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響鈴
來源|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一談起AI,我們總是想起視覺智能、語音智能、數據智能……或者無人駕駛、智能醫療、智能金融、智慧零售……這些大的概念或應用。
而對多數普通人而言,AI與我們的接觸往往存在於那些已經十分細分的場景、產品裡。
生活中離不開的翻譯產品就是如此,AI能力不僅用作語言翻譯本身,更用在翻譯產品的各種用戶體驗設計上,通過與日常生活最緊密的方式來到每一個普通人身邊。
從這個意義上看,如果把百度AI這樣的巨頭比作一顆大槐樹的話,普通人最先看到的無疑是樹上最末端和最細分的能夠自我成長的枝葉們,如果要深入去看看AI體系架構,才需要順著枝葉往後看到大樹枝、枝幹、樹幹……
這便是「大槐樹效應」,體系化能力基礎上,不同的大小分支都能有自己生長的能力。現在,大槐樹粗壯的樹幹、樹枝上,正長出一片片繁茂的枝葉,垂直細分領域的百度翻譯,正是枝葉中顯眼的一枝。
不久前,歷時8年的百度翻譯APP迎來了8.0版本更新,官宣中既有品牌和體驗升級,也有理念和功能創新,而這裡更關心的是其中與百度AI技術的一系列融合。
毫無疑問,翻譯產品天然與AI親近,歷時多年的發展中,這個細分垂直場景裡AI正在大展身手,也改變翻譯產品未來的價值定位。
八年後,翻譯產品也開啟了AI場景落地的故事
百度翻譯APP8.0版本升級中將品牌icon進行了改變,保留了雙氣泡作為主圖標,但主色調從「藍」變成了「白」,配色紅藍後,看上去更具百度系的「家族感」。
而百度翻譯這樣做並不是隨性而為,某種程度上,百度翻譯歷時8年發展後開始與AI深度融合,也與百度AI大戰略關聯更為緊密。
從整個行業來看,百度翻譯的發展,或也昭示了翻譯產品發展的三級跳,以及與AI逐步融合的過程。
1、工具化:用技術積澱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
早在2010年初,百度就已經組建了機器翻譯的核心研發團隊,籌備在翻譯領域有所作為。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百度與「語言翻譯」這件事天然親近,僅一年半後的2011年6月,百度就正式推出了web端「百度翻譯」產品。
這個階段,可以認為是百度翻譯利用了百度已有的技術積澱解決翻譯工具從無到有的過程。
此時的百度翻譯,使用的是百度自主研發的翻譯核心技術,其原理是機器自動從大量語料中學習並自動生成翻譯結果,不經過任何人工整理與編輯。顯然,機器學習已經具備了與AI高度的關聯。
2、產品化:在用戶思維下滿足溝通需求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把PC端的工具變成移動端的隨身產品成為一時的浪潮,2013年2月百度翻譯發布Android客戶端(iOS在半個月後發布),首次在Android平臺上支持離線翻譯應用。
這一過程,是翻譯產品與AI逐步結合,帶來更多翻譯體驗的過程。
百度翻譯背靠百度強大的AI技術,將AI能力與產品逐步融合,既可以認為是領先行業、獲取競爭優勢的舉動,也可以看作在為整個翻譯產品門類與AI融合「探路」。
現在,在百度翻譯APP8.0版本上,翻譯原本必須的文字輸入工作,借AI技術用戶通過語音(用戶自己說話,或者讓翻譯產品聽別人說)、拍照(對著文字內容拍下來)、實時AR識別等方式就能解決。
這意味著翻譯產品的使用便利性大大提升,在旅遊、購物還是在其他場景下,不用再低頭手打,隨性識別環境中需要翻譯的內容。
也許是因為AI技術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百度翻譯APP8.0版本在首頁加上了場景化功能選擇,在產品層面滿足用戶更多樣化的翻譯需求。
3、交互化:圍繞翻譯的用戶、內容、服務融合
AI加入後,百度翻譯在「翻譯」這件事上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而從8.0版本來看,AI的應用還滲透到了更多其他方面。
例如,產品啟動時,用戶只要完成個人身份及目標(或興趣)的填寫,就能夠體驗到資訊流帶來的專屬定製化推薦,這背後顯然有AI技術為用戶畫像並匹配內容的要素在;
又例如,在學習場景(這是百度翻譯的一個重要場景)下,能夠根據用戶的查詞歷史為用戶智能推薦講解視頻,這背後,是智能分析用戶學習、記憶、複習的記憶曲線的結果。此外,在英語學習十分重要的發音方面,百度翻譯能夠對用戶的跟讀進行智能評分糾錯。
回顧百度翻譯與AI的一步步融合和深化,從整個行業看,翻譯與AI的結合一定要經歷這三個過程:從翻譯得更好,到翻譯得更便利,再到翻譯有更多應用。在翻譯這個垂直細分場景裡,百度翻譯正走向深入落地,也成為百度AI大槐樹上讓普通人最先感受到的「枝葉」。
AI,到底給翻譯產品帶來了什麼?
