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不起眼的苔蘚 卻是高等植物

2021-01-14 浙江日報

2018-07-05 07:3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張旻璐

個頭矮小,結構簡單,多生長在陰暗潮溼地。這是人們對苔蘚植物的初識。

這種地球上最古老的高等植物,真的如此乏善可陳?浙江自然博物館日前開啟了「植物『小精靈』苔蘚」展,專門把在自然界中極不起眼的苔蘚,作為大主角展出。

這是一個從展覽前期準備、到布展、到觀展,都要人類放下身段的展覽:展廳裡的每一張苔蘚的照片,都是攝影者匍匐在地上,用微距鏡頭拍攝而成;每一片你能夠親手摸到的苔蘚,由科學家從不同的地點,跪在地上採集而來;每一個來參觀的人,要彎腰低頭幾乎低到塵埃裡,才能藉助放大鏡看清楚它的模樣。

而當你重新直起身時,也許會感嘆:小小的苔蘚,人類要向你們致敬。

起源

陸地上最早的高等「居民」

「苔蘚怎麼會是高等植物呢?長得又低又小。」很多人這樣想。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浙江自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王強老師說,這是人類的偏見。

苔蘚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有有性生殖過程,有胚發育階段,這些都是判斷它為高等植物的依據。

苔蘚植物是植物界由水生過渡到陸生的第一類群。它與蕨類植物、種子植物一起,被稱為「高等植物」。

目前所知最早的苔蘚植物化石,發現於美國紐約,是距今約4億年的上泥盆紀地層的古帶葉苔。泥盆紀,比恐龍出現的三疊紀還要早近2億年,更不要說100多萬年前才在地球上出現的人類祖先。

學界的研究資料顯示:苔蘚植物可能是從生長於淡水中隸屬於綠藻門的輪藻演化而來。

幾億年前,輪藻不甘心一輩子被禁錮在海龍宮裡,它要到陸地上去探險。它在醞釀體內的變異,先變身為一種兩棲的植物。後來,綠藻分出兩支,一支是裸蕨,完全脫離了水生環境;一支就是苔蘚,水陸兩棲。

到今天,地球上已有2萬多種苔蘚植物,它們身高大多幾釐米,是地球上最耐活的植物。

而在這次展覽上,我們能看到100多種苔蘚,除了部分圖片文字展示以外,還能親手觸摸到白髮蘚、砂蘚、匐燈蘚、灰蘚、地錢、小蛇苔、大灰蘚等20多種苔蘚。

生存

乾旱或極寒,都應付得過來

早在5.1億年至6.3億年前,苔蘚的祖先,開始了徵服陸地之旅。它能在陸地上傲視群草,靠著一套獨門本領,它們身體裡的水分含量,能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在展覽現場,請注意一位叫「齒肋赤蘚」的同學,它來自荒漠。

荒漠和高山,降水極度稀少,陽光炙熱。齒肋赤蘚就進化出一套特殊的「器官」來抗旱。

「它們不像別的植物通過根吸水,而是可以靠葉片頂端一種叫作『芒尖』的特殊結構,從空氣中收集、利用水分,並能把水分直接運輸給葉片,來適應乾旱的荒漠環境。」王強說。

有時環境實在太過惡劣,有的苔蘚乾脆就休眠了——2014年,英國科學家對南極永凍層採集到的一部分苔蘚泥炭核樣本進行了解凍。一個多月後,沉睡1500多年的一種針葉離齒蘚,居然奇蹟般地在當代復甦了!它開始發芽、生長。

自保有一套,那麼繁衍呢?

在苔蘚植物中,有性繁殖方式佔主導,雌雄異株的種類大概佔了六成(而被子植物只佔約5%),但是有性繁殖常常不易實現,這意味著苔蘚植物會越來越少。

但它們不放棄。苔蘚植物又進化出多種多樣的無性繁殖方式,來「克隆」後代。比如展覽中的另一位同學「壺苞苔」,它是世界上被最早定名的苔蘚植物之一,能同時產生兩種不同形狀的星形和球形芽胞。這是一種很聰明的繁殖策略,王強老師說,「球形芽胞,可以更好幫助它度過寒冷的冬季。」

