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付豔翠
編輯丨吳晉娜
一款任天堂健身環賣到全球斷貨,價格翻了3倍,接近2000元,閒魚上最貴時更是賣到3000多,被戲稱為「回報率最高的理財產品」。
淘寶、拼多多上,一款售價不到30元的雜牌仰臥起坐輔助器,只要輕輕一摁就可以吸附在地板上,卻滿足了很多人在家運動的小確幸,很多店鋪都賣出了10萬+以上的訂單量。
……
疫情期間,健身行業線下停擺後,雲健身行業卻火了。
一位運動器材方向的創業者表示,其3月才上線的瑜伽墊,不用刻意打廣告,每天就能賣出幾百條。
另一位智能健身方向的創業者表示,僅3~6月期間,公司的自有AI健身私教產品實現了40~50%的增長。此外,企業業務也實現了5~8倍的增長,如為健身器材商等提供線上AI健身解決方案。以前大客戶需要聊1-2年才能有些突破的企業服務項目,現在有客戶主動找過來,要求籤約。
但從某種程度上,雲健身的爆紅與疫情發生的時間因素直接有關。因此,這種「不正常」的紅利,並不會成為常態。創業者透露,從5月開始,家庭健身需求市場就開始回歸理性,其公司的品類銷量都已經回歸到在正常水平線。
此外,疫情也確實對訂單交付造成了一些客觀阻礙,比如庫存跟不上、工廠未開工,也會讓很多行業公司錯過風口。也有公司本來都談好了訂單,卻因為疫情讓創業公司收緊褲腰帶,而不得不取消。
儘管如此,部分創業者認為,疫情對雲健身行業的影響還是「利遠大於弊」。在資本寒冷更加凜冽的今天,雲健身行業也正受到資本關注。
上述兩位健身行業創業者都透露,最近有不少投資機構在與其接觸。最近幾個月,也有如TT直播健身、私教健身和Keep等健身品牌陸續宣布完成融資。
不過,雲健身行業畢竟是一個慢行業,這個行業還需要教育,用戶的消費意識欠缺。至於疫情吹起來的這陣風,能否讓這個行業一飛沖天,還需要時間告訴我們答案。
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疫情期間業務增加8~10倍
「當時一天最多能賣出幾百條瑜伽墊。」回憶起三四月時的銷售情況,運動品牌「dooot道特」創始人的吳軒宇表示。
疫情期間,用戶宅家健身熱情開始爆發,吳軒宇驚喜地發現,公司甚至沒有不用刻意營銷推廣,新推出的瑜伽墊產品就一下子成了爆款。
說到這裡,吳軒宇至今也在慶幸。
「當時,大部分工廠還不能復工復產,造成市場供需不平衡,市場上誰有貨,肯定賣得好。」去年9月,道特開始研發瑜伽產品,並在年前就向供應商下了訂單。今年3月,道特上線了瑜伽墊產品後,正好趕上這波紅利。
道特成立於2017年,是一家大眾體育運動服務提供商。去年,公司獲得來自青松基金的近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投資。
目前,道特有三條業務線:一是競技體育產品線,主要以羽毛球運動系列為代表的桌球、網球系列產品,包含球拍、羽毛球、網球以及相關配件等;二是主打家庭健身業務,包括瑜伽和健身,以及相關配件;三是運動後市場,包括用於放鬆肌肉、全身按摩的筋膜槍產品,以及運動背包等的運動周邊。
「今年3~6月期間,我們自有產品線實現了40~50%的增長。」另一家智能健身私教在線服務平臺myShape的創始人馮偉,也是抓住疫情期間「宅健身」紅利的一員。
myShape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智能健身解決方案提供商,其自有產品是一款基於機器視覺的智能健身私教,包含了自研的3D動捕技術、姿態識別糾錯算法、運動力學的專業知識以及一套強交互性的健身內容。
這段時間,最讓馮偉驚喜的是企業服務業務(為健身器材商等提供線上AI健身解決方案),實現5~8倍的增長。
馮偉坦言,myShape之所以趕上企業服務這波紅利,也是因為市場倒逼的結果。
他解釋,疫情下,線下健身場所不能開門,甚至出現了倒閉潮後,受其影響,商用的健身器械傳統巨頭的業務也嚴重萎縮。因此,健身類品牌急切需要開展的是可以實現閉環的線上業務或智能健身產品,讓其業務不至於徹底停滯。
「從前這些大客戶需要聊1-2年才能有些突破,現在他們開始主動找到我們,並很快就能籤約。」馮偉透露,僅今年3月~6月,他不僅與不少一線品牌,還與國際上3家大的健身器械傳統巨頭達成了合作,為其設計AI健身晶片等。
其中,與全球最大智能電視晶片公司合作的AI健身晶片已發布,與某全球巨頭健身品牌公司的AI健身產品,即將在7月底全球開售。
因為一場疫情,雲健身市場就這樣迎來了爆發期。