談了翻譯與AI的融合進程,換一個角度來詮釋,AI能究竟能夠帶給翻譯產品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浮出水面。
1、技術體驗:翻譯得更準只是開始
所有翻譯產品都在比拼翻譯的準確率,這方面各家都能拿出某些「成績」來說明自己多厲害,AI技術推動力有多大。但事實上,姑且不論百度翻譯在技術上的領先,市場對AI要帶給翻譯產品技術體驗,早已不滿足於準確率這一個指標。
百度翻譯為什麼把AI技術積極應用到拍照翻譯、實景AR翻譯、對話翻譯等輔助用戶實現翻譯過程的細節上,原因就在於技術不斷強化的今天,用戶追求的技術體驗更加全面和多樣,只有「結果」而沒有豐滿美麗的過程,100%準確率卻配上乾澀的使用感受(例如一個字一個字地輸入),市場不會買帳。
可以預料的是,來源於百度的AI技術基底,在AI的幫助下,百度翻譯必定會在幫助用戶更好地完成翻譯這件事上,增加更多創新性的技術體驗。
也許,下一個是腦機接口,所想即所得?
2、產品體驗:翻譯從來不只是「語言轉換」
從做產品的角度,如果只盯著「語言轉換」,等於把產品越做越狹隘了。
藉助AI的能量,翻譯產品的路子變得更寬,也更能符合當前所有APP都開始提供關聯多樣化服務的趨勢。
在AI的幫助下,百度翻譯某種程度上可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產品中內置與翻譯相關的原創內容,在常規信息流(例如百度APP)之外給出了一個垂直的專業的信息獲取方式。而與翻譯相關的內容很多,旅行、人文、美食、探索,這些內容更深度也更體現翻譯的生活化信息。
可以料想,百度翻譯類似的個性化定製將會加碼,通過AI,每個用戶有專屬於自己的定製式「百度翻譯」也未可知。
與世界更好地溝通,翻譯+AI讓用戶不僅跨越語言更跨越圈層
百度翻譯提出的產品使命是「與世界更好地溝通」,事實上這也是多數翻譯產品內在的任務,只是提法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
而融入AI後,「翻譯+AI」組合讓用戶不僅更好地實現跨越語言的溝通,或還能實現跨越圈層的溝通。
1、「古老」而強技術屬性的翻譯,與年輕態圈層更好地融合
在百度翻譯APP更新8.0版本的同時,品牌ICON變更同樣富有簡約輕盈的設計語言,極簡的設計美學是年輕、活力的表達,這與百度翻譯一直以來在年輕化用戶群體中廣受歡迎相契合。
翻譯產品是網際網路「老江湖」了,但翻譯這件事卻一直擁有年輕態的基因,不論是學習階段的年輕人,還是剛剛步入工作準備提升自己的小白領、小藍領,翻譯產品都必不可少。
在版本更新同時,百度翻譯還在開學季發起了「玩出學霸計劃」,配合H5等年輕群體喜歡的新形式,嘗試重塑大眾對於「學霸」的認知,宣揚「在開心愉快會玩的同時,充分吸收學習」的理念。
在移動網際網路都盯住年輕態市場時,或許,憑藉讓年輕人更好地與世界溝通的便利,翻譯產品或許是最接近年輕人的那個,這也讓「古老」的翻譯產品不斷擁有年輕態的基因,跨越翻譯的高專業度與年輕群體喜歡輕鬆隨性的圈層鴻溝。
事實上,在過去,百度翻譯就不斷讓技術與年輕群體融合,8.0版本所推出的AI詞典(被稱作第四代詞典),就提供上文提到的AI輸入方式、富媒體的釋義講解、可互動的發音練習、據查詞記錄個性化推薦多形式內容等多種功能,為年輕群體準備了一個「隨身攜帶的語言環境」。
2、與世界更好地溝通,既有語言更有見識
翻譯的「市場需求」來源於中國社會發展以及同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化,尤其是近10年來,跨語言溝通變得十分重要也十分常見。目前,百度翻譯已支持全球28種熱門語言、756個翻譯方向,每日響應過億次的翻譯請求,覆蓋外語學習、出國旅遊、商務辦公多方面需求。
翻譯產品讓中國與世界溝通得更順暢,事實上也在幫助普通中國人在見識、思想與眼界上拔高,越來越匹配國際地位。
過去,百度翻譯基於AI能力不斷提升翻譯精準度,又不斷改變翻譯的輸入方式,讓翻譯應用的各個場景更加便利,在第二個八年,百度翻譯稱要讓「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與世界溝通」的美好願景成為現實,只要AI技術繼續深度融合,這應該不是一句套話。
翻譯始終與時代發展同行,與世界「對話」,不僅是語言上的,更是見識、思想與眼界的突圍,藉助AI技術帶來的全新理念和創新,百度翻譯在講出翻譯之外的故事。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贊(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