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接受記者採訪,談整體防疫形勢:超過85%的治癒出院率,不代表防疫工作可以就此鬆懈。
張文宏 視頻截圖
上海累計治癒出院287例患者,「復盤」這些患者,平均住院天數14天,這與早前預判的「這個病兩周內能治好」基本一致。
病人輸入血漿後能馬上坐起來?不可能!
有記者問:上海血漿療法的效果怎麼樣?
張文宏回答說,血漿療法是上海團隊在武漢先做的實例,市公衛中心也有幾例。現在可以給出的結論是:重症病人用了恢復期血漿以後,可以促進轉陰。任何療法都是只佔一部分,實際上不會有電影裡出現的情形,血漿輸入,病人神奇般從床上坐了起來……不可能!「我們拿到一點點特異性抗體,本來轉陰要5-10天,現在3-5天,提高的比例非常有限。所以,它只是幫助促進了重症病人的轉陰,絕不是說只有血漿治療,其他治療都不重要。」
上海方案,就是整合多學科團隊的力量,西醫的每一個學科:重症、呼吸、感染、心臟……都在這裡一起在做,中醫的團隊也非常認真,讓輕症病人如何更快康復,縮短他們的住院天數,重症病人促進他們內環境的穩定。」張文宏說。
尚無神藥,但「只要活著,就是希望!」
談及重症危重症患者,張文宏表示:只要活著,就是希望!他特別強調一點,新冠肺炎這個病目前沒有「神藥」,但上海已經集中最強的救治力量,幫助病人走過這段艱難時光。
另外,張文宏還借用世衛組織官員的一句話。不管是玩笑話還是真心話,這位官員說:「如果我生了新冠肺炎,我希望自己在中國治療。」
張文宏說,這並不是說中國的醫療水平是全球最高的,但中國政府提供給醫療系統的資源卻是最強大的。
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還披露了一個細節:各級醫院支援過來的人工肺、呼吸機等先進醫療設備,都聚攏在市公衛中心,這裡的ECMO超過6臺——而在歐洲,整個地區醫院可能都不超過1臺。「救治不光靠這些設備,我們是集中所有優勢醫療資源,在挽救生命。」
核酸復陽的病人會不會傳播?目前上海的病人沒有這個問題。
關於外地有的病人復檢成陽性,張文宏認為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這取決於取樣是怎麼取的,比如在發病時,對新冠病人取樣為咽拭子,但出院時除了咽拭子,上海還要檢測大便核酸,確保陰性才可以出院。「不要討論核酸是否陽性,應該關心復陽的病人會不會傳播。目前上海的病人沒有這個問題。」
帶負壓病理解剖室已建好,隨時做好準備
國家新冠肺炎救治專家成員、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今天表示,目前尚未開展病理活檢,但昨晚已經就現有病理發現做了學術回顧研究討論,希望輔助提示現有救治方案。
據悉2004年市公衛中心建設時就已配備建設了帶有負壓的病理解剖室,隨時做好準備。
延伸閱讀:
口罩還要戴多久?張文宏:預計1到2個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建議,大家對疫情還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大規模聚會辦不得。張教授說:「這個狀態可能還要維持1到2個月。那時候沒有新增了,基本上就可以把口罩摘了。」
全國醫用N95口罩日產能達91.19萬隻,是月初8.6倍
2月24日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人民銀行負責人介紹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介紹,口罩是醫護人員抗疫的武器。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做好口罩的生產和保障工作。2月22日,全國醫用N95口罩的日產能達91.19萬隻,是2月1日的8.6倍。累計調動330萬隻口罩,重點保障武漢,還包括北京等地,其中調往武漢268萬隻。近期每天向武漢的調度量在15萬隻以上,加上湖北本地的產能,每天可供應醫用N95口罩30萬隻以上,完全可以保障武漢6萬多一線醫護人員需要。
目前,除西藏以外,有30個省區市有了口罩生產線。
開學後如何做好防護?國務院發文建議教師戴口罩授課
2月25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依法科學精準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對中小學校開學前後的準備及衛生防護等提出25條技術要求。
《通知》提出,開學前學校每日掌握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情況,並向主管部門報告;對全體教職員工開展防控制度、個人防護與消毒等知識和技能培訓;開學前對學校進行徹底清潔,對物體表面進行預防性消毒處理,教室開窗通風。
《通知》提出,開學後各類生活、學習、工作場所加強通風換氣。每日通風不少於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加強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議學生自帶餐具;不應組織大型集體活動。
《通知》還提出,建議教師授課時佩戴醫用口罩。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文匯報 中國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央廣網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