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梭有 600 萬個零部件,技術系統十分複雜,不管哪一個環節出了毛病,都會釀成滅頂之災。不過在「挑戰者」號失事之前的 24 次飛行中,120名太空人都平安返回地面,使人們沉浸在一片歡樂聲中,對太空梭可能帶來危險這一點印象淡薄。這次飛機失事,給一些人的打擊很大,有人「談虎色變」,一時間在美國出現了一種輿論,似乎載人宇航費錢費時還不安全,得不償失,不如搞不載人宇宙空間飛行來實現考察探索。但是大多數美國人還是肯定地回答,太空梭應該繼續上天,安全措施要跟上。民意測驗表明,79%的美國人仍然支持發展太空梭。
太空人這個職業在當今美國是受人尊敬、富有魅力的。但它不是發財的敲門磚,而且只有在埋頭忘我工作和通過獻身精神的飛行才會給太空人帶來榮譽。
對於絕大部分太空人來說,他們是為了探索宇宙奧秘上天的。所以當「總統調查委員會」作出「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報告之後,犧牲的太空人格雷戈裡·賈維斯的母親儘管因失去愛子而悲痛不已,但仍表示太空梭計劃應該繼續實施。這位堅強的母親含著眼淚說:「這是格雷戈裡所希望做的事情。他在登上太空梭時是明知道有危險的。」曾和麥考利夫一起接受了幾個月太空人訓練的女教師巴巴拉·摩根在事故後表示,她願意繼承麥考利夫的遺志,在下一次宇航飛行時到太空去給孩子們講課。美國航空和航天局業已答應了她的這一請求。
「 挑戰者」號慘劇發生後,許多人曾擔心,由於麥考利夫的遇難,可能會在孩子們的心靈上產生一種「宇宙恐懼症」。但是事實完全不是如此。1984年裡根總統曾發起一項「少年太空人計劃」,在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辦了個不牟利的民間組織「美國少年太空營」,以加強中小學生對科學技術和宇航的興趣。這個太空營在訓練真正的太空人的馬歇爾宇航中心附近。少年兒童進入營地後可以穿上宇宙服,吃宇航食品,還能參加太空人訓練。在太空梭失事後的幾個月裡,美國航空和航天局收到大量的信件和電話,數以千計的美國少年要求到亨茨維爾少年太空營接受宇航知識和訓練。這些少年學生雖然對女教師的罹難表示痛心,但他們立志成為一名太空人,去探索空間奧秘的雄心壯志絲毫未變。
1987 年 1 月 28 日,也即「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一周年之際,美國各地舉行了紀念活動。全國所有的宇航中心全都下半旗致哀。全國許許多多中學生捐獻了成百萬枚銅幣,在西維吉尼亞州為遇難的女教師麥考利夫建了一尊銅像。在麥考利夫生前生活的新罕什爾州,舉行了紀念儀式。德克薩斯州已正式宣布,每年的 1 月 28 日為「挑戰者號」紀念日。
當然,事情總有兩個方面。據報導,自從「挑戰者」號失事到 1986 年 8月份為止,美國已有 6 名太空人辭職離開了航空部航天局。如果再往前算,在兩年的時間裡已有 10 名太空人辭職了。然而培養一名太空人畢竟是十分艱難的事,這麼多太空人相繼去職,不能不使其他太空人產生心理波動,也必定給美國的宇航事業帶來影響。
1986 年 8 月 15 日,隆納·雷根總統宣布,美國將從 1987 財政年度開始,用 28 億美元建造一架新的太空梭,以代替失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據美國報紙報導,這架太空梭的建造費用的一部分不用國家掏錢,因為到 1986 年 4 月為止,美國人捐贈的錢已達到 16.5 萬美元。裡根總統批准建造一架新的太空梭,是為了美國能從 1994 年起正式啟用擬建的永久性太空站。
儘管出了「挑戰者」號爆炸事故,但是太空梭的出現,畢竟是人類載人宇航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因此科學家們對於如何改進、發展太空梭有極大的興趣,並且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早在 1975 年,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就曾委託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和波音公司設計研究新一代太空梭,具體要求是,載重不能減少,單級火箭上天,水平著陸。這以後,兩家公司分別提出了初步設計方案。馬丁·瑪麗埃塔公司設計的新太空梭垂直起飛,水平著陸,起飛重量 2045 噸。波音公司的設計更接近普通飛機,太空梭可以水平起飛、水平著陸,起飛重量為 1136噸。這兩種太空梭能否成功,主要取決於火箭發動機,也即單級的火箭發動機能否有足夠的推力把太空梭送上軌道。此外,計劃改進太空梭的推進系統,以組合式發動機利用大氣中的氧氣助燃來作為太空梭動力的設計研究工作也在進行之中。單級火箭的太空梭比現在「哥倫比亞」號式的太空梭更靈活、簡便、經濟,當然是一大進步。
1985 年裡根總統在題為《國家安全發射戰略》的指示中,要求美國空軍及航空和航天局聯合研製一種體積更大、推力更強的太空梭,到 2000 年正式開始執行任務。新一代的太空梭至少要飛到離地球 800 公裡的高度;著陸時的橫向飛行距離將達到 3000 多公裡,能在任何大型機場上降落。這樣的太空梭就能更好地為永久性太空站、月球基地、月球或火星太空城提供服務。
1986 年 2 月 4 日,也即「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僅一個星期後,美國總統裡根就正式宣布了美國研製航空太空梭「東方快車」的計劃。這種新的飛機能象常規飛機那樣從普通飛機跑道起飛和著陸,又能象太空梭那樣飛進和飛出低地球軌道。這種集航空、太空梭於一身的空天飛機的速度將達到音速的 25 倍,發射後只要兩個小時就能進入地球軌道。
1986 年 4 月,美國在這方面採取了重大的實質性行動,同七家國防承包公司籤訂了大約 5 億美元的合同,具體研製空天飛機,以逐步取代現在的太空梭。據透露,新一代空天飛機可以不用固體燃料助推火箭,裝備上衝壓式超音速發動機後,能象普通飛機那樣從跑道上水平起飛,並迅速加速到音速的 12 至 26 倍,直接升入軌道。在大氣層上面,它可以超音速巡航,最高速度為每小時約 2.736 萬公裡。在完成任務返回地球時,它能象普通飛機那樣水平著陸。消息說,這 5 億美元的研究合同為期 42 個月,有關廠商將在推進器、空氣動力學、高溫材料學、以及建造這種太空梭涉及的其他一切領域裡取得研究成果。
此外,為有助於新一代空天飛機的研製,從 1986 年 7 月起,美國航空和航天局啟用了新的計算機網絡。這個網絡聯通美國 27 個計算機站,主機 Cray—2 型計算機是目前世界上最精密、功率最大的超級計算機之一,每秒鐘能運算 2.5 億次。據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航空物理所主任維克託·彼得森透露,這個新的計算機系統,30%的工作量是用來設計和研製新一代空天飛機的。五角大樓的宇航專家們信心十足地說,新一代空天飛機成本低、安全可靠、用途廣泛,預計將在 1993 年前後正式投入使用。