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圍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有了一種縱橫捭闔的感覺。在新產業集群、「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方面,瞄準的都是萬億級規模。
近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山東等6個新設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山東自貿試驗區包含濟南、青島、煙臺3個片區。30日,山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三市的市長分別介紹了相關情況。
按照國務院下發的方案,濟南片區重點發展人工智慧、產業金融、醫療康養、文化產業、信息技術等產業,開展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建設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經濟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濟南市市長孫述濤介紹說,濟南片區將針對人工智慧、醫療康養、文化產業、信息技術、晶片製造等重點產業領域開展精準招商,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強度開發、高水平建設,不斷提高經濟密度,大力培育形成產業發展與片區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
比如,濟南將聚焦發展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產業,依託片區內的濟南超算中心,加快建設全國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2025年之前可實現每秒百億億次的運算速度,比當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快5倍以上,以此強力賦能山東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海洋等「十強產業」和濟南量子科技、生物醫藥等「十大千億級產業」,從而快速發展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集群。到2022年,全市服務企業2萬餘家,帶動產值萬億元以上。
在量子技術、信息技術、集成電路、生命科學、醫療康養等領域,濟南將加快打造形成國際領先引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創谷」。孫樹濤說,濟南探索創建了「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實行以「產研院+投資發展公司+專業研究所等創新主體」的組織架構,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打通從技術到產品的關鍵環節,加快推動科研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項目化,預計到2025年,將形成「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的創新生態環境,直接創造帶動經濟社會效益累計實現1萬億元。
所謂「四不像」,指的是不像事業單位,不像高校,不像企業,也不像科研院所。這家今年7月揭牌的研究院的目標是,到2025年,建成具備良好自我發展能力、具有國際影響的新型研發機構,引進培養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與團隊,在量子科技、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若干產業前沿性、關鍵性、共性技術領域實現大突破,湧現一批在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的上市企業,催生一批原創性新興產業。建設「百千萬」工程,努力實現加盟新建科研機構100家左右,累計衍生孵化企業1000家左右,轉移轉化先進技術10000項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