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師大藝術學院師生「共繪一幅畫」 傳承紅色基因

2020-12-06 閩南網漳州

閩南網12月4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通訊員 沈瑞芳 陳木坤)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之際,近日,閩南師大藝術學院師生「共繪一幅畫」作品展在藝術學院一樓展廳開幕,師生黨員「筆繪初心」,共同傳承紅色基因。

本次作品展共展出70幅作品,由藝術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教師黨員帶領學生一起創作完成,包含油畫、漆畫、裝飾畫。作品既有描繪紅軍攻克漳州的《刻碑魂》《烈士》《芝山紅樓》,也有描繪漳浦縣車本村的《路》《紅箬苙》《青山埋忠骨,綠水頌英靈》《紅軍井》,描寫谷文昌的《南下路上》《縫縫補補》《荷風谷意》《記憶》《穀物木麻黃》等。一幅幅作品刻畫出師生黨員所景仰的共產黨人的初心。

此前,師生黨員以漳州紅色革命文化為主題,深入素有「閩南井岡山」之稱的漳浦縣車本村、東山谷文昌紀念館及漳州紅樓等漳州革命紅色文化基地進行採風併集中創作。黨員們重走紅軍路,瞻仰「芝山紅樓」,尋跡「省委舊址」,追尋谷文昌精神,並將個人感悟與時代精神匯成真摯熱烈的感情融入到繪畫創作中,通過各種繪畫表現形式,呈現革命歷史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軍隊、人民幹部為黨和國家的事業敢於犧牲、甘於奉獻的奮鬥史。

藝術學院教工第一黨支部支部書記陳斌表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藝術學院結合專業特色,組織師生黨員進行採風寫生創作。師生們第一次帶著創作任務走出校園,感受漳州光榮革命文化傳統,挖掘壯美瑰麗的紅色文化創作素材。通過採風、創作、展覽這樣完整的教學實踐過程,同學們對本專業從理論到具體實踐契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此次活動既是教學實踐的大膽創新,也激勵了師生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弘揚偉大革命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據悉,本次作品展是閩南師大藝術學院探索「黨建融合專業,主體下沉支部」的新措舉,展出時間將持續到12月20日。作品展也得到學院外聘教師的積極響應,著名油畫家、上海油畫雕塑院一級美術師王申生專門為此次畫展創作作品《不忘初心》,北京師範大學陳方遠教授也送來暑假到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八路軍兵工廠寫生創作的系列作品《嶽家寨》。

