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CCTN的一次採訪中,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英文作答稱:「解封」後的武漢,或成為對新冠病毒最具群體免疫的地方。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張文宏教授提出:武漢也許會成為中國最安全的城市,城中的許多人可能已經具有免疫力。不過他強調,這還只是一個推斷,相關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以下是採訪問答內容:
主持人田薇:「武漢已經封城時間不短,可能很快將解除封城,但武漢作為中國疫情的中心,和中國其他地方人口相比,該地區感染人口比例高很多,死亡率也更高,這對處在武漢封城中的人,可能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封城期間在武漢的人,作為一個群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會不會高於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呢?」
張文宏教授:「是的,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關鍵性的問題,我記得貌似一個月前,英國首相提到了群體免疫,對吧?實際上對任何人來說(那種完全不採取任何措施的被動群體免疫),我認為將是一場災難,但是(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比如武漢和義大利,即使採取了積極措施,但還是發現了很多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我認為如果很多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那麼實際上,這個群體的群體免疫可能也已經存在。因此,我認為中國唯一具有高免疫城市,將會是武漢。所以,過段時間之後,武漢可能是中國最安全的城市。所以,我猜想,武漢的很多人已經有了免疫力了。然而,我認為這是一個科學問題,我們應該做更多的研究(來探討)。幸運的是,一些在武漢的同事,他們已經設計了一些研究方案(去研究相關問題),為此,他們可以做些有針對性的流行病學研究,也許幾個星期之後,我們可以得到病毒抗體水平的信息,所以目前一切還有待研究。」
關於張文宏教授的這段採訪,很多人可能一聽「群體免疫」就要炸毛了,認為「群體免疫」不是一個「好東西」。群體免疫其實是一個中性詞彙,不具有貶義性。此前,英國提出的讓60%的國民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的方案,讓很多人對「群體免疫」產生了誤解。
實際上,群體免疫是指一個群體中對傳染病的免疫能力,群體中的個體對傳染病免疫力達到一定數量和比例,這種傳染病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流行和爆發。我們從出生開始就在通過打疫苗來獲得「群體免疫」了,只不過我們是通過疫苗形式來使大多數人獲免疫抗體,而不是通過感染疾病。這跟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是完全不一樣的,英國的「群體免疫」是不去考慮病毒對人體的危害性,不考慮疾病帶來的死亡率和可能的後遺症,企圖直接讓60%國民感染,這就如同張文宏教授說的,將是一場災難。
而張文宏教授所說的,武漢可能是最具群體免疫的地方,指的是武漢對新冠病毒免疫人群佔比可能是最高的。這個免疫人群佔比高,一方面是指武漢確診人數多,該群體在治癒後獲得了免疫能力;另一方面小編認為可能是未知的無症狀感染者人數比例高。這部分人群因沒有症狀、也沒有被發現,可能有相當一部分已經通過自愈獲得了免疫力。
近期,湖北不斷新增「無症狀感染者」,除了部分是在確診病例的接觸者中排查出來的,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復工檢查中檢測出來的。因此在武漢「封城」期間,未做核酸檢測的人群中,到底有多少無症狀感染者,有多少人可能通過自愈獲得了免疫力,這個數據,目前我們不得而知。
以上僅是小編個人推測與看法,不代表平臺和專家觀點。科學問題應該用科學方法去研究,張文宏教授說武漢已經開始了針對性的流行病學研究,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幾個星期之後的研究結果。
文章來源:康掌柜體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