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進化論告訴我們,生物界本來就存在著物種差異,在環境和生存競爭的壓力下,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物種都朝著更適合自己生存的方向演變,每一場演變,動則數萬年,多則數百萬上千萬年。使得物種強的更強,弱的也有自己的保護絕招,比如獵豹為了高速捕獵進化出了強健的四肢,而枯葉蝶這種弱小的生物為了保護自己,學會了跟著環境進化成了枯樹葉的樣子。
但是人類的出現到崛起 ,為了自己需求,正在逐漸打破這種平衡,利益的追求,個人的愛好,正在讓物種原本的劣勢基因快速的「發揚光大」,曾經數以萬計年記的演變,在今天也變成了以年、百年來記,人類正在有意無意的操控著動物基因的選擇,改變著物種的變化方向。
首先我們來說說大象吧。在我們的印象裡,大象一般都是身材高大,不僅長了一個能吸水的長長的鼻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們還有兩顆經過數百萬年發展而來的巨大的象牙,那是它們用來覓食和清除雜物用的寶貝,也是在兇猛的非洲大地上戰鬥用的武器,更是雄性力量的象徵。
但是,近代以來,大象的這個特別的牙齒卻在逐漸消失,像偷獵盛行的地區,南非阿多大象公園,當地的母象98%都不長象牙了,要是在自然選擇中,只有3%左右的母象不長象牙;而在非洲重災區肯亞南部,2013-2015年記載的象牙就要比1966-1968年間(非洲大規模偷獵開始之前)的象牙小得多,公象平均縮水五分之一,母象平均縮水三分之一,而且不長象牙的比例也大大提高。就算放在離我們近的亞洲的斯裡蘭卡吧,不長象牙的比例也有超過九成。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方面是由於偷獵者瘋狂的竊取有巨大象牙的大象的牙齒以換取不錯的收入,導致有大牙齒的大象急劇減少,這樣隨之而來,長大牙齒這個顯性基因也就會迅速減少(大象經過數百萬年的自然選擇讓大牙齒成為顯性基因),這樣顯性基因一減少,那純顯性基因就會更少,那自然隱性基因就會被慢慢表現出來,大象不長大牙齒的比例也就會慢慢提高。
而另一方面,動物也是有靈性的,大象看到自己的有牙齒的同伴一個個慘死,自然會明白有牙齒是個禍害,會主動放棄大牙齒這個優勢找沒有牙齒的大象繁育後代,好讓後代沒有牙齒或者牙齒逐漸縮小。所以劣勢基因也就被扭轉變成了優勢基因,而這種變化僅僅只有百來年而已。
因此,如果不加以對大象的保護,停止象牙交易,那遲早有一天大象都會沒有牙齒,而沒有牙齒的大象其實在非洲大陸是很危險的,畢竟沒有了戰鬥的武器。當然了大象的牙齒往消失方向進化是我們人類盜獵無意中產生的結果,但是像茶杯犬這種體型20釐米,體重3.5斤左右的寵物犬卻是我們有意為之大量繁殖的結果。
茶杯犬,又名貴賓犬,捲毛犬,起源於美國,因為能小到放在茶杯裡面而命名。其實第一隻茶杯犬的產生完全是一個偶然,是基突變產生的,是一種不好的劣勢基因,因為這麼小的狗放在自然界怎麼生存,而且連懷孕一般都需要藉助人工幫忙才能分娩。但是我們人類可不管這麼多,反而覺得這種迷你狗非常可愛,於是受到了特別的歡迎,特別是女性愛好者的歡迎。於是茶杯犬的價格就開始飆升,一直飆到了起步價就是一千美元以上。
既然有了利益,那自然少不了會賺錢的「聰明人」,於是人們開始人為的幹預大量的創造茶杯犬。其實創造茶杯犬也不是很大的錯,創造健康的遺傳缺陷少的也能在主人的照顧下活個6-10年,但是總有一些和賣「星期狗」一樣的黑心商家,在這種茶杯犬本來就多毛病的情況下,比如腦積水,骨骼細小脆弱等毛病的情況下,還只關注小,只關注賣掉前不死看起來健康就行,不關注遺傳缺陷問題,導致很多茶杯犬活得很短很痛苦,這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要與各種健康問題相伴。所以大家能不買就別買茶杯犬吧,又貴遺傳病又多,養一隻正常犬不好嗎?茶杯犬的創造過程其實是很慘很痛苦的。
總而言之,近現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人類為了自己需求,正在有意無意的讓動物原本的劣勢基因快速「發揚光大」,象牙在消失,茶杯犬、迷你兔、侏儒馬等觀賞性可愛的新寵物正在漸漸出現。不知道這樣的發展是對還是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象失去了象牙雖然沒有了人類這個威脅,但是會讓其它兇悍的動物如鬣狗等更容易威脅到它們,也讓它們的飲食不得不改變,因為沒有了破樹皮、刨土的象牙;而這些新型小寵物呢,則一旦脫離人類絕對不能好好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