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人類可以建立發達文明,而動物不能?

2021-01-20 懷疑探索者

按照進化論學說,人類是一個並非獨特的物種,它起源於自然界的某種哺乳動物。

進化論學說最早由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完成初步理論的建立。之後,一代又一代的生物學家逐步對進化論進行了修正和完善,將達爾文時代還顯得非常粗糙的一門學科,變為越來越成熟的精密科學理論。注意,進化論學說早已經不是假說階段,而是確鑿無疑的科學理論。凡是科學理論,皆為大量的科學證據所證實,是對現象的精確歸納和總結。雖然一些質疑者提出「化石環節」的缺失來反對進化論,但現代生物學已經發展到了DNA學說階段,依靠對DNA進化的考證,就足以證明進化論的準確性。

雖然一個物種的進化需要至少幾百萬年的時間,而人類依然可以發現一些物種的進化過程。比如,在英國的工業革命期間,新興工廠的黑色煙塵覆蓋在桉樹上,讓原本白色的樺尺蠖族群迅速地完成了進化。由於白色容易在黑色的背景下暴露,而黑色更加容易隱藏自己、增加生存的機率,所以那些具有黑色基因的樺尺蠖更有遺傳基因的優勢。原本這類黑色的樺尺蠖數量很少,但它們在新環境中更利於生存,所以它們把這樣的基因特質傳遞給了下一代,逐漸讓黑色的樺尺蠖數量變為主流。於是,僅僅過了幾十年時間,我們就可以觀測到,在英國的重工業地區,幾乎都是這種黑色的樺尺蠖。這是進化論的一個有力的證據。

「進化論始祖」達爾文

可以說,進化論不僅僅是一種科學理論,在科學界發揮影響,她還深刻的影響到了思想界,也包括哲學界與所有的社會學科。很多世界名校哲學專業的博士生,他們也在鑽研進化論,因為他們認為進化論學說可以給他們理解這個世界帶來幫助。而「進化論始祖」達爾文,已經被稱之為與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等科學巨頭並列的偉大思想家。

但在達爾文剛剛發表進化論的時代,達爾文可沒有現在這麼風光。在當時,他遭遇了某些衛道士的猛烈抨擊。因為進化論學說提出,人類的祖先來源於自然界的動物,而非上神所創之靈。這個說法讓很多人接受不了事實。一些致力於維護「人類純潔性」的人,對達爾文予以指責,甚至說他是「猴子的子孫」。而如今,進化論成為了科學界的主流理論,也沒有幾個人還會糾結於自己是否「猴子的子孫」了。

不過,其實達爾文當初並沒有說人類就是「猴子的子孫」,這個說法是對進化論的誤讀。關於人類的起源,早有大量的書籍予以闡述,這裡不再囉嗦。總而言之,人類起源於自然界的動物,這是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科學事實。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老師也告訴我說,人類是「高級動物」。顯然,人類脫離不了與動物的淵藪。也就是說,人類和動物的關係是早就確定的,即某種哺乳動物是人類的祖先。

可是,人類和動物到底還是有區別的,否則也不會在「動物」之前加一個詞彙「高級」予以特別的區分。

那麼,這個區別是什麼呢?

從人類的身體構造來看,是否與動物有著本質區別呢?

科學家從生物學角度來分析,發現人類的身體構造並不比其他哺乳動物的構造具有更多的複雜性。從身體構造上看,人類是與野獸之間並沒有截然分明的界限的。而且,人類的很多器官組織還有進化上的明顯缺陷,並不顯得特別「高級」。可以說,沒有證據證明人類的身體構造比其他哺乳動物進化的更加完美。

進化之路漫漫兮

雖然也有學者指出,人類的腦容量比較大,所以具有超越萬靈的智慧,這也算是與動物有所不同。但是,腦容量的大小並未闡述了本質區別。在動物界,大象的平均腦容量幾乎是人類的4倍,而海豚的平均腦容量也大過人類,但是這兩種動物儘管也聰明,但相對於人類而言,它們依然是居於弱勢地位的動物,根本無法與人類比肩,更不要說建立起文明了。

那麼,憑什麼人類就可以建立高度發達的文明體系,而動物就不能呢?

