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庭園藝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綠色被請進了室內,形式上也不再局限於盆栽、水培等方式。這不,在歷屆上海植物園的陰生植物展中,就有這樣的一類展品,常被大家稱為苔蘚畫。
在今年的秋季花展中,更是用苔蘚拼出了一幅中國地圖,通過起伏的微地形和不同種類的苔蘚,使祖國的綠水青山躍然紙上。
除了苔蘚畫,還有另一種很相似的展示形式——地衣畫。在本次的陰生植物展上,從一帶一路、經典國粹、築夢藍天等角度展示了6幅地衣畫。
明明看起來差不離,那為什麼有的叫苔蘚畫,有的叫地衣畫呢?苔蘚是什麼,地衣又是什麼呢?
苔蘚植物是苔類植物、蘚類植物和角苔類植物的總稱,全球共約18000種,數量僅次於被子植物。在包羅萬象的植物界中,苔蘚植物可以說是最不起眼,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群,它們被俗稱為青苔,體形纖小,通常只有幾毫米到幾釐米高,就像是植物王國的小矮人,但它的分布範圍很廣,除了溫泉和海洋外,它們的腳步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喜愛潮溼和陰暗的環境。它們既出現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和荒郊野嶺,也出現在我們周邊的田地、路邊、公園、社區甚至盆栽的土壤表面。相信我們都曾和它們相遇,只是相見不相識而已。
苔蘚通常被認為是最簡單和最原始的植物類群之一。它們可能是綠藻門的輪藻演化而來的,體內沒有維管組織,不會開花、結果,而是通過孢子來繁殖。但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雌雄配子受精後會發育成胚,因此雖然原始,卻還是歸為「高等植物」。此次陰生植物展用來做苔蘚畫的,以大灰蘚和白髮蘚為主。
地衣是真菌和藻類植物共生形成的一類生物。構成地衣的真菌一般是子囊菌,藻類部分多是綠藻門植物。地衣體中的菌絲纏繞藻類細胞,藻類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供真菌生長,真菌分解巖石、木材中的有機物提供藻類生長所需的無機鹽等,它們是一種特殊的共生關係。地衣體的形態幾乎完全由真菌決定,真菌既控制著藻類,又必須依靠藻類生存。
地衣一般生活在巖壁或枯木上,在生態學上,地衣是先鋒植物,當發生生態演替時,地衣總是最早出現的植物之一,地衣能分泌地衣酸對巖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為以後高等植物出現創造條件。地衣的形態可以分為三種:殼狀地衣,葉狀地衣和枝狀地衣。本次地衣畫中使用的地衣鹿蕊就是枝狀地衣的一種。
地衣、苔蘚非常容易混淆,連帶一些小型的蕨類,其實它們還是有一些技巧可以區分的,最主要的差別都在這個表格裡了,仔細觀察,不要再傻傻分不清啦~
上海植物園陰生植物展展期為9月27日至10月27日,歡迎前來仔細觀察區分苔蘚與地衣。欣賞苔蘚畫與地衣畫,以及有趣的互動拍照裝置。
圖:李敏、資料圖
審核:豆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