相關焦點

  • 學者研討加強「四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
    「加強『四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同濟大學召開,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及中央媒體的30餘位專家學者,通過視頻連線展開研討。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四史」是廣大師生的必修課。在學思踐悟中,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
  • 兩岸青少年童「畫」航天夢 展出276幅獲獎作品
    ,這幅作品融入集美學村、嘉庚建築等元素。   穿著厚重太空衣的地球人和長著觸角的外星人爭先恐後奮力奔跑,正在「宇宙世界盃」足球賽上一爭高下;惠安女挑著裝滿魚乾、鼓浪嶼餡餅的竹簍子登上飛船,要把這些閩南特產送上太空;來自地球的太空人在月亮上偶遇想家的嫦娥,為滿足嫦娥的心願,太空人帶著嫦娥乘飛船回地球「探親」……這些充滿奇思妙想的「童畫」由來自海峽兩岸的小朋友創作,昨天起亮相位於集美的誠毅科技探索中心。
  • 堅定文化自信 傳承紅色基因
    近20年來,天津城建大學中華傳統文化體驗中心(古琴弦歌基地)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薄克禮始終致力於弦歌的研究和傳承。在他看來,這種寓教於樂的「樂教」方式,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靠的就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因為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 以青春之名 傳承紅色薪火——江西百萬大學生在「紅色走讀」競賽中...
    今年暑假期間,江西省教育廳在全省高校開展「紅色走讀」競賽活動,通過組織全省師生雲上遊、線下比、實地走,形成了百所高校齊「發力」,千支團隊勇「踐行」,萬件作品比「創意」,百萬師生同「雲遊」愛國主義與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局面。活動開展以來,全省高校師生共創作提交走讀成果8萬餘件,包含動漫、詩歌、H5、短視頻、剪紙等各類創作形式。
  • 興國縣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畫靚模範興國」主題研學旅行
    4月22日,由興國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組織,興國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茶園小學、茶園中學、鼎龍中心小學四校攜手打開學校大門,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畫靚模範興國」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共同組織和帶領學生走進紅色遺址,融入紅色文化,弘揚蘇區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共繪美好家園「百米長卷」。孩子們熱情高漲,滿懷激情地踏上了研學之旅。
  • 傳承紅色基因 西南政法大學500餘名新生同上一堂特色思政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5日21時23分訊(通訊員 譚嘯)9月24日晚,「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在西南政法大學篤行樓學術報告廳隆重上演。他希望剛剛入學的西政學子,通過學習這堂「特色思政課」,學習紅巖英烈,走好人生道路,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浩浩長江、滾滾嘉陵江氣勢磅礴的交匯在一起……」,隨著《英雄重慶 壯美紅巖》的播出,紅巖革命故事展演正式開始。據了解,繼重慶大學首場展演後,第二場西南政法大學展演仍然採取「講、誦、展、演」的鮮活舞臺表現形式講述紅巖革命故事。
  • 「2019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學術研討會」在閩南師大舉辦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4日—5日,由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和閩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聯合主辦的「2019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理論及其應用學術研討會」在閩南師大舉辦。  閩南師大校長李順興,「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廈門大學科技處處長譚忠教授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李順興指出,閩南師大始終重視數學學科的發展,學校正積極探索與地方、企業合作共建產業學院,增設本科新專業、拓展研究生培養新領域,通過推進相關領域學科建設,帶動新工科及應用型學科建設。
  • 兩岸青少年航天夢創意繪畫大賽頒獎 童「畫」航天夢
    -第二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少年航天夢創意繪畫大賽昨頒獎,965幅作品獲獎  -大賽共徵集到兩岸4000多幅作品,256萬人次踴躍參與網上投票  廈門一中集美分校學生洪湘萍創作的《月球上的閩南一號太空站》獲得中學組特等獎,這幅作品融入集美學村、嘉庚建築等元素。
  • 傳承紅色基因 抗美援朝老兵走進校園
    中新網山西新聞11月30日電 (高瑞峰 陳霞) 深入了解革命歷史,弘揚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賈振鑫,1933年出生,山西太谷人,1950年10月,第一批入朝作戰人員,參加了4次戰役,1951年1月1日突破三八線戰役後,繳獲一架照相機;呂良,1934年生,山西稷山人,赴抗美援朝戰場時,年僅16歲。兩位老人的講述,將同學們帶回戰爭年代。志願軍戰士不畏艱險、英勇殺敵和捨生忘死的事跡,感動著所有人。既是對過去歲月的懷念,更是對當代青年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 【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紅色基因綠色發展 繪就延安最美風景畫
    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綠色發展,共同繪就了延安的最美風景畫。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曉娟/攝  傳承紅色基因:將延安精神代代相傳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望來時路,我們不會忘記,共和國的旗幟是紅色的,是千千萬萬先烈用熱血染紅的。而在延安,延安市委副書記吳鐵介紹,每四個延安人,就有一個是烈士的後代。
  • 可愛的中國,奮進的上海|黨課讓家國情懷在師生心中內化升華
    藝術黨課、音樂黨課……近日,多所高校通過各種形式開展黨課,讓家國情懷在師生心中內化升華,讓理想信念入耳入心。華東師大音樂學院師生獻唱。師生們用歌聲致敬偉大祖國。長達100分鐘的黨課讓師生們沉浸在感人故事和紅色經典旋律中,成為校領導班子與學校黨員、幹部、師生一起進行集體學習、共同追尋初心使命的生動課堂。「教育強國,牢記使命」篇章在《馬蘭謠》的親切旋律中展開。主講人校長錢旭紅院士上了一堂精彩的「兩彈一星精神」黨課。
  •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手抄報合集來襲,一起來畫一畫吧
    【文字素材參考】 01什麼是「傳承紅色基因」 一代代愛國英雄和仁人志士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鋪就了一條條通往現實中國夢的道路。
  •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我們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讓紅色基因不斷煥發新的時代光芒。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堅持用紅色文化育人。建校初期,招生十分困難、條件設施簡陋、教學經驗不足、學生基礎較差……經歷一系列困難和挫折,學校只剩下8名老師。在這8名老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我深知:只要有黨組織和黨員在,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傳承紅色基因對老師十分重要,對學生更是重中之重。
  •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 推進紅色基因傳承
    堅定紅色文化自信、推進紅色基因傳承,應該遵循什麼樣的路徑?  第一,堅持「四個注重」,加強紅色文化研究宣傳。一是注重拓寬視野,深化紅色文化研究。應加強頂層設計,將紅色文化工程列入「十四五」規劃;制定地區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為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提供法治保障;加強紅色教育培訓,把傳承紅色基因融入基層黨建工作,納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貫徹執行。四是注重管理體系建設,激發紅色文化服務市場活力。特別是要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構建紅色文化共享平臺,整合區域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具有時代性的紅色文化資源。
  • 親子共繪科幻版「天空之城」
    親子共繪科幻版「天空之城」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5.10 星期四     近日,市南區實驗小學舉行了一場獨具創意的親子共繪活動,前期在校園「慧創杯——首屆科幻畫大賽」中獲特別獎的35名「小畫家」及父母,受到學校「慧創城」兒童大學藝術學院的邀請,共同參加「慧創——天空之城」親子彩繪活動。
  • 臨汾市副市長閆建國在山西師大臨汾學院檢查防疫及安全工作
    【核心提示】12月3日上午,臨汾市副市長閆建國前往山西師大臨汾學院檢查防疫和安全工作,並與該學院黨委班子成員進行了座談。12月3日上午,臨汾市副市長閆建國前往山西師大臨汾學院檢查防疫和安全工作,並與該學院黨委班子成員進行了座談。
  • 省級「非遺」――高州木刻畫傳承分教處和創作基地在高師附一小...
    為了傳承和發揚高州木刻畫文化,提高高師附一小木刻畫知識和木刻畫創作水平。12月4日早上八時,「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高州師範附屬第一小學傳承分教處」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高州師範附屬第一小學創作基地」的揭牌成立儀式在高師附一小舉行。
  • 傳承紅色基因 築牢紅色根基
    構建孩子們堅定理想、不忘初心的精神坐標 在許多人的眼裡,和平日久,戰爭已經遠去,槍林彈雨中的衝殺與戰火硝煙裡的吶喊,不過是一段段消逝的往事,如黑白的底片,雖有顯影,卻在時間的塵封中慢慢褪色。
  • 劉建平、王昕偉:著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的三大科學化體系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紅色基因傳承、脫貧、國際市場拓展、科研環境和文化、綠色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劉建平、王昕偉:著力構建紅色基因傳承的三大科學化體系】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建平、王昕偉認為,新時代,只有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才能真正傳承好紅色基因,堅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