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指數都是一顆孤獨的行星

2021-01-15 難辭苦循環

2021元旦前後,ZG證券市場迎來一小波行情,行情之後會怎麼走?2021年股票市場會牛嗎?哪些板塊能牛?帶著這三個問題,你需要的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分析思維,因為市場的走勢沒有人可以精準的預測,但是可以根據情況不斷調整分析。

每個指數都是一顆孤獨的星球,漂浮在宇宙中,如果沒有其他外力的情況下,這顆星球會保持慣性移動,外力的情況有:國家政策,外匯市場,市場情緒,風口板塊,技術突破,重大黑天鵝等等,所有這些外力會從不同方向加到這顆孤獨的星球上面,星球的走勢取決於這些外力的共同作用。

大資本裹挾的金錢前來,他們是一個巨大的作用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指數按他們想法進行移動,但是他們的力量也有限,他們會藉助其他的外力順勢而為,例如在他們想出貨的時候放些利好的新聞,在輕鬆上漲的同時可以輕鬆的出貨,悄然無形,當天晚上各路大V會出來教學,告訴大家今天上漲是因為什麼什麼利好信息導致的,明天會有什麼新聞利好什麼板塊。

所以自己分析的才是自己的,媒體報導的新聞,能釋放到散戶的,基本已經被市場消化了,投資有風險,根據自己所能承受的去投資才是正道。

相關焦點

  • 距離地球95光年 有一顆 「最孤獨」的行星
    距離地球95光年 有一顆 「最孤獨」的行星[圖]  目前,研究人員發現一顆「最孤獨的行星」,它是一顆年輕行星,流浪在太空之中,它被命名為2MASS J11191137,大約已有1000萬年歷史,但在星系時間標度裡僅是「嬰兒行星」。
  • 雖然被擠出了行星行列,冥王星仍然是一顆孤獨而特別的星體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這是我們小時候所知的太陽系九大行星,不過時至今日,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了,因為最遠處的冥王星早已被擠出了行星的行列。冥王星是與1930年所發現的,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在冥王星所在的柯伊伯帶上發現其它有分量的天體。
  • 2.7萬光年外,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孤獨流浪,卻在這露出馬腳
    在宇宙中,並非所有的行星都像地球這麼幸運,能夠繞著自己的宿主恆星公轉,獲得光芒和熱量。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宇宙中還有許多的流浪行星,它們沒有任何同伴,孤獨地在星際空間穿梭。孤獨的流浪者有些科學家認為,僅僅在銀河系內,就有數十億顆流浪行星。但是對於我們來說,想要發現這些行星實在是太難了。在夜空中,金星、木星、火星這些行星是最明亮的幾個天體,這是因為它們反射了大量的太陽光。
  • 沒有人是一顆孤獨星球:你知道克卜勒定律嗎?
    沒有人是一顆孤獨星球:你知道克卜勒定律嗎?在曾經的中學時代裡,每個理科生大概都被物理折磨過,在牛頓定律與天體運動中迷失方向,看著圓錐擺卻無從下手,光的折射與衍射也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可是後來某天回想起物理來,卻也覺得物理有著別樣的浪漫。你知道克卜勒定律嗎?
  • 太陽系最孤獨的「行星」,幸好有你的陪伴……
    在這粒塵埃的邊緣,有一顆「行星」在孤獨的前行。冥王星(Pluto),曾經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在2006年被科學家們降級為矮行星。從此它脫離了太陽系的行星大家族。孤獨地在距離太陽59億公裡的地方流浪。在這個地方,寒冷、獨孤侵蝕著冥王星的內心。這是一個暗無天日的地方,即使是太陽的光芒,也很少能穿越著59億公裡的旅程來與它作伴。不過,還好有你。
  • 宇宙中的「棄嬰」:既不是行星,也不是恆星,不會放光,何其孤獨
    宇宙中的「棄嬰」:既不是行星,也不是恆星,不會放光,何其孤獨星協來自宇宙的禮物宇宙中除了有行星和恆星這種家喻戶曉的星體,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氣態天體,被稱為宇宙中的「棄嬰」,質量在行星與恆星之間木星的質量被認為是氣態行星所能到達的最大質量,要成為一顆恆星,最低質量也要有70個木星質量;在13個木星質量到70個木星質量範圍的氣態天體被歸為褐矮星。所以褐矮星既不是恆星,也不是行星,但卻介於這兩者之間,有著兩者共同的特徵,構成類似於太陽,和木星一樣有大氣層。
  • 我們終將孤獨
    我們,始終是那顆最孤獨的星,緩緩的飄搖著,證明自己的存在。我們就是一顆小小的塵埃,沒有人在乎我們的存在,宇宙中,我們是被忽略的。沒有人在乎,每一個人的心就是一個星球,一顆沒有生命的星球,星球上自己在孤獨的行走。人,生下來就是孤獨的,沒有誰能例外,我們懷著探索的心,在去打探別的星球,當你發現,那顆星球是那麼的弱小,你是會去侵佔,還是會去播下希望的種子呢?
  • 最孤獨的星體,遊牧行星,它們如何運行?
    無論是哪種情況,它們的結局都是在銀河系裡寂寞地漫遊,地球有沒有可能變成這樣呢?會不會有一個行星衝入銀河系,打亂地球的軌道呢?遊牧星球的發現促使人們重新對一些概念進行再研究,從行星如何組成,到它們如何保持軌道,等等。
  • 空相——一顆行星的默劇
    在西方佔星學中,相位是指行星和行星之間所成的角度。比如一個人的本命盤中太陽和月亮呈0度角,我們就稱為」日月合「。佔星盤就像我們人生的一部腳本,行星就是演員,宮位是這部戲的場景,而星座則是表現的方式,當行星和行星之間產生相位,就好像演員和演員之間產生了互動,有了對手戲,於是你的人生舞臺便有了自己的劇情。
  • 史上最孤獨的嬰兒行星在宇宙流浪,這是要上演宇宙版的小鬼當家?