與自然界的很多動物比較,人類在體能和其他身體素質方面都居於絕對的弱勢,比如論視力比不上蒼鷹,論彈跳力比不上瞪羚羊,論耐力比不上野馬,論奔跑速度比不上鬣狗。但人類依然強勢的崛起,逐漸掌握了改造自然的力量,凌駕於萬物萬靈之上。也就是說,人類與動物的區別在於,人類在改造自然的能力上「超越」了所有的動物。正是這種能力,讓人類擊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在生存的競賽場上擁有了巨大的話語權。

那麼,為什麼人類就擁有這種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而其他動物就不具備呢?

首先,人類是一種群居動物,而群居就需要團結協作,即紀律組織性。正是這種高度的團結協作精神,迸發出巨大的創造力和生產力。雖然螞蟻、蜜蜂等昆蟲也具有某種高度的紀律組織性,比如蟲後、工螞、戰鬥蟻等級森嚴、分工明確,但是作為昆蟲有先天的缺陷,那就是受限於構造,昆蟲的腦溝迴路太過簡單,無法衍生出獨立的意識。

獨立思考的思想者

換言之,昆蟲社會雖然具有高度紀律性,但不可能具有個體的獨立思考,而這樣就會喪失創造力。與昆蟲社會不同,人類社會雖然是高度組織的,但個體又有獨立的思想,這樣就會有創造力,而創造力是推動生產力突飛猛進的催化劑。

既有紀律組織性,又有個體創造力,才是人類崛起統御自然萬靈的關鍵所在。

其次,人類在精神領域擁有的強大的、獨一無二的優勢。

比如,人類雖然不能通過遺傳因素來直接獲得知識的傳承,但是可以通過不斷深入的學習,來獲取、提煉、汲取知識,逐漸告別愚昧無知,建立起高度發達的文明體系。

人類的高度文明

這種後天獲取知識的辛勞學習方式,看起來是一個劣勢,其實是優勢。

如果人類通過遺傳,就可以讓後代直接繼承父代以及祖先的知識和經驗,那麼知識體系就是僵化的,不會有創新發展。而人類的嬰兒出生之後,就是一張白紙,所有的知識和經驗都需要重頭開始予以掌握和學習。那麼,嬰兒在逐漸長大成人的過程中,由於是由空白起步,就不會完全墨守成規,而是會在學習的過程中,依據自己的認知,對固有的知識經驗重新進行分析和修正,並且有所創新。有了創新,人類的文明才會加速發展。而動物的做不到這樣的。

