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著急開罵,看完再說。
因為我覺得寫這篇東西就是「壞」了腦子的結果——至少在那些說可樂是洗廁所水的人眼中看來如此。
我已經喝了二十年可樂,應該算長期喝可樂的人。我從年輕時習慣喝可樂起,基本上就不再喝白開水。茶是喝的,但是畢竟攜帶不方便,在炎熱夏天也不能真正做到解渴。唯有碳酸飲料中的那股氣體化作一個飽嗝打出來,那份爽氣,是無法比擬的。
也不知道被多少親戚勸少喝可樂,也不知道被多少文章宣傳洗腦,但是戒可樂這件事,說得容易,卻總是沒能成功。
第一是個人意願不夠,第二就是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可樂有害。大都是是一些來源空洞的消息,並沒有科學證實。
第一點是個人原因,沒什麼好說的,但是本人煙不抽(年輕的時候抽過,覺得好玩而已,不入肺),酒不怎么喝(現在喝點,但絕不貪杯,因為開車的緣故,基本上也就是不喝),檳榔也戒掉了,這也證明並沒有什麼戒不掉的。
所以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第二點,沒有確實證據證明可樂對人的身體有害。就算是個不良癖好吧,可是「人無癖不可交」啊,做人吧,總要有點小愛好,才顯得生活有意思。
這個習慣也就一直保留了下來。家人也不再幹涉。
像現在這種天氣,基本上每天三瓶跑不了——是那種最小的瓶裝(300ml),賣二元一瓶的。成本也不高,很多人喝礦泉水一天不也得幾塊嘛。
為什麼選擇小瓶裝呢?
對於一個喝了幾十年可樂的人來說,這其中是有秘密的。
先說可樂對身體的影響。
我喝了幾十年可樂,身體一直沒有問題。體檢血糖也並不高,而且在健身的時候,人家喝功能飲料,我來一瓶可樂就行。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去藏區,同行者都喝紅景天,而我在當地到處找小賣部,買了一瓶可口,那種感覺,真的像是救命靈藥。
牙齒倒是壞了幾個(蟲牙),但是和同齡人差不多啊。到了一定的年紀,如果不注意的話,不都會有這種現象嗎?小孩子不也有蛀牙。這個咱不說和可樂沒關係,但再怎麼也沒得多大關係。
我不會為了這點問題放棄了二十幾年的愛好的。人走在路上,都可能被車撞,做什麼都疑神疑鬼,謹小慎微,又如何能活得開心呢?
原來也時不時有些這方面的擔心,畢竟宣傳太多了。直到後來看一部港片,具體名字忘了,吳君如主演的,她每天都要買一瓶可樂給她奶奶。人家九十歲都不擔心這些東西,咱們怕什麼呢?
做人,最緊要是開心嘛。
順便說一下,為什麼小瓶的,特別是原來那種玻璃瓶的可樂最好喝。作為一個只喝可口可樂,看見百事寧可喝水的老可樂粉,確實鑽研過其中學問。
說兩種都是可樂的人,可以不看了。
你們根本不懂喝可樂的真諦。
可口可樂的所有新口味也都垃圾。
要喝得爽只有冰凍原味玻璃瓶裝的可口可樂。
因為玻璃瓶是隔離最好的材質,能夠最大程度地讓可樂中的二氧化碳強溶於水中,不會因為塑料材質、鋁罐材質逃逸。保留氣體時間最久,是可樂殺喉嚨的秘訣。
這同樣是鋁罐可樂比塑料瓶裝更好喝的緣故。
同時,在低溫下,人對甜度的味覺感知下降,對酸度的感知能力只會有小幅度的下降,而多數人在喝冷飲時更在乎酸度帶來的爽口感,對甜度的要求並不高,所以酸甜平衡這一點對低溫要求最高。
玻璃材質也是隔溫最好的材質,鋁罐就是因為導熱快,一口沒喝完,放一放就不好喝了,甜味蓋掉了酸爽。
所以玻璃瓶的口感最好,但是如今很少看到了。鋁罐的開口之後,開車就不大方便,所以只能喝小瓶裝的塑料瓶了,一口喝完很爽,一口沒喝完還可以蓋上蓋子,放一下。但是比大瓶裝的喝不完,放的時間長又稍微好一些。
再無私分享一下可樂最好的喝法,還是增加酸度和低溫。
玻璃杯中剛開啟的可口可樂加兩片檸檬加片薄荷葉加點冰塊……
可樂粉們,爽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