行業回歸正軌 獲得資本關注
雲健身市場的爆紅與疫情發生的時間因素有關。宅在家期間,人們的很多生活習慣都有了細微調整,部分初創企業也借勢崛起,已經打出不錯的銷量。但疫情恢復,行業也就開始回歸正軌。
「但從5月開始,家庭健身需求市場就開始回歸理性。」吳軒宇解釋,5月開始,企業基本上都已經復工復產,健身產品的供應鏈條開始恢復,不再有企業缺貨,市場自然也就正常了。他表示,5月之後,公司的品類都已經回歸在正常水平線。
而疫情下,雲健身企業們面臨的也並不都是好消息。馮偉就透露,他的公司就面臨著兩方面的困擾。
一方面,供應鏈受到影響。疫情開始時,供應鏈未能復工,其自有產品也出現斷貨的現象,這讓馮偉不得不損失了一部分訂單。
另一方面,疫情之下,諸多大創業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都開始勒緊腰帶過日子,也就砍掉了健身設備預算。這也讓他本來已經談好的訂單,因為疫情出現一些退款現象,對公司自有產品造成部分影響。
「在災難面前,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徹底規避壞的影響。」正如馮偉所說,一場疫情,只是對雲健身行業的影響利更大於弊。
事實確實如此,就連疫情影響後,資本更加寒冷的今天,雲健身行業也正受到資本關注。
今年2月,線上直播健身平臺TT直播健身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私教健身工作室品牌Dig Potency潛能挖掘完成1000萬元首次融資;私教工作室品牌人馬線完成千萬級融資;5月,運動科技公司Keep又宣布完成8000萬美元E輪融資。
吳軒宇透露,公司在今年7月開始啟動了新一輪融資。「我們一直有機構在聊,我們只是在看哪些機構能夠更懂我們的理念。」
馮偉也透露,今年開始,已經有不少機構主動找到他,希望能聊聊融資的事情。但myShape在上海,找來的機構因為多是北京的,因為疫情到現在也沒能詳細面談。「這也是疫情之下的一個負面影響吧。」
事實上,2019年,家庭健身領域就頗受資本喜愛,直播教學、軟硬體結合,智能健身逐漸走進家庭場景。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上健身模式更加備受歡迎。
用戶意識待教育「慢行業」也有新機會
雖然行業「火」了,但云健身行業的用戶意識還處於市場早期,是業內共識。
吳軒宇感覺,國內行業內頭部企業還沒有完全形成,消費意識其實一直處於欠缺狀態。「現在的年輕人為了工作和生活,往往都在打拼事業。只有他們的收入和時間越來越多,身體質量越來越低,才會考慮參加健身。」
他舉了一個例子,女生在直播平臺,通過李佳琦的介紹購買一支口紅,到貨後即便發現色號不適合自己,也不會認為是產品和主播的問題,甚至再次遇到好看的口紅色號,還會再次購買。
「但女生在購買瑜伽墊時,不管瑜伽墊的價格是100元還是500元,消費者往往希望能夠用兩三年的時間,且功能多樣。」吳軒宇表示,消費者對健身用品的購買往往更謹慎,條件也更苛刻。
同時,吳軒宇認為,健身行業,尤其是體育用品行業屬於「慢」行業,需要陪伴一代人成長,而且這個行業的前期會特別艱難一些。
「因為一個小的創業品牌,短期內也並不能獲得大部分人的認可。」吳軒宇同時認為,這些困難其實也正是行業的機會所在。
一方面,現代人對居家健康的需求更多,創業公司就可以多聽他們的聲音研發產品,「做更專業的事情,服務好每個客戶,自然不愁用戶。」
吳軒宇透露,現在公司已經有幾十萬用戶量。下半年,公司還會推出售後服務業務,比如,專業羽毛球拍的周期性保養、換線服務,瑜伽墊的清洗服務等。
另一方面,十幾年前,人們認為穿知名品牌的東西代表著潮流,但現在的90後、00後們,反而都開始追求有個性的小眾品牌。
「當你的『小眾』品牌,能夠陪伴這批消費者走過10年、20年後,你的品牌自然就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進而形成品牌意識。」吳軒宇直言。
馮偉則表示,大家居家的時間不斷增加,人們在家叫外賣,在家自己做飯,而健身的內容生產、服務體驗、社交娛樂功能的地位愈加突出。
「如今,無論健身器械,還是健身課程內容,健身場景都在向家庭健身靠攏。」他表示,運動健身行業分工繼續深化,大屏智能健身設備或將繼續迎來新一輪發展機會。
校對 | 王子公主
閱讀完莫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