    在我們的印象裡,行星都是圍繞恆星轉的,然後有天文學家就發現了一顆獨自在宇宙中流浪的行星。這顆被稱為史上最孤獨的行星,是美國宇航局在距離地球大約95光年的地方發現的。距離地球不算遠,這顆行星科學家推測它的質量是地球的一千二百至兩千五百倍,大約有一千萬年的歷史。
  • 如何從零開始建造一顆適居行星
    很多人都嚮往著在外星球的生活北京時間12月14日消息,無論是建造一個類似行星的空間站,還是完整地複製一顆行星,都遠遠超出了目前的人類科技水平。至少在有生之年,我們都不太可能見證這樣的壯舉。不過,將現有行星地球化倒是一個更可行的選擇。如今,似乎每個人都想進入太空,有些人甚至想在太空中建立國家。另一方面,世界正面臨著許多全球性的威脅,如氣候變化、人口過剩和潛在的流行病等。為了應對這些威脅,準備一個後備計劃總是好的。顯而易見的一個計劃便是進入太空,在遠離地球的地方建立人類殖民地。
  • 一顆類地行星能存在於兩個太陽周圍嗎?
    一顆行星和兩個太陽的奇幻之旅但是,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天文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十幾個已確認的「環繞型行星」實例,即圍繞著雙星系統運行的行星。 (請注意:某些已知的行星圍繞著一顆擁有遙遠伴星的恆星來運行,這種情況與本次討論的問題大不相同,不能混為一談。) 一個特別有趣的例子是克卜勒1647b行星,它圍繞著兩顆大致像太陽的恆星旋轉。
  • 深度解讀《百年孤獨》: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時代讓孤獨永恆
    布恩迪亞家族雖然同在一篇屋簷下,但每個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島。對於這百年間生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上的人來說,孤獨與生俱來,儘管他們孤獨的具體表現並不相同,但在時代的背景下殊途同歸,不同的生命軌跡全部歸於孤獨,時代讓孤獨成了永恆。
  • 火星的兩顆衛星,未來都將不復存在,火星會陷入孤獨嗎?
    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動輒就要以數千萬公裡、甚至是數億公裡來進行計算,如果行星具有意識的話,那麼它一定會被這種孤獨與寂寞折磨到癲狂。不過還好,大多數的行星都擁有衛星,比如土星的衛星數量就多達83顆,可以說是有夠熱鬧的了。
  • 宇宙中的「孤獨行者」,介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看專家的分析發現
    宇宙中的「孤獨行者」,介於恆星和行星之間,看專家的分析發現說到神秘一詞,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認為天地間最神秘地莫過於浩瀚無垠的宇宙了吧。在感嘆愛因斯坦的高智商與為科學做出的貢獻外,我們回過頭來想想宇宙間的星系群,關於星系,大家脫口而出的一定是恆星和行星了,但是這兩者今天我們都不談論,我們要討論的是宇宙間的另一種星球,它的神秘程度不亞於黑洞,說出它的名字有些人一定以為是我為其命名的,都不敢相信,是的,它就是宇宙中的「孤獨行者」褐矮星。褐矮星,一個不會發光,也不是恆星核行星的宇宙孤獨的存在。
  • 科學家發現一顆最小「流浪行星」
    圖片來源:pixabay   「流浪行星」一詞適用於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這些行星在銀河系中無人陪伴地孤獨飛行,天文學家最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小的流浪行星候選星,這顆行星可能比地球還小,質量介於我們居住的星球和火星之間。   如果這顆「流浪行星」的身份能夠得到證實,這將標誌著此類天體研究的一個裡程碑,據信「流浪行星」在整個銀河系內外都很常見,但探測起來卻很有挑戰性。
  • 每個人都是一顆星
    小時候,聽奶奶說,每個人都是天上的星星。如果這麼說,我想可能少數人活成了恆星,大多數人都活成了行星,也有個別人活成了彗星!不管我們是什麼星,但我們都要相信我們肯定也自帶光芒!
  • 克卜勒452b行星與地球相似指數0.98 在1400光年外
    克卜勒452b圍繞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公轉一年大約385天,和地球365天也很接近。 NASA宣布這個「激動人心」消息後,網絡輿論頓時炸鍋,平時不大關心科學話題的朋友也激動起來:「另一個地球!」「我們不再孤獨!」「活久見!」「要步入新世紀了嗎?」「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愚蠢的人類再見我要回母星了。」「黑暗森林!外星人的攻擊正在路上!」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距恆星最遠的孤獨行星
    近日,天文學家幫一顆孤獨漂泊在宇宙中的行星找到了「媽媽」——它的「媽媽」是距其約1萬億公裡的一顆恆星。 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官網消息,這顆行星是一個編號為2MASS J2126-8140的氣態巨行星,它環繞寄主星的軌道直徑相當於冥王星繞日軌道的140倍,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當於100萬地球年。
  • 《質數的孤獨》: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孤獨的影子
    《質數的孤獨》作者喬爾達諾2008年,26歲的博洛尼亞大學博士生保羅·喬爾達諾發表了他的小說處女作《質數的孤獨》。小說問世後的短短幾個月裡,銷量就超過120萬冊,幾乎每50位義大利人中就有一位捧著這部小說在讀,這打破了義大利文學史上小說處女作的銷量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