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號慘劇,沒有阻止美國對新一代空天飛機的研製

2020-12-04 百家號

太空梭有 600 萬個零部件,技術系統十分複雜,不管哪一個環節出了毛病,都會釀成滅頂之災。不過在「挑戰者」號失事之前的 24 次飛行中,120名太空人都平安返回地面,使人們沉浸在一片歡樂聲中,對太空梭可能帶來危險這一點印象淡薄。這次飛機失事,給一些人的打擊很大,有人「談虎色變」,一時間在美國出現了一種輿論,似乎載人宇航費錢費時還不安全,得不償失,不如搞不載人宇宙空間飛行來實現考察探索。但是大多數美國人還是肯定地回答,太空梭應該繼續上天,安全措施要跟上。民意測驗表明,79%的美國人仍然支持發展太空梭。

太空梭

太空人這個職業在當今美國是受人尊敬、富有魅力的。但它不是發財的敲門磚,而且只有在埋頭忘我工作和通過獻身精神的飛行才會給太空人帶來榮譽。

對於絕大部分太空人來說,他們是為了探索宇宙奧秘上天的。所以當「總統調查委員會」作出「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報告之後,犧牲的太空人格雷戈裡·賈維斯的母親儘管因失去愛子而悲痛不已,但仍表示太空梭計劃應該繼續實施。這位堅強的母親含著眼淚說:「這是格雷戈裡所希望做的事情。他在登上太空梭時是明知道有危險的。」曾和麥考利夫一起接受了幾個月太空人訓練的女教師巴巴拉·摩根在事故後表示,她願意繼承麥考利夫的遺志,在下一次宇航飛行時到太空去給孩子們講課。美國航空和航天局業已答應了她的這一請求。

太空人

「 挑戰者」號慘劇發生後,許多人曾擔心,由於麥考利夫的遇難,可能會在孩子們的心靈上產生一種「宇宙恐懼症」。但是事實完全不是如此。1984年裡根總統曾發起一項「少年太空人計劃」,在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辦了個不牟利的民間組織「美國少年太空營」,以加強中小學生對科學技術和宇航的興趣。這個太空營在訓練真正的太空人的馬歇爾宇航中心附近。少年兒童進入營地後可以穿上宇宙服,吃宇航食品,還能參加太空人訓練。在太空梭失事後的幾個月裡,美國航空和航天局收到大量的信件和電話,數以千計的美國少年要求到亨茨維爾少年太空營接受宇航知識和訓練。這些少年學生雖然對女教師的罹難表示痛心,但他們立志成為一名太空人,去探索空間奧秘的雄心壯志絲毫未變。

1987 年 1 月 28 日,也即「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一周年之際,美國各地舉行了紀念活動。全國所有的宇航中心全都下半旗致哀。全國許許多多中學生捐獻了成百萬枚銅幣,在西維吉尼亞州為遇難的女教師麥考利夫建了一尊銅像。在麥考利夫生前生活的新罕什爾州,舉行了紀念儀式。德克薩斯州已正式宣布,每年的 1 月 28 日為「挑戰者號」紀念日。

航天員

當然,事情總有兩個方面。據報導,自從「挑戰者」號失事到 1986 年 8月份為止,美國已有 6 名太空人辭職離開了航空部航天局。如果再往前算,在兩年的時間裡已有 10 名太空人辭職了。然而培養一名太空人畢竟是十分艱難的事,這麼多太空人相繼去職,不能不使其他太空人產生心理波動,也必定給美國的宇航事業帶來影響。

1986 年 8 月 15 日,隆納·雷根總統宣布,美國將從 1987 財政年度開始,用 28 億美元建造一架新的太空梭,以代替失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據美國報紙報導,這架太空梭的建造費用的一部分不用國家掏錢,因為到 1986 年 4 月為止,美國人捐贈的錢已達到 16.5 萬美元。裡根總統批准建造一架新的太空梭,是為了美國能從 1994 年起正式啟用擬建的永久性太空站。

美國航天局

儘管出了「挑戰者」號爆炸事故,但是太空梭的出現,畢竟是人類載人宇航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因此科學家們對於如何改進、發展太空梭有極大的興趣,並且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早在 1975 年,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就曾委託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和波音公司設計研究新一代太空梭,具體要求是,載重不能減少,單級火箭上天,水平著陸。這以後,兩家公司分別提出了初步設計方案。馬丁·瑪麗埃塔公司設計的新太空梭垂直起飛,水平著陸,起飛重量 2045 噸。波音公司的設計更接近普通飛機,太空梭可以水平起飛、水平著陸,起飛重量為 1136噸。這兩種太空梭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火箭發動機,也即單級的火箭發動機能否有足夠的推力把太空梭送上軌道。此外,計劃改進太空梭的推進系統,以組合式發動機利用大氣中的氧氣助燃來作為太空梭動力的設計研究工作也在進行之中。單級火箭的太空梭比現在「哥倫比亞」號式的太空梭更靈活、簡便、經濟,當然是一大進步。