反哺

守護地球,見證億萬年變遷

作為現存最早登上陸地的綠色植物,苔蘚植物不僅見證了從海洋到陸地,植物演化階梯上很不可思議的一段路程。它們也造就了今天豐富多彩的陸地生命世界。

當人們開山劈石,開出一條通道後,過幾年再來,會非常驚喜:原本光禿禿的山石土坡上被一片綠色覆蓋,這就是苔蘚植物的功勞。

苔蘚植物能分泌一些酸性物質,溶解巖面。同時,它們蓄積空氣和降水中的粉塵、水分等物質,歷經漫長的歲月,把貧瘠的巖石和土壤,轉變成適合其他植物種子萌發和生長的環境。

德國科學家還發現:苔蘚植物還能夠吸收和消化汽車尾氣的煙霧顆粒,能對付包括佔尾氣40%的有毒成分——銨,是尾氣煙霧的天然清道夫。

(本文原載於《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苔蘚植物是怎麼成為「高等植物」的
    &nbsp&nbsp&nbsp&nbsp我參加的雲南科考冬令營共9天,以調查學習為主,有關於天文、植物、地質等等,雖然很累,但收穫多多。其中在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苔蘚植物調查,我至今記憶猶新。那天,我們坐車前往哀牢山腳下的金山埡口景區,那裡有未經人類破壞的原始常綠闊葉林。
  • 不起眼的苔蘚,原來渾身都是寶,有生意頭腦的人已經開始種苔蘚了
    苔蘚身材矮小,是植物王國的「小矮人」。苔蘚實在是太不起眼了,沒有高大的植株,沒有莖和葉,也沒有花朵……但是,可別小瞧了苔蘚,它是植物界的第二大家族,多樣性僅次於被子植物,在全世界範圍內約有1.8萬種,我國的苔蘚種類也超過3000種。這些年來,隨著苔蘚在園林園藝上應用的越來越廣泛,苔蘚的市場需求也日漸增大,苔蘚也逐漸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 你對苔蘚,蕨類植物都了解嗎
    苔蘚苔蘚植物過去是歸在低等植物類群裡的,後來,植物學家研究後發現,這類植物更多地具有高等植物的特徵。苔蘚植物雖然沒有真根、真莖、真葉,但卻有相當一部分苔蘚植物具有類似根、莖、葉的分化形式,而且,原認為苔蘚植物無維管束,現已證明苔蘚植物有輸導組織,能吸收水分、無機鹽,並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養料,獨立生活,但有的是腐生。
  • 「植物王國的小矮人」——苔蘚
    苔蘚個子矮,是因為,它們的身體裡少了一個「脊椎」。人類有脊椎,一般來說,植物也都長了維管組織,它負責在植物的身體裡上下運輸營養,同時也負責支撐身體。苔蘚植物長得各式各樣。比方說,長得像一根根鳥的羽毛的,是大羽蘚;像傳說中鳳凰尾巴的,是鳳尾蘚……苔蘚家族很龐大,僅次於被子植物。
  • 浙江省首次苔蘚科普大展開幕 不起眼的苔蘚想不到這麼厲害
    「其實,俗稱的『青苔』既包括苔蘚植物,也包含著多種藻類。苔蘚是無辜的,藻類才是讓人滑倒的罪魁禍首。」浙江自然博物館副研究員王強介紹。  從今天起至9月1日,浙江自然博物館推出省內首次「苔蘚科普大展」,請您重新認識植物王國「小矮人」——苔蘚。
  • 刷新認知的苔蘚世界,藏著另類雲南味道
    苔蘚植物是自然界的拓荒者清明節的一場春雨,不僅緩解了當前雲南局部地區的旱情,也喚醒了山林中的諸多植物,其中,就包括苔蘚。仿佛是一夜之間,蒼老的樹幹上、陰暗的林地間,乾枯的苔蘚紛紛復甦,在不起眼的地方鋪陳出柔軟的綠意,用它頑強的生命力展現出別樣的自然之美。苔蘚,這種極不起眼的植物,結構簡單,僅包含莖和葉兩部分,沒有真正的根和維管束,不開花,也沒有種子,只以孢子繁殖,一般生長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溼的森林及沼澤地,也依附於山石、朽木、屋瓦等物體表面。可以說在世界的每個角落裡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 苔蘚畫?地衣畫?你還傻傻分不清?
    明明看起來差不離,那為什麼有的叫苔蘚畫,有的叫地衣畫呢?苔蘚是什麼,地衣又是什麼呢?苔蘚植物是苔類植物、蘚類植物和角苔類植物的總稱,全球共約18000種,數量僅次於被子植物。在包羅萬象的植物界中,苔蘚植物可以說是最不起眼,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群,它們被俗稱為青苔,體形纖小,通常只有幾毫米到幾釐米高,就像是植物王國的小矮人,但它的分布範圍很廣,除了溫泉和海洋外,它們的腳步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喜愛潮溼和陰暗的環境。它們既出現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和荒郊野嶺,也出現在我們周邊的田地、路邊、公園、社區甚至盆栽的土壤表面。相信我們都曾和它們相遇,只是相見不相識而已。
  • 科學網—苔蘚:偉大的「拓荒者」
    ■本報記者 胡珉琦 有一種極為不起眼的植物,它個頭矮小,結構簡單,沒有真正的根和維管束,不開花,也沒有種子,只以孢子繁殖,但它對整個生態系統的作用卻舉足輕重。 它見證了從海洋到陸地,植物演化階梯上很不可思議的一段路程。正是有了這個階段,陸地生命才有了日益繁盛的基礎。
  • 苔蘚:偉大的「拓荒者」—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胡珉琦 有一種極為不起眼的植物,它個頭矮小,結構簡單,沒有真正的根和維管束,不開花,也沒有種子,只以孢子繁殖,但它對整個生態系統的作用卻舉足輕重。 它見證了從海洋到陸地,植物演化階梯上很不可思議的一段路程。正是有了這個階段,陸地生命才有了日益繁盛的基礎。
  • 小小苔蘚,向你致敬