作者:懷疑探索者

相關焦點

  • 人類的祖先來自非洲,為何非洲黑人沒發達文明?三個原因一語道破
    經過現代科學家的研究,我們知道人類最早的祖先在三百多萬年之前,來自於非洲大陸。經過幾百萬年的發展,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已經發展出了幾個極為輝煌的文明。當是讓人奇怪的是,在非洲大陸上,自古以來並沒有什麼強大的文明存在。在非洲,大部分的原住民都是世界三大人種之一的黑人。
  • 恐龍為何沒有進化出文明 人類又憑什麼 原因其實很簡單
    恐龍用了1.6億年的時間,都沒有進化出文明,而人類用了短短百萬年,就進化到了現在的程度,不禁要讓人發出疑問了,憑什麼呢,人類憑什麼可以用這麼短的時間,就進化成這樣子,恐龍又憑什麼不能進化,要知道在長達1.6億年的時間裡,恐龍都是地球的絕對霸主,比人類前期好了不知道多少,但最終卻沒有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 從《瘋狂動物城》反思人類的動物權利觀
    近期熱映的迪士尼動畫片《瘋狂動物城》,以人類的視角建構了一個反常識的動物大都市:柔弱的兔子可以當警察,狡黠的狐狸也能做良民,溫順的綿羊反倒成了幕後黑手。這種挑戰人類習慣認知的劇情設計,實則傳遞出一種反歧視的權利觀:動物同人一樣,沒有三六九等,它們需要被尊重、被保護,每個個體都有被平等對待的權利。
  • 人類憑什麼沒有尾巴?
    豬狗、牛馬,特別是人類祖先猴子,都有可觀的尾巴,人憑什麼齊刷刷沒有尾巴?用進化論的用進廢退和存優汰劣機制可以解釋嗎?不可以。尾巴並非百無一用,它不僅可以平衡身姿,微調方向,驅趕蚊蟲,更重要的是可以宣洩情緒,表達意志甚至思想,沒有尾巴是一件很吃虧的事。病毒學家認為,人類丟掉尾巴,可能是特異病毒或細菌感染人類始祖猿猴生殖細胞所致。
  • 坤鵬論:憑什麼說,動物不會思考存在
    你不要去打擾它們,也不要去折磨它們……人啊,別以為自己比動物高一等,它們是無罪的,但是,你這種自以為高貴的東西卻毒害了我們的大地。」一、憑什麼說,動物不會思考存在!現象學的學習和分享告一段落,前兩天有朋友質疑道,憑什麼說,動物不會思考存在?這是一個超級棒的問題!
  • 為什麼動物可以喝渾濁的髒水,而人類的水必須是乾淨的?
    然而,這僅僅是對人類而言,若仔細觀察動物的世界,就會發現,動物們喝水並沒有這麼講究,有時看起來水很渾濁,也依然「噸噸噸」地喝,似乎根本不受髒水的限制。同樣是血肉之軀,為什麼動物可以喝髒水,人類卻會生病呢?
  • 青島的野心:上海是長江出海口,憑什麼我不能叫黃河流域出海口?
    青島的野心:上海是長江出海口,憑什麼我不能叫黃河流域出海口?一種觀點認為,將來的經濟重點是內循環,不是往外賣。青島和其他沿海城市沒有本質區別,都可以叫「出海口」。修個鐵路就是出海口,那所有沿海城市都可以算出海口……對此觀點不敢苟同,難道「內循環」就是不往外賣?就算你不往外賣好了,原料從哪來?全球吞吐量前十的港口中國佔7個,不往外賣?青島因為膠濟鐵路興起,一百多年前德國人為什麼要修膠濟鐵路?你貨物生產了是需要拉出去賣的,而海運是價格最低的運輸方式,所以出海口十分關鍵,怎麼能說這是個虛名呢?
  • 闢謠:動物能夠預測地震?而人類卻不能?你可能高估了動物
    到目前為止,無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沒有提前預測地震的能力,因為地震其實就是地殼運動,而地殼的運動是沒有任何規律可循的。那麼,是什麼讓人有了動物能夠預知地震的認知呢?為什麼人不能預知地震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給野生動物打疫苗,可以預防人類流行病麼?
    圖片來源:Pixabay/CC0 public domain蝙蝠等野生動物會攜帶傳染病,這些傳染病可能作為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蔓延」到人類種群中。提前在動物種群中解決這些傳染病可能是保護人類最好的辦法。科學家們仍在爭論 SARS-CoV-2 病毒起源於蝙蝠還是穿山甲。但他們確信,這種冠狀病毒只是人畜共患疾病(即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疾病)的最新例子。
  • 動物園結束馬戲表演為什麼不能讓動物取悅人類?
    原標題:動物園結束馬戲表演為什麼不能讓動物取悅人類?廣州動物園動物行為展示館9月1日正式閉館,將規劃建設成為非經營性的科普展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這意味著,已有24年歷史的廣州動物園馬戲表演就此謝幕。這個消息讓很多孩子不高興。
  • 白鱘滅絕,人類必須反思與動物的關係了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人類獲取資源的能力呈指數增長,人類靠養殖和畜牧就足夠養活自己,甚至跳出了馬爾薩斯的人口陷阱,地球人口爆炸了。老話說得好,倉稟實而知廉恥,吃飽喝足的人類,終於開始有閒情逸緻同情其他生物了。然而這種觀念的傳播並不順利,首先整個世界的經濟並不是同步發展的,有人不愁吃喝了,可有人還忍飢挨餓,後者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情去保護動物。