美國航天

1985 年裡根總統在題為《國家安全發射戰略》的指示中,要求美國空軍及航空和航天局聯合研製一種體積更大、推力更強的太空梭,到 2000 年正式開始執行任務。新一代的太空梭至少要飛到離地球 800 公裡的高度;著陸時的橫向飛行距離將達到 3000 多公裡,能在任何大型機場上降落。這樣的太空梭就能更好地為永久性太空站、月球基地、月球或火星太空城提供服務。

1986 年 2 月 4 日,也即「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僅一個星期後,美國總統裡根就正式宣布了美國研製航空太空梭「東方快車」的計劃。這種新的飛機能象常規飛機那樣從普通飛機跑道起飛和著陸,又能象太空梭那樣飛進和飛出低地球軌道。這種集航空、太空梭於一身的空天飛機的速度將達到音速的 25 倍,發射後只要兩個小時就能進入地球軌道。

空天飛機

1986 年 4 月,美國在這方面採取了重大的實質性行動,同七家國防承包公司籤訂了大約 5 億美元的合同,具體研製空天飛機,以逐步取代現在的太空梭。據透露,新一代空天飛機可以不用固體燃料助推火箭,裝備上衝壓式超音速發動機後,能象普通飛機那樣從跑道上水平起飛,並迅速加速到音速的 12 至 26 倍,直接升入軌道。在大氣層上面,它可以超音速巡航,最高速度為每小時約 2.736 萬公裡。在完成任務返回地球時,它能象普通飛機那樣水平著陸。消息說,這 5 億美元的研究合同為期 42 個月,有關廠商將在推進器、空氣動力學、高溫材料學、以及建造這種太空梭涉及的其他一切領域裡取得研究成果。

此外,為有助於新一代空天飛機的研製,從 1986 年 7 月起,美國航空和航天局啟用了新的計算機網絡。這個網絡聯通美國 27 個計算機站,主機 Cray—2 型計算機是目前世界上最精密、功率最大的超級計算機之一,每秒鐘能運算 2.5 億次。據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航空物理所主任維克託·彼得森透露,這個新的計算機系統,30%的工作量是用來設計和研製新一代空天飛機的。五角大樓的宇航專家們信心十足地說,新一代空天飛機成本低、安全可靠、用途廣泛,預計將在 1993 年前後正式投入使用。