    這是人們對苔蘚植物的初識。這種地球上最古老的高等植物,真的如此乏善可陳?浙江自然博物館日前開啟了「植物『小精靈』苔蘚」展,專門把在自然界中極不起眼的苔蘚,作為大主角展出。起源陸地上最早的高等「居民」苔蘚是高等植物還是低等植物?沒有等我說出答案,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浙江自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王強老師,已經猜到了我的想法:「苔蘚怎麼會是高等植物呢?長得又低又小。」這是人類的偏見。
  • 寒假活動2 | 苔蘚探秘——尋找植物王國的小矮人行動
    ,可以在極度惡劣的環境下休眠,待雨水滋潤過後又重新恢復生機,他們就是植物王國中的開路先鋒——苔蘚。被雨水浸潤著的叢蘚苔蘚植物在全世界有22000-23000種,分為藻苔類Takakiopsida、苔類Hepaticae、蘚類Musci和角苔類Anthocerotae四大類,中國有3200-3500種。
  • 中國植物分類學著作——《中國高等植物》出版
    《中國高等植物》植物分類學知識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為滿足林業、農業、畜牧業、中醫藥、環境保護、植物學科研和教育等部門廣大科技人員,特別是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者的迫切需要,一部14卷冊的《中國高等植物》於2012年10月全部出版。該著作的編研於1997年1月作為中科院重點項目而立項。
  • 甕石齋收藏《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讀書 藏書 甕石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是具普及性質的植物分類工具書,收載了我國高等植物近15000種,收錄了有經濟意義的常見的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植物種類。《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每種植物均有插圖,附有中文名、重要別名和拉丁名,簡明的形態描述,
  • 植物的另類生活:為什麼大城市苔蘚變得罕見了?
    跟第一的命運相仿,自19世紀末以來,苔蘚也從大城市中消失了,儘管有個別種類的苔蘚能夠在一些輕度汙染的地區生存下來,但大多數苔蘚對環境中的輕微空氣汙染都難以忍受,對空氣汙染不設防,為什麼地衣和苔蘚對空氣汙染如此敏感的。這是因為這兩類植物缺少,一般植物所必不可少的根部,他們只能靠通過葉片來吸收溶解在雨水中的化學物質,從而獲得生存所必需的養分。
  • 海洋裡這種不起眼的植物,卻製造了地球上90%的氧氣!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無數動植物每天通過呼吸消耗氧氣,自然火災燃燒消耗氧氣,人類生產也在大量消耗氧氣森林火災事實上,只要地球生態系統沒有遭到破壞,只要太陽每天還像往常一樣普照大地,那麼空氣中的氧氣會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
  • 【植物王國的小矮人】細葉小羽蘚&鼠尾蘚&直葉珠蘚
    (Bryophyte)是一類古老而獨特的高等植物,是植物界從水生向陸生過渡的代表類群,介於藻類與蕨類之間,是高等植物中較低級的類型。泰順烏巖嶺巖壁上的苔蘚它們微小而不起眼,一不留神,便被你踩在腳下。雖然微小,但它們憑著頑強的意志,忍受著嚴寒和酷熱的煎熬,足跡遍布了世界的各個角落,極地、巖石、沙丘、沼澤、牆角……到處都有它們的芳蹤。
  • 南澗縣常見菌物及高等植物圖鑑出版
    原標題:南澗縣常見菌物及高等植物圖鑑出版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標本館劉恩德博士主編,西南林業大學、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理局、雲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雲南維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加編寫的《南澗彝族自治縣常見菌物及高等植物圖鑑》正式出版。
  • 植物分類、鑑定必備工具書——《中國高等植物彩色圖鑑》現貨發售!
    《中國高等植物彩色圖鑑》精選中國境內野生高等植物和重要栽培植物1萬餘種,配以圖片近2萬張,每一物種以中英文形式簡要介紹植物的中文名稱及拉丁學名
  • 苔蘚植物的物種多樣性和特徵植物景觀價值
    苔蘚植物作為新興的景觀植物,由於其獨特的形態特徵,帶來新的觀賞感受的同時也有其區別於其他植物的特有的應用前景。1 苔蘚植物的物種多樣性和特徵苔蘚植物種類繁多,世界約有 23000 種,我國有2800 多種 。我國也是很多珍惜苔蘚植物的產地,包括圓葉裸蒴苔、東亞蟲葉苔、臺灣角苔、藻蘚、疣黑蘚、多性鳳尾蘚、樹形小金髮蘚等。
  • 苔蘚植物有什麼作用? 苔蘚植物的作用盤點
    苔蘚植物有什麼作用? 苔蘚植物的作用盤點時間:2017-03-20 10:43   來源:花百科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苔蘚植物有什麼作用?苔蘚植物的作用盤點 苔蘚植物的生態功能 防止水土流失 苔蘚植物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而且生長十分繁密、迅速,一般為密集叢生,吸水量有時甚至可以達到乾重的15到20倍,因而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促進土壤形成 苔蘚植物在生長的過程   原標題:苔蘚植物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