會上,海姆卻改口稱,中國目前推出的石墨烯產品普遍呈低端化特點。 這一前一後巨大評價落差的背後,折射的或許是石墨烯在中國日漸淪為「工業味精」的現實命運。
  • 【科普】2020京津冀石墨烯大會召開在即!三個問題帶你認識「新材料之王」——石墨烯!
    它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輕最強的材料。石墨烯到底是何方神聖?一起來看看!什麼是石墨烯?石墨烯超薄超輕超強,還有很多神奇的性能,因此號稱「新材料之王」。把這種石墨烯保鮮膜蓋在杯子上面,上面坐一頭大象才能讓其破裂,足以見其強度之高。
  • 石墨烯發熱膜在科技生活中的應用
    早在多年前,記者就從烯旺科技了解到,作為石墨烯領域的龍頭企業,烯旺科技擁有全球首創石墨烯發熱膜專利技術,率先將石墨烯應用到發熱和智能穿戴領域,開闢了石墨烯應用化的領先探索。我們知道,石墨烯被世界譽為「新材料之王」是一種新型納米材料。它的直徑是頭髮絲的20萬分之一,硬度是鋼鐵的1000倍。具有超高硬度柔韌度、超高導電熱性等特徵。
  • 硬核發布:全球首條紡絲級單層氧化石墨烯十噸生產線建成並試車成功!暨高烯科技兩項石墨烯產品全球首獲IGCC國際認證頒證儀式!
    國際國內對單層石墨烯原料能否量產也充滿爭議。面對種種不確定,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浙江大學高超教授帶領團隊孜孜以求,不斷開拓創新,攻堅克難;持續突破了全單層反應、高效分離提純、粉末再溶解、安全環保、自動控制、放大效應等十多項科學技術工程難題,掌握了國際原創的全套量產技術,建成了十噸生產線並試車成功。
  • 浙江大學許震、高超團隊:以氧化石墨烯為例初繪二維大分子構象工程...
    基於兩個基本問題的深入思考,近期,浙江大學許震、高超團隊應邀在《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期刊上發表了題為「Co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Two-Dimensional Macromolecules: A Case Study with Graphene Oxide」
  • 浙江工業大學歷史沿革
    5月,向國務院上報《關於創辦浙江工學院的請示報告》,提出以浙江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調入作為建校基礎,主要為浙江省培養農機和工業人才,選校址為西湖區上塘公社所屬的潮王、東新大隊,屬浙江省領導。12月,經國務院批准,教育部同意增設浙江工學院。1979年4月4日,破土動工。同年,為了加快浙江工學院的建設,決定以浙江化工學院為基礎建設浙江工學院。
  • 探秘石墨烯的神奇排列密碼,憑藉什麼成為新材料之王?
    石墨烯就是這樣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的蜂巢結構,而石墨烯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材料中最輕、最薄、硬度最高、韌性最強的新型納米材料。那麼究竟石墨烯,憑藉什麼能將自己打造出這些逆天屬性,從而成為新材料之王呢?前面講到蜂巢,由於這種結構,密合度最高,最節省材料,而且讓空間最大化。由淺入深,同樣的道理。由於用材料最少,且高度密合,所以石墨烯輕薄,僅0.335納米;由於等六邊形彼此連接,電子移動快,所以導熱、導電均勻,金屬銀還高10倍。
  • 我國科學家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該特性取決於GNR的手性,包括寬度、晶格取向和邊緣結構。上述研究為在h-BN襯底上製備亞5納米寬的手性可控的GNR奠定實驗基礎。研究人員利用不同金屬納米顆粒在h-BN表面刻蝕出邊緣平直且沿特定取向(ZZ和AC)的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溝槽,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在溝槽中製備出寬度小於5納米的高質量取向可控GNR。
  • 石墨烯作為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被稱為「黑金」
    行業人對石墨烯應該都有所耳聞,但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材料?石墨烯作為目前發現的最薄、最堅硬、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被稱為「黑金」。一直以來,石墨烯都是科研人員眼中的寵兒,的確可謂是「新材料之王」。
  •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等: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該特性取決於GNR的手性,包括寬度、晶格取向和邊緣結構。根據不同的邊緣結構,GNR可分為「鋸齒型」(ZZ)和「扶手椅型」(AC)。
  • 上海微系統所等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該特性取決於GNR的手性,包括寬度、晶格取向和邊緣結構。根據不同的邊緣結構,GNR可分為「鋸齒型」(ZZ)和「扶手椅型」(AC)。GNR具有高遷移率和載流能力,且由於量子限域和邊緣效應,其能夠開啟帶隙。
  • 成越科儀:CVD法製備石墨烯的前景大有可為
    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作為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自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後,科學家對石墨烯的製備研究就沒有停止過。
  • 福泉市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暨浙江工業...
    7月12日,福泉市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暨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西南研究院成立大會在福泉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理工大學)主任、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彭孝軍,浙江省應急管理學院院長、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運河特聘教授佘遠斌
  • 科學網—石墨烯類膜材料新特性獲揭示
    本報訊(通訊員劉愛華)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吳恆安、特任副研究員王奉超
  • 「石墨烯之父」:新材料石墨烯應用前景廣泛
    歐惠蘭 攝中新網桂林10月25日電(歐惠蘭)「石墨烯之父」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w)日前在廣西桂林表示,新型材料石墨烯的應用前景廣泛,在可穿戴設備、新能源汽車、橡膠、大健康產業等方面應用前景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