  • 野生動物:不當人類的盤中餐,仍可以是人們的搖錢樹
    最近人們都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濫捕濫殺濫吃野生動物,可能會導致人類自己的災難。人類和野生動物相處的方式,遠非盤中餐這樣簡單粗暴,其實野生動物資源是一棵搖錢樹,只要加以規範合法的商業開發,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遠遠超過愚蠢的食用和偷獵。而正確、可持續的商業開發,既能達到保護生態的作用,也能為人類創造經濟價值。
  • 太陽系模型是人類建立的,那更精美的太陽系,是誰建立的呢?
    關於人類生命的起源,在中方和西方都有不同的說法。我國流傳著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而在西方國家中則認為人類都是由上帝所創造出來的。當然這些神話虛無縹緲,也只是一些傳說而已,並沒有任何的科學證據可以證明。有人卻提出,甚至根本就不需要科學進行,正是因為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兩個本來應該是成為對立面的東西,兩者之間又有怎樣的關聯呢?
  • 人類不可以近親結婚,動物卻可以回交,難道不怕生出畸形動物嗎
    因為動物與人類的文明社會有著十分大的區別,可能大家看了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聯想,但對於動物來說確是正常。不僅在動物的生態中存在回交的行為,對於植物來說,同樣存在回交的方式。在培育種子的領域,育種工程師們經常用回交的方式獲取自己想要的種子。除了轉基因技術之外,雜交育種是這個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育種方式。
  • 與崇禎是堂親,朱由崧憑什麼能登上帝位,建立弘光小朝廷呢?
    與崇禎是堂親,朱由崧憑什麼能登上帝位,建立弘光小朝廷呢?看過明朝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在京城被攻破了以後,最後一個明朝皇帝在自殺了,就這樣結束了一個王朝,後來就在這一年的五月的時候,另一個王朝成立了,就是朱由崧登上王位之後建立的南宋,他和崇禎的關係是堂親。
  • 既然動物可以被馴化,為何人類不去馴化食肉動物?比如說鬣狗
    要知道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夥伴,那麼你知道嗎?狗是通過狼馴化而來的!人類從古時候就有馴化動物的習慣,但是相比較而言食肉動物馴化的比較少,要知道人類馴化食肉動物最成功的例子就是狼了,那麼鬣狗這種戰鬥力強大的動物為什麼沒有在人類的馴化名單中,這裡面有許多因素造成,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大熊貓未被人類「收編」前,憑什麼在野外生存下來呢?
    所有這些,不禁讓人發問大熊貓憑什麼生存數百萬年。目前,野生大熊貓應該僅有2000隻左右,這樣的種群數量很難擁有足夠的遺傳多樣性,以確保競爭優勢。眾所周知,我們一直在拯救大熊貓,如果沒有我們,它們很可能已經滅絕,但是大熊貓成為瀕危物種也是我們造成的。
  • 防霧劑憑什麼可以防霧?
    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使用防霧劑輕輕一噴,就可以完美的解決。那麼,防霧劑憑什麼防霧,原理又是什麼呢?                原來,我們所謂的「哈氣」是這樣來的:車內人呼出氣體中的水蒸氣遇到比較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著在擋風玻璃上,水珠的表面張力特性使自己變成了一個個凸透鏡,使光線發生折射。
  • 時間的奇妙只有人類可以感知到?動物和外星生物不一定能感應
    也許有人會說,因為人類可以根據以前的一些記錄來計算時間。想一想,我們在使時間更加精確的同時,還存在著更多的壓力,人類也不能脫離時間,否則整個世界都將陷入混亂。由於人類可以感知時間,那麼,如果有外星文明存在的話,它是否也有能力感知時間呢?
  • 為什麼吸血動物通過吸血維生,而人類卻不能?
    當然不同種類的生物獲取食物的方式不同,大多數動物都通過攝入植物或者其它種類的動物來獲取能量和營養,也有一些生物通過寄生就能夠達到生存目的,還有一些生物表面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但是它們獲取營養和能量的方式令人顫抖,因為它們靠吸取其它動物的血液而生。看到這可能有朋友會聯想到吸血鬼,但這種生物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自然界倒是存在不少靠吸血來維生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