相關焦點

  • 挑戰者號:被直播的美國航天慘案
    時代明星 太空梭 50年前的1969年,美國人提出建造一種可以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的計劃,這註定是一個冒險的計劃,可是在探索太空奧秘的步伐中,有哪一步是輕鬆的呢。20年前的這一天是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蘇聯在經過了12年的研發後,第一架太空梭「暴風雪」號於1988年11月,在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 張柏楠解讀美國太空梭墜毀慘劇背後「玄機」
    新華網北京6月26日電 神舟六號、七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26日做客新華網,與廣大網友交流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及展望。張柏楠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返航時爆炸墜毀等事件進行了解讀。  主持人載人航天技術是一項非常精密的科學技術,對質量要求非常高。
  • 曾嘗試阻止挑戰者號災難發生的 NASA 工程師逝世
    Boisjoly 生前曾是一位火箭工程師, 在挑戰者號發射前夜曾同 Allan J. McDonald 等人向 NASA 提出取消太空梭發射, 但其他因素掩蓋了他們的聲音並最終還是引發了人類航天史上的一場悲劇.
  • 挑戰者號隕落,國際信任全失——淺談美國太空梭的第一段始末
    1970年歐洲開始討論建造太空實驗室,並在1972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決定研製太空梭後一年,最終達成建造協議。協議是歐洲宇航局支付太空實驗室壓力艙和相關貨盤的設計、開發和製造(約10億美元),美國將會以2.5億美元的單價購買四個壓力艙。
  • 載人龍拉開新一代飛船序幕,飛船最終打敗了太空梭?
    新一代飛船的崛起 隨著2011年美國最後一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退役,飛船似乎贏得最終勝利。 航天史上,人類曾通過飛船和太空梭兩種工具進入太空。美國載人航天從飛船開始,先後經歷水星號、雙子座號、阿波羅號飛船,其後於1981年轉軌到太空梭時代。
  • 太空史上最大慘劇: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30年
    30年前的今天,1986年1月28日,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後爆炸解體,7名太空人殉職。這次事故,是美國宇航局也是人類太空探索史上最沉重的悲劇。事後的調查表明,此次事故的根源來自一個不起眼的橡膠部件——「O-ring」( O型環)。
  • 美國航天探索邁出堅實一步,載人龍飛船濺落大西洋,已經打破俄羅斯壟斷
    美國是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爭霸的王者,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工程一舉擊敗蘇聯,成功獲得了太空競賽的勝利。但是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從2011年開始在航天探索上卻不得不向俄羅斯低頭,因為美國的太空梭全部退役,為此美國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就不得不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
  • 中國空天飛機首飛成功,美國從此不再是唯一
    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該型太空飛行器的飛行速度高達24馬赫,在軌道飛行2天後,成功返回了預定著陸場,這次中國空天飛機終於不再隱藏,要知道這種新型太空飛行器目前全球僅1國擁有,那就是美國。
  • 「空天飛機」?傳長徵二號F火箭今兒將射「大傢伙」升空
    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由專門為其研製的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基地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回收地點在內蒙古中部的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截至2019年4月24日,神舟飛船、天舟飛船正在進行正(試)樣產品組批生產。
  • 美國挑戰者號爆炸事故,竟然是因為那一天太冷了
    (關注我了解更多航空、天文知識哦)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它於1983年4月4日正式進行任務首航。之後的數年中,挑戰者一號一共執行了包括第一次在內的共9次太空飛行任務,且都圓滿完成任務並且成功返航。
  • 「神龍號」VS「X-37B」,中國空天飛機的逆襲
    最著名的可回收太空飛行器就要數太空梭了,這方面起步最早、實力雄厚的美國遙遙領先(蘇聯也研發過一款「暴風雪號」,可惜解體後項目已擱淺),先後研發過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太空梭。
  • 特大空難之美國「挑戰者」號失事
    1986年1月28日是美國最為寒冷的一天之一。這一天,在佛羅裡達的卡納維拉爾角,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件讓人們感到無比的悲痛。「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1983年4月4日,「挑戰者」號首次前往太空執行任務。
  • 最新解密視頻顯示,挑戰者號發射前一天,有人已經預測了災難發生
    根據最新解密的一個視頻顯示,早在挑戰者號發射的前一天夜裡,已經有人對這次發射提出了質疑,並且強烈要求NASA推遲本次發射,否則將可能出現不可預測的後果。美國宇航局的挑戰者號太空梭靜靜地豎立在高聳的發射塔上,即將開始它的第10次飛行,事實證明,這次飛行,將是挑戰者號太空梭5年生命中的最後一次發射。11:38分,任務控制人員按下了發射按鈕,挑戰者號在一陣巨大的隆隆聲中艱難起飛,45秒的時候,直播畫面顯示,太空梭的右翼下出現一道不明閃光,48秒的時候,連續出現了兩道異常閃光,73秒的時候,挑戰者號的助推火箭爆炸,7名太空人葬身火海。
  • 挑戰者號升空僅僅73秒,7名太空人葬身火海,究竟發生了什麼?
    根據最新解密的一個視頻顯示,早在挑戰者號發射的前一天夜裡,已經有人對這次發射提出了質疑,並且強烈要求NASA推遲本次發射,否則將可能出現不可預測的後果。美國宇航局的挑戰者號太空梭靜靜地豎立在高聳的發射塔上,即將開始它的第10次飛行,事實證明,這次飛行,將是挑戰者號太空梭5年生命中的最後一次發射。11:38分,任務控制人員按下了發射按鈕,挑戰者號在一陣巨大的隆隆聲中艱難起飛,45秒的時候,直播畫面顯示,太空梭的右翼下出現一道不明閃光,48秒的時候,連續出現了兩道異常閃光,73秒的時候,挑戰者號的助推火箭爆炸,7名太空人葬身火海。
  • 導致7名航天員遇難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原本可以避免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遇難。這次慘劇,不僅讓挑戰者號成為歷史上最短命的太空梭,更導致美國的太空梭飛行計劃被凍結長達32個月之久。是什麼原因,讓挑戰者號在空中爆炸?又是什麼原因,讓一些技術人員擔心它在升空之前就會粉身碎骨?
  • 我國空天飛機亮相央視,或一舉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近日,中國第六屆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宣布我們已經突破空天飛機的核心技術難關。這就意味著,我們可能建造出一個空天飛機,並成功往返太空。與美國一向的嘴炮作風不同,這次我們中國是真的拿出了真本領。「騰雲工程」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推進的,並研製了可重複使用的空天往返飛行器。
  • 又領先美國了?國產組合動力發動機首飛成功,我國空天飛機就靠它
    此次試驗成功引起了外界的熱議,也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空天飛機發展的猜想。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能像飛機一樣飛行,既可以運輸貨物,也可以載人,並且能進行多次空地之間的往返。中國成功發射並回收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被認為離實現空天飛機更近了一步。然而,還沒過幾天,我國再次傳出關於空天飛機的好消息。
  • 空天飛機成功著陸,控制中心一片歡呼,專家:已經打破美國壟斷地位
    長徵2F運載火箭很長時間是我國發射能力最為強大的運載火箭系統,如今我國已經有了更為強悍的長徵5系列運載火箭,長徵5號運載火箭最近的一次發射是在7月份實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該發射是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
  • 空天飛機?中國神秘可重複太空飛行器凱旋
    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由專門為其研製的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基地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回收地點在內蒙古中部的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截至2019年4月24日,神舟飛船、天舟飛船正在進行正(試)樣產品組批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